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9780U -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9780U
CN211879780U CN202020686958.1U CN202020686958U CN211879780U CN 211879780 U CN211879780 U CN 211879780U CN 202020686958 U CN202020686958 U CN 202020686958U CN 211879780 U CN211879780 U CN 211879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on
shell
medium
po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6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伏冰峰
苏晓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69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9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9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9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离子片,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的离子群,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介质阻挡板位于发射极板与接地极板之间;接地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网格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盖合时形成腔体;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夹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有效减少离子片因受壳体压制而导致的形变,提升离子发生器的离子释放性能。

Description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发生器,是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工频电压升压到所须电压的方法产生负离子,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离子发生器的核心部件是产生离子群的离子片,现有的离子发生器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方便安装的问题,一般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夹设离子片的外围进行封装,并在壳体上开设镂空区以便将离子释放到空气中。然而在该封装结构中,离子片由于受到壳体的压制,容易产生形变,而影响离子发生器的离子释放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少离子片的形变,提升离子发生器的离子释放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离子片,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的离子群,所述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所述介质阻挡板位于所述发射极板与接地极板之间;所述接地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网格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盖合时形成腔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镂空区,用于释放所述异号电荷的离子群;所述离子片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所述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格部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介质阻挡板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发射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引出端、电极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引出端;所述电极部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介质阻挡板沿长度方向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设部包括设于所述接地极板沿宽度方向一端的第一卡片、和设于所述接地极板沿宽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卡片;所述第一卡片与第二卡片沿所述接地极板的长度方向呈长条形且相互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引出端、电极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在所述接地极板、介质阻挡板与发射极板层叠时,与所述第一卡片以及第二卡片沿所述离子片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引出端在接地极板、介质阻挡板与发射极板层叠时,与所述第二固设部沿所述离子片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引出端设于所述发射极板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且呈长条形;所述第二引出端呈阶梯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中设有多个扣槽;所述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位于所述扣槽中,以使所述接地极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一引出端与第二引出端位于所述扣槽中,以使所述发射极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中。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以所述介质阻挡板的长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长度比值在0.8-1之间;所述电极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长度比值在0.8-0.85之间;以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宽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宽度比值在0.8-1之间;所述电极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宽度比值在0.3-0.6之间;以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厚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厚度比值在0.08-0.12之间;所述电极部与所述介质阻挡板的厚度比值在0.05-0.1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两个及以上的离子片,以及用于组合离子片的组合件;所述发射极板包括第二引出端;各离子片通过发射极板的第二引出端连接所述组合件进行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极板包括第一接地极板和第二接地极板;所述介质阻挡板包括第一介质阻挡板和第二介质阻挡板;所述第一接地极板、第一介质阻挡板、发射极板、第二介质阻挡板与第二接地极板依次层叠。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离子发生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发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风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的离子群的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介质阻挡板位于发射极板与接地极板之间;接地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网格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用于对离子片进行封装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盖合时形成腔体,且壳体上开设有用于释放异号电荷离子群的镂空区。