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8768U -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8768U
CN209868768U CN201920572257.2U CN201920572257U CN209868768U CN 209868768 U CN209868768 U CN 209868768U CN 201920572257 U CN201920572257 U CN 201920572257U CN 209868768 U CN209868768 U CN 209868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cutter
cutting
bas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2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2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8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8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8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动化加工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裁切刀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刀具本体和刀具底座,以及用于对刀具本体和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加热的加热组件,刀具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刀具,刀具底座具有朝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形成于第二表面上的刀具槽,位于刀具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第二表面形成热压合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组件对刀具本体和/或刀具底座加热,并在刀具的一侧形成热压合部,在刀具对压合膜材进行裁切的同时,热压合部对切压合膜材因裁切而产生的边缘进行热压合,可避免压合膜材的边缘分层,保证良好的裁切效果,可提高裁切良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类产品目前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显示产品最直接的体验感受就是它的外观和显示效果。近几年,贴合膜片技术愈发成熟,以其更好的装配加工和生产效率赢得大家的喜好,市场使用贴合膜的显示产品也愈来愈丰富。例如,显示器制造中通常需要在面板上贴合各种光学功能膜,包括用于提高亮度的增透膜以及用于增大视角的扩散膜等等。
现有的膜片加工为简单的刀具加工,采用冲压式,根据实际需求图纸尺寸冲压出所需的膜片产品,在此,称之为冷裁切。在传统的单层膜片加工中,此方法简单有效。然而,在新材料贴合型膜片加工时,由于贴合膜片通常由多层单膜片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冷裁切过程中,冲压裁切后的贴合膜材边缘会因为受力而使得原来复合在一起的几层之间产生分层现象,影响贴合膜材的性能而成为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切刀具,旨在解决现有的贴合膜片类产品在裁切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贴合膜材性能不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裁切刀具,包括:
刀具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刀具;
刀具底座,与所述刀具本体相对设置,所述刀具底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刀具槽,所述刀具槽对应所述刀具设置;以及
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加热;
其中,位于所述刀具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热压合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加热电源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缠绕于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加热丝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刀具另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防撞部,位于所述防撞部的部分第一表面和对应的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热压合部的部分第一表面和对应的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具有靠近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刀具槽具有靠近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表面所相交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具有远离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二侧面,所述刀具槽具有远离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均形成楔形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槽的底部设有屑槽,所述屑槽为形成于所述刀具槽的底部的凹槽或者为连通至所述刀具底座的底面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切装置,包括:
机架;
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裁切刀具,所述刀具底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以及
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裁切刀具并控制所述刀具本体朝向所述刀具底座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裁切装置还包括:
温度仪,连接于所述裁切刀具,用于检测所述裁切刀具的温度;以及
