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7035U -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7035U
CN209877035U CN201822279088.1U CN201822279088U CN209877035U CN 209877035 U CN209877035 U CN 209877035U CN 201822279088 U CN201822279088 U CN 201822279088U CN 209877035 U CN209877035 U CN 209877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epting
fan blade
blade
oil smoke
intercept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90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柳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Original Assigne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filed Cri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to CN2018222790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7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7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7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拦截风叶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第一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面和第二侧边面,第二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面和第四侧边面,第三侧边面与第一侧边面连接,第二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与第四侧边面所在的平面平行。采用这样的方式,由于拦截风叶上的侧边面不再形成与内凹面朝向相同的凸向尖角,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时拦截风叶的分型面上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并且还可在拦截风叶的铸造工艺中简化分型面的结构。此外,由于拦截风叶表面设有用于拦截油烟颗粒的扰流结构,可有效增强除油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拦截风叶的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分离盘分离油烟的过程中,油脂的分离程度直接影响油烟机的净化效果,但分离盘分离油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离盘上拦截风叶的设计,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带弯曲拐点的V形拦截风叶,以增长油烟颗粒物与拦截风叶的碰撞时间,从而增强除油效果。
传统的带弯曲拐点的V形拦截风叶通常由两片叶片部分相交组成。由于两叶片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面和与连接面相对的侧面,该侧面与V形内凹的侧面相交形成与内凹面朝向相同的凸向尖角,在加工拦截风叶时经常容易导致拦截风叶的分型面上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从而需对拦截风叶进行二次加工,严重影响拦截风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该拦截风叶位于边缘的两侧面平行,加工时有利于分型面的设计,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时拦截风叶的边缘处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所述拦截风叶为长条状,所述拦截风叶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所述第一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面和第二侧边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面和第四侧边面,所述第三侧边面与所述第一侧边面连接,所述第二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侧边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二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与第四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拦截风叶的横截面为V形横截面,所述V形横截面内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内侧,所述V形横截面的与所述内凹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外侧;
所述第一叶片部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面和所述第二侧边面之间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侧边面和所述第四侧边面之间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内侧,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外侧,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或不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30°~15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拦截风叶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叶根部,所述叶根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拦截风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拦截风叶的两端为第一端、第二端,所述拦截风叶的横截面为V形横截面,所述V形横截面内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内侧,所述V形横截面的与所述内凹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外侧;
