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6852U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6852U
CN209266852U CN201822155833.1U CN201822155833U CN209266852U CN 209266852 U CN209266852 U CN 209266852U CN 201822155833 U CN201822155833 U CN 201822155833U CN 209266852 U CN209266852 U CN 209266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on
release
electrostatic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58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华
徐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58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6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6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6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电压变换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静电吸附装置,与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并接地,设置于负离子释放装置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该实施例方案通过静电吸附装置的设置,能够去除空气中的以及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静电,减少静电放电现象;将静电荷引入大地,并可以对静电荷上吸附的灰尘聚集到静电吸附装置处,从而达到了集污和消除静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负离子产品大都采用高压电子发生器技术,增高电压产生更高浓度的负离子,发射负离子的同时必有大量的负电子产生,这些负电子会把地板、天花板、墙壁等作为大地回路极或停留在周边物体上产生静电,直接表现是人处于高压电场,一部分负离子(负电荷)会暂时聚集在人体或衣物表面,此时触摸其他人体、墙壁或导电体时就会出现类似于针刺感的静电放电现象,这是由于聚集在人体或衣物上的负离子(负电荷)发生转移而引起的,另外,静电吸附物会还会积聚大量灰尘,故在提高负离子发生器离子浓度的同时,需尽量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能够去除空气中的以及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静电,减少静电放电现象;将静电荷引入大地,并可以对静电荷上吸附的灰尘聚集到静电吸附装置处,从而达到了集污和消除静电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
静电吸附装置,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并接地,设置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装置可以包括:
静电吸附体,设置为吸附灰尘,并消除静电;
第一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接地;
第二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装置还可以包括:电阻体;
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和/或,
所述电阻体为阻值可调电阻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体为中空的几何柱体或几何环体;
其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的长度 L满足:15mm≤L≤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体可以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链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体可以包括:
内层的吸附件,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外层的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吸附件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为不锈钢材质或者表面镀镍的金属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可以包括:
固定基座;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的印刷电路板PCB;
其中,所述PBC的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释放头可以包括:
释放束,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和所述连接部;其中,所述导电杆电连接所述释放束和所述露点实现所述释放束和所述连接部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和/或,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时:
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H1满足:3mm≤H1≤ 5mm;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径向距离S1满足:2mm≤S1≤ 4mm;和/或,
当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时:
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H2满足:3mm≤H2≤ 5mm;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径向距离S2满足:10mm≤S2≤ 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释放束插接并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和/或,
所述释放头还包括:导电固定件;所述导电固定件设置为将所述释放束固定于所述导电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释放束包含多个释放金属丝;
每个释放束中所包含的释放金属丝的个数可以满足:20-30个;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长度L满足:1cm≤L≤3cm;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直径R满足:0.1mm≤R≤0.2mm;和/或,
每个释放金属丝上具有碳纳米薄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包括: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静电吸附装置,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并接地,设置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该实施例方案通过静电吸附装置的设置,能够去除空气中的以及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静电,减少静电放电现象;将静电荷引入大地,并可以对静电荷上吸附的灰尘聚集到静电吸附装置处,从而达到了集污和消除静电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装置包括:静电吸附体,设置为吸附灰尘,并消除静电;第一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接地;第二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该实施例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功能多样。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装置还可以包括:电阻体;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和/或,所述电阻体为阻值可调电阻体。