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7747U -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7747U
CN211017747U CN201922113297.3U CN201922113297U CN211017747U CN 211017747 U CN211017747 U CN 211017747U CN 201922113297 U CN201922113297 U CN 201922113297U CN 211017747 U CN211017747 U CN 211017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port
plat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2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伏冰峰
倪蕴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 Qi Environmnen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2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7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7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7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其中,双极离子发生器包括离子片、壳体、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设置在离子片的外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第一电连接件位于第一插口,一端与发射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第一插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交流高压电;第二电连接件位于第二插口,一端与接地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第二插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地。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封装效率高,使用安全、方便。

Description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发生器利用高压变压器将电压升压到所需电压,进而产生正负离子,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通过人工产生正负离子的设备被称为空气净化离子发生器,简称离子发生器。传统离子发生器的接入极和接出极与外接电路通过焊接实现电性连接,但是焊接工艺复杂,需要专门的焊接设备,并且一旦焊接完成,即实现固定连接,在后续的使用中,如果想要将离子发生器与外接电路断开电性连接,还需要另设开关等。因此,传统离子发生器的封装结构不方便组装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离子发生器的封装结构不方便组装和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包括离子片、壳体、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其中,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所述介质阻挡板位于所述发射极板和接地极板之间,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离子片的外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第一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插口,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发射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插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交流高压电;及第二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插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接地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所述第二插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一插头,使得所述第一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二插头,使得所述第二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设置在第一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一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二端口的内部的倾斜或者弯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还包括第三弹片,所述第三弹片设置在第一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一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一弹片设置在第三弹片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还包括第四弹片,所述第四弹片设置在第二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二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第四弹片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三弹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弹片和第四弹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包括第三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三电连接件位于第一绝缘件内,第三电连接件的一端凸出于第一绝缘件形成第一凸出端,所述第三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绝缘件内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凸出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弹片能够抵压所述第一凸出端,使得所述第一凸出端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抵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第四电连接件、第二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四电连接件位于第二绝缘件内,并且第四电连接件的一端凸出于第二绝缘件形成第二凸出端,所述第四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绝缘件内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凸出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弹片能够抵压所述第二凸出端,使得所述第二凸出端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紧密抵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端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所述第一端口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凸出端和第二端口均呈扁平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极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发射极板电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引出端紧密抵触;所述接地极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极板电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紧密抵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壳体在对应所述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面任一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在第一插口内设置第一电连接件,在第二插口内设置第二电连接件,并且第一电连接件能够与第一插头可插拔地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件能够与第二插头可插拔地电性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使用安全、方便、封装结构简单,封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双极离子发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入到双极离子发生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从双极离子发生器中拔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第一插头、第二电连接件、第二插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离子片100,第一接地极板110,第一介质阻挡板120,第一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40,第二发射极板150,第三介质阻挡板160,第二接地极板170,第一引出端180,第二引出端190;壳体200,上壳210,下壳220,第一插口230,第二插口240,通孔250,密封件260,连接孔270;第一电连接件300,第一端口310,第一弹片320,第三弹片330,第一支撑件340;第二电连接件400,第二端口410,第二弹片420,第四弹片430,第二支撑件440;第一插头500,第三电连接件510,第一绝缘件520,第一导线530,第一凸出端540;第二插头600,第四电连接件610,第二绝缘件620,第二导线630,第二凸出端6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子片100呈层状矩形,如图1所示,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接地极板110、第一介质阻挡板120、第一发射极板130、第二介质阻挡板140、第二发射极板150、第三介质阻挡板160和第二接地极板170,第一发射极板130和第二发射极板150分别连接交流高压,第一接地极板110和第二接地极板170分别接地,第一发射极板130与第一接地极板110形成第一电场,第二发射极板150与第二接地极板170形成第二电场,第一电场与第二电场的方向相反,如此呈对称结构的双面双极离子交替发生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逸出电子的数量,增强了离子气流,加快了空气净化的速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子片100还可以仅包括第一发射极板130、第一接地极板110和第一介质阻挡板120,第一介质阻挡板120位于第一发射极板130和第一接地极板110之间,第