在采用壳体对离子片进行封装时,离子片位于腔体内部,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夹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即壳体通过夹设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固定接地极板,减少了接地极板受壳体压制的面积,从而减少离子片的形变,提升了离子释放性能。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中离子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沿宽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片中接地极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片中接地极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片中接地极板、介质阻挡板与发射极板层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中以第二壳体为载体叠放离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另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中多个离子片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离子片中发射极板与组合件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001-离子发生器;
100-离子片、110-接地极板、120-介质阻挡板、130-发射极板、111-第一接地极板、112-第二接地极板、121-第一介质阻挡板、122-第二介质阻挡板、113-第一固设部、114-网格部、115-第二固设部、1131-第一卡片、1132-第二卡片、131-第一引出端、132-电极部、133-第二引出端、500-组合件;
200-壳体、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230-镂空区、240-腔体、250-第一插口、260-第二插口、510-通孔;
300-第一电连接件;
400-第二电连接件;
520-封堵件;
002-第一插头、003-第二插头、004-第一导线、005-第二导线、006-第一绝缘件、007-第二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001及空气净化装置,主要用于释放异号电荷的离子群,提升离子释放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13,离子发生器001,包括: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离子群的离子片100,和用于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的壳体200。
其中,请参考图1和图2,离子片100,包括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和发射极板130;其中,介质阻挡板120位于接地极板110与发射极板130之间,构成单面释放离子的离子片100。具体地,接地极板11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113(图3虚线圈所示区域),网格部114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115;其中,网格部114开设有以阵列形式分布的网孔。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接地极板110包括第一接地极板111和第二接地极板112;介质阻挡板120包括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和第二介质阻挡板122;第一接地极板111、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22、与第二接地极板112依次层叠构成双面释放离子的离子片100。
其中,请参考图4,壳体200,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盖合时形成腔体240;壳体200上开设有镂空区230,当离子片100位于腔体240时,镂空区230用于释放离子片100产生的异号电荷的离子群。
当采用壳体200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时,以第二壳体220为载体,将离子片100包括的各个部件依次叠放,并采用第一壳体210覆盖于第二壳体220与离子片1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将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焊接粘合,完成离子发生器001的组装工序。其中,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夹设于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之间。可选地,请参考图6,介质阻挡板120沿长度方向的每一端夹设于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之间(使得壳体200的表面与离子片100的表面保持平齐,当气流通过离子释放面时,可更好地带出离子量;或使得壳体200的表面高于离子片100的表面,避免离子片100的表面直接接触外界,减少离子片100受外力导致的形变),即壳体200通过夹设离子片100中介质阻挡板120的两端以及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实现对离子片100的固定,其减少了壳体200对离子片100的夹设面积,进而减少了离子片100因受壳体200压制而导致的形变,提升了离子释放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离子片100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腔体240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具体地,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与发射极板130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小于或等于腔体240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使得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与发射极板130沿长度方向的侧面均不受壳体200的压制,减少离子片100因受壳体200压制而导致的形变,提升离子释放性能。
可选地,请参考图1,接地极板110的网格部114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介质阻挡板120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当网格部114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介质阻挡板120时(如图1所示),使得具有离子引出机制的网格部114沿长度方向的每一端均不受壳体的压制,减少网格部114因受壳体200压制而导致的形变,提升离子释放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第一固设部113设于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的其中一端;第二固设部115设于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沿接地极板11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在采用壳体200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时,通过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对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的夹设,固定接地极板110。
可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8,第一固设部113包括设于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一端的第一卡片1131、和设于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卡片1132;第一卡片1131与第二卡片1132沿接地极板110的长度方向呈长条形且相互平行。在采用壳体200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时,通过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对第一卡片1131与第二卡片1132的夹设,固定接地极板1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片1131与第二卡片1132还可采用其他形状构成,如沿接地极板110的长度方向分别呈T形,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发射极板13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引出端131、电极部132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引出端133。在采用壳体200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时,通过第一引出端131和第二引出端133将发射极板130进行固定。