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减小了连接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的电流,提高了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体为中空的几何柱体或几何环体;其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对。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便于通过开口收集灰尘等颗粒状污染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链扣合。该实施例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并且便于清理灰尘,便于对静电吸附体的维护。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体可以包括:内层的吸附件,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外层的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吸附件的外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可以避免人接触静电吸附体时受高压影响,存在触电危险,保证了人体安全。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为负离子的产生和释放提供了硬件基础,并实现了通过对固定基座大小的改变,和/或对释放头多少的改变来调整负离子释放量。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固定基座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的印刷电路板PCB;其中,所述PBC的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实现了所述释放头的可靠固定,以及所述释放头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的可靠连接。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和/或,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使得静电吸附体尽量接近负离子的释放源头,能够有效吸附静电荷和灰尘,从而有效消除静电。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头束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时: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H1满足:3mm≤H1≤5mm;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径向距离S1满足:2mm≤S1≤4mm;和/或,当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时: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H2满足:3mm ≤H2≤5mm;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径向距离S2满足:10mm ≤S2≤15mm。通过该实施例方案,能够在保证释放束释放负离子的操作不会被静电吸附体影响的同时,又能实现对静电荷和灰尘的有效吸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吸附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吸附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吸附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放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吸附装置的一种设置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负离子发生器,11为负离子释放装置,111为固定基座,1111为镂空区域,1112为PCB,112为释放头,1121为释放束,1122为导电杆,1122- 1为导电杆的第一端,1123为导电固定件,113为连接部,12为电压变换电路,121为负极输出端,122为正极输出端,13为静电吸附装置,131为静电吸附体,1311为开口,1312为上盖,1313为下盖,1314为铰链,1315为吸附件,1316为绝缘层,132为第一导线,133为第二导线,134为电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实体连接或通信连接等;可以是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未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还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1,如图1、图2所示,可以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11,可以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12,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121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相连,可以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工作电压;
静电吸附装置13,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并接地,设置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
负离子产品大都采用高压电子发生器技术,增高电压产生更高浓度的负离子,发射负离子的同时必有大量的负电子产生,这些负电子会把地板、天花板、墙壁等作为大地回路极,或者停留在周边物体上产生静电,直接表现是人处于高压电场,一部分负离子(负电荷)会暂时聚集在人体或衣物表面,此时触摸别人、墙壁或导电体时就会出现类似于针刺感的静电放电现象,这是由于聚集在衣物上的负离子(负电荷)发生转移而引起的,并且静电吸附物还会积聚大量灰尘,因此,在提高负离子发生器离子浓度的同时,需尽量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负离子发生器 1中设置了静电吸附装置13,该静电吸附装置13可以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 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并与地连接。在负离子释放装置11发射负离子的同时产生大量电子,静电吸附装置13外接高压正极,内壁有大量正电荷,基于正负中和的原理,一部分电子和正电荷中和,另一部分电子基于“就近回路”原则,可以回归大地,从而使负电子和负离子分离,同时静电吸附装置13表面有电荷,极易吸附污染物和灰尘,从而可以吸附负离子释放装置 11上吸附的灰尘,提高负离子释放效率,并可以使负离子放射方向的空气纯度提高,获得高纯度和无静电的生态负离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静电吸附装置13接地,静电吸附装置13的设置还可以作为一个电压为0的低电位体,由于该电位小于或等于通常的人体、墙面等的电位,因此更易于吸附电荷,因此可以吸附游离在空气中的静电电荷,将静电荷引入大地,并可以对静电荷上吸附的灰尘聚集到静电吸附装置处,从而达到了集污和消除静电的目的,另外,将该静电吸附装置13设置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可以实现对负离子释放装置11所释放负离子的吸附,从而达到吸引负离子扩大扩散范围的目的,并且可以将负离子释放装置11上粘附的包裹有颗粒污染物的负离子吸附下来,达到对负离子释放装置11除尘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该静电吸附装置的具体形状、尺寸、结构、材质、数量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选择或定义。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给出了静电吸附装置13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静电吸附装置13 可以包括:
静电吸附体131,设置为吸附灰尘,并消除静电;
第一导线132,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131接地;
