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9717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9717U
CN209909717U CN201920970138.2U CN201920970138U CN209909717U CN 209909717 U CN209909717 U CN 209909717U CN 201920970138 U CN201920970138 U CN 201920970138U CN 209909717 U CN209909717 U CN 209909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reflecting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01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井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9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9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具备光透射反射板(8),该光透射反射板(8)以将多个内侧LED(20)的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侧包围的方式配置,使从内侧LED(20)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并且使该光的另一部分向内侧导光板(6)侧反射。光透射反射板(8)包括与基板(4)的安装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的上侧端部、以及与第2主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的下侧端部。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照明装置,有日本特开2003-262734号公报中记载的边缘照明。该边缘照明具备线状光源和平板状的导光板,线状光源包含长条状的基板和在其安装面上安装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线状光源沿着导光板的侧面配置,基板的宽度方向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一致,基板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侧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此外,来自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LED)的出射光的光轴在上述侧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此外,导光板在其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具有多个棱镜。棱镜将入射到导光板中的来自LED的光向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侧反射。结果,照射光从导光板的第2主面照射。
根据上述照明装置,基板的宽度方向与照明装置的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一致,但基板的宽度为了抑制放电而必须设定为一定以上的长度。因而,将基板平行于高度方向进行配置的基板的配置构造有碍照明装置的薄型化。
进而,根据上述照明装置,来自LED的出射光的光轴与和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致。由此,照射光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时难以到达与LED重合的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容易变暗。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执行薄型化并且向从厚度方向观察时与LED重合的区域周边也容易照射亮度高的照射光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备:平板状的导光板,在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设有多个棱镜;基板,与导光板大致平行地配置;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导光板的侧面配置,安装在基板的安装面;以及光透射反射板,包括与安装面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第1接触缘部、以及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第2接触缘部,将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侧包围而配置,使从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并且使光的另一部分向导光板侧反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容易执行薄型化,向从厚度方向观察时与LED重合的区域周边也容易照射亮度高的照射光。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具备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2主面对置配置的扩散面板。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上述光透射反射板使将其透射的透射光扩散,并且使由其反射的反射光扩散。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上述光透射反射板的上述发光二极管侧的面由具有使光反射的光学特性的材质构成,上述光透射反射板具有多个贯通孔。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上述棱镜由设于上述导光板的圆锥形状的孔或圆锥台形状的孔的内表面构成,在包含上述孔的中心轴的剖面中,上述内表面相对于上述第1主面中与上述内表面的开口侧的缘相连的外表面部的延长线以50°以上并且60°以下的角度倾斜。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具备片状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配置在上述安装面上以及上述第1主面上之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质。