可选地,请参考图3和图9,当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发射极板130层叠时,第一引出端131与第一卡片1131以及第二卡片1132沿离子片100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第二引出端133与第二固设部115沿离子片100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其中,配合第一卡片1131与第二卡片1132的设计结构,第一引出端设于发射极板130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且呈长条形;配合第二固设部115的设计结构,与外部线路的连接关系,第二引出端133从电极部132引出并呈阶梯形,可选地,第二引出端133也可呈L形。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极板130的电极部132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介质阻挡板120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可选地,电极部132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网格部114沿长度方向的尺寸。
可选地,第一固设部113、网格部114和第二固设部115一体成型构成接地极板110;第一引出端131、电极部132和第二引出端133一体成型构成发射极板130。在一实施例中,接地极板110与发射极板130的设计结构适用于任意层叠结构的离子片100,如由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发射极板130依次层叠的单面释放离子的离子片100(如图2),或由第一接地极板111、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22、第二接地极板112依次层叠的双面释放离子的离子片100。其中,网格部114、电极部132与介质阻挡板120除图示的矩形外,还可设计为圆形、椭圆形以及折线形等等。可选地,介质阻挡板120、网格部114与电极部132呈圆形,当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与发射极板130层叠时,形成同轴圆柱形的层状结构离子片1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第二壳体220中设有多个扣槽;在采用壳体200对离子片100进行封装时,第一固设部113位于扣槽中,以使接地极板110固定于第二壳体220中;第一引出端131位于扣槽中,以使发射极板固定于第二壳体220中。其中,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一引出端131在第二壳体220中对应的扣槽不同。可选地,第二固设部115与第二引出端133也位于扣槽(两者对应的扣槽不同)中,以提高壳体200对离子片100的封装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00由绝缘材料制成;发射极板130与接地极板110由金属材料制成;介质阻挡板120由玻璃或陶瓷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介质阻挡板120、接地极板110的网格部114、以及发射极板130的电极部132具有以下尺寸关系:以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值在0.8-1之间;电极部132与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值在0.8-0.85之间;以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值在0.8-1之间;电极部132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值在0.3-0.6之间;以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值在0.08-0.12之间;电极部132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值在0.05-0.1之间。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472330640000081
Figure BDA0002472330640000091
在一实施例中,以介质阻挡板120的尺寸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例为0.8: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长度比例为1:0.8;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例为0.8: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宽度比例为1:0.3;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例为0.08: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厚度比例为1: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长度比值 宽度比值 厚度比值
网格部 0.8 0.8 0.08
介质阻挡板 1 1 1
电极部 0.8 0.3 0.05
在一实施例中,以介质阻挡板120的尺寸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例为1: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长度比例为1:0.85;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例为1: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宽度比例为1:0.6;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例为0.12: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厚度比例为1:0.1。
如下表3所示:
表3
长度比值 宽度比值 厚度比值
网格部 1 1 0.12
介质阻挡板 1 1 1
电极部 0.85 0.6 0.1
在一实施例中,以介质阻挡板120的尺寸为基准: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例为0.82: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长度比例为1:0.82;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例为1: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宽度比例为1:0.5;网格部114与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例为0.1:1;介质阻挡板120与电极部132的厚度比例为1:0.08。
如下表4所示:
表4
长度比值 宽度比值 厚度比值
网格部 0.82 1 0.1
介质阻挡板 1 1 1
电极部 0.82 0.5 0.08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壳体200还包括第一插口250和第二插口26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001还包括设于第一插口250的第一电连接件300,和设于第二插口260的第二电连接件400。其中,第一电连接件300的一端与发射极板130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交流高压电;第二电连接件400的一端与接地极板110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地线。
可选地,发射极板130与第一电连接件300通过第二引出端133电连接;接地极板110与第二电连接件400通过第二固设部115电连接。
可选地,为方便离子发生器001的安装,将第二引出端133与第二固设部115设置在离子片100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
可选地,离子发生器001通过第一电连接件300连接交流高压电时,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一插头00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插头002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线004电连接,第一导线004用于连接交流高压电。离子发生器001通过第二电连接件400连接地线时,第二电连接件400与第二插头00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插头003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005电连接,第二导线005用于连接地。其中,高压电的范围为1000v-3000v,离子发生器工作时,需要另配一个电源转换器,用于将市电转换成离子片100所需要的电压。
