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4172U -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 Google Patents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4172U
CN209864172U CN201920132591.6U CN201920132591U CN209864172U CN 209864172 U CN209864172 U CN 209864172U CN 201920132591 U CN201920132591 U CN 201920132591U CN 209864172 U CN209864172 U CN 209864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lens
bolus
im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25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力军
解江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yeb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25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4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4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4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注过程中后支承襻翻折动作的可靠性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以及具有该推注部件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在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的前端部具有晶体接触部(9a)与探出部(9b),探出部(9b)形成在前端面上的下部,在进行推注动作时,所述探出部(9b)位于所述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方,晶体接触部(9a)至少形成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上部,由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单一的平面构成。如此,与前端面的上部形成有向前凸的凸起的结构相比,能够避免推注过程中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向上抬起时被该凸起阻挡而无法完成翻折动作,提高了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的翻折动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是一种人造透镜,在白内障手术中,通过植入人工晶体用来取代因为白内障疾病而变混浊的人眼内的天然人工晶体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实施。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由位于中心的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称为光学部上表面和光学部下表面。当前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中,植入光学部由硅弹性体、水凝胶、软性丙烯酸脂等柔性材料形成的软性人工晶体已经成为主流。由软质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也经常被称作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在折叠或卷曲缩小其面积后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一般2-3毫米)植入眼内。这种折叠或卷曲后的人工晶体进入眼睛后可自动展开。
为了将软性人工晶体植入眼内,需要使用专用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该器具具有使人工晶体折叠的内腔设计和一个细长的管状通路结构设计。通过使用此专用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可将软性人工晶体折叠后通过小于3毫米的小手术切口植入到人眼内。
使用人工晶体植入器要保证内置晶体植入动作顺利且可靠完成,植入器晶体推针部件的作用非常关键。首先植入器晶体推针部件提供推注内置晶体前进的推注驱动力,在推针部件的持续推注作用下内置晶体才可完成自植入器主体部件晶体承载区推出,通过植入头部件过渡部和喷嘴部从而最终植入人眼内的动作。
其次推针部件对于内置晶体能否顺利的完成后支撑襻翻折的动作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现先将内置晶体在预装植入器内整个推注过程中的翻折动作进行一个简要说明:推针部件在预装植入器推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向前持续运动(注:前在此指预装植入器植入头喷嘴部方向),内置晶体的后支撑襻首先接触到运动的推针部件前端特征面,然后后支撑襻会沿预装植入器主体部件前端晶体承载区旁边的导向特征运动从而在发生翻折动作的同时被逐渐向上抬起到高于晶体光学部上表面,推针部件继续运动使得晶体后支撑襻持续翻折且最终翻折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上方。后支撑襻之所以出现翻折是因为在推针部件推动后支撑襻翻折运动的过程中晶体光学部在主体部件晶体承载区维持不动,预装晶体推针继续向前运动到推针前端表面与内置晶体光学部侧边缘后部顶点位置相接触,接触不仅仅意味着晶体光学部推注动作的开始也意味着后支撑襻翻折动作的完成。首先晶体光学部自植入器主体部件前端晶体承载区被推出进入到植入头部件过渡部,然后晶体光学部通过植入头过渡部和喷嘴部,在此期间在特殊设计的植入头过渡部内腔道截面及植入头过渡部其它结构特征和/或预装植入器其它组成部件的配合下,内置晶体完成光学部向预期方向发生翻折,前支撑襻翻折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光学部进一步翻折或卷曲从而进一步减小其体积等动作,最终翻折后的内置晶体通过植入头喷嘴部被植入人眼内。
综上描述可知,预装植入器晶体推针部件在实现推注过程中晶体后支撑襻完成翻折动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若后支撑襻在沿导向特征运动的过程中推针部件前端结构设计不合理后支撑襻将无法顺利实现抬起及翻折的动作。最后因为推针部件在整个内置晶体推注的过程中提供持续的推注动力,故推针部件对于整个推注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如果在推注初期晶体推针部件接触不到晶体后支撑襻或晶体光学部侧边缘后顶点,或者在推注过程中推针部件与晶体光学部侧边缘无法保持有效且可靠的接触,比如因为推注阻力等原因晶体推针脱离与晶体光学部侧边缘的接触而运动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上方或下表面下方,则都将导致整个晶体植入推注动作的失败。
因为晶体推针部件对于预装植入器推注动作能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且推注过程中推针部件头部(前端部)保持与晶体光学部侧边缘的接触,所以推针部件头部的结构设计就变得非常关键,推针部件的头部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推注动作是否稳定可靠。
