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3243U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3243U
CN209913243U CN201822155847.3U CN201822155847U CN209913243U CN 209913243 U CN209913243 U CN 209913243U CN 201822155847 U CN201822155847 U CN 201822155847U CN 209913243 U CN209913243 U CN 209913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conductor
present
negative ion
convers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58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华
徐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58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3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3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3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电压变换电路,该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导电体,与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作为移动接地端。该实施例方案通过导电体的设置,使得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连接于可移动的导电体上,并且该导电体可以通过空气等接地,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的可移动接地,从而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的灵活移动,不会被局限于一个位置处。

Description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离子发生器都需要对发射极进行接地处理,这样就造成由于建筑物、空间、移动等限制,影响装置使用。像是负离子发生器在是为了选择性地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而使针状电极带负电压,但是发射出电子生成空气负离子之后,大部分正电荷以及正离子会附着在发射极上,会引起发射极带正电荷而使负离子的产生量降低,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为了将正电荷放掉,必须直接进行接地连接。
众所周知,导电体产生电流必须有封闭的电流回路,电流回路断开则不会产生电流。负离子发生器在释放负电荷的时候,从回路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空气充当了导电体回路的负极连通部分,空气回路是以带电离子的形式来实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极可视为与空气连通,为了实现负离子的有效释放,即带电离子的有效产生,负离子发生器的正极必须能够接地,从而形成空气与大地的回路。其实负离子发生器释放负离子的时候产生的电流十分微小。正常生活环境中,空气中的离子(正离子或者负离子)始终是存在的,只是离子数量的差别,因此,正常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本身也是可以导电的,只是电阻很大,如果能使离子发生器实现了不接地,具备灵活移动使用功能,则户外应用场景广泛。
市场上大部分负离子发生器都需进行接地连接,用于将正电荷释放掉,但是目前的接地设置方式均需要将负离子发生器固定于一个位置处,将接地端与地连接,这种方式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不能灵活移动,户外应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器灵活移动,不会因为接地连接对负离子发生器的位置进行限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
导电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作为移动接地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还可以包括电阻体;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导电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可以包括:
导电件,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导电件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可以为金属导体或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金属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可以为环形导电体或平面导电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压变换电路释放的电压V满足:V≥2万伏时,所述导电体的表面积S可以满足:S≥400mm2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可以包括:
固定基座;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的印刷电路板PCB;
其中,所述PBC的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释放头包括:
释放束,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和所述露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释放束插接并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和/或,
所述释放头还包括:导电固定件;所述导电固定件设置为将所述释放束固定于所述导电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释放束包含多个释放金属丝;
每个释放束中所包含的释放金属丝的个数可以满足:20-30个;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长度L可以满足:1cm≤L≤3cm;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直径R可以满足:0.1mm≤R≤0.2mm;和/或,
每个释放金属丝上具有碳纳米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通过以下方式与连接至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的导线连接:螺丝锁紧、嵌合或焊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包括: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导电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作为移动接地端。该实施例方案通过导电体的设置,使得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连接于可移动的导电体上,并且该导电体可以通过空气、金属体等接地,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的可移动接地,从而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的灵活移动,不会被局限于一个位置处。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还可以包括电阻体;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导电体之间。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减小了连接于导电体与电压变换电路之间的导线上的电流,提高了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导电体可以包括:导电件,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导电件的外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可以实现将正电荷引导到导电件处,从而使得用户在握持或佩戴该导电件时能够吸引产生的负离子向用户定向发射,实现定向实施空气净化的目的,并且绝缘层的设置可以避免用户受高压影响,保证用户安全。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导电体可以为环形导电体或平面导电体。环形导电体可以便于握持和佩戴,实现便携;平面导电体可以使得导电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从而可以更利于通过空气实现接地。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压变换电路释放的电压V满足:V≥2万伏时,所述导电体的表面积S可以满足:S≥400mm2。