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3590U -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 Google Patents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3590U
CN209833590U CN201920462144.7U CN201920462144U CN209833590U CN 209833590 U CN209833590 U CN 209833590U CN 201920462144 U CN201920462144 U CN 201920462144U CN 209833590 U CN209833590 U CN 209833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rush
sub
brush rol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21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mai Enterprise Co.,Ltd.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21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3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3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3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及清洗车。该清洗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下弧面接触;驱动组件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刷辊绕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第二刷辊绕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可以同时清洗车体的上弧面和下弧面,清洗效率高,且无需人工清洗,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轨道车辆的清洁及美观,在轨道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后,需要利用清洗装置对其侧表面进行清洗。
现有技术中,清洗装置包括沿垂向延伸的刷辊以及电机,刷辊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外的刷毛层,刷毛层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与轨道车辆的侧表面紧密接触。电机连接在转轴的一端,从而带动刷辊绕转轴的轴线旋转,进而清洁轨道车辆的侧表面。
但是,由于轨道车辆的侧表面除了包括沿垂向延伸的竖直侧表面还包括连接在竖直侧表面与顶面之间的上弧面以及连接在竖直侧表面与底面之间的下弧面,当清洗装置沿车体的纵向相对车体移动时,上弧面和下弧面无法被清洗到,需要依靠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清洗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及清洗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车体侧表面清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所述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刷毛层用于与所述车体的下弧面接触;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刷辊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刷辊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三刷辊,所述第三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外的第三刷毛层;所述第三刷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刷毛层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竖直侧表面接触;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三刷辊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旋转。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内。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内;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竖直面。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刷辊连接在所述第三刷辊的顶端;所述第一刷辊包括沿第一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刷辊;每个所述第一子刷辊包括第一子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子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子刷毛层;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子刷辊的多个所述第一子转轴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所述第一子刷辊绕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转轴的轴线旋转。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刷辊连接在所述第三刷辊的底端;所述第二刷辊包括沿第二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刷辊;每个所述第二子刷辊包括第二子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子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子刷毛层;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子刷辊的多个所述第二子转轴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所述第二子刷辊绕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转轴的轴线旋转。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泵体、喷嘴以及用于存储清洗液的贮液箱;所述泵体的一端与所述贮液箱连接,所述泵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以将所述贮液箱中的清洗液泵入所述喷嘴,并由所述喷嘴喷向所述车体的侧表面。
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其中,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一防水罩;所述第二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三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三防水罩;多个所述喷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罩、所述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三防水罩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车,包括行走轮以及所述清洗装置,所述行走轮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装置及清洗车,通过设置底座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下弧面接触;驱动组件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刷辊绕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第二刷辊绕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同时清洗车体的上弧面和下弧面,清洗效率高,且无需人工清洗,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三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
200:第一刷辊;
210:第一转轴;
220:第一刷毛层;
230:第一子刷辊;
231:第一子转轴;
232:第一子刷毛层;
300:第二刷辊;
310:第二转轴;
