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8480U -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8480U
CN209848480U CN201920204011.XU CN201920204011U CN209848480U CN 209848480 U CN209848480 U CN 209848480U CN 201920204011 U CN201920204011 U CN 201920204011U CN 209848480 U CN209848480 U CN 209848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filter element
water outl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40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
张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40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8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8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8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桶,其自上端面向内延伸形成有底部通过密封盖盖合的第一中心管,滤桶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第一滤芯,包括支架、无纺布袋、若干炭粉及进水导管,支架上设有进水连通管及第一出水连通管;无纺布袋固定于支架的下表面且将第一出水连通管包裹在内;炭粉铺设在无纺布袋与桶底之间;进水导管与进水连通管连通并穿过无纺布袋而插设于炭粉中;第二滤芯,设于第一中心管内,其与第一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进水通道,其内设有出水通道且其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出水连通管。其通过第一中心管将滤桶中的第一滤芯及第二滤芯分隔于二腔体中以实现过滤,结构及水路设计简单,净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净化要求不断地增强,为了达到对水的净化效果,目前市场上采用多种滤材进行过滤,普遍将一种滤材就做成一个滤芯,然后将多个滤芯串联起来,这样做导致滤芯数量多,产品体积大,滤芯更换成本高;当然,也有将几种滤材集成在一个滤芯里的,但是水路设计复杂,制造成本高。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水路设计简单且净水效果好的复合滤芯,如此使得使用该复合滤芯的净水器实现高要求的净水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路设计简单且净水效果好的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有:
一滤桶,所述滤桶自上端面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第一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底部通过一密封盖盖合,所述滤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一进水口、一第一出水口、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外,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
一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外,所述第一滤芯包括有一支架、一无纺布袋、若干炭粉及一进水导管,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滤桶的上部,所述支架上设有一进水连通管及一第一出水连通管,所述进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无纺布袋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无纺布袋将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包裹在内;所述炭粉铺设在所述无纺布袋与所述滤桶的桶底之间;所述进水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无纺布袋而插设于所述炭粉中;
一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第二滤芯内设有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滤芯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水连通管,且所述第二出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包括一第二中心管及一自所述第二中心管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而成的外沿部,所述第二中心管套设在第一中心管外;所述外沿部固定于所述滤桶的上部,所述进水连通管及第一出水连通管均设于所述外沿部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中心管的高度为所述滤桶的高度的1/2~3/4,所述第二中心管的高度为所述滤桶的高度的1/2~3/4。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水导管插设于所述炭粉的一端处设有一单向阀。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滤芯还包括有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的下方处,且所述导水管包裹于所述无纺布袋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水管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导水部,所述连接部呈中空状且其外侧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导水部呈杆体状,所述导水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面向外延伸而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水部包括二长杆及至少一横杆,二所述长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横杆横跨设于二所述长杆之间以固定所述长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滤芯包括一上盖及一用于装设净水滤料的滤体,所述上盖固定盖合于所述滤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出水连通管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出水通道设于所述滤体中,所述滤体的底部通过所述密封盖盖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滤桶包括一桶体及一桶底,所述桶体与所述桶底通过螺纹螺合固定。
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所述的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复合滤芯的滤桶内设有一密闭的第一中心管,第一中心管将滤桶分隔成两个腔体,第一滤芯固定在位于第一中心管外的第一腔体中,第一腔体内形成第一级过滤,第二滤芯固定在位于第一中心管内的第二腔体中,第二腔体内形成第二级过滤,如此结构简单且体积相对较小,水路设计简单明了,且需过滤的水经过多级净化后,净化效果好,水质可达到用户的需求。使用该复合滤芯的净水器整体结构也可以大大减小,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滤桶的结构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滤芯中的支架、无纺布袋及进水导管的结构装配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水管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滤芯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复合滤芯包括有一滤桶1、一第一滤芯2及一第二滤芯3,第一滤芯2及第二滤芯3均设于滤桶1中,其中,滤桶1自上端面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第一中心管100,第一中心管100的底部通过一密封盖101盖合,滤桶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一进水口102、一第一出水口103、一第二进水口104及一第二出水口105,第一进水口102及第一出水口103位于第一中心管100外,第二进水口104及第二出水口105位于第一中心管100内;第一滤芯2设于第一中心管100外,第一滤芯2包括有一支架20、一无纺布袋21、若干炭粉22及一进水导管23,支架20固定于滤桶1的上部,支架20上设有一进水连通管2010及一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进水连通管2010与第一进水口102连通,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与第一出水口103连通;无纺布袋21固定于支架20的下表面上,且无纺布袋21将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包裹在内;炭粉22铺设在无纺布袋21与滤桶1的桶底11之间;进水导管23的一端与进水连通管2010连通,进水导管23的另一端穿过无纺布袋21而插设于炭粉22中;第二滤芯3设于第一中心管100内,第二滤芯3与第一中心管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二进水口104连通的进水通道301,第二滤芯3内设有一出水通道302,第二滤芯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与出水通道302连通的第二出水连通管310,且第二出水连通管310与第二出水口105连通。