所述第一侧边面与所述第三侧边面的相交处设有第一过渡面以及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一过渡面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过渡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内侧,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过渡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外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叶片部分上设有用于在油烟气流通过所述拦截风叶时产生紊流的扰流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为凸起、凸柱、凹槽、凹坑或其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盘,所述分离盘包括固定盘及若干如上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所述多个拦截风叶呈辐射状分布并固接于固定盘,相邻的两所述拦截风叶之间形成可通过油烟气流的间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盘的所述拦截风叶为多层分布,每一层所述拦截风叶包括多个所述拦截风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器,所述油烟净化器包括驱动装置及如上述的分离盘,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分离盘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通过将拦截风叶的两侧边面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在加工时可利于分型面的设计,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时拦截风叶的分型面上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此外,还可在拦截风叶的铸造工艺中简化分型面的结构。
不仅如此,拦截叶片的侧边面设为平行平面可减小油烟通入相邻两拦截风叶之间的间隙的风阻,从而使得更多的油烟进入间隙内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另一方面,还可帮助将去除油脂后的废气快速导走,以加快空气的流通。
此外,由于拦截风叶表面设有用于拦截油烟颗粒的扰流结构,可改变油烟与拦截风叶的碰撞路径,以增加油烟与拦截风叶的碰撞次数,从而大大增强除油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V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截风叶的第二夹角等于第一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拦截风叶上设有扰流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扰流结构在拦截风叶的疏密程度均匀与疏密程度不均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扰流结构在拦截风叶的不同位置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凸起结构为为锯齿形凸起、凸点和由在拦截风叶的表面上磨砂处理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扰流结构为间断的锯齿形凸起和连续的锯齿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扰流结构为间断的凸点和连续的凸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扰流结构为间断的凹槽和连续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分离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A处的拦截风叶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两层分离盘的两层拦截风叶的夹角方向相同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两层分离盘的两层拦截风叶的夹角方向相反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分离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B处的拦截风叶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油烟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该拦截风叶位于边缘的两侧边面平行,加工时有利于分型面的设计,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时拦截风叶的侧边面处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拦截风叶10为长条状,拦截风叶10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叶片部分1和第二叶片部分2,第一叶片部分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面11和第二侧边面12,第二叶片部分2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面21和第四侧边面22,第一叶片部分1和第二叶片部分2通过第三侧边面21与第一侧边面11连接形成拦截风叶10(如图2的a连接形成b),第二侧边面12所在的平面与第四侧边面22所在的平面平行。
采用将拦截风叶的第三侧边面21和第四侧边面22所在的平面平行的设计方式,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10时拦截风叶10的边缘处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
具体地,该拦截风叶10是指可安装在油烟分离盘的固定盘上,并当固定盘在外力驱动下转动时跟随固定盘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拦截分离油烟中的油脂和/或固体混合物的长条形片状结构。优选地,拦截风叶10为扁平长条状结构。采用扁平长条状结构的拦截风叶10的目的是:由于拦截风叶10 需高速转动以实现油烟气流的拦截,因此,若拦截风叶10的厚度过大,则可能影响拦截风叶10的转速,这样可能影响拦截风叶10拦截油烟气流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拦截风叶10优选采用扁平长条状结构。
