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094U -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7094U
CN209857094U CN201822155990.2U CN201822155990U CN209857094U CN 209857094 U CN209857094 U CN 209857094U CN 201822155990 U CN201822155990 U CN 201822155990U CN 209857094 U CN209857094 U CN 209857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moke exhaust
water
smok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59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淼
肖素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Bonage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Bonage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Bonage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Bonage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59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7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7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709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治理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下部设有燃烧室的锅炉、排烟管、排烟风机、至少一个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气换热装置、补水管、电磁阀、液位传感器、至少一个设有进气管的气‑气换热装置、第一抽风机、抽气管、第二抽风机、至少一个新风装置、氮氧化物处理装置、绝缘层、烟雾消白装置、液位控制装置、收集管、收集池,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第三抽风机,所述氮氧化物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混合结构的混合室、第一环形收集槽、第一挡水排烟装置、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烟气中有害气体不彻底、余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治理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的锅炉烟气未经余热利用直接通过除尘设备排放大气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为减省能源的浪费,锅炉尾部受热面设有省煤器,又因为省煤器是常温给水,最低壁温更接近给水温度,锅炉尾部受热面即使在较高的排烟温度下如160℃或更高,有些锅炉的设计排烟温度达200℃,甚至更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虽然现有的锅炉设有余热回收装置,但是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不够充分,仍有大量的热量散失,除此之外在锅炉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元素,现有的处理工艺是通过湿法脱硫脱硝工艺来消除,但是烟气中仍含有大量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随着烟气排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常压下产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又成了污染大气的源头,因此如何将烟气中的有害气体与有害元素彻底消除是本发明的主要任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其克服了上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烟气中有害气体不彻底、余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下部设有燃烧室的锅炉、排烟管、排烟风机、至少一个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气换热装置、补水管、电磁阀、液位传感器、至少一个设有进气管的气-气换热装置、第一抽风机、抽气管、第二抽风机、至少一个新风装置、氮氧化物处理装置、绝缘层、烟雾消白装置、液位控制装置、收集管、收集池,
所述排烟管设置在锅炉的上侧左部并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排烟风机设置在排烟管上,所述水-气换热装置设置在排烟管上,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一侧上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一侧下部,所述补水管下端与锅炉上部相连通,所述补水管上端通过三通阀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补水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锅炉上部一侧,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气-气换热装置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水-气换热装置上方,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气-气换热装置一侧,所述第一抽风机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气-气换热装置另一侧通过抽气管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抽风机设置在抽气管上,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第三抽风机,所述新风管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与排风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抽风机设置在新风管上,