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保证了导电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通过空气可靠接地。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为负离子的产生和释放提供了硬件基础,并实现了通过对固定基座大小的改变,和/或对释放头多少的改变来调整负离子释放量。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固定基座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的印刷电路板PCB;其中,所述PBC的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实现了所述释放头的可靠固定,以及所述释放头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的可靠连接。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释放束插接并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和/或,所述释放头还包括:导电固定件;所述导电固定件设置为将所述释放束固定于所述导电杆上。通过该实施例方案,提供了释放束的多种固定方式,便于设计人员或加工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串联有电阻体后的导电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位置示意图;
图8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放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负离子发生器,11为负离子释放装置,111为固定基座,1111为镂空区域,1112为PCB,112为释放头,1121为释放束,1122为导电杆,1122-1为导电杆的第一端,1123为导电固定件,113为连接部,12为电压变换电路,121为负极输出端,122为正极输出端,13为导电体,131为导电件,132为绝缘层,14为电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实体连接或通信连接等;可以是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未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还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1,如图1、图2所示,可以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11,可以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12,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121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相连,可以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工作电压;
导电体13,可以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作为移动接地端。
已知负离子发生器为了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而使释放电极上带负电压,但是生成空气负离子之后,大部分正电荷以及正离子会附着在释放电极上,从而使得释放电极带正电荷,使负离子的产生量降低,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接地连接,将正电荷放掉。基于该原理,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离子发生器都需要进行接地处理,这样就造成由于建筑物、空间等限制,使得离子发生器不能灵活移动,从而影响装置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负离子发生器1中设置了导电体13,该导电体13可以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从而通过使用导电体12来改进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利用空气可以导电的特点,通过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解决空气电阻大而电流不足的问题,通过负离子发生器的正极与导电体(可以为裸露的)连接,通过空气来实现接地,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的不直接接地、灵活移动使用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该导电体的具体形状、尺寸、结构、材质、数量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1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金属、电镀金属膜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导电体13可以为任意形状,表面积越大越好,可以根据放电电压大小进行调整导电体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13可以为环形导电体或平面导电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形导电体可以便于握持和佩戴,实现便携;平面导电体可以使得导电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从而可以更利于通过空气实现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负极输出端121可以输出负高压,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相连,作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工作电压;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可以与导电体13相连,通过空气进行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负离子发生器1中的电压变换电路12可以为整流升压电路。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给出了设置有导电体13的第一种应用场景:对负离子的定向发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导电体13可以设置为环形,例如圆环,以便于人体佩戴或面向人体定向发射负离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体13可以包括:
导电件131,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绝缘层132,设置为包围所述导电件131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131可以为金属导体或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金属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手环的内层可以为金属层(即导电件131),设置为金属材质(例如,可以为导电金属、电镀金属膜等),外层可以为绝缘层,导线与金属层连接,人体与绝缘层接触,避免受电压影响,从而保障人体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还可以包括电阻体14;所述电阻体14可以串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导电体13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负离子发生器的高压正电极用导线引出,并可以通过高值电阻体14与导电体13连接,用于减小导线上的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人体佩戴时将导电体13设计成手环,负离子发生器1的高压正电极用导线引出,并通过高值电阻体14与导电手环13连接,实现了负离子发生器与导电体13(即手环)之间形成电场,人体手环带正电,负离子发生器释放的负离子会定向发射至人体手环位置,使人体充分吸收负氧离子,避免受环境影响,提高了负离子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该手环实现了不接地,便携使用的功能。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给出了设置有导电体13的第二种应用场景:导电体作为连接大的金属导体的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导电体13可以为平面导电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应用场景中有大的金属导体时,可以直接将平面导电体与大的金属导体连接,通过大的金属导体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空气实现接地,将正电荷放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当应用于车载或置于桌体上时,可以将平面导电体直接放置于车体和桌面上,与车体和桌子连接,车体和桌子可以是一个大的金属导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通过空气实现了接地。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给出了设置有导电体13的第三种应用场景:导电体13自身通过空气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导电体13可以为平面导电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应用场景中,不存在其他导体或大的金属导体时,可以通过增大平面导体的表面积来实现空气接地,平面导体形状可以任意,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压变换电路释放的电压V满足:V≥2万伏时,所述导电体的表面积S可以满足:S≥400mm2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保证了导电体1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通过空气可靠接地。