在本申请中,该滤桶1内通过第一中心管100分隔成内外两个相互隔绝的腔体,如图3所示,其中,位于第一中心管100外的为第一腔体120,位于第一中心管100内的为第二腔体130。具体地,第一腔体120中包括有一由第一进水口102、进水连通管2010、进水导管23及炭粉22连通而成的第一进水通路以及一由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及第一出水口103连通而成的第一出水通路,其中,第一进水通路与第一出水通路连通以实现第一级过滤,且第一进水通路与第一出水通路通过无纺布袋21隔离,如此以避免滤桶1中的炭粉22随水进入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中而造成堵塞;第二腔体130中包括有一由第二进水口104及进水通道301连通而成的第二进水通路以及一由出水通道302、第二出水连通管310及第二出水口105连通而成的第二出水通路,其中,第二进水通路与第二出水通路连通以实现第二级过滤。在实际使用中,需净化的水经过第一腔体120中的第一滤芯2过滤后将输入至外部的其他过滤装置(如反渗透膜)中进行过滤,然后再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第二腔体130中的第二滤芯3中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如此经过多级过滤后的水基本可以达到净化要求。本申请中将第一级过滤及第二级过滤集成于一个滤桶1中,使得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体积较小,便于净水器中使用;同时,第一级过滤及第二级过滤互不贯通,结构简单可靠,水路简单明了,制作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20包括一第二中心管200及一自第二中心管200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而成的外沿部201,第二中心管200套设在第一中心管100外;外沿部201固定于滤桶1的上部,进水连通管2010及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均设于外沿部201上。其中,支架20不仅可以实现与第一进水口102、进水导管23及第一出水口103的连接,同时可以有效地实现无纺布袋21的固定,保证第一级过滤的实现。
在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为铺设炭粉22进行过滤,第一中心管100及第二中心管200的高度通常均需小于滤桶1的高度,即第一中心管100及第二中心管200与滤桶1的桶底11之间存在一定空间,通常地,第一中心管100的高度为滤桶1的高度的1/2~3/4,第二中心管200的高度为滤桶1的高度的1/2~3/4,如此以保证在滤桶1的底部铺设充足的炭粉22,实现第一级过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滤桶1通常为圆柱体状,第一中心管100及第二中心管200一般也都设计呈圆柱体状。
在本申请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进水导管23的一端与进水连通管2010连通,进水导管23的另一端穿过无纺布袋21而插设于炭粉22中,但由于炭粉22的颗粒较为细小,如此,在净水过程中炭粉22很容易随水进入进水导管23中,造成进水导管23的堵塞而无法继续进行过滤。为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水导管23插设于炭粉22的一端处设有一单向阀230,此单向阀230可使进水导管23中的水进入炭粉22中,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隔绝进水导管23与炭粉22,避免炭粉22进入进水导管23而堵塞进水导管23,确保过滤的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结构较为短小,其在进行出水导流过程中相对较慢,造成过滤速度慢,为了保证第一出水通路的畅通,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滤芯2还包括有一导水管24,导水管24固定于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的下方处,且导水管24包裹于无纺布袋21内。其中,导水管24连接在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的下方处且包裹在无纺布袋21中,相当于加长了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的长度,可以有效地使经过炭粉22过滤后的水及时通过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流出,保证第一出水通路的畅通。
本申请中,如图5所示,导水管24包括一连接部240及一导水部241,连接部240呈中空状且其外侧面上设有螺纹,连接部240螺合与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中;导水部241呈杆体状,导水部241自连接部240的下端面向外延伸而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水部241包括二长杆2410及二横杆2411,二长杆2410的一端与连接部240连接;二横杆2411横跨设于二长杆2410之间以固定长杆2410,其中一横杆2411位于二长杆2410的中部,另一横杆2411位于二长杆2410的端部,通过横杆2411固定使得长杆2410的稳固性更好。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水管24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长杆2410,且长杆2410上可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横杆24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滤芯3包括一上盖31及一用于装设净水滤料的滤体30,上盖31固定盖合于滤体30的顶部,第二出水连通管310设于上盖31上;出水通道302设于滤体30中,滤体30的底部通过第一中心管100底部的密封盖101盖合。实际工作时,需要过滤的水通过第二进水口104进入第二滤芯3与第一中心管100的内壁之间的进水通道301中,然后水通过滤体30渗透进入出水通道302中并通过第二出水连通管310、第二出水口105流出,如此实现过滤。
本申请中,净水滤料通常采用活性炭。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安全可靠的净水滤料实现过滤,如沸石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滤桶1包括一桶体10及一桶底11,桶体10与桶底11通过螺纹螺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滤桶1呈圆柱体状。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滤桶1也可以由一具有底部的桶体10及一盖体固定连接而成,采用此结构时,第一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3、第二进水口104及第二出水口105均设于盖体上。
