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9427U - 一种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9427U
CN209869427U CN201920403471.5U CN201920403471U CN209869427U CN 209869427 U CN209869427 U CN 209869427U CN 201920403471 U CN201920403471 U CN 201920403471U CN 209869427 U CN209869427 U CN 209869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pe
round
transition
roun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34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练兵
刘文杰
汪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34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9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9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9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过渡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可任接多规格管材,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给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组件。
背景技术
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
目前PE供水管材有SDR11、SDR13.6、SDR17、SDR21、SDR26、SDR33多种规格。每个系列管材壁厚均不相同,且系列数字越大,壁厚越薄。
为降低生产成本,市面上仅有SDR11、SDR17两个系列的管件。选用壁厚大于或等于管材壁厚的管件,与管材进行热熔连接。
在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连接时,在热熔连接过程中,因壁厚不同,所要求的加热时间不同,热熔对接工艺难控制。很容易存在因加热时间不充分,使得管材与管件连接不牢固,或加热时间过程管材受损情况。
此外壁厚不同,热熔对接后的管材与管件连接处形成小台阶,增加了流体输送阻力,提高了流体输送成本。另外小台阶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PE管材,很容易残留污渍。
以上情况,如若增加管件规格系列,模具成本太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之间的过渡圆管;
所述第一圆管、所述过渡圆管和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
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
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
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和所述过渡圆管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所述中间过渡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平滑过渡面为倾斜延伸的过渡平面;
在沿着从所述第一圆筒至所述第二圆筒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平面朝向所述中间过渡筒的轴线侧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过渡圆管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圆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筒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刻度尺。
进一步地,所述管件还包括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圆管远离所述过渡圆管侧的管口上;
所述第三圆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垂直;
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的所述管口贯通;
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连接呈T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圆管上靠近所述第三圆管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凸台部;
在所述第三圆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以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对称分布;
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第一凸台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组件,通过设置过渡圆管,使得过渡圆管的一端的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与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一圆筒与第一圆管热熔接在一起;使得过渡圆管的另一端的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与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二圆筒与第二圆管热熔接在一起。通过该种方式的热熔接,还提高了第一圆筒与第一圆管、第二圆筒与第二圆管之间连接的牢靠性。并通过将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设置为平滑过渡面,从而不会在连接处形成台阶,利于液体在管道内快速流动,且不容易残留污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方便加工、可任接多规格管材,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可减少开发注塑管件模具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管件的剖视图;
图3为过渡圆管的剖视图;
图4为在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上设置有刻度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1、具有第二圆管21的管件2和连接在第一圆管1与第二圆管21之间的过渡圆管3。
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
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
过渡圆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31、中间过渡筒33和第二圆筒32。
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等于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等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
中间过渡筒33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331,平滑过渡面331连接在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之间。
第一圆筒31与第一圆管1热熔连接,第二圆筒32与第二圆管21热熔连接。
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一圆管1的内表面11平齐,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与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211平齐。
该管组件主要由管材、管件和过渡管组成。管材可以为第一圆管1,管件2包括有第二圆管21。第二圆管21的外径与第一圆管1的外径相等,第二圆管21的内径小于第一圆管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也即是,第一圆管1的管壁比第二圆管21的管壁薄,第二圆管21的管壁比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
过渡管可以为过渡圆管3,其外径与第一圆管1的外径相等,从而也与第二圆管21的外径相等。
过渡圆管3连接在第一圆管1与第二圆管21之间,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同轴布置。
其中,过渡圆管3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31、中间过渡筒33和第二圆筒32组成。该第一圆筒31的外径等于第一圆管1的外径,第一圆筒31的内径等于第一圆管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与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相等。该第二圆筒32的外径等于第二圆管21的外径,第二圆筒32的内径等于第二圆管2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与第二圆管2的管壁厚度相等。因此,第二圆筒32的内径小于第一圆筒31的内径,使得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该第三圆筒33的外径分别与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的外径相同,该第三圆筒33的内径在从第一圆筒31至第二圆筒3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使得中间过渡筒33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331。该平滑过渡面331连接在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之间,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可以平滑过渡,不会形成台阶阻挡水流。
组装时,将第一圆筒31与第一圆管1热熔连接,将第二圆筒32与第二圆管21热熔连接,并使得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一圆管1的内表面11平齐,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与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211平齐,进而使得第一圆管1的内表面11至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211之间可以实现平滑过渡,不会形成阻挡台阶,利于液体在管道内快速流动,且不容易残留污渍。
