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7959U -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7959U
CN209877959U CN201920236508.XU CN201920236508U CN209877959U CN 209877959 U CN209877959 U CN 209877959U CN 201920236508 U CN201920236508 U CN 201920236508U CN 209877959 U CN209877959 U CN 209877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work platform
propeller thruster
steel
ste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65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铁元
关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hai Zhi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hai Zhi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hai Zhi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hai Zhi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65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7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7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7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包括全地形移动车,全地形移动车包括车体,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车头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中部设置有驾驶室,车体的后部设置有车尾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后端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连接有钢板,钢板上设置有单波束测深仪控制器和电脑;驾驶室内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和移动车方向盘。车体的侧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管,钢管的上端安装有GNSS接收机,钢管的下端安装有单波束测深仪。全地形移动车可在沙滩、浅滩、水中行进,车上可以安放单波束测深仪及其配套设备,实现对潮间带地形的全覆盖、高精度测量,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短工作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背景技术
潮间带是河流入海口或海岸受潮汐影响的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由于潮间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交接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高低潮位间滩涂面积变化大,测量条件苛刻,施测难度相当大,靠任何单一传统测量方法(水深测量和陆地测量)均不能完成全地形数据采集。
在目前实际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测量方式:机载激光Lidar技术,获取测区瞬时水涯线以上的地面高程点点云数据;或者是采用单波束和人工测点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地形数据,即对于乘潮水位测量船能够到达的地方采用单波束测量,对于浅滩区域则采用人工跑滩杆测方法测量。虽然利用无人机为平台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水上地形测量,但在水膜覆盖的潮滩区域尤其是大面积浅滩和宽阔滩涂区域无法采集数据,且受瞬时潮水、天气等影响较大,存在局限性;部分潮水覆盖区域单波束测量载体无法到达,采用人工测点方式,费时费力工作窗口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潮间带测量条件的特殊性,测船和人员均难以做到全覆盖测量;多源数据之间衔接精度较差,导致成果总体精度下降;同时人工成本高,作业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该载体车不仅可以在潮间带的水域、泥滩、沙滩和石滩等复杂地形之间来回穿梭,同时还可以搭载测量仪器获得潮间带地形数据,实现潮间带全覆盖测量,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包括全地形移动车,全地形移动车包括车体,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车头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中部设置有驾驶室,车体的后部设置有车尾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后端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
所述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连接有钢板,钢板上设置有单波束测深仪控制器和电脑;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和移动车方向盘,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和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均与螺旋桨推进器电连接;
所述车体的侧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管,钢管的上端安装有GNSS接收机,钢管的下端安装有单波束测深仪,钢管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拉绳,其中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头钢铁架构平台上,另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车尾钢铁架构平台包括多个U形支撑架和连接管,U形支撑架的U形口朝下,并焊接在车体的后部,连接管将U形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车尾钢铁架构平台。
优选地,所述螺旋桨推进器通过安装夹紧装置夹在车体的后端,在车体内还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油箱,螺旋桨推进器油箱为螺旋桨推进器供油。
优选地,所述钢管固定在U形支撑架上,在钢管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挂钩,所述拉绳连接在挂钩上,
优选地,所述车体的下端设置有车轮,车轮上能安装履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车体后端设置螺旋桨推进器,可以在水中快速前进及后退,同时在驾驶室内安装有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和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方便在水中控制前进方向。
2、本实用新型选用8*8全地形移动车作为载体,车体采用复合材料,总重量小;8个轮子接触面积大,压强小,不易沉陷于泥沼;车体底部为中空密封舱,在水中可漂浮;全地形移动车可在沙滩、浅滩、水中行进;空间较大,可坐多人,便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车轮上加装全地形履带,增加接触面积减小压强,保证在淤泥、沼泽等地顺利通过,同时也可以在水中提供动力。