应该得知的是,拦截风叶10安装在油烟分离盘的固定盘时,为了提高油烟分离效率,拦截风叶10的数量应为多片,具体可为100片~300片,并且,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之间应形成间隙,以便于油烟气流可通入至该间隙内与拦截风叶10接触,从而达到油烟分离的目的。
在拦截风叶10安装在油烟分离盘,且分离盘在以一定速度旋转工作时,油烟气流从分离盘的一面进入分离盘,当油烟气流通过相邻拦截风叶10之间的间隙时,油烟中的油脂、颗粒物等将与拦截风叶10间隙两边的拦截风叶 10表面碰撞而吸附于拦截风叶10的表面上,并沿拦截风叶10的径向方向甩出从而实现油烟分离效果。为了提供油烟气流穿过分离盘的动力,可以通过设置负压风机提供抽吸油烟动力,也可以通过分离盘自身形成的抽吸油烟动力。
其中,第一侧边面11和第二侧边面12为第一叶片部分1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三侧边面21和第四侧边面22为第二叶片部分2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一侧边面11与第三侧边面21相连时,第一侧边面11和第三侧边面21是完全重合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边面12所在的平面与第四侧边面22所在的平面平行包括第二侧边面12和第四侧边面22位于同一平面内和位于不同平面内两种情况,为了保证拦截风叶10在高速转动时拦截叶片10在第一叶片部分 1和第二叶片部分2处形成的压力差相等以保证拦截风叶10的稳定转动,将第二侧边面12所在的平面设置为与第四侧边面22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与此同时,由于第二侧边面12和第四侧边面22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生产拦截叶片10的铸造工艺中,可以简化分型面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拦截风叶10的横截面为V形横截面,V形横截面内凹的一侧为拦截风叶10的内侧,V形横截面的与内凹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拦截风叶10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一叶片部分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边面11和第二侧边面 12之间的第一内表面13和第一外表面14,第二叶片部分2还包括连接于第三侧边面21和第四侧边面22之间的第二内表面23和第二外表面24,第一内表面13、第二内表面23位于拦截风叶10的内侧,第一外表面14、第二外表面24位于拦截风叶10的外侧,第一内表面13与第二内表面23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第一外表面14与第二外表面24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相等或不等,且第一外表面14与第一内表面 13相对设置,第二外表面24与第二内表面23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角β可小于第一夹角α(如图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表面14不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3且第二外表面24不平行于第二内表面23,此时,第一叶片部分1靠近第一侧边面11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侧边面12的厚度,并且第二叶片部分2靠近第三侧边面21的厚度大于靠近第四侧边面22的厚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角β可大于第一夹角α(如图6),此种情况下,第一外表面14不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3,且第二外表面24不平行于第二内表面23,但是,由于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因此,第一叶片部分1靠近第一侧边面11的厚度小于靠近第二侧边面12的厚度并且第二叶片部分2靠近第三侧边面21的厚度小于靠近第四侧边面22的厚度。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角β可等于第一夹角α(如图7),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表面14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3且第二外表面24平行于第二内表面23,此时,第一叶片部分1上的拦截风叶10厚度均匀且第二叶片部分2上的拦截风叶10厚度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选用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大小相等的拦截风叶 10,且第一叶片部分1的厚度与第二叶片部分2的厚度相等,此时,第一夹角α的角平分面与第二夹角β的角平分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的角度为30°~150°,若角度太大,油烟易穿过拦截风叶10以致未分离的油烟排出;若角度太小,则会使分离效率低。本实施例优先选用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的角度为105°的拦截风叶10。
结合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拦截风叶10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2c和第二端12d,第一端12c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叶根部3,为了增强叶根部3与第一叶片部分1和第二叶片部分2的连接强度,叶根部3 的厚度自靠近第一端12c向远离第一端12c的方向逐渐减小。采用这样方式,可增强叶根部3在靠近第一端12c面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叶根部3与第一端 12c面在连接处的连接不至于因受外力而轻易折断。
