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3382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3382U
CN209863382U CN201920612123.9U CN201920612123U CN209863382U CN 209863382 U CN209863382 U CN 209863382U CN 201920612123 U CN201920612123 U CN 201920612123U CN 209863382 U CN209863382 U CN 209863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opening
side wall
kettle body
electric ke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21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枫
廖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21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3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3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3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具有开口;壶盖,所述壶盖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壶盖用于盖合所述开口;导液部,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侧壁,所述壶盖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导液部进入所述壶身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计的简单结构,避免冷凝水从壶身外表面流出,减少浪费的同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水壶,壶内的液体在热态下,打开壶盖后,蒸汽遇冷冷凝成液体。在开盖过程中,冷凝后的液体容易出现在壶口端或壶盖的盖合面,累积过多时,对应位置的冷凝水会顺着壶身外表面流出,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长久的使用中,壶身的外表面会出现水的痕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水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计的简单结构,避免冷凝水从壶身外表面流出,减少浪费的同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
壶身,所述壶身具有开口;
壶盖,所述壶盖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壶盖用于盖合所述开口;
导液部,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侧壁,所述壶盖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导液部进入所述壶身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液部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壶身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液部为槽状结构,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所述连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壶身的内腔向下倾斜第一预设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6°~10°。
进一步的,沿所述开口的周向,所述底壁向下倾斜;
沿所述开口的周向,所述侧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所述连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30°~90°。
进一步的,所述壶盖设置有凸起部;
沿所述壶身高度方向,所述凸起部处于所述导液部上方,以将所述壶盖上的冷凝水经所述凸起部落入所述导液部。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置于所述开口的侧壁;
所述导液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壶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导液部位于靠近所述壶盖与所述壶身活动连接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包括:壶身;壶盖,壶盖连接于壶身的开口处;导液部,设置于开口的侧壁,壶盖的冷凝水能够通过导液部进入壶身的内部。在现有的电水壶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液部以确保趋于流向壶身外壁的冷凝水流入导液部,甚至重回壶身内腔,以避免浪费。具体的,在使用时,如果壶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在壶盖盖合在壶身的开口处时,壶身内腔的蒸汽与壶盖端面接触。当用户使用,需要打开壶盖时,在打开的过程中,蒸汽从壶口流出的瞬间遇冷冷凝成水滴,有些蒸汽恰好在与壶盖接触形成冷凝水附着于其上,甚至有些在开口的侧壁上或其上方形成冷凝水附着于其上,无论冷凝水在壶盖还是开口的侧壁上,为了避免其上的冷凝水继续流向壶身外壁,通过设置于开口侧壁的导液部对相应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那些趋向于从壶身侧壁流出的冷凝水的浪费,对其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水壶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水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水壶剖面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标:
1-壶身;
11-开口;
12-导液部;
121-底壁;
122-第二侧壁;
123-第一侧壁;
124-连通口;
13-安装架;
2-壶盖;
21-凸起部;
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身1;壶盖2,壶盖2连接于壶身1的开口11处;导液部12,设置于开口11的侧壁,壶盖2的冷凝水能够通过导液部12进入壶身1内部。在现有的电水壶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液部12以确保趋于流向壶身1外壁的冷凝水流入导液部12,甚至重回壶身1内腔,以避免浪费。
具体的,壶身1的底部对应设置有发热盘,通过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对壶身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在使用时,通过将电水壶接通外部电源,按下开关,开关连接的控制板接收命令后控制发热盘发热,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壶身1底部,从而对壶身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开关自动断开,发热盘停止工作。在加热完成后,壶内的液体具有一定温度,且内部有蒸汽的存在,在壶盖2盖合在壶身1的开口11处时,壶身1内腔的蒸汽与壶盖2端面接触。当用户使用,需要打开壶盖2时,在打开的过程中,蒸汽从壶口流出的瞬间遇冷冷凝成水滴,有些蒸汽恰好在与壶盖2接触形成冷凝水附着于其上,甚至有些在开口11的侧壁上或其上方形成冷凝水附着于其上,无论冷凝水在壶盖2还是开口11的侧壁上,为了避免其上的冷凝水继续流向壶身1外壁,通过设置于开口11侧壁的导液部12对相应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那些趋向于从壶身侧壁流出的冷凝水的浪费,对其进行收集。
另外,导液部12具有连通口124,连通口124与壶身1的内腔连通。通过连通口124的设计,用于使导液部12收集的冷凝水重新回到壶身1的内腔,以供用户使用,避免了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导液部12为槽状结构,具有底壁121和侧壁,侧壁设置有连通口124。通过在开口11侧壁即对应壶盖2盖合面的一端设置槽状结构的导液部12,以便于相应的冷凝水流入导液部12。且对应壶身1内腔一侧的侧壁设置连通口124,以使流入导液部12内的冷凝水回流至壶身1的内腔。在现有的电水壶结构的基础上,不会增加其他的配合结构就可以实现冷凝水的导流,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并且,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不会对电水壶的使用产生影响,避免造成用户不好的体验。
其中,底壁121朝向壶身1的内腔向下倾斜第一预设角度。通过倾斜底面的设计,能够方便冷凝水流入壶身1的内腔,避免水在导液部12内堆积,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沿开口11的周向,底壁121向下倾斜;并且沿开口11的周向,侧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123,第一侧壁123与底壁121之间形成连通口124。
