CN206804905U -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04905U CN206804905U CN201720695364.5U CN201720695364U CN206804905U CN 206804905 U CN206804905 U CN 206804905U CN 201720695364 U CN201720695364 U CN 201720695364U CN 206804905 U CN206804905 U CN 2068049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ghtness enhancement
- enhancement film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 haze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及背光模组,其中,该增亮膜包括主体部和光调节部,所述光调节部包括靠近光源的近光端和相对所述近光端设置的远光端,所述远光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大于所述主体部的雾度值。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反射片、导光板、如前述的增亮膜和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光源,所述增亮膜的近光端靠近所述光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亮膜和背光模组可避免出现灯影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亮膜及应用该增亮膜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LED为点性发光体,其发光状态为扇状发射,一般最中心的发光光强最大。采用多颗非连续的LED点光源排列成线状后形成LED灯条,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但采用LED点光源的背光模组在画面的入光侧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的灯影现象。背光模组的面板上设有遮挡区,以避免漏光现象,当灯影现象不能在遮挡区内结束就会外露至背光模组的有效发光区域形成画面缺陷。当LED点光源的设置越稀疏,灯影现象越明显。
为了减小成本,现有的背光模组中采用两张增亮膜或复合膜片以替代扩散片,并尽量减少LED点光源的设置。由于增亮片本身具有聚光和拉伸的光学特性,在设置极致数量的LED点光源时,则会加剧入光侧出现明暗不均的灯影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增亮膜及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的LED点光源设置数量达到极致时出现的灯影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增亮膜包括主体部和光调节部,所述光调节部包括靠近光源的近光端和相对所述近光端设置的远光端,所述远光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大于所述主体部的雾度值。
优选地,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自所述近光端向所述远光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雾度值为40%~55%,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为40%~95%。
优选地,所述近光端与所述远光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并且小于或等于60毫米。
优选地,所述增亮膜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涂布粒子层、第一基材层、棱镜结构层、第二基材层和上涂布粒子层。
优选地,所述下涂布粒子层和上涂布粒子层中分布有用于雾化光影的粒子。
优选地,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下棱镜结构层、上棱镜结构层,以及所述上棱镜结构层和下棱镜结构层之间夹设的第三基材层。
优选地,所述下棱镜结构层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棱柱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棱柱之间的凸起结构。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棱柱之间设有两个并排的所述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反射片、导光板、如前述的增亮膜和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光源,所述增亮膜的近光端靠近所述光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增亮膜包括主体部和光调节部,光调节部包括相对设置近光端和远光端,远光端与主体部相连接,光调节部的雾度值大于主体部的雾度值。通过设置光调节部的雾度值大于主体部的雾度值,使得将点光源设于近光端一侧时,进入增亮膜的入射光通过高雾度的光调节部扩散雾化处理,从而使得增亮膜不会产生灯影现象;同时主体部又能实现光线辉度增亮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亮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调节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亮膜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亮膜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增亮膜 | 1 | 主体部 |
3 | 光调节部 | 31 | 近光端 |
33 | 远光端 | 4 | 下涂布粒子层 |
5 | 棱镜结构层 | 51 | 下棱镜结构层 |
511 | 棱柱 | 513 | 凸起结构 |
53 | 上棱镜结构层 | 55 | 第三基材层 |
6 | 上涂布粒子层 | 7 | 第一基材层 |
8 | 第二基材层 | 20 | 反射片 |
30 | 导光板 | 40 | 面板 |
50 | 光源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增亮膜。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增亮膜10包括主体部1和光调节部3,光调节部3包括相对设置的近光端31和远光端33,远光端33与主体部1相连接,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大于主体部1的雾度值。通过设置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大于主体部1的雾度值,使得将点光源设于近光端31一侧时,进入增亮膜10的入射光通过高雾度的光调节部3扩散雾化处理,从而使得增亮膜10不会产生灯影现象;同时主体部1又能保持光线辉度增亮的作用。
进一步地,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自近光端31向远光端33逐渐减小。优选地,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自近光端31向远光端33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主体部1的雾度值,从而实现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与主体部1的雾度值柔和过渡,光调节部雾化光影的效果更柔和。
主体部1的雾度值为40%~55%,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为40%~95%。优选地,近光端31的雾度值为60%~95%,远光端33的雾度值为40%~55%。具体地,近光端31的雾度值的取值与应用该增亮膜的产品的具体设计有关,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以在光调节部3内实现无光影现象发生而设置。
具体地,近光端31到远光端33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并且小于或等于60毫米。从而保证在光调节部3内有效雾化光影,另一方面保证有足够尺寸的主体部1透光。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增亮膜10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涂布粒子层4、第一基材层7、棱镜结构层5、第二基材层8和上涂布粒子层6,下涂布粒子层4和上涂布粒子层6中分布有用于雾化光影的粒子(未标示)。粒子的直径为5微米~30微米,通过改变粒子的分布密度来调节增亮膜10的雾度值,当粒子的分布密度高时,增亮膜10的雾度值增加,当粒子的分布密度低时,增亮膜10的雾度值减小。具体地,第一基材层7和第二基材层8为PET层或PC层。
请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棱镜结构层5包括下棱镜结构层51、上棱镜结构层53,以及上棱镜结构层51和下棱镜结构层53之间夹设的第三基材层55。具体地,第三基材层55为PET层或PC层。通过设计下棱镜结构层51和上棱镜结构层53,以加强增亮膜10的增亮能力,从而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显示模组。