进一步地,由于拦截风叶10的横截面为V形,为了使叶根部3与第一叶片部分1、第二叶片部分2的连接更加牢固以及降低第一端12c与叶根部3 连接处在加工制造时的制造难度,第一侧边面11与第三侧边面21的相交处设有第一过渡面12a以及第二过渡面12b,第一过渡面12a沿第一端12c向第二端12d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过渡面12a位于拦截风叶10的内侧,第二过渡面12b与第一过渡面12a对应设置,第二过渡面12b位于拦截风叶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拦截风叶10应用于分离盘时,叶根部3可用于与分离盘的固定盘卡合,以实现将拦截风叶10固定在分离盘的固定盘上。具体地,叶根部3上可设有用于与固定盘卡合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通过将拦截风叶上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的第二侧边面和第四侧边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避免加工拦截风叶时拦截风叶出现拉丝、批锋等问题。此外,由于拦截风叶还设有叶根部,拦截风叶通过叶根部卡合于固定盘,可降低拦截风叶在固定盘转动过程中受离心力的作用脱离固定盘的风险。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该拦截风叶10的具体结构参照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拦截风叶10 上还设有用于在油烟气流通过拦截风叶10时产生紊流的扰流结构,该扰流结构用于尽可能的使得油烟中更多的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撞击粘附在拦截风叶10上。
具体地,该扰流结构可仅设置在第一叶片部分1上,也可仅设置在第二叶片部分2上,或者还可同时在第一叶片部分1和第二叶片部分2上都设置。
进一步地,扰流结构在拦截风叶10上的设置情况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单独设于第一内表面13或第一外表面14;
②单独设于第二内表面23或第二外表面24;
③同时设于第一内表面13、第一外表面14、第二内表面23以及第二外表面24中的任意两个表面;
④同时设于第一内表面13、第一外表面14、第二内表面23、第二外表面24任意三个表面;
⑤同时设于第一内表面13、第一外表面14、第二内表面23、第二外表面24四个表面。
本实用新型以该扰流结构同时设于第一内表面13和第二内表面23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扰流结构可为设于第一内表面13和第二内表面23的凸起、凸柱、凹槽、凹坑或其组合。由于拦截风叶10沿其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即,第一叶片部分1与第二叶片部分2相交且一体成型,因此,扰流结构在第一内表面13和第二内表面23上的设置方式可为均匀设置或不均匀设置,例如,扰流结构均匀设置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或者扰流结构自拦截风叶10的一端向拦截风叶10的另一端由密集到稀疏排列设置,或者,扰流结构自拦截风叶10的一端向拦截风叶10的另一端由稀疏到密集排列设置。
参见图9,具体地,以扰流结构为凸起结构为例,该凸起结构均匀设置在拦截风叶10表面(如图9的a部分所示),或者,凸起结构自拦截风叶 10的一端向拦截风叶10的另一端由密集到稀疏排列设置(如图9的b部分所示),或者,凸起结构自拦截风叶10的一端向拦截风叶10的另一端由稀疏到密集排列设置(如图9的c部分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凸起结构在拦截风叶10的分布情况也可以设置为:在拦截风叶10的中间密集排列,然后在两侧稀疏排列(如图9的d部分所示),或者,在拦截风叶10的中间为稀疏排列,然后在两侧密集排列等等。
进一步地,该凸起结构可完全分布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或者,该凸起结构设置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的局部。
另外,若该凸起结构设置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的局部,那么,该凸起结构在第一叶片部分1的第一内表面13和第二叶片部分2的第二内表面23的位置可对齐设置(如图10中的b、c部分所示)或者是错开设置(如图10 中的d部分所示);同理,凸起结构设置在拦截风叶10的外表面的局部时,凸起结构在第一叶片部分1的第一外表面14和第二叶片部分2的第二外表面 24的位置可对齐设置或错开设置。
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扰流结构为设于拦截风叶10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为凸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间断或连续的锯齿形凸起、凸点和/或由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上磨砂处理形成。也就是说,该凸起结构既可以为凸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间断锯齿形凸起(如图 12的a部分所示)也可以为连续的锯齿形凸起(如图12的b部分所示),或是该凸起结构既可以为凸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间断的凸点(如图13的 b部分所示)也可以为连续的凸点(如图13的a部分所示),除此之外,该凸起结构还可以为由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上磨砂处理形成(如图11的c部分所示)。
应该得知的是,若凸起结构为凸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间断或连续的锯齿形凸起,则该凸起的扰流结构垂直于其所在的第一叶片部分1和/或第二叶片部分2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通过在拦截风叶的表面设置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的凸起和/或凹槽的扰流结构,以增加拦截风叶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得油烟中更多的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撞击粘附在拦截风叶上,同时还可以延长油脂、固体颗粒物等与拦截风叶的碰撞时间。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盘,该分离盘包括固定盘20和多个如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10,多个拦截风叶10呈辐射状分布并固接于固定盘20,拦截风叶的长度方向与固定盘的径向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可通过油烟气流的间隙。
其中,该多个长条形的油烟拦截风叶以固定盘20的中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固接于固定盘20是指:该拦截风叶在安装于固定盘20时,是沿着固定盘20的径向方向成平面型安装,即,拦截风叶的长度方向和固定盘20的径向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实现油烟经过拦截风叶分离后,可以沿着拦截风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甩出。
在本实施例中,拦截风叶10通过叶根部的卡口卡合于固定盘20,以使拦截风叶10固定于固定盘20上,且安装于固定盘20的叶根部的第一过渡面朝向与之相邻安装的叶根部的第二过渡面。