推针部件要保证推注动作顺利及稳定可靠的进行,在推注过程中需满足如下的一些条件:推针部件要保证整个推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主体部件的晶体承载区下表面及植入头部件过渡部和喷嘴部内腔道下底面处于接触运动的状态,同时需尽可能保证推针头部下表面与主体部件晶体承载区下表面,植入头过渡部及喷嘴部下表面接触面积最大;在翻折晶体后支撑襻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的过程中晶体推针的头部不应阻碍后支撑襻被主体部件前端晶体承载区旁边的导向特征抬起到高于晶体光学部上表面的动作;推针部件头部要在后支撑襻完成翻折动作后可以使晶体后支撑襻的翻折状态处于保持且稳定的状态使其不会对晶体的后续翻折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在晶体后支撑襻沿导向特征运动逐渐被翻折且被抬起到高于晶体光学部上表面上方的过程中,还需防止后支撑襻被抬起的过高以至于高于推针部件前端特征顶面,这样后支撑襻很可能处于推针部件前端特征顶面与植入器其它部件下表面之间,将很可能导致后支撑襻翻折动作的失败。
专利文献1(EP2161005B1)中公开了一种针对软性人工晶体的预装人工晶体型植入器,其中推针部件的前端头部设计为上部为一凸起部,下部为一平面晶体接触部,凸起部要高于晶体接触部。然而,专利文献1的推针部件要想实现设计目的必须保持在整个晶体推注过程中晶体推针下表面尽可能的减小与植入头过渡部下底面的间隙,否则晶体推针部件很可能会因为晶体受到推注阻力的影响而运动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上方从而导致推注动作的失败。另外,推针前端上部的向前凸的凸起虽然可以避免后支撑襻抬高过程中运动到推针前端上表面以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支撑襻被抬起的高度,从而使得后支撑襻有一定的风险不能翻折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上方。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EP2161005B1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注过程中后支撑襻翻折动作的可靠性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以及具有该推注部件的人工晶体植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为,用于将人工晶体从人工晶体植入器中推出,在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方向上的前端部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晶体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接触部至少形成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上部,由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单一的平面构成。
采用如上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晶体接触部由单一的垂直平面构成,即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上部由单一的垂直平面构成,与现有技术中的在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上部形成向前凸的凸起的结构相比,能够避免在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抬起的过程中被阻挡造成后支撑襻无法完成翻折到光学部上表面上的动作,即,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推注过程中后支撑襻翻折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下部形成有向前方探出的探出部,所述探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设定为,在进行推注动作时,所述探出部能够位于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下方。
由于具有探出部,该探出部构成为,在进行推注动作时位于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下方,因而能够有效避免推注部件移动到光学部的上方,提高了人工晶体的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推注部件的包含所述探出部在内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1凸起。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在推注部件的包含所述探出部在内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1凸起,因而在进行推注动作时能够由第1凸起可靠地与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内腔的下表面保持接触,从而提高推注部件的推注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凸起具有平面部与位于所述平面部后侧的后侧过渡部,所述后侧过渡部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凸起还具有位于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后侧过渡部左右两侧的左、右侧过渡部,左、右侧过渡部分别向左上方与右上方倾斜延伸。
采用如上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在进行推注动作时由第1凸起与人工晶体植入器内腔的下表面保持接触,进一步提高了推注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第2凸起。
如此,通过设置第2凸起,一方面减小推注部件前端上表面与其他部件(例如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压片部件)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在推注部件翻折人工晶体后支撑襻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的过程中晶体后支撑襻特征高于晶体前端上表面从而产生夹在推注部件前端上表面与其他部件间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推注部件推动人工晶体通过植入器内腔时,由第2凸起可靠、稳定地与与植入器内腔上表面的接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推注晶体的动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左或右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前端开放,其上壁的前端部形成有切角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凹槽在左右方向上的深度设定为所述推注部件的宽度的1/3~1/2。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为,具有上述任一结构的推注部件。