所述氮氧化物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混合结构的混合室、第一环形收集槽、第一挡水排烟装置、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喷淋装置,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新风装置上方,所述第一环形收集槽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混合室上方,所述第一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一锥面体、设有挡水沿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锥面体下端固定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内侧壁上端,所述第一排烟口均匀设置在第一锥面体上,所述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二锥面体、设有挡水沿的第二排烟口,所述第二锥面体设置在第一锥面体上方且上端与下端均通过连杆与第一锥面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排烟口均匀设置在第二锥面体上,所述第二排烟口与第一排烟口呈上下错开布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头,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排烟管上并延伸至排烟管内部且位于第二挡水排烟装置上方,所述喷淋头固定安装在喷淋管右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通过绝缘层固定安装在排烟管上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包括绝缘板、呈网状的负电极、负极电源线、至少一根正电极、正极电源线,所述负电极下端固定安装在绝缘层上端,所述绝缘板固定安装在负电极上端,所述负极电源线连接在负电极一侧,所述正电极上端固定安装在绝缘板上且纵向贯穿负电极内部,所述正电极电源线与正电极上端相连接,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导流口、呈L状的阀板、浮板,所述导流口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一侧,所述阀板设置在于导流口相对应的位置且通过滑动轨道与第一环形收集槽相连接,所述浮板固定安装在阀板上端,
所述收集池设置在锅炉一侧,所述收集池通过收集管与导流口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化和/或改进: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新风管下端均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混合结构为交错设置的钢筋网。
优选的,还包括盖帽,所述盖帽通过连杆设置在烟雾消白装置上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锅炉工作时通过排烟管将燃烧室产生的烟气排出,通过排烟管上设置的水-气换热装置将烟气中的热量换走,通过外接水管与出水口相接,作为生活热水使用,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锅炉内的水位,当锅炉内产生的水耗到一定程度时,电磁阀打开通过补水管将从出水口引出的热水补入到锅炉内,既满足了锅炉的用水量也减少了锅炉重新对进来的热水加热需要的能量,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第一次换热利用;然后经过第一次换热后的烟气继续向上走通过气-气换热装置进行第二次换热,通过第一抽风机将外部空气抽入到气-气换热装置内,空气吸收烟气中的热量成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通过第二抽风机抽入到燃烧室内,保证燃烧室内介质对含氧量的需求,使得燃烧更充分,烟气中余热进行多次吸收利用之后,继续沿着排烟管向上走,与此同时第三抽风机将外部空气抽入到排烟管内部与继续上走的烟气在混合室充分混合,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与烟气中含有的一氧化氮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此时贯穿混合气体通过第一锥面体上的第一排烟口与第二锥面体上的第二排烟口继续向上走,此时通过喷淋装置对向上走的混合气体进行喷水,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混合液,喷淋装置洒下的水沿着第一锥面体与第二锥面体流入到第一环形收集槽内,在此过程中第一排烟口与第二排烟口均设置有挡水沿,且是上下交错设置因此不必担心混合液会落入到排烟管内,当第一环形收集槽液位积多时液位的上升带动浮板上升,继而阀板通过滑动轨道上升导流口打开,第一环形收集槽内的混合液通过收集管收集至收集池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锅炉烟气中含有的主要有害气体几乎彻底被吸收消除,从根源上减少了大气污染源,除此之外,烟气中含有的热量被多次有效利用,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烟气中有害气体不彻底、余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第一挡水排烟装置与第二挡水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第一挡水排烟装置、第二挡水排烟装置与第一环形收集槽的安装结构剖面图。
附图4为附图1中液位控制装置与第一环形收集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第一排烟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燃烧室,2为锅炉,3为排烟管,4为排烟风机,5为进水口,6为出水口,7为水-气换热装置,8为补水管,9为电磁阀,10为液位传感器,11为进气管,12为气-气换热装置,13为第一抽风机,14为抽气管,15为第二抽风机,16为过滤装置,17为盖帽,为绝缘层18,19为收集管,20为收集池,21为三通阀,22为新风管,23为第三抽风机,24为混合结构,25为混合室,26为第一环形收集槽,27为第一锥面体,28为挡水沿,29为第一排烟口,30为第二锥面体,31为为第二排烟口,32为连杆,33为喷淋管,34为喷淋头,35为绝缘板,36为负电极,37为负极电源线,38为正电极,39为正极电源线,40为导流口,41为阀板,42为浮板,43为滑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行描进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下部设有燃烧室1的锅炉2、排烟管3、排烟风机4、至少一个设有进水口5与出水口6的水-气换热装置7、补水管8、电磁阀9、液位传感器10、至少一个设有进气管11的气-气换热装置12、第一抽风机13、抽气管14、第二抽风机15、至少一个新风装置、氮氧化物处理装置、绝缘层18、烟雾消白装置、液位控制装置、收集管19、收集池20,
所述排烟管3设置在锅炉2的上侧左部并与燃烧室1相连通,所述排烟风机4设置在排烟管3上,所述水-气换热装置7设置在排烟管3上,所述进水口5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7一侧上部,所述出水口6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7一侧下部,所述补水管8下端与锅炉2上部相连通,所述补水管8上端通过三通阀21与出水口6相连通,所述电磁阀9设置在补水管8上,所述液位传感器10设置在锅炉2上部一侧,所述液位传感器10与电磁阀9电连接,所述气-气换热装置12设置在排烟管3上并位于水-气换热装置7上方,所述进气管11设置在气-气换热装置12一侧,所述第一抽风机13设置在进气管11上,所述气-气换热装置12另一侧通过抽气管14与燃烧室1相连通,所述第二抽风机15设置在抽气管14上,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22、第三抽风机23,所述新风管22设置在排烟管3上并与排风管3相连通,所述第三抽风机23设置在新风管22上,
