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6871U -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6871U
CN209886871U CN201920581164.6U CN201920581164U CN209886871U CN 209886871 U CN209886871 U CN 209886871U CN 201920581164 U CN201920581164 U CN 201920581164U CN 209886871 U CN209886871 U CN 209886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 feeding
welding
send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11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进
杨斌
程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11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6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6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6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包括气马达、减速机、送丝板、送丝轮、软管接头、压丝轮组件、可调手柄和进丝口组件;减速机、软管接头、压丝轮组件、可调手柄、进丝口组件均安装送丝板上,气马达安装在减速机上,送丝轮安装在减速机的轴上;焊丝穿过进丝口组件、送丝轮至软管接头,可调手柄的一端与压丝轮组件相连,转动可调手柄推动压丝轮组件,能够压紧焊丝。本实用新型气马达驱动送丝轮,送丝驱动力略小于送丝阻力,就能释放Kg级别焊接送丝机的拉力,使焊接送丝机能稳定送丝,保证焊接质量,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能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焊接送丝机稳定同步送丝的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焊接设备的送丝系统通常是由焊接送丝机(包括电动机、减速机、送丝轮、校直轮)、送丝软管及焊丝盘或焊丝通等组成。盘绕在焊丝盘上的焊丝叫做盘装焊丝,一般重量规格有15Kg、20KG;还有一种是大盘焊丝,重量规格有200KG、250Kg、300Kg;盘绕在焊丝桶内的焊丝叫做桶装焊丝,一般重量规格有200Kg、250Kg、300Kg、350Kg。桶装焊丝(大盘焊丝)的优点在于减少换装焊丝次数,减少换丝的时间、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是重量重。盘装焊丝(规格15Kg、20KG)重量轻,一般安装位置集成在离焊接送丝机很近的位置,焊丝经过送丝轮通过送丝软管送到导电嘴,这种送丝方式叫做推式送丝,是半自动溶化极气体保护焊最广泛的送丝方式之一。这种送丝方式的焊枪结构简单、轻便,操作和维修都比较方便,但焊丝送进的阻力较大,随着软管的加长,送丝稳定性变差,送丝阻力大,稳定性差,会造成电弧不稳,直接影响焊接质量。送丝软管越短越利于焊接质量,一般用于手工焊时软管长度为3~5m,用于半自动、自动焊接时软管长度为1~3m。
由于桶装焊丝(大盘焊丝)重量重,安装位置离焊接送丝机较远,要在桶装焊丝(大盘焊丝)与焊接送丝机之间加装送丝软管,再经过送丝轮通过送丝软管送到导电嘴,这样就会有两段送丝软管,增加了送丝阻力。但由于桶装焊丝(大盘焊丝)的优点,特别是焊接工作量大的工厂,使用桶装焊丝(大盘焊丝)更能节约成本,在实际生产中,桶装焊丝(大盘焊丝)与焊接送丝机之间加装送丝软管长度一般在5~15m,这样更增加了送丝阻力,这就形成了拉推式送丝。在加装送丝软管5~8m时,对于不同的焊接质量要求,要求低的,可这样使用;焊接质量要求高的,就不能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在加装送丝软管更长,例如9~15m时,均不能满足焊接质量要求。
对于上述情况,现有解决方案是在桶装焊丝出口处再加装一个送丝机(包括电动机、减速机),通过送丝软管,再经过焊接送丝机(包括电动机、减速机)、软管,送到导电嘴,这样构成了一个拉推式送丝系统。这样的系统里面,有两个送丝电机,一个是主送丝电机(焊接送丝机),一个是辅送丝电机,需要对主、辅两个送丝电机的速度进行同步匹配,测速反馈,两个送丝电机必须同步,才不会影响送丝效果,影响焊接质量,这样的方式对电气控制要求高,成本也相应的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送丝软管较长时,采用主、辅两个送丝电机对电气控制要求高,成本也相应的高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包括气马达、减速机、送丝板、送丝轮、软管接头、压丝轮组件、可调手柄和进丝口组件;
所述减速机、软管接头、压丝轮组件、可调手柄、进丝口组件均安装送丝板上,气马达安装在减速机上,送丝轮安装在减速机的轴上;
焊丝穿过进丝口组件、送丝轮至软管接头,所述可调手柄的一端与压丝轮组件相连,转动可调手柄推动压丝轮组件,能够压紧焊丝。