一发射极板130与第一接地极板110形成第一电场,电子从第一发射极板130一端穿过中间的第一介质阻挡板120引出至第一接地极板1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射极板130和第二发射极板150分别连接交流高压电,高压电的范围为1000v-3000v,双极离子发生器工作时,需要另配一个电源转换器,用于将市电转换成双极离子发生器所需要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片100,发射极板和接地极板接入电流后形成一个具有精密尺寸的电场,采用交流电,在电场接地一侧将发射极板发出的电子引出介质阻挡板,产生异号气体离子,一部分电子与接地极板相遇后流入接地极板形成电流,还有一部分电子则逸出介质表面与室内空气分子相遇,当逸出电子达到一定速率时,便可激励氧分子为离子态,电离气体使颗粒物上电,带电的颗粒物如遇到接地极或者反向极性物时,就很容易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使空气中的飘尘转化为降尘,减少漂浮的颗粒物,同时产生的非平衡正负氧离子同时具备高动能的物理撞击作用,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双重作用下有利于有害挥发性气体分子的分解,也可以对病菌微生物起到消杀作用,达到空气净化和消毒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极离子发生器除了包括离子片100外,还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200、第一电连接件300和第二电连接件400,其中,壳体200设置在离子片100的外部,壳体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口230和第二插口240,壳体200包括上壳210和下壳22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离子片100基于下壳220按照顺序依次叠放,下壳220中设计有对应元件的扣槽位,用于将各个组件固定在指定位置,最后盖上上壳210,利用超声波焊接工艺将上壳210和下壳220焊接粘合。另外,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上壳210和下壳220在双极离子发生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镂空区域,以方便带正负电荷的异号离子群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发射极板130和第二发射极板150朝向第一插口23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引出端180,第一电连接件300位于第一插口230内,第一电连接件300又称为接入极,第一电连接件300的一端与第一引出端180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插头500可插拔的电连接,第一插头500通过第一导线530连接交流高压电。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接地极板110和第二接地极板170朝向第二插口24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引出端190,第二电连接件400位于第二插口240内,第二电连接件400又称为接出极,第二电连接件400的一端与第二引出端190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插头600可插拔的电连接,第二插头600通过第二导线630连接地。第一插头500插入第一插口230、第二插头600插入第二插口240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电连接件300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一插头500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二插头600电性连接。第一插头500从第一插口230处拔出、第二插头600从第二插口240处拔出后的结构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电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头500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第二电连接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二插头600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300的一端与第一引出端180通过高频焊焊接在一起,以实现稳定牢固的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插头500可插拔的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的一端与第二引出端190通过高频焊焊接在一起,以实现稳定牢固的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插头600可插拔的电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插头500包括第三电连接件510、第一绝缘件520和第一导线530,第三电连接件510位于第一绝缘件520内,如图2所示,第三电连接件510的一端凸出于第一绝缘件520形成第一凸出端540,第三电连接件510的另一端在第一绝缘件520内与第一导线530电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插头600包括第四电连接件610、第二绝缘件620和第二导线630,如图2所示,第四电连接件610位于第二绝缘件620内,并且第四电连接件610的一端凸出于第二绝缘件620形成第二凸出端640,第四电连接件610的另一端在第二绝缘件620内与第二导线630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520和第二绝缘件620由橡胶或者硅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5所示,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一插头500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端口310,当第一插头500插入壳体200的第一插口230后,第一凸出端540能够插入到第一端口310,使得第一插头500能够与第一发射极板130、第二发射极板150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与第二插头600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端口410,当第二插头600插入壳体200的第二插口240后,第二凸出端640能够插入到第二端口410,使得第二插头600能够与第一接地极板110、第二接地极板170电性连接。第一凸出端540与第一端口310之间、第二凸出端640与第二端口410之间的接触面积均较大,从而使得第一插头500、第二插头600与离子发生器之间的导电性能安全可靠。
另外,为了防止插错,如图5所示,第一凸出端540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第一端口310呈圆筒状;第二凸出端640和第二端口410均呈扁平状,使得第一插头500只能插入到第一插口230内,第二插头600只能插入到第二插口240内。并且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插头500和第二插头600的辨识性,第一绝缘件520的外围横截面呈圆形,第二绝缘件620的外围横截面呈近椭圆形或者方形。另外,如图6所示,第一端口3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片320,第一弹片32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端口310的侧壁上,另一端朝向第一端口310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当第一凸出端540插入到第一端口310后,第一弹片320能够抵压第一凸出端540,使得第一凸出端540能够与第一电连接件300紧密抵触以实现稳定电连接。同样地,如图7所示,第二端口4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片420,第二弹片42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端口410的侧壁上,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口410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当第二凸出端640插入到第二端口410后,第二弹片420能够抵压第二凸出端640,使得第二凸出端640能够与第二电连接件400紧密抵触以实现稳定电连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凸出端540与第一电连接件300的紧密抵靠力,第一端口3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弹片330,第三弹片33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端口310的侧壁上,另一端朝向第一端口310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第一弹片320设置在第三弹片330上,当第一凸出端540插入到第一端口310后,第一弹片320和第三弹片330起到协同作用,均能够抵压第一凸出端540,使得第一凸出端540能够更加紧密地与第一电连接件300抵触,以实现更加稳定的电连接。同样的,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凸出端640与第二端口410的紧密抵靠力,如图7所示,第二端口4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四弹片430,第四弹片43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端口410的侧壁上,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口410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第二弹片420设置在第四弹片430上,当第二凸出端640插入到第二端口410后,第二弹片420和第四弹片430起到协同作用,均能够抵压第二凸出端640,使得第二凸出端640能够更加紧密地与第二电连接件400抵触,以实现更加稳定的电连接。
另外,为了方便加工,第一电连接件300和第二电连接件400均由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弹片320和第三弹片330与第一电连接件300一体成型,第二弹片420和第四弹片430与第二电连接件400一体成型。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一插头500连接的一端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弹性结构,统称为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一插头500,使得所述第一插头500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00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与第二插头600连接的一端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弹性结构,统称为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二插头600,使得所述第二插头600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400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连接件300与发射极板的第一引出端180电连接的一端呈方形中空结构,内置有第一支撑件340,第一支撑件340用于使得第一电连接件300与第一引出端180紧密抵触,以实现稳定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与接地极板的第二引出端190电连接的一端也呈方形中空结构,内置有第二支撑件440,第二支撑件440用于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00与第二引出端190紧密抵触,以实现稳定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300与发射极板的第一引出端180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00与发射极板的第二引出端190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340和第二支撑件440均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电连接件300、第一引出端180、第二电连接件400或者第二引出端190结构变形而导致电连接不良。