另外,为保证密封效果,如图2和图6所示,进水连通管2010与第一进水口102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一密封圈2012,第一出水连通管2011与第一出水口103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密封圈2013,第二出水连通管310与第二出水口105的连接处设有二第三密封圈311,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处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滤过程中出现漏水。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中心管100与密封盖101的连接处设有一第四密封圈1010,桶体10及桶底11的连接设有一第五密封圈110,滤桶1内的第一腔体120与第二腔体130呈密闭状态,结构简单,水路设计清晰明了。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采用上述的复合滤芯实现过滤,其中,复合滤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效果再此不再赘述。由于上述的复合滤芯结构简单,其体积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该复合滤芯的净水机可减小整机结构体积,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该复合滤芯的滤桶1内设有一密闭的第一中心管100,第一中心管100将滤桶1分隔成一第一腔体120及一第二腔体130,第一滤芯2固定在第一腔体120中,第一腔体120内形成第一级过滤,第二滤芯3固定在第二腔体130中,第二腔体130内形成第二级过滤,如此结构简单,体积相对较小,水路设计简单明了,且需过滤的水经过多级净化后,净化效果好,水质可达到用户的需求。使用该复合滤芯的净水器整体结构也可以大大减小,满足用户需求。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滤桶,所述滤桶自上端面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第一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底部通过一密封盖盖合,所述滤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一进水口、一第一出水口、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外,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
一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外,所述第一滤芯包括有一支架、一无纺布袋、若干炭粉及一进水导管,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滤桶的上部,所述支架上设有一进水连通管及一第一出水连通管,所述进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无纺布袋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无纺布袋将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包裹在内;所述炭粉铺设在所述无纺布袋与所述滤桶的桶底之间;所述进水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无纺布袋而插设于所述炭粉中;
一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第二滤芯内设有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滤芯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水连通管,且所述第二出水连通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第二中心管及一自所述第二中心管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而成的外沿部,所述第二中心管套设在第一中心管外;所述外沿部固定于所述滤桶的上部,所述进水连通管及第一出水连通管均设于所述外沿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高度为所述滤桶的高度的1/2~3/4,所述第二中心管的高度为所述滤桶的高度的1/2~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管插设于所述炭粉的一端处设有一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还包括有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水连通管的下方处,且所述导水管包裹于所述无纺布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导水部,所述连接部呈中空状且其外侧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导水部呈杆体状,所述导水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面向外延伸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包括二长杆及至少一横杆,二所述长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横杆横跨设于二所述长杆之间以固定所述长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包括一上盖及一用于装设净水滤料的滤体,所述上盖固定盖合于所述滤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出水连通管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出水通道设于所述滤体中,所述滤体的底部通过所述密封盖盖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桶包括一桶体及一桶底,所述桶体与所述桶底通过螺纹螺合固定。
10.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CN201920204011.XU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Active CN209848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4011.XU CN209848480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4011.XU CN209848480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8480U true CN209848480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2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4011.XU Active CN209848480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8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9019B2 (en) Integrated composite filte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209307045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9307053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02658031A (zh) 外置式中空纤维多孔膜束的过滤系统及其工艺
CN201592061U (zh) 一种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
CN204767657U (zh) 双出水式复合滤芯结构
CN209367960U (zh) 净水系统
CN209307046U (zh) 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结构
CN209848480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111569519A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6662643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及其净水器
CN2103672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4570077A (zh) 一种级段式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9322575U (zh) 一种整合多种滤芯的复合滤芯
CN207973592U (zh) 滤筒以及复合滤芯净水机
CN202538647U (zh) 外置式中空纤维多孔膜束的过滤系统
CN110694330A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694329A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4880625U (zh) 一种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09307063U (zh)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CN211799303U (zh) 滤芯盖及其集成滤芯
CN205683708U (zh) 一种带中心管的滤芯及净水器
CN110255744A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3A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9652001U (zh) 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