所述氮氧化物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混合结构24的混合室25、第一环形收集槽26、第一挡水排烟装置、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喷淋装置,所述混合室25设置在排烟管3上并位于新风装置上方,所述第一环形收集槽26设置在排烟管3上并位于混合室25上方,所述第一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一锥面体27、设有挡水沿28的第一排烟口29,所述第一锥面体27下端固定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26内侧壁上端,所述第一排烟口29均匀设置在第一锥面体27上,所述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二锥面体30、设有挡水沿28的第二排烟口31,所述第二锥面体30设置在第一锥面体27上方且上端与下端均通过连杆32与第一锥面体27相连接,所述第二排烟口31均匀设置在第二锥面体30上,所述第二排烟口31与第一排烟口29呈上下错开布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33、喷淋头34,所述喷淋管33设置在排烟管3上并延伸至排烟管3内部且位于第二挡水排烟装置上方,所述喷淋头34固定安装在喷淋管33右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通过绝缘层18固定安装在排烟管3上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包括绝缘板35、呈网状的负电极36、负极电源线37、至少一根正电极38、正极电源线39,所述负电极36下端固定安装在绝缘层18上端,所述绝缘板35固定安装在负电极36上端,所述负极电源线37连接在负电极36一侧,所述正电极38上端固定安装在绝缘板35上且纵向贯穿负电极36内部,所述正电极电源线39与正电极38上端相连接,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导流口40、呈L状的阀板41、浮板42,所述导流口40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26一侧,所述阀板41设置在于导流口40相对应的位置且通过滑动轨道43与第一环形收集槽26相连接,所述浮板42固定安装在阀板41上端,
所述收集池20设置在锅炉2一侧,所述收集池20通过收集管19与导流口40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锅炉2工作时通过排烟管3将燃烧室1产生的烟气排出,通过排烟管3上设置的水-气换热装置7将烟气中的热量换走,通过外接水管与出水口6相接,作为生活热水使用,通过液位传感器10实时监测锅炉内的水位,当锅炉内产生的水耗到一定程度时,电磁阀9打开通过补水管8将从出水口6引出的热水补入到锅炉2内,既满足了锅炉2的用水量也减少了锅炉2重新对进来的热水加热需要的能量,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第一次换热利用;然后经过第一次换热后的烟气继续向上走通过气-气换热装置12进行第二次换热,通过第一抽风机13将外部空气抽入到气-气换热装置12内,空气吸收烟气中的热量成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通过第二抽风机15抽入到燃烧室1内,保证燃烧室内1介质对含氧量的需求,使得燃烧更充分,烟气中余热进行多次吸收利用之后,继续沿着排烟管3向上走,与此同时第三抽风机23将外部空气抽入到排烟管3内部与继续上走的烟气在混合室25充分混合,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与烟气中含有的一氧化氮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此时混合气体贯穿第一锥面体27上的第一排烟口29与第二锥面体30上的第二排烟口31继续向上走,此时通过喷淋装置对向上走的混合气体进行喷水,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混合液,喷淋装置洒下的水沿着第一锥面体27与第二锥面体30流入到第一环形收集槽26内,在此过程中第一排烟口29与第二排烟口31均设置有挡水沿28,且是上下交错设置因此不必担心混合液会落入到排烟管3内,当第一环形收集槽26积多时液位的上升带动浮板42上升,继而阀板41通过滑动轨道43上升导流口40打开,第一环形收集槽26内的混合液通过收集管19收集至收集池20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锅炉烟气中含有的主要有害气体几乎彻底被吸收消除,从根源上减少了大气污染源,除此之外,烟气中含有的热量被多次有效利用,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烟气中有害气体不彻底、余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管11与新风管22下端均设有过滤装置16。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过滤装置16是为了将空气中含有的杂质过滤掉。
如图1所示,所述混合结构24为交错设置的钢筋网。
如图1所示,还包括盖帽17,所述盖帽17通过连杆32设置在烟雾消白装置上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Claims (4)

1.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设有燃烧室的锅炉、排烟管、排烟风机、至少一个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气换热装置、补水管、电磁阀、液位传感器、至少一个设有进气管的气-气换热装置、第一抽风机、抽气管、第二抽风机、至少一个新风装置、氮氧化物处理装置、绝缘层、烟雾消白装置、液位控制装置、收集管、收集池,
所述排烟管设置在锅炉的上侧左部并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排烟风机设置在排烟管上,所述水-气换热装置设置在排烟管上,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一侧上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水-气换热装置一侧下部,所述补水管下端与锅炉上部相连通,所述补水管上端通过三通阀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补水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锅炉上部一侧,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气-气换热装置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水-气换热装置上方,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气-气换热装置一侧,所述第一抽风机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气-气换热装置另一侧通过抽气管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抽风机设置在抽气管上,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第三抽风机,所述新风管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与排风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抽风机设置在新风管上,