本实用新型优选,上述人工晶体植入器还具有与所述推注部件以能够一体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一起的压片部件,所述压片部件具有固定片部与可动片部,所述固定片部配置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方,所述可动片部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向前伸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压片的正面的立体图;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压片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装配完成或推注伊始时(初始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一体运动到推针头部晶体接触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表面接触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继续一体运动到压片限位特征被限位,推针部件即将与压片部件分开前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推针头部超出压片可动片前端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人工晶体即将接近植入头喷嘴的口部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a-图8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图8a是从斜前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从大致上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d是观察推针的下表面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植入器主体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人工晶体植入器;2、植入头;2a、植入头的喷嘴部;2b、植入头的过渡部;3、植入器主体;3a、外螺纹;4、螺旋管;5、人工晶体;6、人工晶体的光学部;7a、人工晶体的前支撑襻;7b、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8、压片;8a、压片的可动片;8b、压片的连接片;8c、压片的固定片;8d、固定片上的推针限位筋;8e、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8f、固定片下表面上的凸起;8g、固定片上表面上的限位凸起;9、推针;9a、推针头部的晶体接触部;9b、推针头部的探出部;9c、推针前端部下表面上的凸起(第1凸起);9f、推针前端部上表面上的凸起(第2凸起);10、推杆;11、植入器主体前端的人工晶体承载部;12、植入器主体的后段;13、植入头过渡部内腔上表面上的引导部;14、压片上的卡合凸部;15、推针上的卡合凹部;16、植入头上表面上的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9等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头部放大立体图;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片的正面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片的背面的立体图;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装配完成或推注伊始时(初始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一体运动到推针头部晶体接触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表面接触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继续一体运动到压片限位特征被限位,推针部件即将与压片部件分开前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推针头部超出压片可动片前端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人工晶体即将接近植入头喷嘴的口部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a~图8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图8a是从斜前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从大致上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d是观察推针的下表面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图2中的植入器主体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明确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动作的方向等,定义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其中,前后方向与细长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轴线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宽度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人工晶体植入器的高度方向一致。而且,在图1中对这些方向也有所标示。再者,定义的这些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适用。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无特别指出,则各部件的设置位置以及部件间的位置关系等是指植入器1处于未进行推注动作即初始状态下的设置位置和位置关系等。
<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晶体植入器1(有时也会简称为植入器1)是预先设置有人工晶体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如图1、2所示,人工晶体植入器1具有植入器主体3、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前端的植入头2以及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后端的螺旋管4。在植入器主体1的前端设有人工晶体承载部11,该人工晶体承载部11上预置有人工晶体5。另外,在植入器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推针9,推针9位于人工晶体5的后方,在螺旋管4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0。推杆10的前端与推针9的后端连接。
在使用植入器1将人工晶体5植入人眼内时,操作者对螺旋管4进行旋转操作,由此使螺旋管4沿着植入器1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向前移动,带动推杆10移动,进而由推杆10带动推针9也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推针9推动预置在人工晶体承载部11上的人工晶体5,将其推入到植入头2内,并经由植入头2推注到人眼中。
