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9309U -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9309U
CN209869309U CN201920359251.7U CN201920359251U CN209869309U CN 209869309 U CN209869309 U CN 209869309U CN 201920359251 U CN201920359251 U CN 201920359251U CN 209869309 U CN209869309 U CN 209869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rod
movable
stage
plate
extrad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92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meite equipment (Wuha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feng Die &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feng Die &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feng Die &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92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9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9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9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包含有一级顶杆、二级斜顶杆、压缩弹簧、支撑柱、推板及复位弹簧;一级顶杆顶端依次穿过外弧面产品注塑模具的动模板及动模型腔,并与动模型腔顶面平齐,底端穿出动模板底面并与推板连接;推板通过复位弹簧紧靠动模底板;二级斜顶杆穿设在一级顶杆的避空孔中且一端通过压缩弹簧紧靠支撑柱的斜面,另一端穿设在动模型腔中并与动模型腔外弧面相平齐,动模型腔外弧面与待顶出外弧面产品的外弧面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优点有:可适用于不同弧度且弧面法向不垂直于模具底板的外弧面产品顶出,并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可充分压缩模具厚度尺寸,节省模具制作成本投入,能匹配满足射胶量的小容模量注塑机。

Description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出机构,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斜顶结构是推板直接连接顶出的斜顶杆结构,一般是用于侧面内壁有小孔的注塑产品顶出,这类斜顶结构由于存在角度的限制问题,其水平方向的抽芯行程不能偏大,否则模具的厚度会增加很多,进而超出与之相匹配注塑机的容模量,这就导致需要更换更大的注塑机才能满足要求,大大的浪费了资源及动力。
另外,传统的推板直接连接顶出的斜顶杆结构,在用做带有外弧面的产品顶出时,其斜顶杆会在产品上形成较大的椭圆印痕,并且斜顶杆的椭圆尖端处很容易发生损失断裂的问题,这不仅会导致斜顶杆更换困难,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其次一点,也即是带有外弧面的产品存在弧面角度限制问题,使得斜顶杆需要很长才能满足顶出要求,这无疑导致模具厚度尺寸需要很大,进而要求注塑机的容模量很大,因此这种传统的推板直接连接顶出的斜顶杆结构,在应用到带有外弧面的产品顶出上是不可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针对外弧面产品且弧面法向不垂直于模具底板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顶出结构,主要是通过将斜向的顶出杆分解为两级,其中一级顶针垂直于注塑机安装板,二级顶杆通过一级顶杆上的斜面控制对应产品弧面的法向顶出。其一方面,可以完好的解决上述产品顶针印痕不规则问题,避免斜顶杆顶尖角损失断裂的可能;另一方面,一级顶杆上的斜面可按照产品弧面做任意调整以达到垂直产品法向的需求,可应用于任意外弧面要求的产品顶出,是传统的推板直接连接顶出的斜顶杆结构的完美的替代及升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包含有一级顶杆、二级斜顶杆、压缩弹簧、支撑柱、推板及复位弹簧;
所述一级顶杆的顶端依次穿过外弧面产品注塑模具的动模板及动模型腔,并与动模型腔顶面平齐,所述一级顶杆的底端穿出所述动模板的底面,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位于外弧面产品注塑模具的动模板与动模底板之间,并通过复位弹簧紧靠所述动模底板;
所述二级斜顶杆穿设在一级顶杆中间设有的避空孔中,且其一端通过压缩弹簧紧靠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斜面,另一端穿设在外弧面产品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腔中,并与动模型腔的外弧面相平齐,所述动模型腔的外弧面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的外弧面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二级斜顶杆上,并位于动模型腔内设的弹簧槽中,且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二级斜顶杆的顶推头相抵触,另一端与弹簧槽的内顶壁相抵触;
所述支撑柱位于一级顶杆的一侧并固定在动模型腔中,且还通过其外周壁上设有的第一斜面与所述二级斜顶杆的顶推头在压缩弹簧作用下相匹配贴合;
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动模板与动模底板之间,且一端嵌设在所述动模板内部并与所述动模板内壁相抵,另一端嵌设在所述推板内部并与所述推板内壁相抵。
进一步,在所述一级顶杆的避空孔处且位于一级顶杆上还设有与所述二级斜顶杆的顶推头相匹配贴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斜面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均还与动模型腔的外弧面的法向垂直;
所述二级斜顶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动模型腔的外弧面的法线重合。
进一步,在所述动模型腔的外弧面处还设有与之相匹配,并用于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相抽芯匹配的动模型芯。
进一步,在所述动模型芯的头部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相抽芯匹配,尾部与一个滑块连接,所述滑块用于在外部动力作用下拉动动模型芯脱离出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