320:第二刷毛层;
330:第二子刷辊;
331:第二子转轴;
332:第二子刷毛层;
400:驱动组件;
500:第三刷辊;
510:第三转轴;
520:第三刷毛层;
600:喷淋组件;
610:贮液箱;
620:喷嘴;
630:第一防水罩;
640:第二防水罩;
650:第三防水罩;
700:行走轮;
800:上弧面;
900:下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可以为车体的横截面的示意图。纵向为车体的行驶方向,在图1中体现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横截面为与车体的行驶方向垂直的截面。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连接在底座100上的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和驱动组件400;第一刷辊200包括连接在底座100上的第一转轴210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210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220;第一转轴210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刷毛层220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800接触;第二刷辊300包括连接在底座100上的第二转轴310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310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330;第二转轴310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刷毛层330用于与车体的下弧面900接触;驱动组件400与第一转轴210以及第二转轴310连接,驱动组件400用于带动第一刷辊200绕第一转轴210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第二刷辊300绕第二转轴310的轴线旋转。
具体地,清洗装置可以用于对轨道车辆的侧表面进行清洗。对于轨道车辆而言,其侧表面可以包括竖直侧表面以及分别连接在竖直侧表面上下两端的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上弧面800可以连接车体的顶面,下弧面900可以连接车体的底面。清洗装置可以清洗用于上弧面800以及下弧面900。
清洗装置可以底座100,底座100可以固定在地面上,或可移动设置在地面上。底座100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板状或柱状结构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底座100上可以连接有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以及驱动组件400。
第一刷辊200可以用于清洁上弧面800,其可以包括第一转轴210和设置在第一转轴210外的第一刷毛层220。第一转轴210可以沿车体横截面的某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一转轴210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例如其可以与竖直方向呈第一角度,例如斜向上45度等,使得第一转轴210的轴线可以大致沿上弧面800中间位置的某一切线方向延伸。第一刷毛层220可以环绕在第一转轴210外,第一刷毛层220可以沿第一转轴210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刷毛层220工作时,可以在上弧面800的弯曲方向上覆盖上弧面800。第一刷毛层220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的弹性刷毛层,例如其可以是可压缩的毛毡层或者由多根柔软的刷毛纤维紧密排列而成。当第一转轴210靠近上弧面800时,第一刷毛层220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完全贴合在上弧面800外。例如图1中,第一刷辊200工作时,其第一刷毛层220中间位置的的变形量大于两端的变形量,从而完全贴合在上弧面800上。
第二刷辊300可以用于清洁下弧面900,其可以包括第二转轴310和设置在第二转轴310外的第二刷毛层320。第二转轴310可以沿车体横截面的某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二转轴310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例如其可以与竖直方向呈第二角度,例如斜向下45度等,使得第二转轴310的轴线可以大致沿下弧面900中间位置的某一切线方向延伸。第二刷毛层320可以环绕在第二转轴310外,第二刷毛层320可以沿第二转轴310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刷毛层320工作时,可以在下弧面900的弯曲方向上覆盖下弧面900。第二刷毛层320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的弹性刷毛层,例如其可以是可压缩的毛毡层或者由多根柔软的刷毛纤维紧密排列而成。当第二转轴310靠近下弧面900时,第二刷毛层320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完全贴合在下弧面900外。例如图1中,第二刷辊300工作时,其第二刷毛层320中间位置的的变形量大于两端的变形量,从而完全贴合在下弧面900上。
可以理解,第一转轴210的轴线和第二转轴310的轴线可以位于不同的横截面内,即在车体纵向上,两者具有一定的间隔。优选地,第一转轴210的轴线与第二转轴310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即两者可以位于车体的同一横向平面内,从而可以减小清洗装置的体积。
驱动组件400可以驱动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转动,驱动组件4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驱动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转轴210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转轴210沿其轴线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刷辊200转动,从而摩擦上弧面800。第二电机可以与第二转轴310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转轴310沿其轴线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刷辊300转动,从而摩擦下弧面900。
又或者,驱动组件400可以包括一个总的电机以及传动组件,转动组件可以具有一个输入端以及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可以分别和第一转轴210和第二转轴310连接。传动组件可以包括斜齿轮机构等,其可以改变电机的输出方向,例如,电机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210连接,同时电机的输出端还可以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二转轴310和第二斜齿轮连接,第一斜齿轮可以与第二斜齿轮配合,从而改变电机的输出方向,使其可以带动第二转轴310转动。
本实施例中,清洗装置工作时,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同时转动,其可以同时贴合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不断地摩擦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当轨道车辆沿着其纵向移动时,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可以相对车体的侧表面沿纵向移动,从而清洁整个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装置,通过设置底座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下弧面接触;驱动组件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刷辊绕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第二刷辊绕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同时清洗车体的上弧面和下弧面,清洗效率高,且无需人工清洗,劳动强度低。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请结合图2和图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三刷辊500,第三刷辊500包括连接在底座100上的第三转轴510以及固定在第三转轴510外的第三刷毛层520;第三刷辊500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三刷毛层520用于与车体的竖直侧表面接触;驱动组件400还与第三转轴510连接,以带动第三刷辊500绕第三转轴510的轴线旋转。