下面对植入器1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植入器主体>
如图2所示,植入器主体3大致呈筒状,其前端设有由底部向前突出的晶体承载部11,晶体承载部11上预置人工晶体5。人工晶体5具有光学部6以及设于光学部6两侧的一对支撑襻即前支撑襻7a和后支撑襻7b。光学部6具有相互背对的下表面(第1光学面)与上表面(第2光学面)。晶体承载部11不仅起承载人工晶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约束人工晶体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作用(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阅专利文献1等,本说明书中不再详细说明)。
在植入器主体3的后段12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3a,该外螺纹3a与螺旋管4上设置的内螺纹配合,使螺旋管4被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相对于植入器主体3在植入器轴线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9所示,在植入器主体3内腔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3b,引导槽3b的前端开放,后面详细说明的压片8的固定片8c配置于该引导槽3b,在该引导槽3b的引导下随推针9向前移动。
<螺旋管(操作部件)与推杆>
如图1所示,螺旋管4同轴地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的后端,如上所述,是可被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在其内部安装有推杆10,推杆10的后端10b与螺旋管4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地连接,推杆10的前端10a与推针9的后端连接。
<推针(推注部件)>
推针9以可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地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内部,如上所述,其后端与推杆10的前端10a连接,在推杆10向前移动时,该推针9被推杆10推动而向前移动。
如图8a、8b所示,推针9的前端(头部)具有晶体接触部9a与探出部9b,晶体接触部9a是与人工晶体5接触并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的部位,形成在推针9的前端面上,且构成为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垂直平面。探出部9b自晶体接触部9a的下部向前方伸出,其上表面逐渐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探出部9b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尤其是前端部的厚度)设定为,使得,在推针9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时,该探出部9b能够插在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内腔的下表面之间而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表面的下方。如此,能够保证推注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人工晶体5受到推注阻力从而导致推针9运动到光学部6上表面。
另外,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推针9的前端面的下部向前探出或者说突出有探出部9b,而前端面的位于探出部9b以上的部分由单一的平面(即晶体接触部9a)构成,也就是说,在推针9的前端面上,除了在下部形成探出部9b以外,在其他部位尤其是在上部并不具有向前突出的部位,如此可以保证后支撑襻7b在翻折时可以不受阻碍地被顺利抬起。
另外,推针9的前部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9e,该凹槽9e的前端开放,该凹槽9e深度为推针9前端部宽度的1/3至1/2,优选深度尺寸为推针宽度尺寸的1/2。在推针9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时,该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的一部分(后部)可进入该凹槽9e,从而使得翻折后的后支撑襻7b始终处于稳定的翻折状态,进而提高人工晶体5的动作的可靠性。如图8a、8c所示,凹槽9e的上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由切角部构成的避让部9g。
另外,如图8b所示,推针9的包含探出部9b在内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凸的凸起9c(第1凸起)。如图8d所示,该凸起9c具有平面部9c1;后侧圆弧过渡面9c2,其位于平面部9c1后侧,向后上方倾斜延伸;左、右侧圆弧过渡面9c3,二者分别位于平面部9c1与后侧圆弧过渡面9c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左上方与右上方倾斜延伸。因为植入头2的喷嘴部2a的内腔通常为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截面,同时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截面尺寸朝向喷嘴部2a逐渐减小且过渡部2b的内腔下表面通常为近似圆弧的曲面结构,因而通过形成这样的凸起9c的结构,能够使推针9的前端下表面和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下表面形状匹配,保证推针9在通过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时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保持接触,同时推针8推注人工晶体5通过植入头2的喷嘴部2a时可以保证推针9前端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喷嘴部2a下表面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推注人工晶体5的动作可靠性。
另外,图8a、8b所示,在推针9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9f(第2凸起),如图8c所示,该凸起9f具有平面部9f1;位于平面部9f1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圆弧过渡部9f2;位于平面部9f1后侧的的后侧圆弧过渡部。该凸起9f的作用是减小推针9前端上表面与装配后的压片8下表面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在推针9翻折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到光学部6上表面的过程中后支撑襻7b夹在推针9前端上表面与压片8下表面间的风险。
另外,如图3所示,推针9的后段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卡合凹部15,该卡合凹部15与后述的压片8上的卡合凸部14相卡合。
<压片(施压部件)>