此外,可以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上述导光板具有环状形状,包含内周面和外周面,上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上述外周面配置,上述内周面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侧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用包含其中心轴的平面切断时的示意剖面图。
图2A是图1中的基板周边的放大剖面图。
图2B是照明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A是将图3中θ所示的角度设定为40°的变形例的导光板的与图3对应的剖面图,图4B是将图3中θ所示的角度设定为55°的变形例的导光板的与图3对应的剖面图。
图5是其他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另一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又一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01、401、501 照明装置
6、106、206 内侧导光板
6a 第1主面
6b 第2主面
8、308、508 光透射反射板
8c 上侧端部(第1接触缘部)
8d 下侧端部(第2接触缘部)
12 扩散面板
18 基板
18a 基板的表面(安装面)
20 内侧LED
24 片状的反射部件
28、128、228 棱镜
29 孔的内表面
35 内表面的开口侧的缘
36 第1主面的外表面部
37 延长线
40 内侧导光板的内周面
41 内侧导光板的外周面(侧面)
508a 光透射反射板的发光二极管侧的面
539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在包括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等的情况下,从最初就设想将它们的特征部分适当组合而构建新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实施例中,在附图中对同一结构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表侧或下侧的情况下,表示光的照射侧,在提及背侧或上侧的情况下,表示光的照射侧的相反侧。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表面或下表面的情况下,表示光的照射侧的面,在提及背面或上表面的情况下,表示光的照射侧的相反侧的面。此外,在多个附图中,包含示意图,在不同的图间,各部件的纵、横、高度等的尺寸比并不一定一致。此外,以下说明的构成要素中,关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是任意的构成要素,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大致”,与“大概”是相同含义,“大致”的要件只要是人们大体看起来如此即可满足。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用包含其中心轴的平面切断时的示意剖面图。照明装置1是住宅用LED顶灯。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圆环状的基板安装板2、安装供电零件3、环状的LED基板4、圆环状的内侧导光板6、环状的光透射反射板8、环状的外侧导光板10、扩散面板12、以及环状的反射部件14。基板安装板2、LED基板4、内侧导光板6、光透射反射板8、外侧导光板10以及反射部件14的各中心轴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
安装供电零件3例如具有壳体15和容纳在壳体15内的电源部。虽不详述,但壳体15具有圆筒外周面,例如被固定到基板安装板2的贯通孔的圆筒内周面。壳体15被钩挂固定到例如设置于天花板16的安装构造、例如钩挂顶棚(日文原文:引掛シーリング)、钩挂接线盒(日文原文:引掛ローゼット)等。通过该固定,电源部与外部配线电连接,从外部向电源部供给交流电。电源部具有设于电源基板的转换电路,由该转换电路将所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电源部将转换后的直流电供给到LED基板4。此外,电源部具有设于电源基板的开关电路,根据来自未图示的遥控器的信号等,执行从电源部向LED基板4的直流电的供给或切断。另外,上述转换电路及开关电路也可以不设置在壳体15内,例如,可以设置于基板安装板2的表面(下表面)等。此外,开关电路也可以设于LED基板4。转换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可以设置在照明装置1内的任何部位。
LED基板4具有圆环状的基板18和多个内侧LED20以及多个外侧LED22,基板18通过固定机构例如紧固机构或粘接剂等固定于基板安装板2。此外,多个内侧LED20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安装在基板18的安装面的同一径向位置,多个外侧LED22在基板18的安装面上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安装在比内侧LED20靠径向外侧的同一径向位置。在基板18上设有点亮电路。点亮电路将多个内侧LED20电连接,将多个外侧LED22也电连接。通过将直流电从转换电路向点亮电路供给,各内侧及外侧LED20、22点亮。
内侧导光板6由透明材料例如丙烯酸、聚碳酸酯或玻璃等构成,通过透明粘接剂等固定到在基板18的表面(下表面)固定的片状的反射部件24的下表面。虽未图示,内侧导光板6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隔着平板状部件而固定到基板安装板2。图2A是图1的基板18周边的放大剖面图,图2B是照明装置1的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6a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如图2A所示,片状的反射部件24配置在基板18的表面(安装面)18a与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背面)6a之间,被基板18的表面18a与内侧导光板6的第1主面6a夹持。反射部件24优选由反射率90%以上的材质构成,更优选由反射率95%以上的材质构成。反射部件14例如由金属箔、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等适当地构成。