实施例五
该实施例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给出了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一种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可以包括:
固定基座111;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1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112;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1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112的一面的连接部113,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112电连接。
目前市场上的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一般只有一个,造成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负氧离子数量少,难以快速提供大量的负氧离子,效率低,耗电量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该释放头可以为多个,释放头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单位时间内需释放的负氧离子数量进行合理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固定基座111、释放头112和连接部113的具体结构、尺寸、材质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为负离子的产生和释放提供了硬件基础,并实现了通过对固定基座111大小的改变,和/或对释放头112多少的改变来调整负离子释放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释放头112的数量和少时,例如一个,可以不设置该固定基座111,直接将该释放头112与连接部113电连接,并通过该连接部113接通负高压。
实施例六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给出了固定基座111的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基座111可以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1111的印刷电路板PCB 1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11的基板可以呈印刷线路板结构,可以采用印制线路板基材制造。
已知目前的离子释放装置11的结构不能在整个气流断面上形成均匀完整的负离子层,不能提高净化效率,不能满足人们对空气净化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可以将整个固定基座111设计成细荆条镂空型,以增加负离子通透性能,形成对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所设置镂空的形状、数量、尺寸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该PCB板1112可以设置为通过交叉的十字结构相连接的多个同心圆环,释放头112可以在该十字结构和该同心圆环上分布设置,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并可以以预设的阵列进行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PBC 1112的基板为金属基板(例如,该金属可以为镍),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113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上可以先形成有敷铜层,再形成树脂绝缘层,其中树脂绝缘层上可以有敷铜层的分布露点,用来连接释放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连接至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负极输出端的导线连接:螺丝锁紧、嵌合或焊锡。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所述PBC 1112的基板上远离释放头112的一端(例如中心位置)可以延伸形成有该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用于固接输入负高压的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丝锁紧、嵌合或焊锡等方式进行固定基座111与电源导线接头的连接;通过螺丝锁紧可以直接将电源导线接头固定于固定基座111(具体为基板)上,或者,通过嵌合结构将电源导线接头插接在固定基座111上,以通过插拔方式对导线进行插拔,便于导线的连接与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释放头112的数量较少,例如仅为一个时,可以不用设置固定基座111,直接将电源导线与释放头112连接,并在连接处套上热缩管,并对该热缩管加热后,使热缩管收缩,与导线的接头和释放头112的接头(具体为下述的导电杆1122)收缩成一体,达到对电源导线与释放头112的连接固定目的,该实施例方案简单,易于实施,且成本低。
实施例七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给出了释放头112的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释放头112可以包括:
释放束1121,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1122,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1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1121和所述露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1122的第一端1122-1可以设置有插孔,所述释放束1121可以插接并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和/或,
所述释放头112还可以包括:导电固定件1123;所述导电固定件1123设置为将所述释放束1121固定于所述导电杆112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插孔和导电固定件1123的尺寸和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导电固定件1123的具体实现方式和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例如,该导电固定件1123可以为金属铆件固定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导电杆1122的尺寸和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例如,该导电杆1122可以为中空结构,以将释放束1121插接入该中空结构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释放头112的导电杆1122可以通过焊锡焊接在不同的露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导电杆1122还可以为导电螺杆,不同的释放头112的导电杆1122还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固定基座111上,具体地,固定在每一个露点处,即敷铜层露出接点处,并且释放头导通的敷铜接点之间相互绝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在任意一个释放头112出现故障后,对出现故障的释放头进行单独维护或更换,不需整体更换,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并提高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释放束可以包含多个释放金属丝;