第二导线133,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131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静电吸附体131的具体形状、尺寸、结构、材质、数量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选择或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例如,所述静电吸附体 131可以为中空的几何柱体或几何环体;
其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1311,并且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静电吸附体131可以为圆环体、矩形环体、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静电吸附体131可以为中空结构,以通过该中空结构收集灰尘等颗粒污染物。该静电吸附体131也可以不是中空结构,并可以在静电吸附体131下方设置专门的收集装置,以收集从静电吸附体131、第一导线132和/或第二导线133上落下的灰尘。当静电吸附体 131不是中空结构时,该静电吸附体131可以为一个片状结构体(如,一个框体),或者为一个立体结构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的长度 L可以满足:15mm≤L≤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尺寸设置可以保证具有足够的集尘空间,又不会使得静电吸附体的体积过大,影响安装,并占用过多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311可以冲向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负离子释放位置,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吸引负离子释放装置11释放的负离子,从而将包裹有灰尘的负离子通过开口1311吸附到静电吸附体131 的中空结构内,达到集尘的目的,并便于后期对聚集的灰尘进行统一清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吸附体13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开口1311,并且为了对空间内的静电进行充分吸附,可以在中空的静电吸附体131上的不同方位位置处设置该开口1311。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该开口1311的具体数量、尺寸、形状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静电吸附体131可以包括:上盖1312和下盖1313,所述上盖1312和所述下盖1313通过铰链 1314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吸附体131可以设计为上盖1312 和下盖1313结构,进行铰链1314扣合,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并且便于静电吸附体内灰尘的清理,以及对该静电吸附体的后期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导线132和第二导线 133的具体选择、特性、数量、尺寸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选择或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静电吸附装置13 还可以包括:电阻体134;
所述电阻体134串联于所述第一导线132和/或所述第二导线133上;和/或,
所述电阻体134为阻值可调电阻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电阻体134的设置,减小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的电流,提高了安全性,可以避免人体接触静电吸附装置 13时发生触电危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电阻体134的具体阻值,数量、类型、性能、选型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选择或定义。例如,当静电吸附体131所连接的电压变换电路12具有较高的正电压时,电阻体134可以多设置几个,和/或,将电阻体替换为具有较高阻值的电阻体,以有效减小导线电流,保证人体安全;当静电吸附体131所连接的电压变换电路12具有较低的正电压时,电阻体134可以少设置几个,和/或,将电阻体替换为具有较低阻值的电阻体,以节能降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静电吸附装置13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正高压场景中,可以将该电阻体134设置为阻值可调电阻体,例如,电位器,以便于对电阻体134的阻值随时进行调节,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静电吸附体131可以包括:
内层的吸附件1315,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导线132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线133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正极输出端122相连;
外层的绝缘层1316,设置为包围所述吸附件1315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外层的绝缘层1316的设置,可以避免人体接触静电吸附体131的外壁,受电压影响而触电,提高了静电吸附体131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1315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者表面镀镍的金属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吸附件1315还可以为设置于任意一种载体上的金属镀层。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给出了负离子释放装置11的一种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11 可以包括:
固定基座111;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1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112;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1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112的一面的连接部 113,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112电连接。
目前市场上的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一般只有一个,造成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负氧离子数量少,难以快速提供大量的负氧离子,效率低,耗电量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该释放头可以为多个,释放头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单位时间内需释放的负氧离子数量进行合理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固定基座111、释放头112和连接部113的具体结构、尺寸、材质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为负离子的产生和释放提供了硬件基础,并实现了通过对固定基座111大小的改变,和/或对释放头112多少的改变来调整负离子释放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释放头112的数量和少时,例如一个,可以不设置该固定基座111,直接将该释放头112与连接部113电连接,并通过该连接部113接通负高压。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给出了固定基座111的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基座111可以为包含多个镂空区域1111的印刷电路板PCB 1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11的基板可以呈印刷线路板结构,可以采用印制线路板基材制造。
