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3296U -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3296U
CN209863296U CN201822153856.9U CN201822153856U CN209863296U CN 209863296 U CN209863296 U CN 209863296U CN 201822153856 U CN201822153856 U CN 201822153856U CN 209863296 U CN209863296 U CN 209863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inlet
air inlet
valve
vacuum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38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方华峰
李青松
金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38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3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包括内胆以及盖设于所述内胆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以及位于所述内衬下方的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锅盖上设有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锅盖上还设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真空烹饪器具实现真空的技术方案,一种是通过真空泵对上盖组件上的抽气孔进行抽气,并且,在抽气管路上设置了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开闭,实现可抽气或者关闭;通过一个驱动结构,来推动压在上盖组件上的通气口的压球,来实现破坏内胆空间真空环境的目的。该方案中,推动压球,进行进气,结构上使用了重锤结构,对烹饪器具放置的水平度有要求,可靠性不足;因上盖组件结构复杂,重锤等重量较大,且结构在烹饪器具中心偏前,开盖效果差;因上盖组件上结构复杂,蒸汽阀采用外置蒸汽阀,蒸汽从内胆跑到到外界的过程中,经过重锤结构,经过上盖和蒸汽阀中间腔体结构,经过外置蒸汽阀结构,间隙处不易清洗,容易藏污。
另一种是将电磁阀设置在真空泵和抽气口之间,真空泵为双向泵,电磁阀有开和闭两种状态,当需要抽真空时,真空泵工作,电磁阀为打开状态,可进行抽气;当需要维持真空状态时,电磁阀闭合,真空泵停止工作;当需要释放真空时,真空泵停止工作或反向工作,电磁阀打开,以此达到顺利进气的目的。此方案全程使用真空泵及电磁阀抽气和进气,且无法拆卸进行清洗,米糊等容易堵死管道及电磁阀、真空泵等元器件,且易发出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烹饪器具,结构简单,方便清洗。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包括内胆以及盖设于所述内胆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以及位于所述内衬下方的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锅盖上设有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锅盖上还设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关。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口的开关。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阀体以及盖设所述阀体的阀盖,所述阀体底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设有所述出口,所述进气通道的侧壁设有所述进口。
可选地,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上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电磁阀带动所述推杆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和打开所述进口。
可选地,所述阀体组件设在内衬上,所述蒸汽阀组件固定在内盖上,所述内盖可拆卸设在所述内衬上,所述内盖安装到所述内衬上时,所述阀体组件对应所述进口。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组件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阀体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口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所述进口的凸包结构。
可选地,所述推杆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蒸汽阀组件的外侧,所述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夹装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蒸汽阀组件的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阀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内胆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排气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内盖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使真空烹饪器具的抽气与进气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在一个失效时另一个也可正常工作;比如,抽气口被堵住,进气口正常工作,烹饪器具仍可以正常开盖;且进气口与蒸汽阀组件连通,通过蒸汽阀组件内的进气通道实现对内胆的进气,进气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抽真空装置自身就是一个单向阀,它的内部结构决定无论是在正转还是反正,均是对内胆进行抽气,因而在结构上,抽真空装置还具有电磁阀功能。