本技术方案利用了气马达的特性,即气马达过载时能自动停转,而与供给压力保持平衡状态。将原有辅送丝电机改为气马达,气马达驱动送丝轮,将焊丝送进送丝软管,根据送丝软管的长度、弯曲程度调节气马达的转矩,使气马达的送丝驱动力略小于送丝阻力,就能释放Kg级别焊接送丝机的拉力,并能实现焊接送丝机转动时,气马达转动,焊接送丝机停时,气马达停的效果,使焊接送丝机能稳定送丝,保证焊接质量。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辅两个送丝电机来克服送丝阻力的方案,本技术方案不需要对主、辅两个送丝电机的速度进行同步匹配,测速反馈,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且成本更低,且采用气马达,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能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焊接送丝机稳定同步送丝的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接头连接有送丝软管,送丝软管连接有送丝机和焊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送丝软管的长度为5m~40m,采用气马达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该送丝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不仅仅限于该长度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气马达设置有气源、开关、过滤器、调压阀、给油器、手阀、节流阀、气管和气管接头,气马达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打开气路开关,通过调节调压阀及节流阀,来实现气马达的转矩及转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可采用球阀开关,但不仅仅限于球阀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压丝轮组件包括毂架,毂架上设置有轴和轴承,焊丝穿过送丝轮与轴承之间的空隙,毂架通过销与可调手柄相连接,旋转可调手柄,即可推动毂架,将送丝轮与轴承之间的焊丝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进丝口组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可根据自身需求选用,采用较为光滑的部件,以减少焊丝所受到的摩擦力,保护焊丝表面,提高焊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为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在本技术方案中,气马达、减速机均采用本领域常用设备,对于其工作原理和具体结构,在本方案中均不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将原有辅送丝电机改为气马达,气马达驱动送丝轮,将焊丝送进送丝软管,根据送丝软管的长度、弯曲程度调节气马达的转矩,使气马达的送丝驱动力略小于送丝阻力,就能释放Kg级别焊接送丝机的拉力,并能实现焊接送丝机转动时,气马达转动,焊接送丝机停时,气马达停的效果,使焊接送丝机能稳定送丝,保证焊接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辅两个送丝电机来克服送丝阻力的方案,本技术方案不需要对主、辅两个送丝电机的速度进行同步匹配,测速反馈,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且成本更低,且采用气马达,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能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焊接送丝机稳定同步送丝的设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送丝机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丝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气马达,2-减速机,3-送丝板,4-送丝轮,5-软管接头,6-压丝轮组件,7-可调手柄,8-进丝口组件,9-送丝软管,10-送丝机,11-焊接头,12-毂架,13-轴,14-轴承,15-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包括气马达1、减速机2、送丝板3、送丝轮4、软管接头5、压丝轮组件6、可调手柄7和进丝口组件8;
所述减速机2、软管接头5、压丝轮组件6、可调手柄7、进丝口组件8均安装送丝板3上,气马达1安装在减速机2上,送丝轮4安装在减速机2的轴上;
焊丝穿过进丝口组件8、送丝轮4至软管接头5,所述可调手柄7的一端与压丝轮组件6相连,转动可调手柄7推动压丝轮组件6,能够压紧焊丝。
本技术方案利用了气马达的特性,即气马达过载时能自动停转,而与供给压力保持平衡状态。将原有辅送丝电机改为气马达,气马达驱动送丝轮4,将焊丝送进送丝软管,根据送丝软管的长度、弯曲程度调节气马达的转矩,使气马达的送丝驱动力略小于送丝阻力,就能释放Kg级别焊接送丝机的拉力,并能实现焊接送丝机转动时,气马达转动,焊接送丝机停时,气马达停的效果,使焊接送丝机能稳定送丝,保证焊接质量。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辅两个送丝电机来克服送丝阻力的方案,本技术方案不需要对主、辅两个送丝电机的速度进行同步匹配,测速反馈,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且成本更低,且采用气马达,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能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焊接送丝机稳定同步送丝的设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所述软管接头5连接有送丝软管9,送丝软管9连接有送丝机10和焊接头11,送丝软管9的长度为5m~40m,采用气马达可以实现长距离送丝,该送丝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不仅仅限于该长度范围,气马达1设置有气源、开关、过滤器、调压阀、给油器、手阀、节流阀、气管和气管接头,打开气路开关,通过调节调压阀及节流阀,来实现气马达的转矩及转速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开关为球阀开关;压丝轮组件6包括毂架12,毂架12上设置有轴13和轴承14,焊丝穿过送丝轮4与轴承14之间的空隙,毂架12通过销与可调手柄7相连接,旋转可调手柄7,即可推动毂架12,将送丝轮4与轴承14之间的焊丝压紧;进丝口组件8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保护装置可根据自身需求选用,采用较为光滑的部件,以减少焊丝所受到的摩擦力,保护焊丝表面,提高焊接质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马达(1)、减速机(2)、送丝板(3)、送丝轮(4)、软管接头(5)、压丝轮组件(6)、可调手柄(7)和进丝口组件(8);