其中,由于壶身1的开口11通常为圆形结构,因此,开口11的周向指的是开口11的圆周方向。上述导液部12沿开口11的周向设置,且槽形结构的导液部12沿周向至少包括第一侧壁123。由于该导液部12的底壁121向下倾斜,因此,冷凝水能够在该导液部12内流动,且该第一侧壁123为冷凝水流动路径中位于下游的侧壁,因此,该第一侧壁123能够阻挡冷凝水继续流动,从而使得液体从该第一侧壁123和底壁121之间的连通口124进入壶身1的内腔。
同时,沿开口11的径向(直径方向),该导液部12还包括第二侧壁122,该第二侧壁122能够防止导液部12中的冷凝水沿径向流出,该第二侧壁122与第一侧壁123固定连接,且第一侧壁123、第二侧壁122和底壁121围成槽型结构的导液部12。
第一侧壁123与底壁121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通过此种设计方式设置的侧壁,以便于在冷流水流入后,侧壁在能够对进入的冷凝水进行阻挡的同时,避免滴落的水飞溅处导液部12。在此基础上,将形成连通口124的第一侧壁123与底壁121之间设计的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水在底壁121上沿壶身1内腔运动的同时,向两者之间的夹角处运动,使其夹角位置形成引导槽,以便于更好的引导冷凝水流入壶身1的内腔,避免堆积。
优选的,第一预设角度为6°~10°。第二预设角度为30°~90°。以保证较好的导流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安装架13,安装架13置于开口11的侧壁;导液部12设置于安装架13,壶盖2活动连接于安装架13上,导液部12位于靠近壶盖2与壶身1转动连接的一侧。壶盖2设置有凸起部21;沿壶身1高度方向(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凸起部21处于导液部12上方,以将壶盖2上的冷凝水经凸起部21落入导液部12。通过在开口1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安装架13,并且通过壶盖2与安装架13的转动连接实现壶盖2的启闭,设置于安装架13上的导液部与所述凸起部对应。在开启壶盖2时,壶盖2相对开口11的侧壁转动过程中,壶盖2上凝结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壶盖2转动连接的方向运动,而在该方向设置有凸起部21,冷凝水会逐渐积聚到凸起部21,到累积一定量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由于导液部12始终处于凸起部21下方,所以冷凝水会随之流回壶身1的内腔,不会从壶身1外壁流出。在壶盖2相对壶身1转动到最大夹角位置,壶盖2完全打开,壶盖2盖合面与开口11的侧壁两者近似垂直,壶盖2维持此打开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凸起部21会积聚更多的冷凝水流入导液部12,落入底壁121固定的位置,即形成收集点,在落入过程中,通过第一侧壁123和第二侧壁122的设置,避免水滴飞溅出。再经过连通口124流回壶身1的内腔,从而实现冷凝水的回流。
其中,凸起部21的表面为弧形。保证更好的导流效果,同时避免与壶身1盖合时的碰撞,损坏电水壶。
优选地,多个导液部12分别对称布置于转动连接位置的两侧,优选为两个导液部12,在能够达到较好的收集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从壶身1外壁流出的同时,减少加工成本。
另外,在对应转动连接位置的壶身1外壁处设有把手3,以便于用户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身(1),所述壶身(1)具有开口(11);
壶盖(2),所述壶盖(2)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壶盖(2)用于盖合所述开口(11);
导液部(12),设置于所述开口(11)的侧壁,所述壶盖(2)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导液部(12)进入所述壶身(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12)具有连通口(124),所述连通口(124)与所述壶身(1)的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12)为槽状结构,具有底壁(121)和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所述连通口(1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21)朝向所述壶身(1)的内腔向下倾斜第一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6°~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口(11)的周向,所述底壁(121)向下倾斜;
沿所述开口(11)的周向,所述侧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123),所述第一侧壁(123)与所述底壁(121)之间形成所述连通口(1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3)与所述底壁(121)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30°~9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2)设置有凸起部(21);
沿所述壶身(1)高度方向,所述凸起部(21)处于所述导液部(12)上方,以将所述壶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凸起部(21)落入所述导液部(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的表面为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置于所述开口(11)的侧壁;
所述导液部(1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3)上,所述壶盖(2)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3)上,所述导液部(12)位于靠近所述壶盖(2)与所述壶身(1)活动连接的一侧。
CN201920612123.9U 2019-04-29 2019-04-29 电水壶 Active CN209863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2123.9U CN20986338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2123.9U CN20986338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3382U true CN20986338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2123.9U Active CN209863382U (zh) 2019-04-29 2019-04-29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3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3382U (zh) 电水壶
CN106087369B (zh) 包括配备有排出孔的蒸汽发生器的熨烫家电设备
CN208677041U (zh) 电水壶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980801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2035438U (zh) 一种安全的下置电机豆浆机
CN210783921U (zh) 烹饪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3605860U (zh) 一种茶具
CN205625604U (zh) 一种除噪音加热快的电水壶
CN212438262U (zh) 煮水容器
JP3571663B2 (ja) 電気ポットの操作基板の取り付け方法と、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これらを利用した電気ポット
CN113279221A (zh) 一种洗衣机上盖及洗衣机
CN213757761U (zh) 一种自动断电热水壶
CN220212741U (zh) 一种新型料理杯
CN220384936U (zh) 一种料理杯
CN20764016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5077550U (zh) 一种防漏电、漏水、烫手加热开水器
CN21425899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07640171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20695008U (zh) 一种用于耦合器的下水结构及液体加热器
CN207152472U (zh) 咖啡机
CN217876482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1947986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874303U (zh) 一种全自动水壶
CN216020652U (zh) 一种防溢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