再次参照图1,在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6a的整个区域,以大致均等的密度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相同的棱镜28。图3是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6a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如图3所示,棱镜28由圆锥状的孔的内表面29构成。在包含内表面29的中心轴的剖面中,在第1主面6a中与内表面29的开口侧的缘35相连的外表面部36的延长线37与内表面29所成的角度θ可以是大于0°且小于90°的任何角度,优选为50°以上且60°以下。
再次参照图1,内侧导光板6的贯通孔39的内周面40成为随着朝向高度方向的下侧而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末端扩展的面。换言之,内侧导光板6的贯通孔39的内周面40成为随着朝向高度方向的上侧而向径向内方移动的锥面,例如成为圆锥内周面。内侧导光板6配置为,从厚度方向观察时贯通孔39的大部分重叠于安装供电零件3。由此,用户能够利用内侧导光板6的贯通孔39从安装供电零件3的下侧向天花板16的安装构造进行安装。
光透射反射板8具有相对于高度方向下侧倾斜地向外侧凸出的弯曲的板形状,随着朝向高度方向下侧而向径向内侧弯曲。光透射反射板8将内侧LED20包围而固定在基板18的下表面。详细而言,如图2A所示,光透射反射板8的上侧端部8c的端面8a朝向高度方向上侧,光透射反射板8的下侧端部8d的端面8b朝向径向内侧。
例如,将向高度方向上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在端面8a上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或者将向高度方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卡合突起在端面8a上设置。此外,在反射部件24设置与上述多个卡合突起对应的多个贯通孔,或者在反射部件24设置与上述环状的卡合突起对应的环状的贯通孔。此外,在基板18的表面18a设置与上述多个卡合突起对应的多个凹部,或者在基板18的表面18a设置与上述环状的卡合突起对应的环状槽。并且,将多个卡合突起、或环状的卡合突起在从多个贯通孔、或环状的贯通孔中通过后,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多个凹部、或环状槽。这样,将光透射反射板8固定于基板18的表面18a。在光透射反射板8被固定于基板18的状态下,光透射反射板8的上侧端部8c与基板18的表面18a无间隙地接触,光透射反射板8的下侧端部8d与内侧导光板6的第2主面(表面)6b无间隙地接触。上侧端部8c构成第1接触缘部,下侧端部8d构成第2接触缘部。
光透射反射板8使从内侧LED20向下侧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向下侧透射,使该光的另一部分朝向内侧导光板6向径向内侧反射。更详细而言,如图2A所示,光透射反射板8将从内侧LED出射并到达了光透射反射板8的背面的光L的一部分转换为在透射过光透射反射板8之后在大范围区域中扩散的扩散光La。此外,光透射反射板8将从内侧LED出射并到达了光透射反射板8的背面的光L的另一部分转换为在由光透射反射板8反射之后在大范围区域中扩散的扩散光Lc。
光透射反射板8例如利用在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材料中以分散的状态混入有氧化钛、碳酸钙等粒子的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或者,光透射反射板8通过在弯曲形状的反射板的背面涂敷具有使光扩散的性质的涂装材料而形成。该情况下,例如,反射板能够利用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作为涂装材料,能够采用在透明树脂材料中分散有氧化钛、碳酸钙等粒子的材料。
再次参照图1,虽未图示,外侧导光板10例如利用粘接剂等直接固定于基板安装板2或经由部件间接固定于基板安装板2。外侧导光板10配置在内侧导光板6的径向外侧,包括入光部10a和从入光部10a的下侧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部10b。入光部10a具有向高度方向下侧的斜内侧凸起的弯曲板的形状,随着朝向高度方向下侧而向径向外侧弯曲。入光部10a的环状的上侧端面朝向高度方向上侧,入光部10a的下侧端部朝向径向外方。
入光部10a的上侧端面与外侧LED22在高度方向上对置,从外侧LED22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与入光部10a的上侧端面重叠。入光部10a的上侧端面以将外侧LED22包入的方式具有在高度方向上侧开口的凹部。该凹部为了使从外侧LED22出射的光有效率地向入光部10a入光而设置。在圆环状部10b的背面的整个区域,多个棱镜30以大致均等的密度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
扩散面板12具有圆板形状,固定在圆环状部10b的表面的径向的内侧端部。作为固定方法,例如能够采用与上述的光透射反射板8相对于基板18的固定构造相同的构造。扩散面板12是具有透光性及光扩散性的光学部件,例如由乳白色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等构成。扩散面板12也可以是在内部分散有光扩散材的乳白色的扩散面板,也可以通过将混合了光扩散材的透光性树脂材料树脂成型为规定形状而形成。
反射部件14是片状部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入光部10a的内周面。反射部件14优选由反射率90%以上的材质构成,更优选由反射率95%以上的材质构成。反射部件14例如由金属箔、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等适当地构成。
在上述结构中,从内侧LED20出射的光L的一部分到达光透射反射板8的内表面并将光透射反射板8透射。并且,该光的一部分通过将光透射反射板8透射而成为扩散光La(参照图1),并向下侧散射,被扩散面板12进一步扩散。因而,利用该扩散光La,能够主要将照明装置1的照射区域的周边部明亮地照明。由此,能够提高以往容易变暗的照射区域的周边部的亮度。
此外,从内侧LED20出射的其他光的一部分在光透射反射板8的内表面反射而成为扩散光Lc(参照图2A),经由内侧导光板6的外周面41向内侧导光板6入光。此外,入光到内侧导光板6中的光的大部分由棱镜28(参照图1)向下侧反射,由扩散面板12进一步扩散后,将照射区域的周围侧以及内侧以外的区域照射。由此,能够将照射区域的周围侧以及内侧以外的区域明亮地照明,能够提高该区域的亮度。