所述减速机(2)、软管接头(5)、压丝轮组件(6)、可调手柄(7)、进丝口组件(8)均安装送丝板(3)上,气马达(1)安装在减速机(2)上,送丝轮(4)安装在减速机(2)的轴上;
焊丝穿过进丝口组件(8)、送丝轮(4)至软管接头(5),所述可调手柄(7)的一端与压丝轮组件(6)相连,转动可调手柄(7)推动压丝轮组件(6),能够压紧焊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5)连接有送丝软管(9),送丝软管(9)连接有送丝机(10)和焊接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丝软管(9)的长度为5m~4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马达(1)设置有气源、开关、过滤器、调压阀、给油器、手阀、节流阀、气管和气管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球阀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丝轮组件(6)包括毂架(12),毂架(12)上设置有轴(13)和轴承(14),焊丝穿过送丝轮(4)与轴承(14)之间的空隙,毂架(12)通过销与可调手柄(7)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丝口组件(8)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保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CN201920581164.6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Active CN209886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164.6U CN209886871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164.6U CN209886871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6871U true CN209886871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9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1164.6U Active CN209886871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68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1217A (zh) * 2020-07-06 2020-10-13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三辊支撑的焊丝送机放线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1217A (zh) * 2020-07-06 2020-10-13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三辊支撑的焊丝送机放线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9989U (zh) 一种电热丝绕线装置
CN201881037U (zh) 便携式送丝机构
CN209886871U (zh) 一种自适应送丝系统
CN201450477U (zh) 带手动释放旋钮的控制电机用电磁制动器
CN209781518U (zh) 一种双色印刷机用电磁离合器
CN206905629U (zh) 双旋转起倒靶驱动箱
CN206274629U (zh) 一种高速电机稳定机构
CN211191865U (zh) 一种螺帽成型机的输料机构
CN209200540U (zh) 一种穿线器
CN208840687U (zh) 一种新型点焊机
CN110052685A (zh) 一种电烙铁电动送锡装置
CN214602432U (zh) 一种气体保护焊枪送丝机构
CN201020690Y (zh) 扭力器
CN204894529U (zh) 一种3d打印机机头送丝器
CN220985237U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管道穿线器
CN20932920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接线鼻
CN207127374U (zh) 一种单弧双丝的送丝机构
CN112952488A (zh) 一种智能制造的高端网络分接器防拖拽设备
CN111774703A (zh) 一种导电嘴组件及带极埋弧堆焊机头
CN218510497U (zh) 一种改进型半自动绑定机压力调节监控报警装置
CN219443227U (zh) 极耳整形装置
CN205284275U (zh) 一种青储机落料角度调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青储机
CN209800668U (zh) 一种金属薄板传输用传动限力齿轮
CN219304202U (zh) 一种配电柜清灰机构
CN214787989U (zh) 一种自适应压力的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huangliu Southwest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 CUTTING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