具体地,当拦截风叶安装在固定盘20时,对于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其中一拦截风叶10的内侧与另一拦截风叶10的外侧相对,则该一拦截风叶10 的第一过渡面与该另一拦截风叶10的第二过渡面配合。具体地,对于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由于该第一过渡面和第二过渡面为平面,因此,第二过渡面可完全贴合或近似贴合在第一过渡面上,从而使得二者能够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叶根部以固定盘20为中心成辐射状紧固安装于固定盘20,叶根部远离固定盘20的厚度大于靠近固定盘20中心的厚度,使得相邻的叶根部之间能紧密贴合,以防止拦截风叶10在分离盘转动的过程中因叶根部之间存在缝隙而晃动。
此外,由于拦截风叶10在固定盘20上呈辐射状安装,因此,相邻的两个拦截风叶10形成的间隙是从靠近分离盘的中心向远离固定盘20的中心逐渐增大的,在此情况下,该叶根部的厚度靠近分离盘中心的位置小于远离分离盘中心的位置还能够确保相邻的两片拦截风叶10的叶根部能够连接在一起,进而方便拦截风叶10与固定盘20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盘可为由单层若干拦截风叶10辐射安装于固定盘20 形成的单层分离盘,或者分离盘可为由多层若干拦截风叶10安装于固定盘20 形成的多层分离盘,即分离盘可为单层分离盘、两层分离盘、三层分离盘等等。以两层分离盘为例,两层分离盘10A包括第一层拦截风叶10a和第二层拦截风叶10b,安装于同一个分离盘上的第一层拦截风叶10a和第二层拦截风叶10b相互平行。第一层拦截风叶10a和第二层拦截风叶10b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朝向可相同(如图17)或相反(如图18),采用这种分离盘,分离拦截风叶10为传统单层分离盘的两倍,油烟与拦截风叶10的碰撞面积也近似为传统的两倍,可有效提高油烟分离率。
本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设计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离盘,通过将若干拦截风叶设置在固定盘上,并使得相邻的两片拦截风叶之间形成供油烟通过的间隙,由于拦截风叶的第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在第二侧边面和第四侧边面区域不在存在与内凹面朝向相同的凸向尖角,能够减少对油烟从外界进入分离盘的的阻力,有效增加进入间隙内的油烟量,提高分离效果。
实施例四
请一并参阅图19、图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盘,该分离盘包括固定盘40和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10,多个拦截风叶 10叶呈辐射状分布并固接于固定盘40且拦截风叶1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盘40 的径向方向相同,以及拦截风叶10通过拦截叶根部的卡口卡合于固定盘40,以使拦截风叶10固定于固定盘40上,安装于固定盘40的拦截叶根部的第一过渡面朝向与之相邻安装的拦截叶根部的第二过渡面。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 之间形成可通过油烟气流间隙,每一拦截风叶10设有用于在油烟气流通过拦截风叶10时产生紊流的扰流结构,以防止油烟快速通过。
采用在拦截风叶10增加扰流结构的方式来增强拦截风叶10的表面粗糙度,以使当油烟通过旋转中的拦截风叶10时,不仅仅可以使得油烟在相邻两拦截风叶10之间通过的时候获得更多碰撞而尽可能的使得油烟中更多的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撞击粘附在拦截风叶10上,同时还可以延长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通过相邻两拦截风叶10之间的间隙的时间,进而增长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利用离心力所产生的径向移动的时间,增加除油率,使得油烟中的油滴能够完全被分离甩出,确保油烟净化效率和效果,减少对烹饪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避免由于该凸起结构的高度过高,导致相邻两拦截风叶10形成的间隙过小而导致油烟受到的阻力太大而无法从拦截风叶10排出,以及同时为了避免由于凸起结构的高度过低而使得扰流结构附近产生的紊流太小而导致油烟中的油脂、固体颗粒物质无法粘附在扰流结构的情况,该凸起结构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六分之一。假设该凸起结构的高度为H1,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最大间隙为L,则有:H1≤1/6*L。
其中,由于该拦截风叶10是成辐射状安装在固定盘40上,因此,相邻两片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间隙是由靠近固定盘40的位置向远离固定盘40 的位置逐渐增大的,因此,上述的最大间隙L为安装于固定盘40的两片相邻拦截风叶10在远离固定盘40端的拦截风叶10间距。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由于加设了扰流结构而导致拦截风叶10的整体质量偏重,而影响拦截风叶10的转动速度,进而影响油烟的分离效果,因此该凸起结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拦截风叶10的自身厚度的四分之三。即,H1≤ 3/4*d。
以下对扰流结构的高度对油烟分离率的影响简单描述,如下表1所示:
表1
表1示出了未设置凸起结构和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凸起结构时该拦截风叶 10具有不同的油烟分离率。从表1可知,在拦截风叶10的厚度d、相邻两拦截风叶10形成间隙L保持一定时,随着凸起结构的高度H1的增大,油烟分离率δ越大。但是当凸起结构的高度H1增大到一定高度时,相邻两拦截风叶 10形成的间隙L会变得很小,以致于单位时间内进入间隙L中的油烟会变少,从而降低油烟的分离效率。综合油烟分离率和油烟的分离效率,凸起结构的高度的范围为:H1≤1/6*L且H1≤3/4*d。
结合图8和图14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扰流结构为设于拦截风叶10的凹槽结构(如图8中的b部分所示),例如可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上设置若干连续或间断的凹槽。也就是说,该凹槽结构既可以为设于表面的间断凹槽(如图14的a部分所示)也可以为连续的凹槽(如图14的b 部分所示)。凹槽结构在拦截风叶10的分布情况可以依照凸起结构在拦截风叶10的分布情况,故不再赘述。