进而,由于需要将在径向内侧配置的安装供电零件3向天花板的安装构造进行安装,为了确保操作空间,无法将内侧导光板6配置在径向内侧的中心部。但是,如上述那样,内侧导光板6的内周面40成为随着朝向上侧而向径向内侧移动的锥面。由此,能够使入光到内侧导光板6中并到达了内侧导光板6的内周面40的光向径向内侧的中心轴侧向斜下侧出射。由此,能够将由于无法配置导光板而容易变暗的照射区域的内侧用上述向斜下侧的出射光Lb(参照图1)中通过了扩散面板12的光进行照明,照射区域内侧的照射光的亮度也能够提高。
以上,照明装置1具备在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6a设有多个棱镜28的平板状的内侧导光板6、和与内侧导光板6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基板18。此外,照明装置1具备沿内侧导光板6的外周面(侧面)41配置且安装在基板18的表面(安装面)18a的多个内侧LED20。此外,照明装置1具备将多个内侧LED20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6b侧包围地配置、使从内侧LED20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并且使该光的另一部分向内侧导光板6侧反射的光透射反射板8。此外,光透射反射板8包括与表面18a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上侧端部(第1接触缘部)8c、以及与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6b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下侧端部(第2接触缘部)8d。
因而,虽然将多个内侧LED20的下侧包围而配置,但由于是具有使光的一部分透射的性质的光透射反射板8,所以能够用透射光将以往容易变暗的内侧导光板6的边缘部分(径向的外方侧端部)照明。由此,容易实现照射区域的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的亮度的均一化,容易实现亮度偏差少的明亮的照射光。
此外,用棱镜28将输入到内侧导光板6中的光向下侧反射,但各棱镜28能够视为小径的点光源。因而,与在朝向下侧的基板的下表面安装多个LED、从作为点光源的各LED向下侧出射光的结构相比,能够得到与将非常小径的点光源密集配置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因而,不易引起亮度不均,所以不需要为了消除亮度不均而使棱镜28与扩散面板12的距离较长。结果,与从各LED向下侧出射光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照明装置1的薄型化。
此外,由于是将多个内侧LED20沿内侧导光板6的侧面配置的结构,所以与在基板的下表面安装多个LED、从各LED向下侧出射光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基板面积。由此,能够削减成本。
此外,由于将各棱镜28视为非常小径的点光源,所以即使由各棱镜28将光向棱镜28的正下方反射,也不易产生亮度不均。由此,由于能够以用棱镜28使光向棱镜正下方反射的方式进行控制,所以能够减小由扩散面板12向上侧反射的光的光量,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器具效率)。由此,能够实现亮度不均较少的美丽且具有高亮度的照射光。
进而,如果在光透射反射板与安装面或第2主面之间存在间隙,则从这些间隙漏光而容易产生亮度不均。相对于此,根据本结构,光透射反射板8与安装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并且与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6b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不存在这样的间隙。由此,与存在这样的间隙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照明光成为亮度不均少的美丽的光。
此外,照明装置1可以具备与内侧导光板6的第2主面6b在厚度方向上对置配置的扩散面板12。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也可以不使用扩散面板。但是,该情况下,内侧导光板6中的棱镜配置部位的亮度高于其以外的内侧导光板6的部位的亮度,所以根据规格,存在棱镜看起来呈较小的点状而发光的情况。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扩散面板12配置在内侧导光板6的下侧。由此,能够减小这样的亮度不均,能够实现美丽的照明光。
此外,光透射反射板8可以使将其透射的透射光扩散并且使由其反射的反射光扩散。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将光透射反射板8透射的光La扩散,并且使由光透射反射板8向内侧导光板6侧反射的反射光Lc也扩散。由此,能够使从光透射反射板8出射的光以及从内侧导光板6出射的光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成为不均较小的亮度分布,能够实现美丽的照明光。
此外,棱镜28可以由设于内侧导光板6的圆锥形状的孔或圆锥台形状的孔的内表面29构成。此外,在包含该孔的中心轴的剖面中,内表面29可以相对于第1主面6a中与内表面29的开口侧的缘35相连的外表面部36的延长线37以50°以上且60°以下的角度θ倾斜。
如上述那样,上述θ大于0°且小于90°即可。但是,如果将上述θ设定为50°以上,则能够提高照明光的亮度。接着说明其理由。图4A是将上述θ设定为40°的变形例的内侧导光板106的与图3对应的剖面图,图4B是将上述θ设定为55°的其他内侧导光板206的与图3对应的剖面图。
如图4A所示,如果θ小于50°,则在箭头B所示的导光方向上行进的光在棱镜128的作用下容易向相对于箭头C所示的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α较大的方向反射。但是,上述向α较大的方向反射的光在内侧导光板106的下侧面反射、或在扩散面板12反射从而在扩散面板12和内侧导光板106中引起多重反射,成为光损失的原因。
相对于此,如图4B所示,如果θ大于50°,则在箭头B所示的导光方向上行进的光在棱镜228的作用下容易向上述α较小的方向反射,容易将内侧导光板206以及扩散面板透射。因而,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能够生成亮度高的照射光。
由此,如上述结构那样,如果θ设定为50°以上,则能够生成亮度高的照射光。进而,如上述结构那样,如果θ设定为60°以下,则能够抑制棱镜的高度过度地变高,棱镜的形成变得容易,导光板的厚度也能够较薄。