可选地,为方便外部线路的接入,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二电连接件400选用插扣式的金属母插头,第一插头002与第二插头003选用插扣式的金属公插头;公母插头的接触面广,可有效保证导电性能。为保证使用安全,第一插头002与第一导线00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绝缘件006,第二插头003与第二导线00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绝缘件007。可选地,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盖合时,第一插口250呈椭圆形、第二插口260呈圆形;相应地,第一绝缘件006呈椭圆形、第二绝缘件007呈圆形,椭圆形的设计表征相关部件用于连接交流高压电,圆形的设计表征相关部件用于连接地线,可有效避免第一插头002与第二插头003误插。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第一电连接件300的一端(呈片状)与第二引出端133通过高频焊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一插头002可插拔电连接;焊接时,第一电连接件300呈片状的一端可层叠于第二引出端133的上方或下方;可选地,为实现两者电性连接的稳固性,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二引出端133层叠焊接位置尺寸大小相同。第二电连接件400的一端与第二固设部115通过高频焊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插头003可插拔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和图11,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在对应第二固设部115与第二引出端133的位置均设有通孔510,接地极板110的第二固设部115可通过第一壳体210或第二壳体220的通孔外露于壳体200,发射极板130的第二引出端133可通过第一壳体210或第二壳体220的通孔外露于壳体200,以方便操作人员对离子发生器001进行耐用程度测试等测试。适应于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的通孔510,离子发生器001还包括多个封堵件520,封堵件520用于密封通孔510。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件520由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如此设计,一方面,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容易变形,方便将封堵件520从通孔510处取出;另一方面,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的防水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较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离子发生器001包括两个及以上的离子片100,以及用于组合离子片100的组合件500;发射极板130包括第二引出端133;各个离子片100通过发射极板130的第二引出端133连接组合件500进行组合。其中,组合件500呈圆盘状,当三个离子片100进行组合时,可形成三合一的扇形离子片。可选地,组合件500可以是任意形状,如梯形、三角形、椭圆形、L形等。
其中,各离子片100具有各自的封装壳体200,且壳体200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接口(未图示),用于发射极板130的第二引出端133从壳体200内部伸出。离子片100的接地极板110中,第一固设部113设于沿接地极板110宽度方向的中部;第二固设部(图12中未示出)沿网格部114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也可设计为如图7、8所示的第二固设部115。其中,发射极板130通过第二引出端133连接交流高压电;发射极板110通过第一固设部113连接地线。可选地,图12中各离子片100适应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以及与壳体200的配合关系。
可选地,请参考图13,组合件500与发射极板130一体成型,即多个离子片100通过发射极板130进行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的离子发生器001。可选地,离子发生器001安装于空气净化装置的风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001中,请参考图2,离子片100由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和发射极板130依次层叠构成单面释放离子的组件时,发射极板130与接地极板110形成电场,电子从发射极板130穿过介质阻挡板120引出至接地极板110,如此形成单面双极离子交替发生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001中,请参考图3和图11,当离子片100由第一接地极板111、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22、第二接地极板112依次层叠构成双面释放离子的组件时,发射极板130与第一接地极板111形成第一电场,电子从发射极板130一端穿过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引出至该第一接地极板111;发射极板130与第二接地极板112形成第二电场,电子从发射极板130一端穿过第二介质阻挡板122引出至第二接地极板112;第一电场与第二电场的方向相反,如此形成对称结构的双面双极离子交替发生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逸出电子的数量,增强了离子气流,加快了空气净化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发生器,发射极板和接地极板接入电流后形成一个具有精密尺寸的电场,采用交流电,在电场接地一侧将发射极板发出的电子引出介质阻挡板,产生异号气体离子,一部分电子与接地极板相遇后流入接地极板形成电流,还有一部分电子则逸出介质表面与室内空气分子相遇,当逸出电子达到一定速率时,便可激励氧分子为离子态,电离气体使颗粒物上电,带电的颗粒物如遇到接地极或者反向极性物时,就很容易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使空气中的飘尘转化为降尘,减少漂浮的颗粒物,同时产生的非平衡正负氧离子具备高动能的物理撞击作用,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双重作用下有利于有害挥发性气体分子的分解,也可以对病菌微生物起到消杀作用,达到空气净化和消毒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中,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的离子群的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介质阻挡板位于发射极板与接地极板之间;其中,接地极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网格部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用于对离子片进行封装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盖合时形成腔体,且壳体上开设有用于释放异号电荷离子群的镂空区。在采用壳体对离子片进行封装时,离子片位于腔体内部,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夹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即壳体通过夹设第一固设部与第二固设部固定接地极板,减少了接地极板受壳体压制的面积,从而减少离子片的形变,提升了离子释放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子片(100),用于产生异号电荷的离子群,所述离子片(100)包括发射极板(130)、接地极板(110)和介质阻挡板(120),所述介质阻挡板(120)位于所述发射极板(130)与接地极板(110)之间;所述接地极板(11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固设部(113)、网格部(114)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固设部(115);
壳体(200),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盖合时形成腔体(240);所述壳体(200)上开设有镂空区(230),用于释放所述异号电荷的离子群;