另外,如图2所示,上壳210和下壳220在对应第一引出端180和第二引出端190的位置均设置有通孔250,第一引出端180和第二引出端190通过通孔250能够外露于壳体200,方便操作人员对双极离子发生器进行耐用程度测试等其他测试。另外,双极离子发生器还包括密封件260,密封件260用于密封通孔250。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260由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如此设计,一方面,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容易变形,方便将密封件260从通孔250处取出;另一方面,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的防水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较好。另外,上壳210和下壳220还设置有连接孔270,用于使得双极离子发生器能够与其他安装结构稳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孔270为螺钉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在第一插口内设置第一电连接件,在第二插口内设置第二电连接件,并且第一电连接件能够与第一插头可插拔地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件能够与第二插头可插拔地电性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离子发生器使用安全、方便,封装结构简单,封装效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子片,包括发射极板、接地极板和介质阻挡板,所述介质阻挡板位于所述发射极板和接地极板之间;
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离子片的外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
第一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插口,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发射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插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交流高压电;及
第二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插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接地极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插头可插拔的电连接,所述第二插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一插头,使得所述第一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抵压所述第二插头,使得所述第二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紧密抵触实现稳定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设置在第一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一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二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还包括第三弹片,所述第三弹片设置在第一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一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一弹片设置在第三弹片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还包括第四弹片,所述第四弹片设置在第二端口的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二端口的内部倾斜或者弯曲,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第四弹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包括第三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三电连接件位于第一绝缘件内,第三电连接件的一端凸出于第一绝缘件形成第一凸出端,所述第三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绝缘件内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凸出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弹片能够抵压所述第一凸出端,使得所述第一凸出端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第四电连接件、第二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四电连接件位于第二绝缘件内,并且第四电连接件的一端凸出于第二绝缘件形成第二凸出端,所述第四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绝缘件内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凸出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弹片能够抵压所述第二凸出端,使得所述第二凸出端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紧密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端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所述第一端口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凸出端和第二端口均呈扁平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发射极板电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引出端紧密抵触;所述接地极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极板电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紧密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壳体在对应所述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通孔。
10.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双极离子发生器。
CN201922113297.3U 2019-11-28 2019-11-28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1017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297.3U CN21101774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297.3U CN21101774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7747U true CN21101774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7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297.3U Active CN21101774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7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977B2 (en)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20160228882A1 (en)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US20160221002A1 (en)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CN102265379A (zh) 高压电路插入型放电元件
CN103382708A (zh) 一种吹吸机
CN211017747U (zh)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151058U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79778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WO2021218583A1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79780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2864811A (zh) 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TWI763862B (zh)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CN211879779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608641U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柜子
CN215682721U (zh) 一种新型结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CN112864812A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151059U (zh) 移动终端净化器
CN211623767U (zh) 带净化功能的风扇
CN211625608U (zh) 带净化功能的风幕机
CN203775510U (zh) 离子发生器的放电装置及其离子发生器
CN207150935U (zh)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的组装结构
CN207691201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机
CN211288275U (zh) 带净化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5119545U (zh) 离子发生器
CN205065962U (zh) 空气活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