3、本实用新型中蒸汽阀组件重量较轻,且布局位置处于真空烹饪器具的后侧,靠近开盖扭簧,杠杆效果较好,开合盖效果好;蒸汽跑出只从内胆经过蒸汽阀组件即排至外界,且蒸汽阀组件可拆洗,用户体验更好,优势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阀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阀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剖视图一;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剖视图二;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包括内胆以及盖设于所述内胆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以及位于所述内衬下方的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锅盖上设有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锅盖上还设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包括内胆1以及盖设于内胆1上的锅盖2,所述锅盖2包括内衬3以及位于所述内衬3下方的内盖4,锅盖2盖设在内胆1上,内盖4与内胆1形成密闭的烹饪腔体。为了缩短烹饪煮饭时间,内盖4上设有抽气口,抽气口与抽真空装置5连接,抽真空装置5通过抽气口可对烹饪腔体抽真空。锅盖2上还设有蒸汽阀组件6,蒸汽阀组件6内设有进气通道7,进气通道7与外界大气连通。为了使烹饪腔体恢复正常压强,内盖4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蒸汽阀组件6的进气通道7连通,进气口通过蒸汽阀组件6的进气通道7与外部大气连通。锅盖2上还设有阀体组件8,所述阀体组件8控制进气通道7的开关,从而控制进气口的开关。本实用新型的内盖4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使真空烹饪器具的抽气与进气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在一个失效时另一个也可正常工作;比如,抽气口被堵住,进气口正常工作,烹饪器具仍可以正常开盖;且进气口与蒸汽阀组件6连通,通过蒸汽阀组件6内的进气通道7实现对内胆1的进气,进气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内盖4的边缘安装有内胆密封圈,内盖4盖合在内胆1后,内胆密封圈与内胆1的内壁接触密封,以保证内胆1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通道7上设有进口701和出口702,进口701与外界大气连通,出口702与进气口连通,阀体组件8控制进口701的开关,从而实现控制进气口的开关。
如图2和图3所示,蒸汽阀组件6包括阀体601以及盖设所述阀体601的阀盖602,所述阀体601底部向上延伸形成进气通道7,进气通道7的底部设有出口702,出口702与进气口对应设置。进气通道7侧壁的上部设有进口701,进口701与阀体组件8对应设置,以使阀体组件8能够控制进口701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中,阀体组件8设在内衬3上,蒸汽阀组件6固定在内盖4上,内盖4可拆卸设在内衬3上,内盖4安装到内衬3上时,阀体组件8对应进口701,从而方便了锅盖2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蒸汽阀组件6重量较轻,且布局位置处于真空烹饪器具的后侧,靠近开盖扭簧,杠杆效果较好,开合盖效果好;蒸汽跑出只从内胆1经过蒸汽阀组件6即排至外界,且蒸汽阀组件6可拆洗,用户体验更好,优势明显。
如图4-图7所示,阀体组件8包括电磁阀801以及设置在电磁阀801上的推杆802,推杆802的一端与电磁阀801传动连接,推杆80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密封圈803,第一密封圈803与进口701对应。阀体组件8工作时,电磁阀801带动推杆802横向运动,以控制第一密封圈803密封和打开进口701,即电磁阀801通过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靠近或远离进口701。
如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从功能键选择开始烹饪时,阀体组件8开始工作,电磁阀801通过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靠近进口701,使第一密封圈803密封进口701,进口701关闭,再控制抽真空装置5工作,通过内盖4上的抽气口,抽取内胆1内部的空气,使得内胆1内处于负压状态,当内胆1内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抽真空装置5停止工作,阀体组件8继续工作,继续密封进口701,此时,内胆1内的蒸汽从蒸汽阀组件6排出,如图4和图5所示。当烹饪阶段进入焖饭阶段时,阀体组件8停止工作,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远离进口701,使第一密封圈803打开进口701,外部的空气依次通过进气通道7的进口701、进气通道7的出口702、进气口进入内胆1内,使内胆1内恢复正常压强;当烹饪完成后一段时间,用户未开盖或者未停止烹饪功能时,当内胆1内温度低于一定值时,阀体组件8和抽真空装置5开始工作,烹饪进入保鲜阶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抽真空装置5自身就是一个单向阀,它的内部结构决定无论是在正转还是反正,均是对内胆1进行抽气,因而在结构上,抽真空装置5还具有电磁阀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抽真空装置5的外侧套设有减震胶套,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内衬3上。抽真空装置5设有两个通口,一个通口通过硅胶管道与抽气口连接,另一个通口通过硅胶管道连接到内衬3上的抽气出口处,将抽出的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抽真空装置5可以为真空泵或者是其他抽气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抽真空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指通过抽真空装置可以降低烹饪腔体的真空度,使得其大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如图2和图3所示,蒸汽阀组件6的侧壁603设有通孔604,该侧壁603位于进气通道7与阀体组件8之间,通孔604与阀体组件8中的推杆802平齐。推杆802穿设于通孔604内,并伸入蒸汽阀组件6内,推杆802伸入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密封圈803,第一密封圈803与进气通道7的进口701对应。通孔604是用作推杆802活动的通道。阀体组件8工作时,电磁阀801将推杆802推出,推杆802在通孔604内滑动,使第一密封圈803密封进气通道7的进口701。
如图4和图6所示,推杆802上还设有第二密封圈804,第二密封圈804位于蒸汽阀组件6的侧壁603外侧,用于密封通孔604。阀体组件8工作时,电磁阀801将推杆802推出,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密封进口701的同时,也带动第二密封圈804密封通孔604,如图4所示。阀体组件8停止工作时,电磁阀801将推杆802退出,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远离进口701的同时,第一密封圈803的内侧面靠近通孔604,将通孔604密封,而此时第二密封圈804远离通孔604,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圈803和第二密封圈804的配合,保证了在阀体组件8的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下,对蒸汽阀组件6的通孔604的密封性,即保证了内胆1的所有蒸汽都不会漏出蒸汽阀组件6至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位。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推杆802上设有挡板805,挡板805位于蒸汽阀组件6的外侧,即蒸汽阀组件6的侧壁603外侧。推杆80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夹装设置在挡板805与蒸汽阀组件6的侧壁603之间。当阀体组件8工作时,推杆802带动第一密封圈803密封进口701,同时压缩复位弹簧9;当阀体组件8停止工作时,推杆802在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密封圈803复位,打开进口701。