此外,照明装置1可以具备在表面18a上、以及第1主面6a上中的至少一方配置的、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质的片状的反射部件24。
参照图2B,在内侧导光板6中沿箭头A所示的导光方向行进的光的一部分Ld不由棱镜28反射,由棱镜28折射并将棱镜28透射。这样的光Ld在不配置片状的反射部件24的情况下从内侧导光板6向上侧行进而成为损失光,引起光取出效率的下降。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如图2B所示,利用片状的反射部件24,能够将这样的光Ld向下侧反射而用作照明光。由此,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此外,可以是,内侧导光板6具有环状形状,包括内周面40和外周面41。此外,可以是,多个内侧LED20沿外周面41配置。此外,可以是,内周面40朝向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6b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设置安装供电零件3的安装空间的必要性,将从内周面40出射的光向无法配置内侧导光板6的区域有效地照射。由此,能够使照射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均一性优异。
进而,在照明装置1中,将基板18大致平行于内侧导光板6而配置,使从在基板18的表面18a安装的内侧LED20出射的光的一部分从外周面41向内侧导光板6入光。因而,如图1所示,能够在内侧导光板6的径向外侧配置使入光部10a从高度方向朝向径向弯曲了的外侧导光板10,能够使入光到外侧导光板10内的光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与高度方向一致。由此,能够将安装向相互不同的内侧及外侧导光板6、10出射光的内侧及外侧LED20、22的基板18共通化,能够实现导入了外侧导光板10的规格下的成本削减。
此外,如图1所示,外侧导光板10的入光部10a具有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使圆环状部10b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位置与扩散面板12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位置邻接或一致。由此,能够使照明装置1的平面感良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权利要求记载的事项及其均等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及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光透射反射板8具有扩散反射和扩散透射的光学特性的情况。但是,如图5即变形例的照明装置301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所示,光透射反射板308也可以不使透射光扩散,也可以不使反射光扩散。另外,这样的变形例能够通过将光透射反射板308用没有分散白色粒子的均质的乳白色树脂构成来实现。
此外,说明了将片状的反射部件24配置在基板18的表面18a与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背面)6a之间的情况。但是,如图6即另一变形例的照明装置401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所示,也可以不将片状的反射部件配置在基板18的表面18a与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6a之间。
此外,如图7即又一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与图2A对应的放大剖面图所示,也可以将光透射反射板508的内侧LED20侧的面508a用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质的材料构成,在光透射反射板508设有多个贯通孔539。并且,也可以使从安装于基板18的内侧LED20出射的光的一部分Le经由贯通孔539向下侧出射。这样的光透射反射板508例如能够通过在平板金属材料的下侧涂敷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质的涂料(例如白色系涂料)、并且对平板金属材料设置大量微小贯通孔、然后将平板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成型形成为弯曲形状而形成。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在照射光中提高将照射区域的周围区域照明的光的亮度,能够抑制照射光的亮度不均。此外,由于将光透射反射板508的基材用耐光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所以光透射反射板508的耐久性良好。此外,由于光透射反射板508具有多个贯通孔539,所以热不易陷入在被光透射反射板508和基板18围住的区域545中,能够提高散热性。由此,能够抑制内侧LED20的热损伤。
此外,说明了棱镜28由圆锥形状的孔的内表面构成的情况。但是,棱镜28也可以由圆锥台形状的孔的内表面构成。或者,多个棱镜也可以由这以外的形状构成,例如,也可以由在导光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剖面为等腰梯形的多个槽、在导光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剖面为等腰梯形的垄状的突起构成。或者,棱镜也可以由半球状的孔、半球状的突起、圆锥形状的突起等构成。
此外,说明了棱镜28仅设置在内侧导光板6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上表面)6a的情况。但是,棱镜除了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上表面)以外,也可以还设置在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下表面)。
此外,说明了在内侧导光板6的第1主面(上表面)6a设置多个相同的棱镜28的情况。但是,在内侧导光板6的第1主面(上表面)设置的多个棱镜也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形状或大小的2个以上的棱镜。
此外,说明了将多个内侧LED20沿着内侧导光板6的外周面41配置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多个LED沿着环状的导光板的内周面配置。