为了避免由于凹槽结构的深度过深而使得拦截风叶10的结构强度不足以及避免由于凹槽结构的深度过浅而无法增加油烟撞击拦截风叶10的次数,该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拦截风叶10的自身厚度的三分之一,即,H2≤1/3*d,其中,H2为凹槽结构的高度,d为拦截风叶10的自身厚度。同样地,如果凹槽结构的深度太深,会使得两相邻拦截风叶10形成的间隙过大,导致油烟经过拦截风叶10时的碰撞次数减少,进而影响油烟的净化效果,所以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相邻的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十分之一。即,H2≤1/6*L,其中,H2为凹槽结构的深度,L为相邻的两拦截风叶 10之间形成的间隙。应该得知的是,若凹槽结构为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间断或连续的锯齿形凹槽,则该凹槽结构沿垂直于拦截风叶10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为方形、弧形、三角形等。
以下对扰流结构为凹槽结构时凹槽结构的深度对油烟分离率的影响简单描述,如下表2所示:
表2
表2示出了未设置凹槽结构和设置有不同深度的凹槽结构时该拦截风叶 10具有不同的油烟分离率。从表2可知,在拦截风叶10的厚度d、相邻两拦截风叶10形成间隙L保持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凹槽结构的深度H1的增大,油烟分离率δ越大;在超过一定范围内,随着凹槽结构的深度H1的增大,油烟分离率δ越小。这是因为在超过一定范围内,随着凹槽结构的深度H1的增大,导致相邻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间隙L会变得很大,从而导致油烟在经过相邻两拦截风叶10之间形成的间隙L时撞击拦截风叶10 的次数变少。因此,该凹槽结构的深度的范围为:H2≤1/6*L且H2≤1/3*d。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凸起结构优选为凸设于拦截风叶10表面的连续的锯齿形凸起,易于加工,进而可以节约成本。
此外,结合上述表1以及表2可知,当该扰流结构为凸起时,其油烟分离率更高,这是因为,当扰流结构为凸起时,油烟在扰流结构处产生的碰撞更多,因此分离率更高。
以下对拦截风叶10上设置该扰流结构对油烟的分离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当油烟进入高速旋转的拦截风叶10的间隙内时,由于扰流结构设置在拦截风叶10的表面,从而使得拦截风叶10的表面不再光滑,从而在拦截风叶10 表面上设置有该扰流结构的位置处形成紊流发生位,当油烟经过该紊流发生位时,油烟会产生紊流,从而使得油烟在紊流发生位处形成不停自旋转的流场,从而使得油烟中的油滴被慢慢分离出来,当油烟中的油滴积累到一定重量时,油滴受重力作用下坠,进而被高速旋转的拦截风叶10甩出,而经过油滴分离后的烟气则由拦截风叶10间的间隙直接排出。
可以知道的是,该分离盘可为单层分离盘或者两层分离盘、三层分离盘等多层分离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多层分离盘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三中分离盘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分离盘,通过在拦截风叶增加扰流结构 (如锯齿形凸起、凸柱和/或由在拦截风叶的表面上磨砂处理形成的)的方式使油烟通过旋转中的拦截风叶时,油烟在相邻两拦截风叶之间通过的时候形成紊流延长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通过拦截风叶与拦截风叶之间的时间,进而增长油脂、固体颗粒物等物质利用离心力所产生的径向移动的时间,使得油烟中的油滴能够完全被分离甩出,提高分离盘的分离率。
实施例五
请参见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公开的一种油烟净化器,油烟净化器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如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分离盘,具体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0和电机输出轴,固定盘设有转轴孔,电机输出轴与转轴孔配合连接,以驱动固定盘转动,进而带动若干拦截风叶转动。油烟净化器还包括电机座70 和设有容纳腔的接油盘80。驱动装置、电机座和分离盘固定为一体,并使得分离盘位于接油盘的容纳腔,以使分离盘甩出的油脂刚好甩进接油盘内。
对于一种分离盘的结构设计请参见实施例三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油烟净化器,通过采用驱动装置来驱动固定盘来带动拦截风叶转动,以使拦截风叶可以具有离心力,从而使得粘贴在拦截风叶上的油脂、固体颗粒物质甩出去,使得拦截风叶的表面保持洁净。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公开的一种油烟净化器,油烟净化器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如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分离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五中驱动装置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油烟净化器的其他结构设计,例如接油盘、电机座等结构都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油烟净化器相同,故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一种分离盘的结构设计请参见实施例四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油烟净化器,通过采用驱动装置来驱动固定盘来带动具有扰流结构的拦截风叶转动,以使拦截风叶可以具有离心力,从而使得粘贴在拦截风叶上的油脂、固体颗粒物质甩出去,使得拦截风叶的表面保持洁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风叶为长条状,所述拦截风叶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所述第一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面和第二侧边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面和第四侧边面,所述第三侧边面与所述第一侧边面连接,所述第二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侧边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与第四侧边面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横截面为V形横截面,所述V形横截面内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内侧,所述V形横截面的与所述内凹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外侧;