具体地,第三500可以用于清洁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之间的竖直侧表面,其可以包括第三转轴510和设置在第三转轴510外的第三刷毛层520。第三转轴510可以沿直方向延伸。第三刷毛层520可以环绕在第三转轴510外,第三刷毛层520可以沿第三转轴510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第三刷毛层520工作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覆盖竖直侧表面。第三刷毛层520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的弹性刷毛层,例如其可以是可压缩的毛毡层或者由多根柔软的刷毛纤维紧密排列而成,从而完全贴合在竖直侧表面外。
驱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可以单独与第三转轴510连接,以控制第三转轴510。又例如,第一转轴210、第二转轴310和第三转轴510可以由一个总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同时驱动。
当清洗装置工作时,清洗装置可以相对车体沿纵向移动,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和第三刷辊500可以同时清洗车体的整个侧表面,进一步提高清洗效率。
第三刷辊500与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例如,参考图3,第一转轴210的轴线及第二转轴310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内;第三转轴510的轴线平行于竖直面。即底座100上可以设置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可以位于第一立柱的上下两端。第三刷辊500可以位于第二立柱上,从而使得第一转轴210的轴线和第二转轴310的轴线位于一个车体的横截面内,第三转轴510的轴线可以平行于该横截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三的左视图。请结合图2和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0的轴线、第二转轴310的轴线、以及第三转轴510的轴线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内。即底座100上可以设置有平行并沿车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三个立柱,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和第三刷辊500分别位于三个立柱上,使得第一转轴210的轴线位于一个立柱所在的横截面内,第二转轴310的轴线位于一个立柱所在的横截面内,第三转轴510位于一个立柱所在的横截面内。至于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和第三刷辊500的沿车体纵向的排列顺序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方式均可以实现清洗车体整个侧表面的效果,并可以尽量避免第一刷辊200与第三刷辊500或第二刷辊300与第三刷辊500之间干涉。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刷辊200连接在第三刷辊500的顶端;第一刷辊200包括沿第一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刷辊230;每个第一子刷辊230包括第一子转轴231以及固定在第一子转轴231外表面的第一子刷毛层232;驱动组件400分别与多个第一子刷辊230的多个第一子转轴231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第一子刷辊230绕其对应的第一子转轴231的轴线旋转。
具体地,第一曲线可以为平行于上弧面800的弯曲方向的曲线或接近于该弯曲方向的多段折线,第一刷辊200可以包括多段第一子刷辊230,多个第一子刷辊230可以沿第一曲线依次连接。每个第一子刷辊230包括第一子转轴231以及第一子刷毛层232;可以理解,每个第一子转轴231可以沿多段折线中的一段延伸,多个第一子转轴231可以大致沿上弧面800的弯曲方向延伸,从而贴合上弧面800,清洁效果好。
驱动组件400可以分别与多个第一子转轴231连接,例如每个第一子转轴231内部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电机,通过多个电机同时转动,带动第一刷辊200转动。
更进一步,第二刷辊300连接在第三刷辊500的底端;第二刷辊300包括沿第二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刷辊330;每个第二子刷辊330包括第二子转轴331以及固定在第二子转轴331外表面的第二子刷毛层332;驱动组件400分别与多个第二子刷辊330的多个第二子转轴331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第二子刷辊330绕其对应的第二子转轴331的轴线旋转。
具体地,第二曲线可以为平行于下弧面900的弯曲方向的曲线或接近于该弯曲方向的多段折线,第二刷辊300可以包括多段第二子刷辊330,多个第二子刷辊330可以沿第二曲线依次连接。每个第二子刷辊330包括第二子转轴331以及第二子刷毛层332;可以理解,每个第二子转轴331可以沿多段折线中的二段延伸,多个第二子转轴331可以大致沿下弧面900的弯曲方向延伸,从而贴合下弧面900,清洁效果好。
驱动组件400可以分别与多个第二子转轴331连接,例如每个第二子转轴331内部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电机,通过多个电机同时转动,带动第二刷辊300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底座100上的喷淋组件600;喷淋组件600包括泵体、喷嘴620以及用于存储清洗液的贮液箱610;泵体的一端与贮液箱610连接,泵体的另一端与喷嘴620连接,以将贮液箱610中的清洗液泵入喷嘴620,并由喷嘴620喷向车体的侧表面。
具体地,泵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贮液箱610可以安装在底座100上。喷嘴620的安装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喷嘴620可以设置在车体上方,从而向整个车体喷淋清洗液,第一刷辊200、第二刷辊300和第三刷辊500可以同时利用喷嘴620喷出的清洗液清洗车体,无需外设喷淋装置,使用方便。
优选地,喷嘴620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刷辊200背离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一防水罩630;第二刷辊300背离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二防水罩640;第三刷辊500背离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三防水罩650;多个喷嘴620分别设置在第一防水罩630、第二防水罩640、第三防水罩650上。
具体地,第一防水罩630、第二防水罩640和第三防水罩650可以为弧形结构,从而防止刷毛层的清洗液溅射到外部。多个喷嘴62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防水罩630、第二防水罩640和第三防水罩650上,每个防水罩上的喷嘴620的数量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防水罩的长度进行设置。利用设置在防水罩上的喷嘴620可以使得每个刷辊附近都设置有喷出清洗液的喷嘴620,使得清洗液可以均匀地喷淋在车体上,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车,包括行走轮700以及清洗装置,行走轮700固定在底座100的底面。
具体地,清洗装置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行走轮7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行走轮700可以带动清洗装置沿纵向行走。优选地,底座10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乘坐的座位以及操作台,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工作台可以控制清洗装置工作,以及控制行走轮700行走,操作更加方便,清洗效率高。