如图2所示,植入器1还具有压片8,压片8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植入器主体3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植入器主体3上。作为植入器主体3内部的与压片8相配合的部位,在植入器主体3内形成有形状与压片8匹配的引导槽3b(安装槽、图9),压片8以能够沿着该引导槽3b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在该引导槽3b中,并且,压片8还与推针9组装在一起,具体将会在下面说明。
如图4a、4b所示,压片8整体上呈扁平状,由软质材料(例如比推针9软的塑胶材料)形成,具有位于前侧的可动片8a、位于后侧的固定片8c以及连接在可动片8a与固定片8c之间的连接片8b。
另外,如图4a所示,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凸起8e。在固定片8c的上表面上的靠近连接片8b的部位形成有限位凸起8g。
如图4b所示,在压片8的固定片8c的下表面侧的靠后侧部位形成有一对卡合凸部14,如图5a、5b所示,压片8的卡合凸部14与推针9的卡合凹部15相卡合,使得压片8与推针9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一体移动。即,压片8与推针9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一体移动的方式组装在一起。组装在一起后的压片8位于推针9的上方。
另外,如图4b所示,在压片8的下表面上前侧位置形成有左右一对推针限位筋8d。如图5a所示,一对推针限位筋8d分别位于推针9的左右两侧,以限定推针9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抑制推针9在移动过程中的偏心。
<植入头>
如图2所示,植入头2具有喷嘴部2a与过渡部2b,喷嘴部2a用于将人工晶体5释放到人眼内,过渡部2b位于喷嘴部2a的后方,其内腔的形状、尺寸被设定为,能够使人工晶体5产生翻折或卷曲,在此状态下到达喷嘴部2a。
过渡部2b的内腔具有非对称结构的左右表面特征,过渡部2b的内腔由晶体承载部向喷嘴部方向截面尺寸呈减小趋势,如此在人工晶体5通过过渡部2b时,可使人工晶体5产生至少是由下表面侧向上表面侧的卷曲(或者叫翻折)这样的变形而达成一个较小的整体尺寸。另外,关于过渡部2b的能够使人工晶体5(光学部6)产生自下向上的卷曲变形的形状与尺寸设定,在现有技术中多有公开(例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专利文献),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一步说明。
如图7a-7e所示,过渡部2b的内腔的上表面具有引导部13,该引导部13具有自后向前向植入器中心轴线(推针9的移动路线)靠近的形状,其具有第1斜面部13a与第2斜面部13b。压片8的可动片8a能够被第1斜面部13a与第2斜面部13b下压而向下翻折(产生向下的位移),从而可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如图6所示,在引导部13(过渡部2b的内腔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从第1斜面部13a延伸到第2斜面部13b的引导槽16,该引导槽16可供压片8的固定片8c上的限位凸起8g(图4a)进入,由此对压片8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当限位凸起8g在引导槽16内移动到该引导槽16的末端(前端)时被该引导槽16的端面(前端面)阻挡,如此限位凸起8g不能继续向前方移动,压片8被止动,在推针9进一步向前移动时,压片8与推针9的卡合(卡合凸起14与卡合凹部15的卡合)解除,推针9自己向前移动而不再带动压片8一体移动。
下面结合推注方法与推注动作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更加详细的说明。
<推注方法与推注动作>
图7a-图7e中示出了从执行推注动作前的初始状态到推针9通过推注动作将人工晶体5推到喷嘴部2a附近时的各个状态。另外,为了简化绘图,在图7a-7e中省略了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并且,图7a-7e中人工晶体5均处于同一个状态,实际上应该是不断翻折直至翻折状态最大。关于人工晶体5的翻折或者卷曲的变形过程,在现有技术中多有公开,例如参见上述专利文献1,在本说明书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①第1阶段:初始状态
如图7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人工晶体5被预装在晶体承载部11上,推针9位于人工晶体6后方大致接触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未示出)的位置,另外,压片8的可动片8a相对于推针9的前端部向前伸出,且接触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上表面上的第1斜面部13a,被第1斜面部13a向下压而稍稍向下翻折(产生向下的位移)。
②第2阶段
之后,如图7b所示,操作者对螺旋管4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推针9向前移动从而开始进行推注动作,推针9向前移动到其前端面即晶体接触部9a接触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后边缘的位置,此时,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并未发生移动而保持在晶体承载部11,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被推针9推动而发生变形,从而翻折到了光学部6的上表面(第2光学面)上。
另外,如上所述,压片8与推针9相卡合,因此在推针9向前移动时,压片8也向前移动,一方面,固定片8c上表面上的限位凸起8g进入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上表面上的引导槽16中,被引导槽16引导而移动,抑制左右方向上的偏心,另一方面,压片8的可动片8a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上表面上的第1斜面部13a的引导下,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进一步相对于固定片8c向下翻折(即可动片8a被第1斜面部13a逐渐向下推)。
③第3阶段
接下来,如图7c所示,推针9从图7b的状态进一步向前移动,带动压片8进一步向前移动,使压片8的固定片8c上的限位凸起8g移动到引导槽16的末端(前端),被该引导槽16的前端面所阻挡,使得压片8到达限位状态,被止动。
④第4阶段
之后,如图7d所示,推针9从图7c的状态继续进行推注动作而向前移动,如上所述,由于压片8被止动,因而,推针9脱离与压片8的卡合(卡合凸起14与卡合凹部15的卡合)自己向前移动,从而能够逐渐达到与压片8的可动片8a重合的状态。
⑤第5阶段
之后,推针9从图7d的状态继续向前移动,推动人工晶体5(光学部6)移动到图7e中所示的靠近喷嘴部2a的位置。
之后,推针9从图7e的状态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将人工晶体5从喷嘴部2a推出而释放到人眼中,完成推注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推针9的前端面的至少包含上部的区域形成晶体接触部9a,该晶体接触部9a由单一的垂直平面构成,因而,与在推针9的前端面的上部形成凸起的结构相比,能够避免该凸起在后支撑襻抬起的过程中形成阻挡造成后支撑襻无法完成翻折到光学部上表面上的动作,即,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推注过程中后支撑襻翻折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从推针9的前端面的下部向前探出形成有探出部9b,因而,在进行推注动作时,探出部9b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方,如此能够避免推针9移动到光学部6的上方造成推注动作失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预装式的植入器1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非预装式的植入器中。