温控器,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裁切刀具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陷入部,所述机架上设置所述陷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热压合部的部分平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裁切刀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刀具本体和刀具底座,以及用于对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加热的加热组件,其中,刀具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刀具,刀具底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刀具槽,所述刀具槽对应所述刀具设置,位于所述刀具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热压合部。在刀具对待裁切压合膜材进行裁切的同时,热压合部对压合膜材因裁切而产生的边缘进行热压合,可避免压合膜材的边缘分层,保证良好的裁切效果,可提高裁切良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刀具的压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装置的裁切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装置的裁切时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装置的裁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裁切刀具;
1-刀具本体,11-第一表面,12-刀具,121-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
2-刀具底座,21-第二表面,22-刀具槽,221-第一内壁,222-第二内壁,23-屑槽;
3-热压合部,4-防撞部,50-温控组件,51-加热组件,511-加热电源,512-加热丝,52-温度仪,53温控器;
200-裁切装置,6-机架,60-陷入部,7-移动组件,8-移料组件,9-压合膜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裁切刀具100,裁切刀具100包括刀具本体1、刀具底座2以及加热组件51。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相对设置,其中,刀具本体1具有靠近刀具底座2设置的第一表面11以及形成于第一表面11上的刀具12,刀具底座2具有靠近刀具本体1设置的第二表面21以及形成于第二表面21上的刀具槽22,刀具槽22对应刀具12设置,从而刀具12能够容纳于刀具槽22内;加热组件51用于对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中的至少一个加热,位于刀具12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11与对应的第二表面21之间形成热压合部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裁切刀具100,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以及用于对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中的至少一个加热的加热组件51,其中,刀具本体1具有第一表面11以及形成于第一表面11上的刀具12,刀具底座2具有朝向第一表面11的第二表面21以及形成于第二表面21上的刀具槽22,刀具槽22对应刀具12设置,位于刀具12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11与对应的第二表面21之间形成热压合部3,在刀具12对待裁切产品,如压合膜材进行裁切的同时,热压合部3对压合膜材因裁切而产生的边缘进行热压合,可避免压合膜材的边缘分层,保证良好的裁切效果,可提高裁切良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1对刀具底座2和刀具本体1同时进行加热,从而压合膜材的上侧和下侧均被加热加压,可提高热压合效果,尤其对于层数较多或厚度较大的压合膜材而言,避免可能因一侧加热不足而造成该侧没有被有效热压合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所示,加热组件51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加热电源511和加热丝512,加热丝512缠绕于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上,加热电源511设置于刀具底座2和刀具本体1的一侧,以不影响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的相对移动。
在具体应用中,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上设有容纳槽(未图示),加热丝512通过绝缘导热材料被封装在容纳槽内。当电流流过加热丝512时,加热丝512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绝缘导热材料传递至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且保证了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与加热丝512之间的电绝缘性,保证安全性。绝缘导热材料具体可为绝缘导热胶。
容纳槽可在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上分别绕呈螺旋状,以从360°立体空间内对刀具本体1和刀具底座2进行均匀加热。其螺旋中轴线可以平行于刀具12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垂直于刀具12的移动方向。较佳的是,螺旋中轴线平行于刀具12的移动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便于加热丝512的绕制且便于与加热电源511之间的连接。同时避免在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上开槽而影响平整度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刀具12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上并在刀具12的两侧分别具有部分第一表面11,刀具槽22设置于第二表面21上并在刀具槽22的两侧分别具有部分第二表面21。其中,一部分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即对应作为上述的热压合部3使用,而另一部分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对应作为防撞部4使用。具体来说,位于刀具12的另一侧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之间的距离小于热压合部3的高度。在热压合过程中,当位于刀具12的另一侧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之间已经完全抵靠时,刀具12和刀具槽22之间以及位于热压合部3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之间仍具有一定空隙,防撞部4的作用即在于,防止刀具12与刀具槽22之间距离过小而对刀具12的尖端造成损坏,也可以防止热压合部3的高度过小而对压合膜材的边缘过度压合和造成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刀具本体1的升降,第一表面11位于刀具12两侧的两部分同步升降,位于防撞部4的部分第一表面11距离对应的第二表面21的高度在任何时候均大于位于热压合部3的部分第一表面11距离对应的第二表面21的高度,并且,这可以通过设置防撞部4中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在刀具12两侧保持平齐,而位于热压合部3的部分第二表面21低于位于防撞部4的部分第二表面21的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刀具12具有靠近热压合部3的第一侧面121和靠近防撞部4的第二侧面122,第一侧面121垂直于第一表面11设置,第二侧面122呈倾斜设置,从而刀具12呈楔形。