4、本实用新型搭载测量仪器安置平台,可以安放单波束测深仪及其配套设备,实现对潮间带地形的全覆盖、高精度测量,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短工作周期,满足工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包括全地形移动车,全地形移动车包括车体1,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车头钢铁架构平台2,车体的中部设置有驾驶室,车体的后部设置有车尾钢铁架构平台3,车体的后端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4。
车体采用复合材料,车体底部为中空密封舱,在水中可漂浮。
其中,车尾钢铁架构平台包括多个U形支撑架和连接管,U形支撑架的U形口朝下,并焊接在车体的后部,连接管将U形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车尾钢铁架构平台。
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连接有钢板,具体为,钢板用螺栓固定连接在U形支撑架上,钢板上设置有单波束测深仪控制器5和电脑等仪器。
驾驶室内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6、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7和移动车方向盘8,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和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均与螺旋桨推进器电连接。
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7控制螺旋桨推进器的启停。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6位于移动车方向盘8的左侧,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通过控制线16控制螺旋桨推进器方向,方便在水中控制全地形移动车的前进方向,移动车方向盘用于控制车体在陆地上行驶时的方向。
车体的侧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管9,钢管固定在U形支撑架上,钢管的上端安装有GNSS接收机10,钢管的下端安装有单波束测深仪11,钢管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挂钩,挂钩上连接有拉绳12,其中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头钢铁架构平台上,另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
螺旋桨推进器4通过安装夹紧装置夹在车体的后端,在车体内还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油箱13,螺旋桨推进器油箱为螺旋桨推进器供油。
车体的下端设置有车轮14,车轮上能安装履带15。
安装时,把履带15插销拔掉,平铺在地上,将全地形移动车停放在履带中间处,将履带拉起合拢插上插销,履带就安装在车轮上。
车轮有8个,8个轮子接触面积大,压强小,不易沉陷于泥沼,车轮上加装全地形履带,增加接触面积减小压强,保证在淤泥、沼泽等地顺利通过,同时也可以在水中提供动力。全地形移动车可在沙滩、浅滩、水中行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地形移动车,全地形移动车包括车体,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车头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中部设置有驾驶室,车体的后部设置有车尾钢铁架构平台,车体的后端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
所述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连接有钢板,钢板上设置有单波束测深仪控制器和电脑;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和移动车方向盘,螺旋桨推进器圆型方向盘和螺旋桨推进器控制开关均与螺旋桨推进器电连接;
所述车体的侧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管,钢管的上端安装有GNSS接收机,钢管的下端安装有单波束测深仪,钢管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拉绳,其中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头钢铁架构平台上,另一个拉绳固定连接在车尾钢铁架构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钢铁架构平台包括多个U形支撑架和连接管,U形支撑架的U形口朝下,并焊接在车体的后部,连接管将U形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车尾钢铁架构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推进器通过安装夹紧装置夹在车体的后端,在车体内还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油箱,螺旋桨推进器油箱为螺旋桨推进器供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固定在U形支撑架上,在钢管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挂钩,所述拉绳连接在挂钩上。
CN201920236508.XU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Active CN209877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6508.XU CN209877959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6508.XU CN209877959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7959U true CN209877959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6508.XU Active CN209877959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7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8370B (zh) 基于8×8型分布式驱动的全地形无人车底盘及工作方法
CN109774392B (zh) 一种适用于潮间带的一体化水陆自适应测绘设备
CN109026007B (zh) 一种适用于稀软底质的海底行走机构
CN112277550A (zh) 一种两栖船
CN108222069B (zh) 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839416B (zh) 一种两栖无人船
CN108016573B (zh) 带可操纵翼型稳定侧体的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太阳能无人船
CN113733829A (zh) 线性渠堤表面及内部病害检测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CN209877959U (zh) 一种适应潮间带测绘的水陆两栖移动载体
EP2839978B1 (en) Amphibious vehicle
CN201338517Y (zh) 滩涂运输车
CN88203092U (zh) 极浅海两栖运输车
CN214874076U (zh) 两栖船行走机构
CN106741669A (zh) 一种便于脱困的小型无人船
CN214383337U (zh) 一种两栖船
CN110091686B (zh) 一种两栖无人船组合式登陆装置
CN212321515U (zh) 一种水下边坡探损装置
CN113152473B (zh) 一种采用双支腿履带行走底盘的水下铺石机器人
CN212637722U (zh) 一种两栖清淤机的腿式履带行走装置
CN211766130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CN203805649U (zh) 水陆两栖履带船
CN202706070U (zh) 浮筒滚轮式水陆两用挖掘机
CN112356985A (zh) 一种水道式牵引动力系统
CN101434181A (zh) 智能变形水陆两栖电动三维车船
CN203544185U (zh) 暴风雪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