已知目前的离子释放装置11的结构不能在整个气流断面上形成均匀完整的负离子层,不能提高净化效率,不能满足人们对空气净化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可以将整个固定基座 111设计成细荆条镂空型,以增加负离子通透性能,形成对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所设置镂空的形状、数量、尺寸等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该PCB板1112可以设置为通过交叉的十字结构相连接的多个同心圆环,释放头112可以在该十字结构和该同心圆环上分布设置,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并可以以预设的阵列进行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PBC 1112的基板为金属基板(例如,该金属可以为镍),所述金属基板上具有覆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铜层上的树脂绝缘层;所述树脂绝缘层上分布有所述覆铜层的露点,所述露点与所述释放头电连接,每个露点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连接部113 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上可以先形成有敷铜层,再形成树脂绝缘层,其中树脂绝缘层上可以有敷铜层的分布露点,用来连接释放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连接至所述电压变换电路12的负极输出端的导线连接:螺丝锁紧、嵌合或焊锡。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所述PBC 1112的基板上远离释放头112的一端(例如中心位置)可以延伸形成有该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用于固接输入负高压的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丝锁紧、嵌合或焊锡等方式进行固定基座111与电源导线接头的连接;通过螺丝锁紧可以直接将电源导线接头固定于固定基座111(具体为基板)上,或者,通过嵌合结构将电源导线接头插接在固定基座111上,以通过插拔方式对导线进行插拔,便于导线的连接与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释放头112的数量较少,例如仅为一个时,可以不用设置固定基座111,直接将电源导线与释放头112连接,并在连接处套上热缩管,并对该热缩管加热后,使热缩管收缩,与导线的接头和释放头112的接头(具体为下述的导电杆1122)收缩成一体,达到对电源导线与释放头112的连接固定目的,该实施例方案简单,易于实施,且成本低。
实施例五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给出了释放头112的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释放头112可以包括:
释放束1121,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1122,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1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1121 和所述连接部113;其中,所述导电杆1122电连接所述释放束1121和所述露点实现所述释放束1121和所述连接部113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1122的第一端1122-1可以设置有插孔,所述释放束1121可以插接并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和/或,
所述释放头112还可以包括:导电固定件1123;所述导电固定件1123 设置为将所述释放束1121固定于所述导电杆112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插孔和导电固定件1123的尺寸和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导电固定件1123的具体实现方式和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例如,该导电固定件1123可以为金属铆件固定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导电杆1122的尺寸和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例如,该导电杆1122可以为中空结构,以将释放束1121插接入该中空结构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释放头112的导电杆1122可以通过焊锡焊接在不同的露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导电杆1122还可以为导电螺杆,不同的释放头112的导电杆1122还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固定基座111 上,具体地,固定在每一个露点处,即敷铜层露出接点处,并且释放头导通的敷铜接点之间相互绝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在任意一个释放头112出现故障后,对出现故障的释放头进行单独维护或更换,不需整体更换,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并提高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释放束可以包含多个释放金属丝;
每个释放束中所包含的释放金属丝的个数可以满足:20-30个;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长度L可以满足:1cm≤L≤3cm;
每个释放金属丝的直径R可以满足:0.1mm≤R≤0.2mm;和/或,
每个释放金属丝上可以具有碳纳米薄膜。
目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主要沿用碳纤维束和发射针(一般称为针式)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负离子释放头采用的是碳纤维束,基本上是通过脉冲式电路、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 (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具有制造活性氧、增强抗病能力、清新空气和消烟除尘的功能。然而,由于高压下容易产生静电,使得碳纤维容易吸附灰尘,从而需要经常对碳纤维进行清洗,但碳纤维材质较软,清洗时容易拉断,使得该释放头释放负离子的效率降低,甚至报废,因此影响释放头的使用寿命,难以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这一问题,将释放束通过释放金属丝构成,替换了原来的碳纤维材料,从而增强了释放束的强度和耐拉伸性能,提高了释放头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释放头112上一般可以由20-30个释放金属丝构成一个释放束,例如25个;一般金属丝长度可以为1~3cm,例如 2cm;金属丝直径可以为0.1~0.2mm,例如0.15mm。
已知,目前的释放束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虽然能达到预设要求,生成的负离子中含有正离子,但是释放的负离子粒径大,难以透过人体血脑屏障发挥生物效应。另外,目前的释放束在较低的电压下,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小,但是如果电压升高,虽然能产生较高的负离子浓度,但同时伴随臭氧、超氧化物、正离子、氮化物、辐射等污染物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对这一问题,在释放头112的释放金属丝上可以设置有碳纳米薄膜,该碳纳米薄膜可以为富勒烯、碳纳米管、或者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二元复合材料。该碳纳米薄膜具有高导电率,可以接收供功率供给产生负离子,并且通过使用该特殊材料,可以释放纳米级的小粒径负离子,具有更强的活性,从而可以保证对汽车尾气、PM2.5(细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有效处理。
实施例六