所述离子片(100)位于所述腔体(240)内部;所述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部(114)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发射极板(13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引出端(131)、电极部(132)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引出端(133);所述电极部(132)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沿长度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设部(113)包括设于所述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一端的第一卡片(1131)、和设于所述接地极板(110)沿宽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卡片(1132);所述第一卡片(1131)与第二卡片(1132)沿所述接地极板(110)的长度方向呈长条形且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板(13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一引出端(131)、电极部(132)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引出端(133);所述第一引出端(131)在所述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与发射极板(130)层叠时,与所述第一卡片(1131)以及第二卡片(1132)沿所述离子片(100)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引出端(133)在所述接地极板(110)、介质阻挡板(120)与发射极板(130)层叠时,与所述第二固设部(115)沿所述离子片(100)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引出端(131)设于所述发射极板(130)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且呈长条形;所述第二引出端(133)呈阶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20)中设有多个扣槽;所述第一固设部(113)与第二固设部(115)位于所述扣槽中,以使所述接地极板(110)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20)中;所述第一引出端(131)与第二引出端(133)位于所述扣槽中,以使所述发射极板(130)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以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114)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值在0.8-1之间;所述电极部(132)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长度比值在0.8-0.85之间;
以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114)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值在0.8-1之间;所述电极部(132)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宽度比值在0.3-0.6之间;
以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为基准,所述网格部(114)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值在0.08-0.12之间;所述电极部(132)与所述介质阻挡板(120)的厚度比值在0.05-0.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两个及以上的离子片(100),以及用于组合离子片(100)的组合件(500);所述发射极板(130)包括第二引出端(133);各离子片(100)通过发射极板(130)的第二引出端(133)连接所述组合件(500)进行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板(110)包括第一接地极板(111)和第二接地极板(112);所述介质阻挡板(120)包括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和第二介质阻挡板(122);所述第一接地极板(111)、第一介质阻挡板(121)、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22)与第二接地极板(112)依次层叠。
9.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器(0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001)安装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风口处。
CN202020686958.1U 2020-04-28 2020-04-28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1879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6958.1U CN211879780U (zh) 2020-04-28 2020-04-28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6958.1U CN211879780U (zh) 2020-04-28 2020-04-28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9780U true CN211879780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3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6958.1U Active CN211879780U (zh) 2020-04-28 2020-04-28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97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583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元启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583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元启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379B (zh) 高压电路插入型放电元件
CN211879780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79778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3727135U (zh) 石墨烯多极曲力叠加导电极片、集尘电场模块及集成装置
WO2021218583A1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5911479U (zh) 纽扣电池
CN211151058U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79779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2212450A (zh) 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设备
CN213936862U (zh) 正负离子发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017747U (zh)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5571058U (zh) 一种静电除尘片材滤芯
CN112864812A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JP2004006152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素子製造用基板、イオン発生装置製造用基板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内蔵電気機器
CN209981476U (zh) 片式用电器
TW202130419A (zh) 電集塵機
CN112864811A (zh)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9913243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N213315599U (zh) 高压静电场空气处理装置
CN213960382U (zh) 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结构的等离子发生器
CN112264189A (zh) 石墨烯多极曲力叠加导电极片、集尘电场模块及制作工艺
CN209767894U (zh) 一种介质阻挡型防电击交流离子棒
CN215119545U (zh) 离子发生器
CN215637613U (zh) 一种静电除尘模组及空调器
CN219040969U (zh) 电连接组件及空气消毒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Room 101, laowei 452, Liguang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708, Shenfubao Building, Ronghua Road, Futian Free Trade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