如图8所示,推杆802上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限位凸筋806,两个第一限位凸筋806之间用于夹装第二密封圈804。推杆802的前端设有第二限位凸筋807以及限位筋808,第二限位凸筋807与限位筋808之间用于夹装第二密封圈803。
如图8所示,推杆802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加强推杆802的强度,同时还对于第一密封圈803和第二密封圈804具有辅助安装的作用。
如图9所示,第一密封圈803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进口701的凸包结构10,第一密封圈803的边沿处设有密封环11。第一密封圈803在推杆802带动运动时,第一密封圈803外侧与进口701的周边贴合,凸包结构10首先与进口701配合密封,密封环11和进口701周边的面紧配进行二道密封,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在推杆802回复状态时,第一密封圈803的内侧与蒸汽阀组件6的通孔604配合密封,保证了蒸汽阀组件6的侧壁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蒸汽阀组件6上还设有与内胆1连通的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排气密封圈。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包括内胆以及盖设于所述内胆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以及位于所述内衬下方的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锅盖上设有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锅盖上还设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阀体组件控制所述进口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阀体以及盖设所述阀体的阀盖,所述阀体底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设有所述出口,所述进气通道的侧壁设有所述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上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电磁阀带动所述推杆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和打开所述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设在内衬上,所述蒸汽阀组件固定在内盖上,所述内盖可拆卸设在所述内衬上,所述内盖安装到所述内衬上时,所述阀体组件对应所述进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组件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阀体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口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所述进口的凸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蒸汽阀组件的外侧,所述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夹装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蒸汽阀组件的侧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真空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内胆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排气密封圈。
CN201822153856.9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863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3856.9U CN209863296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3856.9U CN209863296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3296U true CN209863296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3856.9U Active CN209863296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32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110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阀组件、盖体组件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110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阀组件、盖体组件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8668B (zh) 烹饪器具
CN109452852B (zh) 烹饪器具
CN102846183B (zh) 电饭煲
CN209863296U (zh)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CN211324456U (zh) 盖体及烹饪设备
CN102406432B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锅
CN109431258B (zh) 烹饪器具
CN205729174U (zh) 料理机
CN210227863U (zh) 排汽结构及其蒸汽烤箱
CN208948077U (zh) 防潮保存罐
CN207450356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按钮的家用真空封口机
CN209284915U (zh) 烹饪器具
CN111419074A (zh) 防溢保鲜烹饪电器
CN206792246U (zh) 烹饪器具
CN209995952U (zh)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CN209090762U (zh) 烹饪器具
CN112107218B (zh) 蒸汽电器
CN108261058B (zh) 食物制备器具
CN209863323U (zh)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
CN214791272U (zh) 一种带排气功能的集成灶
KR100564818B1 (ko) 전기 압력솥의 증기배출장치
CN209595576U (zh)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CN213776371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CN109452870A (zh) 烹饪器具
CN219331316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