该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给出了静电吸附体131的设置位置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吸附体131可以设置于所述释放束1121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和/或,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吸附体131可以设置于沿负离子释放方向延伸所覆盖的区域内,即设置于所述释放束1121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具体地,如图10所示,可以设置在释放束1121的轴线上(即静电吸附体131的轴线可以与释放束1121的轴心共线),以便于静电吸附装置 131与释放束1121正面相对,最大可能地吸附释放束释放的电子以及释放束上的灰尘。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吸附体131还可以设置于所述释放束1121的后方预设区域内。例如,设置于导电杆1122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静电吸附体131设置于所述释放束1121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时:
所述释放束1121与所述静电吸附体131之间的轴向距离H1可以满足: 3mm≤H1≤5mm;所述释放束与所述静电吸附体之间的径向距离S1可以满足:2mm≤S1≤4mm;和/或,
当所述静电吸附体131设置于所述释放束1121的后方预设区域内时:
所述释放束1121与所述静电吸附体131之间的轴向距离H2可以满足: 3mm≤H2≤5mm;所述释放束1121与所述静电吸附体131之间的径向距离 S2可以满足:10mm≤S2≤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静电吸附体131设置于负离子的释放束发射方向的后围(即后面和/或周围的预设范围内),负离子释放束与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可以为3~5mm,径向距离可以为2~4mm,既能保证释放束的发射不被静电荷吸附体影响,又能保证静电荷的有效吸附。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静电吸附体设置于负离子释放束发射方向的前方,负离子释放束与静电吸附体之间的轴向距离可以为3~ 5mm,径向距离可以为10~15mm,既能保证电子束的发射不被静电荷吸附体影响,又能保证静电荷的有效吸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离子释放装置,设置为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连,设置为将电源电压变换为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工作电压;
静电吸附装置,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并接地,设置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的负离子发射位置的前方和/或后方预设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装置包括:
静电吸附体,设置为吸附灰尘,并消除静电;
第一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接地;
第二导线,设置为将所述静电吸附体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装置还包括:电阻体;
所述电阻体串联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和/或,
所述电阻体为阻值可调电阻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体为中空的几何柱体或几何环体;
其中,所述几何柱体和所述几何环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链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体包括:
内层的吸附件,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外层的绝缘层,设置为包围所述吸附件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不锈钢材质或者表面镀镍的金属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释放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释放头;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未设置有所述释放头的一面的连接部,设置为将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每个释放头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头包括:
释放束,设置为在预设电压激发下产生并释放负离子;
导电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为电连接所述释放束和所述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负离子释放方向的前端;和/或,设置于所述释放束的后方预设区域内。
CN201822155833.1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ctive CN209266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833.1U CN209266852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833.1U CN209266852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6852U true CN209266852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5833.1U Active CN209266852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68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1385A (zh) * 2019-08-22 2021-02-26 北京中科联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66774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1385A (zh) * 2019-08-22 2021-02-26 北京中科联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66774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6852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US20220016644A1 (en) Air dust removal system and method
EP1605565A1 (en) Negative ion generator using carrbon fiber
CN202427554U (zh) 静电空气净化器
CN202823622U (zh) 粒子空气净化机
CN114845456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CN10801991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490461A (zh) 一种利用紫外线强化电离产生小粒径水合负离子装置
CN209766864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N210568909U (zh) 一种空气净化组件
CN211190595U (zh) 一种静电油烟净化器的高效电场结构
CN209558576U (zh) 空气净化杀菌消毒芯体
CN203018206U (zh) 一种高压静电装置上的负极结构
CN206838313U (zh) 一种静电净化装置
CN206838314U (zh) 一种静电集尘结构
KR20050028608A (ko) 공기 정화 기능을 갖는 조명 장치
CA31172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dust in air
CN217216982U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CN220857228U (zh) 一种高效水离子发生器及空气消毒机
CN220689286U (zh) 一种桌面空气净化杀菌机
CN217526976U (zh) 空气消杀电极结构
CN219092374U (zh) 一种ltp蜂窝状等离子集尘模块
CN213644512U (zh) 香烛清烟器
CN2394403Y (zh) 空气等离子体负氧离子束流装置
CN216565690U (zh) 一种放电电极结构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