所述氮氧化物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混合结构的混合室、第一环形收集槽、第一挡水排烟装置、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喷淋装置,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新风装置上方,所述第一环形收集槽设置在排烟管上并位于混合室上方,所述第一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一锥面体、设有挡水沿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锥面体下端固定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内侧壁上端,所述第一排烟口均匀设置在第一锥面体上,所述第二挡水排烟装置包括第二锥面体、设有挡水沿的第二排烟口,所述第二锥面体设置在第一锥面体上方且上端与下端均通过连杆与第一锥面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排烟口均匀设置在第二锥面体上,所述第二排烟口与第一排烟口呈上下错开布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头,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排烟管上并延伸至排烟管内部且位于第二挡水排烟装置上方,所述喷淋头固定安装在喷淋管右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通过绝缘层固定安装在排烟管上端,所述烟雾消白装置包括绝缘板、呈网状的负电极、负极电源线、至少一根正电极、正极电源线,所述负电极下端固定安装在绝缘层上端,所述绝缘板固定安装在负电极上端,所述负极电源线连接在负电极一侧,所述正电极上端固定安装在绝缘板上且纵向贯穿负电极内部,所述正电极电源线与正电极上端相连接,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导流口、呈L状的阀板、浮板,所述导流口设置在第一环形收集槽一侧,所述阀板设置在于导流口相对应的位置且通过滑动轨道与第一环形收集槽相连接,所述浮板固定安装在阀板上端,
所述收集池设置在锅炉一侧,所述收集池通过收集管与导流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新风管下端均设有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结构为交错设置的钢筋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帽,所述盖帽通过连杆设置在烟雾消白装置上端。
CN201822155990.2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57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990.2U CN20985709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5990.2U CN20985709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7094U true CN209857094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5990.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5709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7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844A (zh) * 2018-12-21 2019-06-21 新疆博纳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844A (zh) * 2018-12-21 2019-06-21 新疆博纳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CN109915844B (zh) * 2018-12-21 2024-03-15 新疆博纳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7094U (zh)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CN202835409U (zh) 一种小型锅炉烟尘余热利用及除尘装置
CN109915844B (zh) 一种大气污染节能治理综合利用系统
CN202151545U (zh) 环保节能高效多级除尘器
CN206965483U (zh) 一种锅炉废气处理装置
CN206771383U (zh) 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
CN214715663U (zh) 一种烟气脱硫排放装置
CN208832496U (zh) 一种乏风氧化装置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1189724U (zh) 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系统
CN102954481B (zh) 锅炉烟道热量回收节能环保系统
CN207649389U (zh) 一种铅还原熔炼烟气处理工艺线
CN208943764U (zh) 一种高效工业脱硫用净化装置
CN202274616U (zh) 一种无烟尘节能自动化锅炉
CN202993238U (zh) 锅炉烟道热量回收节能环保系统
CN106178801A (zh) 一种用于小微型燃煤锅炉的脱硫装置及其应用
CN203043807U (zh) 利用锅炉炉烟制取冷却循环水调节硫酸的装置
CN207006110U (zh) 一种低负荷工况下脱硫废水和排烟废热的综合整治系统
CN206045704U (zh) 一种用于小微型燃煤锅炉的脱硫装置
CN205860495U (zh) 一种保温节能多功能水箱
CN210786810U (zh) 基于电磁感应控制的炼厂尾气环保节能型脱硫处理装置
CN220159629U (zh) 建筑石膏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
CN115155302B (zh) 烟化炉炉气的处理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CN108607343A (zh) 一种低能耗环保型除尘脱硫装置
CN204787214U (zh) 一种能够处理尾气的燃气锅炉
CN204787874U (zh)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吸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