在刀具12朝向刀具槽22方向垂直移动的过程中,刀具12垂直地切割待裁切压合膜材,可形成垂直的边缘。刀具槽22具有靠近热压合部3的第一内壁221和靠近防撞部4的第二内壁222,第一内壁221和第二表面21所相交的边缘与第一侧面121对齐。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裁切过程中辅助刀具12的裁切,使刀具12更有效地将待裁切压合膜材完全切断,另一方面,热压合部3中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1为相互对齐,裁切后的压合膜片的边缘的下侧被完全承托,不会造成边缘弯曲,保证了裁切后的压合膜材9的表面平整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第一侧面121与第一内壁221不平行,第一侧面121与第一表面11的夹角大于第二表面21和第一内壁221的夹角。从而,当防撞部4的高度为零时(位于防撞部4的部分第一表面11和对应的第二表面21贴合时),第一侧面121与第一内壁221之间仍有一定空隙,此为进一步避免刀具12被损坏而设置。例如,虽然刀具12垂直地朝向刀具底座2移动,但刀具12也有可能发生抖动或晃动,进而有可能会使刀具12的尖端碰撞在第一内壁221上。本实施例的设置在保证裁切边缘垂直的基础上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刀具12到刀具槽22之间的碰撞,提高刀具1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侧面122与第二内壁222不平行,第二侧面122与第一表面11的夹角大于第二表面21和第二内壁222的夹角。第二侧面122与第二内壁222之间也形成一定间隙,当防撞部4的高度为零时,第二侧面122非完全压合于第二内壁222上,该设置同样可降低刀具12与刀具槽22之间的碰撞概率,提高刀具12的使用寿命。另外,上述第一侧面121与第一内壁221之间形成的空隙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空隙,第二侧面122与第二内壁222之间形成的空隙也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空隙,这样还可以在保护刀具12的尖端的同时实现快速精细切割。
在一个实施例中,刀具槽22的底部还设有屑槽23,如图1所示,用于容纳压合膜材的被切掉的碎屑。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侧面121与第一内壁221之间形成的空隙、第二侧面122与第二内壁222之间形成的空隙均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空隙,使得下端间隙宽度较大,这样,第一侧面121与第一内壁221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侧面122与第二内壁222之间的空隙也可作为屑槽来使用。较佳地是,屑槽23在第一内壁221和第二内壁222的连接处额外形成,并且连通上述空隙,以进一步提高收集效果。屑槽23的形状不作限制。
在具体应用中,屑槽23可以为形成于刀具槽22的底部的凹槽形式,还可以为连通至刀具底座2的底面的通道形式,以使得裁切形成的压合膜材的碎屑直接收集至刀具底座2的下方,提高裁切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裁切装置200,包括机架6、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裁切刀具100以及控制组件(未图示)。裁切刀具100以其刀具底座2固定于机架6上,控制组件连接于裁切刀具100并控制刀具本体1朝向刀具底座2的方向的移动。
具体地,该裁切装置200包括移动组件7,移动组件7连接于控制组件和刀具本体1之间,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移动组件7带动刀具本体1进行上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裁切装置200还包括温度仪52和温控器53,温度仪52连接于裁切刀具100,用于检测裁切刀具100的温度,温控器53连接于加热组件51,用于通过调整流过加热丝512的电流大小来调整裁切刀具100的温度。在具体应用中,温度仪52和温控器53可集成为一体,成为同时可检测温度和调整温度的温控组件50。进一步地,加热组件51中的加热电源511也可集成于该温控组件50中,从而提高该裁切装置200的整体集成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机架6的表面上设有陷入部60,刀具底座2固定于陷入部60内。较佳地是,机架6上设置该陷入部60的表面与位于热压合部3的第二表面21相平齐,也即与第二表面21中对应热压合部3的部分保持平齐。该设置有利于在裁切过程中待裁切的压合膜材9的其他部分被水平放置,进而保证待裁切压合膜材9的边缘也为水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裁切装置200还可包括移料组件8,移料组件8连接至控制组件,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用于将裁切完成的压合膜材9移至热压合部3的位置处以及将裁切完成的压合膜材9从热压合部3的位置处移开。移料组件8具体可包括至少一个胶型滚轮,其能够与压合膜材9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胶型滚轮的转动带动压合膜材9移动。
结合图3至图5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裁切装置200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在裁切前,刀具12位于刀具槽22的上方,控制组件控制移料组件8转动,将待裁切压合膜材9朝向热压合部3移动直至其边缘到达刀具12的下方。如图4所示,移料组件8停止转动,此时可起到将待裁切压合膜材9压紧的作用,刀具本体1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向下移动,将待裁切的压合膜材9的边缘部分切除并将新产生的边缘热压合。如图5所示,热压合完成后,刀具本体1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向上移动,移料组件8转动将裁切完成的压合膜材9移出。
压合膜材9的具体移动方向,尤其是裁切完成后的移动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裁切完成后,胶型滚轮可反向转动将裁切完成的压合膜材9由右向左移动,该方式相对适合于压合膜材9的另一端位置受限的情况;或者在裁切完成后,由另一个胶型滚轮转动将裁切完成的压合膜材9向纸面内或纸面外方向移出,该方式相对适合于压合膜材9的另一端位置不受限的情况。当然,还可以设置其他的移动方向,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该裁切装置200还包括总供电组件(未图示),总供电组件分别为上述的控制组件、移动组件7、温控组件50、移料组件8等提供电力。在具体应用中,总供电组件可以与温控组件50集成在一起,进一步地,控制组件也可集成在一起,作为该裁切装置200的总控器(未图示),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裁切装置200的集成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具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刀具;