清洗装置工作时,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同时转动,其可以同时贴合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不断地摩擦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行走轮700可以沿车体的纵向行走,第一刷辊200和第二刷辊300可以相对车体的侧表面沿纵向移动,从而清洁整个上弧面800和下弧面900,清洗效率高,且无需人工清洗,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装置,通过设置底座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下弧面接触;驱动组件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刷辊绕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第二刷辊绕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同时清洗车体的上弧面和下弧面,清洗效率高,且无需人工清洗,劳动强度低。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刷辊、第二刷辊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刷毛层;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刷毛层用于与车体的上弧面接触;
所述第二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刷毛层;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刷毛层用于与所述车体的下弧面接触;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刷辊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刷辊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三刷辊,所述第三刷辊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外的第三刷毛层;所述第三刷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刷毛层用于与所述车体的竖直侧表面接触;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三刷辊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内;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竖直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辊连接在所述第三刷辊的顶端;所述第一刷辊包括沿第一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刷辊;每个所述第一子刷辊包括第一子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子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子刷毛层;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子刷辊的多个所述第一子转轴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所述第一子刷辊绕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转轴的轴线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辊连接在所述第三刷辊的底端;所述第二刷辊包括沿第二曲线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刷辊;每个所述第二子刷辊包括第二子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子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子刷毛层;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子刷辊的多个所述第二子转轴连接,以分别带动每个所述第二子刷辊绕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转轴的轴线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泵体、喷嘴以及用于存储清洗液的贮液箱;
所述泵体的一端与所述贮液箱连接,所述泵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以将所述贮液箱中的清洗液泵入所述喷嘴,并由所述喷嘴喷向所述车体的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一防水罩;所述第二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三刷辊背离所述车体的一侧罩设有第三防水罩;多个所述喷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罩、所述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三防水罩上。
10.一种清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轮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装置,所述行走轮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面。
CN201920462144.7U 2019-04-08 2019-04-08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Active CN209833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2144.7U CN209833590U (zh) 2019-04-08 2019-04-08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2144.7U CN209833590U (zh) 2019-04-08 2019-04-08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3590U true CN209833590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2144.7U Active CN209833590U (zh) 2019-04-08 2019-04-08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3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05557B1 (en) Scrubbing machine having offset cylindrical brushes
CN206838575U (zh) 一种矿用电缆清洗设备
CN110280510B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循环式清洗装置
CN108030445B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智能扫地机器人
CN209813940U (zh) 一种集成式自动洗车机
CN108652527A (zh) 电动或自动擦地机
JP2010207655A (ja) コンテナ用洗浄装置及びコンテナの洗浄方法
CN111714036A (zh) 清洁装置
CN209833590U (zh) 清洗装置及清洗车
CN202859036U (zh) 地面清洁机器人机构
CN109018243A (zh) 擦窗机及船舶
CN208146617U (zh) 一种cg清洗机构
CN211637516U (zh) 弧形玻璃清洗装置
CN211809522U (zh) 龙门洗车机
CN204978582U (zh) 一种用于列车表面清洗的移动清洗设备
CN111376874B (zh) 清洗设备及清洗车
CN207888370U (zh) 玻璃异形打磨机
CN204581159U (zh) 表面清洁装置
JP6197205B1 (ja) 鉄道車両洗浄システム、摩擦装置、及び鉄道車両の洗浄方法
CN206867197U (zh) 一种平板拖洗涤机构
CN219895609U (zh) 清洁装置
CN220800947U (zh) 一种用于拖把清洁的清洁桶
CN212037410U (zh) 一种中型洗地机底盘
CN220924068U (zh) 一种高铁动车车厢清洗机
CN218186678U (zh) 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表面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8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A-D, 27th floor, West Tower, ocean view center, 146 Huangpu Avenu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imai Enterpris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A-D, 27th floor, West Tower, ocean view center, 146 Huangpu Avenu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it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