Claims (10)

1.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用于将人工晶体(5)从人工晶体植入器(1)中推出,在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方向上的前端部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晶体接触部(9a),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接触部(9a)至少形成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上部,由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单一的平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面的下部形成有向前方探出的探出部(9b),所述探出部(9b)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设定为,在进行推注动作时,所述探出部能够位于所述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部件的包含所述探出部(9b)在内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1凸起(9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凸起(9c)具有平面部(9c1)与位于所述平面部(9c1)后侧的后侧过渡部(9c2),所述后侧过渡部(9c2)向后上方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凸起(9c)还具有位于所述平面部(9c1)与所述后侧过渡部(9c2)左右两侧的左、右侧过渡部(9c3),左、右侧过渡部(9c3)分别向左上方与右上方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第2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左或右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9e),所述凹槽(9e)的前端开放,其上壁的前端部形成有切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左右方向上的深度设定为所述推注部件的宽度的1/3~1/2。
9.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推注部件以能够一体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一起的压片部件,所述压片部件具有固定片部与可动片部,
所述固定片部配置在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方,所述可动片部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向前伸出。
CN201920132591.6U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Active CN209864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2591.6U CN20986417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2591.6U CN20986417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4172U true CN20986417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2591.6U Active CN20986417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4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7826B2 (en)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JP5470753B2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US7131976B2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intraocular lens
CN107920890B (zh)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US6355046B2 (en) Inserting device for deformable intraocular lens
TWI626932B (zh) 眼內鏡片用植入器
JP5221949B2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用器具
CN103037806B (zh) 眼部植入体插入器具和方法
EP1360945B1 (en) Insertion System for Intraocular Lens
WO2015012312A1 (ja) 眼内レンズの挿入器具
EP3351212B2 (en)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tool
KR102558462B1 (ko) 안내 렌즈 주입기
JP2011045712A (ja) 眼内レンズを収容するためのカセット、レンズイン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カセットから眼内レンズを送出する方法
EP2343029A1 (en) Intraocular lens injection instrument
CN209864172U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EP2168535B1 (en) Intraocular lens injection instrument
EP3863565B1 (en) Cam-actuated optic lockout mechanism
JP4500959B2 (ja) 眼内挿入用レンズの挿入器具
CN209751360U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
CN113507901B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与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CN212308186U (zh) 眼科植入物植入装置
CN210204985U (zh) 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CN212089931U (zh) 一种囊袋张力环推注器
US20220313421A1 (en) Intraocular lens with a spreadable haptic
CN203458495U (zh) 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