热熔接,也称之为热熔连接,是指金属与金属之间,或塑料件与塑料件之间是经过加热升温至(液态)熔点后的一种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组件,通过设置过渡圆管3,使得过渡圆管3的一端的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与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一圆筒31与第一圆管1热熔接在一起;使得过渡圆管3的另一端的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二圆筒32与第二圆管21热熔接在一起。通过该种方式的热熔接,还提高了第一圆筒31与第一圆管1、第二圆筒32与第二圆管21之间连接的牢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方便加工、可任接多规格管材,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可减少开发注塑管件模具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较佳地,如图1所示,第一圆管1、第二圆管21和过渡圆管3的外表面平齐。具体结合图1-3所示,第一圆管1的外表面12、第二圆管21的外表面212和过渡圆管3的外表面30平齐,利于保持产品的外表民的平整性,方便后续管道安装。
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圆筒31、中间过渡筒33和第二圆筒32一体成型,方便加工成型,并可以提高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3所示,平滑过渡面331为倾斜延伸的过渡平面,在沿着从第一圆筒31至第二圆筒32的方向上,过渡平面朝向中间过渡筒33的轴线侧倾斜延伸。将平滑过渡面331设置为倾斜延伸的平面,称之为过渡平面。过渡平面方便成型在筒体内,并且可以实现连接面之间的平滑过渡,不会阻碍水流流动,避免在管道残留污渍。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沿着过渡圆管3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圆筒31的长度大于第二圆筒32的长度。第一圆筒31的筒壁较薄,在与较薄的第一圆管1热熔接时,因接触面小,可能需要熔掉更长的管壁和筒壁实现熔接。第二圆筒32的筒壁较薄,在与较厚的第二圆管2热熔接时,因接触面大,仅需要熔掉较短的管壁和筒壁就可以实现熔接。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刻度尺4。利于在热熔接时,查看熔掉的长度或距离,以确定是否熔接牢固。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1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刻度尺4。
较佳地,如图1-2所示,管件2还包括第三圆管22,第三圆管22连接在第二圆管21远离过渡圆管3侧的管口上。
第三圆管22的轴线与第二圆管21的轴线垂直,第三圆管22与第二圆管21的管口贯通。
第三圆管22与第二圆管21连接呈T型。
也即是,管件2为由第二圆管21和第三圆管22组成的T型管头,可以用于向不同方向供给水流或气流,也可以与不同方向的管材连接。
优选地,第三圆管22与第二圆管21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第二圆管21上靠近第三圆管22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凸台部23。
在第三圆管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台部24,第二凸台部24以第二圆管21的轴线对称分布。
第二凸台部24与第一凸台部23一体成型。
第二凸台部24与第一凸台部23连接在一起,可以为第二圆管21和第三圆管22的连接处提供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了第二圆管21和第三圆管22的连接稳定性。
较佳地,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等于第三圆管22的管壁厚度,第一凸台部23的厚度等于第二凸台部24的厚度,方便开模和加工成型。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保温层,提供保温效果。保温层可以为泡沫层或保温材料涂层。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圆管1的管壁内、过渡圆管3的管壁内和第二圆管21的管壁内分别设置有真空的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结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保温功效。中空结构可以包括间隔布置的中空腔体,每个中空腔体都为真空。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润滑涂层,利于液体或气体在管内快速流动。润滑涂层可以为润滑剂覆盖膜或润滑涂料层。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防腐涂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被腐蚀。防腐涂层可以为防腐材料层,例如树脂涂层、喷涂陶瓷涂层等。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之间的过渡圆管;
所述第一圆管、所述过渡圆管和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
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
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
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和所述过渡圆管的外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所述中间过渡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过渡面为倾斜延伸的过渡平面;
在沿着从所述第一圆筒至所述第二圆筒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平面朝向所述中间过渡筒的轴线侧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过渡圆管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圆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筒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刻度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还包括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圆管远离所述过渡圆管侧的管口上;
所述第三圆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垂直;
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的所述管口贯通;
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连接呈T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圆管上靠近所述第三圆管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凸台部;
在所述第三圆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以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对称分布;
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第一凸台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厚度。
CN201920403471.5U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组件 Active CN209869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3471.5U CN20986942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3471.5U CN20986942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9427U true CN209869427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3471.5U Active CN209869427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9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8385A (zh) 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及制造方法
US11441716B2 (en) Resin pipe joint, piping, and piping production method
CN101514771A (zh) 带热塑管端连接法兰的金属塑料复合管
US20130299034A1 (en) Conveying pipe part of a pneumatic material convey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ipe joint
CN209869427U (zh) 一种管组件
CN100404942C (zh) 金属复合塑料管与塑料管件连接的管网
CN113864559A (zh) 一种具有阻隔功能的电熔管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27019B (zh) 一种考虑电阻丝布线区域长度的聚乙烯电熔管件
CN201354915Y (zh) 承插式塑料三通
WO2013115678A1 (ru) Способ и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убы с муфтовым элементом
CN201954171U (zh) 一种大口径塑料管道用柔性复合连接管件
CN201152408Y (zh) 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
CN210484855U (zh) 柔性复合管
CN111075998A (zh) 一种连续纤维预浸带增强管端翻边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54914Y (zh) 承插式塑料弯头
CN201159344Y (zh) 带热塑管端连接法兰的金属塑料复合管
CN213065053U (zh) 一种大口径塑料电熔接头
CN100449192C (zh) 有孔洞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与塑料连接件连接的管网
CN218118924U (zh) 一种复合管
CN209743849U (zh) 一种塑玻管连接管件
CN216896330U (zh) 一种可扩展兼容的塑料电熔管件
JP2012172688A (ja) 複合管の接続構造及び複合管の接続方法
CN218914142U (zh) 一种用于钢编织管管路系统的电熔接头
CN212203549U (zh) 一种增强复合压力管承插管接头
CN219221595U (zh) 一体式无焊接u型分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