进一步,在所述动模板与动模底板之间还设有动模支撑板,所述动模板通过动模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动模底板上。
进一步,在所述动模底板及推板上均还开设有若干个导向孔,所述动模底板上的导向孔与推板上的导向孔一一对应,并用于穿设注塑机的顶推杆,所述注塑机的顶推杆用于通过顶出推板驱动一级顶杆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即在完成外弧面产品注塑成型前),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不会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的外弧面相接触,此时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一级顶杆的顶端与动模型腔顶面平齐,一级顶杆的底端通过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紧靠动模底板,二级斜顶杆穿设在一级顶杆中间设有的避空孔中,且其顶推头通过压缩弹簧紧靠在支撑柱的斜面上,顶尖端穿设在动模型腔中,并与动模型腔的外弧面相平齐,动模型腔的外弧面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的外弧面相匹配;
使用时(即在完成外弧面产品注塑成型及模具定模(前模)开模后),先通过外部动力驱动滑块运动,由滑块带动动模型芯脱离出待顶出的外弧面产品,然后通过注塑机的顶推杆顶出推板驱动一级顶杆向上运动,当一级顶板的斜面上升到与二级斜顶杆的顶推头相接触后,一级顶板的斜面开始压缩二级斜顶杆的压缩弹簧,并随着一级顶杆继续顶出,利用其斜面推动二级斜顶杆沿着动模型腔的外弧面法向顶出外弧面产品;
当完成外弧面产品的顶出后,注塑机的顶推杆停止工作,而此时的推板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并带动一级顶板复位,同时二级顶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与支撑柱的斜面再次贴合,并回复到初始状态;
若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带外弧面的注塑产品的顶出操作,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结构,一方面可以完好的解决传统斜顶杆结构导致的产品顶针印痕不规则问题,避免顶针尖角损失断裂的可能;另一方面,一级顶杆上的斜面按照产品弧面法向垂直需求设计,可适用于不同弧度及角度分模的的产品外弧面的顶出,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可充分压缩模具厚度尺寸,能节省模具制作的投入成本,同时能匹配满足射胶量的小容模量的注塑机,可为塑胶厂的设备投入节省大笔资金,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注塑机台的生产效率,节约设备资源及动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装配在模具动模(不含动模型芯)中时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装配在模具动模(含动模型芯)中时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2中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2中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一级顶杆开始压缩二级斜顶杆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基于图2中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二级斜顶杆完全顶出外弧面产品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基于图2中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一级顶杆、二级斜顶杆完成顶出操作后复位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一级顶杆;1a、第二斜面;2、二级斜顶杆;2a、顶推头;3、压缩弹簧;4、支撑柱;4a、第一斜面;5、推板;6、复位弹簧;7、避空孔;
01、动模板;02、动模支撑板;03、动模底板;04、动模型腔;04a、外弧面;04b、弹簧槽;05、动模型芯;06、滑块;07、导向孔;08、外弧面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应用在用于生产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实施例,在本应用实施例中,该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具体是用于将经由注塑模具注塑完成的外弧面产品08的从动模型腔04上顶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包含有一级顶杆1、二级斜顶杆2、压缩弹簧3、支撑柱4、推板5及复位弹簧6;其中:
在初始状态时,一级顶杆1的顶端依次穿过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中的动模板01及动模型腔04,并与动模型腔04顶面平齐,一级顶杆1的底端则穿出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底面,并与推板5连接,推板5位于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并通过复位弹簧6紧靠动模底板03;二级斜顶杆2穿设在一级顶杆1中间设有的避空孔7中,且其一端通过压缩弹簧3紧靠支撑柱4上的第一斜面4a,另一端穿设在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腔04中,并与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相平齐,该动模型腔04de外弧面04a与上述待顶出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相匹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的说,上述压缩弹簧3套设在二级斜顶杆2上,并位于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腔04内设的弹簧槽04b中,且其一端与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抵触,另一端与弹簧槽04b的内顶壁相抵触。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的说,上述支撑柱4位于一级顶杆1的一侧并固定在动模型腔04中,且还通过其外周壁上设有的第一斜面4a与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在压缩弹簧3作用下相匹配贴合。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的说,上述复位弹簧6位于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且一端嵌设在动模板01内部并与动模板01内壁相抵,另一端嵌设在推板5内部并与推板5内壁相抵。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的说,在一级顶杆1的避空孔7处且位于一级顶杆1上还设有与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匹配贴合的第二斜面1a,第二斜面1a与支撑柱4上的第一斜面4a倾斜角度相同,且第二斜面1a与第一斜面4a均还与上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的法向垂直;二级斜顶杆2的轴心线与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法线重合。