刀具底座,与所述刀具本体相对设置,所述刀具底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刀具槽,所述刀具槽对应所述刀具设置;以及
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加热;
其中,位于所述刀具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热压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加热电源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缠绕于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本体和所述刀具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加热丝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刀具另一侧的部分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防撞部,位于所述防撞部的部分第一表面和对应的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热压合部的部分第一表面和对应的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具有靠近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刀具槽具有靠近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表面所相交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具有远离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二侧面,所述刀具槽具有远离所述热压合部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均形成楔形间隙。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裁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槽的底部设有屑槽,所述屑槽为形成于所述刀具槽的底部的凹槽或者为连通至所述刀具底座的底面的通道。
8.一种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裁切刀具,所述刀具底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以及
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裁切刀具并控制所述刀具本体朝向所述刀具底座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装置还包括:
温度仪,连接于所述裁切刀具,用于检测所述裁切刀具的温度;以及
温控器,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裁切刀具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陷入部,所述刀具底座固定于所述陷入部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所述陷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热压合部的部分平齐。
CN201920572257.2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Active CN209868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257.2U CN209868768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257.2U CN209868768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8768U true CN209868768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2257.2U Active CN209868768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87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339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切片装置及叠片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339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切片装置及叠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298B (zh) 曲面太阳能组件制造方法
JP500856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024175B (zh) 一种双界面智能卡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64987A (zh) 一种应用于叠片组件的焊带结构
CN211879535U (zh) 热封机构及复合料带成型装置
CN209868768U (zh) 一种裁切刀具和裁切装置
JP201028768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8419382A (zh) 一种pcb的制作方法和pcb
CN209738428U (zh) 一种封边蜂窝板
CN110534593A (zh) 无主栅电池片用铜网的加工系统、加工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10518879A (zh) 一种平板光伏光热层压一体化组件及制备方法
WO2014082401A1 (zh) 双界面智能卡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9723A (zh) 不同厚度的铝箔软连接的一次性焊接成型方法
CN111668332A (zh) 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575975U (zh) 光伏组件
CN114464704A (zh) 一种叠瓦组件生产工艺
TW201711538A (zh) 撓性印刷配線板,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撓性印刷配線板的製造方法
TWI354758B (zh)
CN207579128U (zh) 一种皮带熔接装置
CN102782876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i
CN218259056U (zh) 一种包装膜的热封切割机构
CN113968067B (zh) 一种高温布垫块以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19635698U (zh) 壳体logo的粘贴工装
CN21287450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结构
CN215266329U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