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7063U -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07063U CN209307063U CN201821962475.9U CN201821962475U CN209307063U CN 209307063 U CN209307063 U CN 209307063U CN 201821962475 U CN201821962475 U CN 201821962475U CN 209307063 U CN209307063 U CN 2093070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core
- filtering area
- water
- filter element
- central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滤芯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第一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二滤芯,第三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三滤芯;所述组合滤芯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部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组合滤芯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滤芯的进水侧连通。本申请的组合滤芯可以实现多重过滤,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净水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组合滤芯以及包含该组合滤芯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用净水器也成为普遍使用的小家电。目前,市面上的净水器的滤芯数量基本上都是3~4个,其中各个滤芯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但是,由于滤芯的数量多且体积大,使得净水器体积随之增大。同时,每个滤芯均需要与净水器的水路板相连接,导致滤芯进出水口多,使得水路的接口多,使得生产装配时工序复杂且增大净水器漏水的风险。
而且,通常不同种类的滤芯材料寿命不一,但为了统一滤芯尺寸,市面上不同种类的滤芯尺寸相同,造成滤芯的浪费或过度使用。并且,各个滤芯的更换时间不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不分别购买不同种类的滤芯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滤芯,其具有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且第一过滤区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第三过滤区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第二过滤区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之间;
第一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二滤芯,第三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三滤芯;
所述组合滤芯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部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
所述组合滤芯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达到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顶部,且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滤芯的进水侧连通,使得从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组合滤芯的原水经所述中心管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滤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外表面与第一过滤区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滤芯的进水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过滤区相互隔开,所述第一隔板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通过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一通孔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向两边延伸的第一套管,使得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中,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区中;
其中所述中心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中,且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环绕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的端部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滤区通过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过滤区相互隔开,所述第二隔板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通孔,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内表面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构成第二滤芯的第一出水侧;
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一出水侧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滤芯的进水侧流体相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滤芯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滤芯的浓水侧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过滤区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管穿过的第三通孔,以允许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三滤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区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三滤芯的进水侧。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包括本申请的组合滤芯。
本申请的组合滤芯既可以实现多重过滤,使得净水器内只需要使用一个滤芯,可以减少用户更换滤芯的次数,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净水器;又大大减小了净水器的体积,进而可以使得包含本申请复合滤芯的净水器能够进行小型轻量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组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其中还示出了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中水的流向示意图;
图2示出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在壳体的底端部的布置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滤芯,其具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11,第二过滤区12和第三过滤区13,所述第一过滤区11,第二过滤区12和第三过滤区13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布置,且第一过滤区11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第三过滤区13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第二过滤区1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11和第三过滤区13之间;第一过滤区11内设置有第一滤芯11,第二过滤区12内设置有第二滤芯121,第三过滤区13内设置有第三滤芯13。由此,在一个壳体内设置有三个滤芯。
所述壳体的底端部上设置有原水进水口21,净化水出水口23和浓水出水口22。其中,原水进水口21与原水管连接,用于输入待滤芯处理的水;净化水出水口23用于输出经滤芯净化处理之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浓水出水口22用于输出经滤芯净化处理之后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者以容器收集。图2示出原水进水口21,净化水出水口23和浓水出水口22在壳体的底端部的布置情况,其中原水进水口21、净化水出水口23和浓水出水口22沿壳体的直径布置,原水进水口21位于中间位置,而净化水出水口23和浓水出水口22分别位于其两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原水进水口21、净化水出水口23和浓水出水口22在在壳体的底端部的分布位置。
本申请的组合滤芯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的中心管2,所述中心管2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过滤区13和所述第二过滤区12达到所述第一过滤区11的顶部,且所述中心管2的一端与原水进水口2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滤芯11的进水侧连通,使得从所述原水进水口21进入所述组合滤芯的原水经所述中心管2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滤芯1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滤芯111形成为环绕中心管2布置的环状滤芯,第一滤芯111的外表面与第一过滤区11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滤芯111的进水侧,该环状滤芯的中空内部构成第一滤芯111的出水侧。如图1所示,中心管2由下至上贯通第三过滤区13和第二过滤区12,达到第一过滤区11的顶部;并且,在中心管2贯通第一滤芯111上端的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圈210,使得来自中心管2的原水进入到第一滤芯111的进水侧,使其经过第一滤芯111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区11通过第一隔板3与第二过滤区12相互隔开,第一隔板11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2通过的第一通孔32,第一隔板3上设置有从第一通孔32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向两边延伸的第一套管31,使得所述第一套管31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11中,所述第一套管31的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区12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隔板3和第一套管31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使得各连接处不漏水。如图1所示,第一滤芯111的内表面环绕第一套管31的第一段,在第一套管31的第一段的端部外表面与第一滤芯11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使得经过第一滤芯111处理后的水不与第一滤芯111的进水侧中的水混合。中心管2套设在第一套管31中,且中心管2的外表面与第一套管31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使得第一滤芯111的出水侧与第二滤芯121的进水侧在壳体内部相连通。