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上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处还设有与之相匹配,并用于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相抽芯匹配的动模型芯05。
如图2至图6所示,上述动模型芯05的头部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相抽芯匹配,尾部与一个滑块06连接,该滑块06用于在外部动力作用下拉动动模型芯05脱离出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上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还设有动模支撑板02,动模板01通过动模支撑板02支撑在动模底板03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动模底板03及推板5上均还开设有若干个导向孔07,且动模底板03上的导向孔07与推板5上的导向孔07一一对应,并用于穿设注塑机的顶推杆(图中未示出),注塑机的顶推杆用于通过向上推进推板5来驱动一级顶杆1运动,再由一级顶杆1依靠其上的第二斜面1a与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匹配并推动二级斜顶杆2沿着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的法向将上述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顶出。
下面基于上述应用实施例来具体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即在完成外弧面产品注塑成型前),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不会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相接触,此时本实用新型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一级顶杆1的顶端会与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腔06顶面平齐,一级顶杆1的底端通过推板5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紧靠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底板03,二级斜顶杆2穿设在一级顶杆1中间设有的避空孔7中,且其顶推头2a通过压缩弹簧3紧靠在支撑柱4的第一斜面4a上,顶尖端穿设在动模型腔06中,并与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相平齐,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相匹配;
使用时(即在完成外弧面产品注塑成型及模具定模(前模)开模后),先通过外部动力驱动滑块06运动,由滑块06带动动模型芯05脱离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注塑机的顶推杆顶出推板5驱动一级顶杆1向上运动,当一级顶板1上的第二斜面1a上升到与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接触后,如图4所示,一级顶板1的第二斜面1a开始压缩二级斜顶杆2的压缩弹簧3,并随着一级顶杆1继续顶出;此时一级顶板1会利用其上的第二斜面1a推动二级斜顶杆2沿着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法向顶出外弧面产品08,如图5所示;
当二级斜顶杆2完成外弧面产品08的顶出后,注塑机的顶推杆停止工作,此时的推板5会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回位,并带动一级顶板1复位,同时二级顶杆2在压缩弹簧3的作用下与支撑柱4的第一斜面1a再次匹配贴合,并回复到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
若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外弧面产品的顶出操作,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的要点主要在于:先通过压缩弹簧3及支撑柱4的斜面来实现对二级斜顶杆2沿着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法向定位;然后再以一级顶杆1的斜面为依托推动二级斜顶杆2沿着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法向顶离外弧面产品08。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主要用于弧面法向不垂直于模具底板的外弧面产品(08)在注塑成型后的顶出操作,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级顶杆(1)、二级斜顶杆(2)、压缩弹簧(3)、支撑柱(4)、推板(5)及复位弹簧(6);
所述一级顶杆(1)的顶端依次穿过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及动模型腔(04),并与动模型腔(04)顶面平齐,所述一级顶杆(1)的底端穿出所述动模板(01)的底面,并与所述推板(5)连接,所述推板(5)位于所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并通过复位弹簧(6)紧靠所述动模底板(03);