所述第一叶片部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面和所述第二侧边面之间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侧边面和所述第四侧边面之间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内侧,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外侧,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或不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3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风叶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叶根部,所述叶根部的厚度自靠近所述拦截风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风叶的两端为第一端、第二端,所述拦截风叶的横截面为V形横截面,所述V形横截面内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内侧,所述V形横截面的与所述内凹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所述拦截风叶的外侧;
所述第一侧边面与所述第三侧边面的相交处设有第一过渡面以及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一过渡面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过渡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内侧,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过渡面位于所述拦截风叶的所述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叶片部分上设有用于在油烟气流通过所述拦截风叶时产生紊流的扰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凸起、凸柱、凹槽、凹坑或其组合。
10.一种分离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盘包括固定盘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所述多个拦截风叶呈辐射状分布并固接于所述固定盘,相邻的两所述拦截风叶之间形成可通过油烟气流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分离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盘的所述拦截风叶为多层分布,每一层所述拦截风叶包括多个所述拦截风叶。
12.一种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器包括驱动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所述的分离盘,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分离盘转动。
CN201822279088.1U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Active CN209877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9088.1U CN209877035U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9088.1U CN209877035U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7035U true CN209877035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9088.1U Active CN209877035U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7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895B (zh) Centrifugal fans and air fluid machinery using the centrifugal fan
WO2013099930A1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104454641A (zh) 高速电力机车冷却系统用低噪轴流风机叶轮
CN108869337A (zh) 风扇
CN203874627U (zh) 一种油雾收集装置
CN209877035U (zh) 一种用于拦截油烟的拦截风叶及分离盘、油烟净化器
JP3969354B2 (ja) 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の用途
JPH08247093A (ja) 遠心送風機のファンブレード
US7374394B2 (en) Multifunctional back-flowing strong-suction blower
CN111023194A (zh) 油烟拦截风叶、分离盘及油烟净化装置
CN105485877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排风装置
CN209877036U (zh) 一种油烟拦截风叶、分离盘及油烟净化装置
CN209877031U (zh) 一种油烟拦截风叶、油烟分离盘及油烟机
CN209865586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9865587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9877034U (zh) 一种油烟拦截风叶、动态拦截器及油烟净化装置
TWI377323B (en) Air conditioner
JPWO2018189931A1 (ja) 遠心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CN210717993U (zh) 安装卧式贯流风机的出风风道与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
CN111437669A (zh) 空气净化器
CN111023196A (zh) 油烟拦截风叶、油烟分离盘及油烟机
CN209877033U (zh) 一种延长油烟分离路径的拦截风叶、分离盘及动态拦截器
CN209857136U (zh) 可减小风阻的油烟拦截风叶及其分离盘、油烟分离器
CN209865584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9865585U (zh) 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