每个释放束中所包含的释放金属丝的个数可以满足:20-30个;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长度L可以满足:1cm≤L≤3cm;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直径R可以满足:0.1mm≤R≤0.2mm;和/或,
每个释放金属丝上可以具有碳纳米薄膜。
目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主要沿用碳纤维束和发射针(一般称为针式)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负离子释放头采用的是碳纤维束,基本上是通过脉冲式电路、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具有制造活性氧、增强抗病能力、清新空气和消烟除尘的功能。然而,由于高压下容易产生静电,使得碳纤维容易吸附灰尘,从而需要经常对碳纤维进行清洗,但碳纤维材质较软,清洗时容易拉断,使得该释放头释放负离子的效率降低,甚至报废,因此影响释放头的使用寿命,难以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这一问题,将释放束通过释放金属丝构成,替换了原来的碳纤维材料,从而增强了释放束的强度和耐拉伸性能,提高了释放头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释放头112上一般可以由20-30个释放金属丝构成一个释放束,例如25个;一般金属丝长度可以为1~3cm,例如2cm;金属丝直径可以为0.1~0.2mm,例如0.15mm。
已知,目前的释放束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虽然能达到预设要求,生成的负离子中含有正离子,但是释放的负离子粒径大,难以透过人体血脑屏障发挥生物效应。另外,目前的释放束在较低的电压下,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小,但是如果电压升高,虽然能产生较高的负离子浓度,但同时伴随臭氧、超氧化物、正离子、氮化物、辐射等污染物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在释放头112的释放金属丝上可以设置有碳纳米薄膜,该碳纳米薄膜可以为富勒烯、碳纳米管、或者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二元复合材料。该碳纳米薄膜具有高导电率,可以接收供功率供给产生负离子,并且通过使用该特殊材料,可以释放纳米级的小粒径负离子,具有更强的活性,从而可以保证对汽车尾气、PM2.5(细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有效处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
导电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作为移动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电阻体;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导电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包括:
导电件,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导电件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金属导体或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金属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环形导电体或平面导电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压变换电路释放的电压V满足:V≥2万伏时,所述导电体的表面积S满足:S≥400m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的印刷电路板PCB;
其中,所述PCB的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头包括:
释放束,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和所述露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释放束包含多个释放金属丝;
每个释放束中所包含的释放金属丝的个数满足:20-30个;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长度L满足:1cm≤L≤3cm;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直径R满足:0.1mm≤R≤0.2mm;和/或,
每个释放金属丝上具有碳纳米薄膜。
CN201822155847.3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ctive CN209913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847.3U CN2099132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847.3U CN2099132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3243U true CN209913243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2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5847.3U Active CN2099132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32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067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负离子发生器和空气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067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负离子发生器和空气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8747B2 (en) Negative ion generator
CN209913243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N209266852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SE0102539D0 (sv) Luftrenare
CN217216981U (zh)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17216980U (zh) 一种螺旋电极及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11151058U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79780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WO2021218583A1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4698220A (zh) 一种螺旋电极及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09766864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N214542926U (zh) 负离子诱导垫及负离子发生器组件
KR100549432B1 (ko) 음이온발생 및 전자집진시스템
CN213366818U (zh) 一种空气电离接地电极
CN213553593U (zh) 一种筋膜枪壳体及筋膜枪
CN215991312U (zh) 一种可拆卸式离子放电装置
CN218448924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负离子发射头
CN220023161U (zh) 一种球形等离子体电晕产生器
CN214315713U (zh) 一种等离子装置的电极模块
CN212366432U (zh) 一种新型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
CN2204942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16982U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CN211017747U (zh)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5731580U (zh) 一种微型准分子灯
CN217684520U (zh) 灯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6

Address after: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7, building 2, Olympic Villag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9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