所述二级斜顶杆(2)穿设在一级顶杆(1)中间设有的避空孔(7)中,且其一端通过压缩弹簧(3)紧靠所述支撑柱(4)上的第一斜面(4a),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外弧面产品(08)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腔(04)中,并与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相平齐,所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的外弧面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3)套设在所述二级斜顶杆(2)上,并位于动模型腔(04)内设的弹簧槽(04b)中,且所述压缩弹簧(3)一端与所述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抵触,另一端与弹簧槽(04b)的内顶壁相抵触;
所述支撑柱(4)位于一级顶杆(1)的一侧并固定在动模型腔(04)中,且还通过其外周壁上设有的第一斜面(4a)与所述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在压缩弹簧(3)作用下相匹配贴合;
所述复位弹簧(6)位于所述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且一端嵌设在所述动模板(01)内部并与所述动模板(01)内壁相抵,另一端嵌设在所述推板(5)内部并与所述推板(5)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顶杆(1)的避空孔(7)处且位于一级顶杆(1)上还设有与所述二级斜顶杆(2)的顶推头(2a)相匹配贴合的第二斜面(1a),所述第二斜面(1a)与所述支撑柱(4)上的第一斜面(4a)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第二斜面(1a)与第一斜面(4a)均还与所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的法向垂直;
所述二级斜顶杆(2)的轴心线与所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的法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模型腔(04)的外弧面(04a)处还设有与之相匹配,并用于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相抽芯匹配的动模型芯(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型芯(05)的头部与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相抽芯匹配,尾部与一个滑块(06)连接,所述滑块(06)用于在外部动力作用下拉动动模型芯(05)脱离出待顶出操作的外弧面产品(0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模板(01)与动模底板(03)之间还设有动模支撑板(02),所述动模板(01)通过动模支撑板(02)支撑在所述动模底板(0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模底板(03)及推板(5)上均还开设有若干个导向孔(07),所述动模底板(03)上的导向孔(07)与推板(5)上的导向孔(07)一一对应,并用于穿设注塑机的顶推杆,所述注塑机的顶推杆用于通过顶出推板(5)驱动一级顶杆(1)运动。
CN201920359251.7U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Active CN209869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9251.7U CN209869309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9251.7U CN209869309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9309U true CN209869309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9251.7U Active CN209869309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9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34061U (zh)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脱模结构
CN205835856U (zh) 汽车门板模具的喇叭网孔小顶针二次顶出机构
CN209869309U (zh) 一种二级斜向机械顶出机构
CN20956646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09504805U (zh) 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
CN217169618U (zh) 一种模具定距顶出板拉钩机构
CN205130297U (zh)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CN212123881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的电脑壳体模具
CN201023288Y (zh) 顶出机构
CN212045778U (zh) 一种模具
CN210061842U (zh) 一种用于电子水泵的塑胶模具结构
CN112936773A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08084894U (zh) 一种镶针以及顶针连动顶出结构
CN205905257U (zh) 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09289669U (zh) 模仁底部顶出模具
CN109732861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结构
CN214000382U (zh) 打火机压盖注塑模具
CN214820090U (zh) 一种深孔板平衡顶出辅助装置
CN109968634A (zh) 一种增加吹塑产品局部壁厚的方法
CN209903838U (zh) 一种空间受限的司筒顶出机构
CN218256580U (zh) 一种前模设有斜顶的倒扣模具
CN210100594U (zh) 模具顶针板回位机构
CN209718471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N210336743U (zh) 拉板带动推板模具
CN220464632U (zh) 一种滑块内置的二次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6001 6 Chuangye Avenue, E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meite equipment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6000 6 Chuang Chuang Road, E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zhou, Hubei

Patentee before: HUBEI EFENG DIE & MO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