此外,说明了将外侧导光板10配置在内侧导光板6的径向的外侧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将外侧导光板配置在内侧导光板的径向的外侧。
此外,说明了来自光透射反射板8的光进行入光的导光板是环状的内侧导光板6的情况。但是,来自光透射反射板的光进行入光的导光板也可以不是圆环状,而是表面(下表面)的平面视呈矩形的导光板,光透射反射板也可以不是环状,而是在作为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将基板大致平行于导光板而配置,并且将安装于该基板的多个LED沿着长方体状的导光板中的平板状的一侧面的长度方向而配置。

Claims (7)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平板状的导光板,在厚度方向的第1主面设有多个棱镜;
基板,与上述导光板大致平行地配置;
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上述导光板的侧面配置,安装在上述基板的安装面;以及
光透射反射板,包括与上述安装面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第1接触缘部、以及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直接接触或经由1个以上的部件间接接触的第2接触缘部,将上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第2主面侧包围而配置,使从上述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并且使上述光的另一部分向上述导光板侧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2主面对置配置的扩散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透射反射板使将其透射的透射光扩散,并且使由其反射的反射光扩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透射反射板的上述发光二极管侧的面由具有使光反射的光学特性的材质构成,
上述光透射反射板具有多个贯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由设于上述导光板的圆锥形状的孔或圆锥台形状的孔的内表面构成,在包含上述孔的中心轴的剖面中,上述内表面相对于上述第1主面中与上述内表面的开口侧的缘相连的外表面部的延长线以50°以上并且60°以下的角度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片状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配置在上述安装面上以及上述第1主面上之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具有环状形状,包含内周面和外周面,
上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上述外周面配置,
上述内周面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第2主面侧倾斜。
CN201920970138.2U 2018-06-28 2019-06-26 照明装置 Active CN2099097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2910A JP2020004605A (ja) 2018-06-28 2018-06-28 照明装置
JP2018-122910 2018-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9717U true CN209909717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5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0138.2U Active CN209909717U (zh) 2018-06-28 2019-06-26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04605A (zh)
CN (1) CN20990971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2264B2 (ja) 2020-03-27 2024-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04605A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2988B2 (ja) 照明装置
JP2013045651A (ja) 照明器具
KR20100004617A (ko) 형광등타입 엘이디 발광장치
JP2007234385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4026940A (ja) 照明装置
JP2013182729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JP2011100709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JP2013182730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CN206234626U (zh) 一种超薄面光源led表贴灯
CN209909717U (zh) 照明装置
JP2017050187A (ja) 照明器具
JP2013058316A (ja) Led照明装置
TWI640719B (zh) Lighting device
JP4548677B2 (ja) 照明装置
WO2012132567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機器
KR20150007705A (ko) 엘이디 평판조명모듈
JP5968724B2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KR20110000897A (ko) 엘이디 조명등
US20150043197A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2020191256A (ja) 照明器具
KR20150138886A (ko) Led 조명장치
JP7357214B2 (ja) 照明装置
KR101425885B1 (ko) 기능성 광학필름을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JP2018088427A (ja) 照明装置
CN215862932U (zh) 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