请参阅图5,在又一实施例中,下棱镜结构层51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棱柱511和设于相邻两个棱柱511之间的凸起结构513。优选地,相邻两个棱柱511之间设有两个并排的凸起结构513。通过棱柱511和凸起结构513间隔设置,从而改变通过增亮膜10的入射光的漫反射角度,以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请参阅图6,背光模组(无图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反射片20、导光板30、如前述的增亮膜10、面板40,以及设于导光板30侧边的光源50,近光端31设于靠近光源50的一侧。具体地,导光板30包括朝向反射片20的反射面、朝向增亮膜10的出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入光面,光源50靠近导光板30的入光面设置。上涂布粒子层4靠近导光板30的出光面。当然,在背光模组中还包括壳体、背板、散热片、电源等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近光端31的雾度值的取值与背光模组的具体设计有关。面板40包括能透光的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遮挡区,遮挡区用于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现象。光源5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点光源。以面板40的遮挡区到光源50的距离为A,两个点光源之间的距离为P,近光端31的雾度值的取值与A:P的比值有关,一般而言,A:P的比值越小,近光端31的雾度值越大。当然。光调节部3的雾度值以在光调节部3内实现无光影现象发生而设置,在此仅提供一种具体取值的思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主体部和光调节部,所述光调节部包括靠近光源的近光端和相对所述近光端设置的远光端,所述远光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大于所述主体部的雾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自所述近光端向所述远光端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雾度值为40%~55%,所述光调节部的雾度值为40%~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端与所述远光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并且小于或等于6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涂布粒子层、第一基材层、棱镜结构层、第二基材层和上涂布粒子层,所述下涂布粒子层和所述上涂布粒子层中分布有用于雾化光影的粒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下棱镜结构层、上棱镜结构层,以及所述上棱镜结构层和下棱镜结构层之间夹设的第三基材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棱镜结构层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棱柱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棱柱之间的凸起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棱柱之间设有两个并排的所述凸起结构。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反射片、导光板、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亮膜和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光源,所述增亮膜的近光端靠近所述光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95364.5U CN206804905U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95364.5U CN206804905U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04905U true CN206804905U (zh) | 2017-12-26 |
Family
ID=6074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95364.5U Active CN206804905U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0490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0241A (zh) * | 2018-08-10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8845383A (zh) * | 2018-06-26 | 2018-11-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棱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9581577A (zh) * | 2019-01-03 | 2019-04-0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WO2020107644A1 (zh) * | 2018-11-28 | 2020-06-0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薄型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2017
- 2017-06-14 CN CN201720695364.5U patent/CN2068049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5383A (zh) * | 2018-06-26 | 2018-11-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棱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710241A (zh) * | 2018-08-10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WO2020107644A1 (zh) * | 2018-11-28 | 2020-06-0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薄型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581577A (zh) * | 2019-01-03 | 2019-04-0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04905U (zh) |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 |
US1130929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175034A (zh) | Led背光模组 | |
CN209591361U (zh) | 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模组 | |
CN101529155B (zh) | 表面形光源的节能照明 | |
CN105444044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器件、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 |
CN108845461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939791A (zh) | 照明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9407405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3017085A (zh) | 反射透镜、使用该反射透镜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3225773A (zh) | 一种侧光式led动态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092133A (zh) | 一种直下式led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 |
CN203258494U (zh) |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 |
CN107942581B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 |
CN110221378A (zh) | 一种阵列侧嵌入透镜式导光板背光耦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1441354A (zh) | Led线光源模组及其背光源装置 | |
CN208737151U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390433A (zh) | 模块化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208282030U (zh) | 非对称配光透镜、发光模组及面板灯 | |
CN207279302U (zh) | 一种照明设备 | |
CN207380410U (zh) | 模块化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203517494U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6906621U (zh) | 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 | |
CN214845858U (zh) | 一种增亮面板及增亮装置 | |
CN209294879U (zh) | 一种泛光灯透光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