由此,使得经过第一滤芯111处理的水流入到第二过滤区进一步进行处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滤芯为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和PP棉的复合滤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区12通过第二隔板4与第三过滤区13相互隔开,第二隔板4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2穿过第二隔板4的第二通孔41,中心管2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41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在本申请中,位于第二过滤区12中的第二滤芯121的上端面与第二过滤区12的上端面之间存在空间,构成第二滤芯121的进水侧,如上所述,第一滤芯111的出水侧与第二滤芯121的进水侧在壳体内部相连通。同时,第二滤芯121的下端面与第二过滤区12的下端面之间也存在空间,构成第二滤芯121的第二出水侧(浓水侧)。为了隔绝第二滤芯121的进水侧和第二滤芯121的第二出水侧(浓水侧),在第二滤芯121的外周上部与第二过滤区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一端穿过第二隔板4与第二滤芯121的浓水侧(即第二出水侧)相连通,另一端与浓水出水口22相连通,从而使得经过第二滤芯121处理的浓水(废水)直接排出本申请的组合滤芯。如下所述,连接管6还穿过连接座5上的第四通孔51,使得其与位于壳体底端的浓水出水口22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121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第二滤芯121的内表面与中心管2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构成第二滤芯121的第一出水侧(纯水侧);第二滤芯121的第一出水侧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1与第三滤芯的进水侧流体相通,使得第二滤芯121的纯水侧(第一出水侧)与第三滤芯的进水侧在壳体内部相连通。由此,使得经过第二滤芯121处理过的水进一步进入第三过滤区13进行处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为反渗透膜滤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滤芯131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2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三滤芯13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区1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三滤芯131的进水侧,经过第二滤芯121处理过的水进入该区域,再经过第三滤芯131进一步处理。而第三滤芯131的中空腔体构成第三滤芯的出水侧,该第三滤芯的出水侧与所述净化水出口23相连通,使得经过第三滤芯131处理过的净化水排出本申请的组合滤芯,可以供直接饮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过滤区13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座5,连接座5中心部位设置有供中心管2通过的第三通孔52,连接座5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三通孔52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向两边延伸的第二套管53;第三滤芯131环绕第二套管53,使得第三滤芯131的出水侧通过第三套管53与净化水出口23相连通,使得经过第三滤芯131处理过的净化水排出本申请的组合滤芯,可以供直接饮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滤芯为活性炭滤芯。
通过以上设置,在一个壳体内设置有三个滤芯,第一滤芯(例如PP棉滤芯)、第二滤芯(例如反渗透膜滤芯)以及第三滤芯(例如活性炭滤芯),并且第一滤芯成为第二滤芯的前置滤芯,第三滤芯成为第二滤芯的后置滤芯,使得进入滤芯的水先经过第一滤芯处理,然后进入第二滤芯处理;经过第二滤芯处理的水,分两路排出,一路是浓水直接排出第二滤芯,而另一路来自第二滤芯的纯水再进入第三滤芯进一步处理,之后作为净化水排出,可以供直接饮用。
本申请的复合滤芯既可以实现多重过滤,使得净水器内只需要使用一个滤芯,大大减小了净水器的体积,可以减少用户更换滤芯的次数,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净水器。
另外,本申请第二方面涉及净水器,其包括本申请的复合滤芯。由此,使得净水器的维护更加方便,并且能够进行小型轻量化的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滤芯,其具有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且第一过滤区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第三过滤区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第二过滤区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和第三过滤区之间;
第一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二滤芯,第三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三滤芯;
所述组合滤芯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部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
所述组合滤芯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达到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顶部,且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滤芯的进水侧连通,使得从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组合滤芯的原水经所述中心管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外表面与第一过滤区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滤芯的进水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过滤区相互隔开,所述第一隔板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通过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一通孔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向两边延伸的第一套管,使得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中,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区中;
其中所述中心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中,且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环绕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段的端部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过滤区通过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过滤区相互隔开,所述第二隔板中心部位设置有供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通孔,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内表面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构成第二滤芯的第一出水侧;
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一出水侧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滤芯的进水侧流体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滤芯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滤芯的浓水侧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过滤区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管穿过的第三通孔,以允许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滤芯形成为环绕所述中心管布置的环状滤芯,所述第三滤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区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三滤芯的进水侧。
10.一种净水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滤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2475.9U CN209307063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2475.9U CN209307063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07063U true CN209307063U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767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62475.9U Active CN209307063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07063U (zh) |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21962475.9U patent/CN2093070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34470A1 (en) | Integrated composite filte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WO2016095400A1 (zh) | 复合滤芯和具有它的净水系统 | |
CN105903236A (zh) | 一种储水腔和滤芯一体式水过滤结构 | |
CN204767657U (zh) | 双出水式复合滤芯结构 | |
CN209307063U (zh) |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 |
CN105944571B (zh) | 侧流式净水过滤装置 | |
CN110723833A (zh) | 一种新型大通量四合一滤芯结构 | |
CN215559336U (zh) | 集成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 |
CN110038439A (zh) |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652001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 |
CN209307065U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 |
CN209762325U (zh) | 一种使用超滤炭纤维复合滤芯的水龙头 | |
CN211871582U (zh) | 一种纯水机及其复合滤芯 | |
CN208632245U (zh) | 复合滤芯结构及包括其的净水机 | |
CN209661364U (zh) | 复合滤芯结构 | |
CN207973592U (zh) | 滤筒以及复合滤芯净水机 | |
CN218166181U (zh) | 一体式复合滤芯 | |
CN211339043U (zh) | 一种两进两出的滤芯组件 | |
CN209848480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 |
CN216038922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 |
CN210176601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 |
CN205988615U (zh) | 一种净水装置用联体滤芯底座结构 | |
CN205699768U (zh) | 一种净水装置用联体滤芯 | |
CN110694330A (zh) |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 |
CN110040860A (zh) |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