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609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95609U CN219895609U CN202321238959.XU CN202321238959U CN219895609U CN 219895609 U CN219895609 U CN 219895609U CN 202321238959 U CN202321238959 U CN 202321238959U CN 219895609 U CN219895609 U CN 2198956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cleaning
- rollers
- outer diameter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带构件,清洁带构件包括环状带和至少两个辊筒,环状带可转动地环绕于至少两个辊筒外以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其中,至少一个辊筒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防偏结构,环状带抵接于防偏结构外,在辊筒的轴向上,防偏结构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从而在环状带张紧环绕在辊筒外时,能够对环状带产生向辊筒中间的拉力,从而防止环状带偏移到辊筒侧边,以保证清洁带构件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洁设备,如洗地机等产品,通常采用电机驱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在辊筒外的清洁带转动以清洁地面。清洁带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往辊筒轴向一侧偏移的问题,从而有可能使清洁带部分脱离辊筒,影响清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清洁装置。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带构件,所述清洁带构件包括环状带和至少两个辊筒,所述环状带可转动地环绕于至少两个所述辊筒外以用于清洁待清洁面;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辊筒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防偏结构,所述环状带抵接于所述防偏结构外,在所述辊筒的轴向上,所述防偏结构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
本申请提出的清洁装置,在辊筒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有防偏结构,并设置防偏结构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从而在环状带张紧环绕在辊筒外时,能够对环状带产生向辊筒中间的拉力,从而防止环状带偏移到辊筒侧边,以保证清洁带构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辊筒安装于连接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辊筒安装于连接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辊筒安装于连接架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辊筒的变形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环状带环绕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装置设有主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隐藏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前置清洁构件与主清洁构件均连接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前置清洁构件与主清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清洁装置;10、清洁带构件;10a、前置清洁构件;10b、主清洁构件;11、环状带;111、第一平面;12、辊筒;12a、第一辊筒;12b、第二辊筒;121、防偏结构;122、第一段;123、第二段;124、中间段;13、电机;20、回收容器;30、主机架;40、连接架;50、导轨;60、滑动部件;70、出液部件;80、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现有的清洁设备,如洗地机等产品,通常采用电机驱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在辊筒外的清洁带转动以清洁地面。清洁带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往辊筒轴向一侧偏移的问题,从而有可能使清洁带部分脱离辊筒,影响清洁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清洁带完全脱离辊筒,无法进行清洁工作。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通过防偏结构的设置,能够防止环状带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偏移。
参见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100,包括清洁带构件10,清洁带构件10包括环状带11和至少两个辊筒12,环状带11可转动地环绕于至少两个辊筒12外以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其中,至少一个辊筒12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防偏结构121,环状带11抵接于防偏结构121外,在辊筒12的轴向上,防偏结构121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
其中,通过至少两个辊筒12的设置,以方便可用于支撑和张紧环状带11,以使环状带11形成预设的环形结构,另一方面可用于引导环状带11转动。具体应用中,当环状带11抵压于待清洁面并转动时,可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和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传送至预设的位置,预设的位置可以是清洁装置100的回收容器20(如图8和图9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0,在辊筒12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有防偏结构121,并设置防偏结构121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从而在环状带11张紧环绕在辊筒12外时,能够对环状带11产生向辊筒12中间的拉力,从而防止环状带11偏移到辊筒12侧边,以保证清洁带构件1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当环状带11抵接于防偏结构121外以被拉伸时,由于防偏结构121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环状带11被拉伸的区域两端会产生弧度,使得拉伸的区域形成拱形,也即环状带11靠近防偏结构121中间的部分位置高于环状带11靠近防偏结构121端部的部分位置(这里的高于指的是沿辊筒12的径向上,环状带11中间的部分相比于环状带11端部的部分位置更突出),以使环状带11靠近防偏结构121中间的部分被拉得更长,因此环状带11靠近防偏结构121中间的部分会产生一个微小的向上弯曲的突起,由于突起的部分比环状带11其余部分位置更高,因此当防偏结构121转动时,这部分突起会带动整个环状带11往防偏结构121中间的位置靠近,从而对环状带11产生向辊筒12中间的拉力,实现防止环状带11偏移的效果。
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待清洁面可以是地面,也即清洁装置100用于清洁地面。当然,在其他使用场景中,待清洁面也可以是墙面或者窗户或者天花板或者其他待清洁的表面。
可选地,防偏结构121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可以是直线过渡或者圆弧过渡,也可以是两种过渡形式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在辊筒12的轴向上,至少一个辊筒12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以使辊筒12整体形成防偏结构12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辊筒12的外径整体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由于辊筒12的长度有限,利用辊筒12的全部长度区域整体形成防偏结构121,对环状带11的防偏效果更好。
当然,也可以仅设置辊筒12的部分长度区域形成防偏结构121。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辊筒12包括第一段122、第二段123和连接于第一段122和第二段123之间的中间段124,至少一个辊筒12的中间段124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第一段122的外径、第二段123的外径以及中间段124的两端位置的外径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辊筒12的中间段124设置为防偏结构121,以防止环状带11偏移,将辊筒12的第一段122和第二段123设置为与中间段124的端部位置外径相等的圆柱结构,方便与其他部件传动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防偏结构121为纺锤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将防偏结构121设置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纺锤形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防止环状带11沿辊筒12轴向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偏结构121的两端位置的外径相同,防偏结构121的两端位置的外径可以是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的30%-80%。在本实施例中,若是防偏结构121的两端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直径相差太大,会影响环状带11的转动,而两者之间若是相差太小,会影响防跑偏效果,因此,将防偏结构121两端位置的外径设置为中间位置外径的30%-80%,防偏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防偏结构121的两端位置的外径可以是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的30%、40%、50%、60%、70%或80%。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可以是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的5%-10%。在本实施例中,若是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过大,使得辊筒12中间位置过于凸出,会影响环状带11的转动,因此,将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设置为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的5%-10%,在不影响环状带11转动的基础上,提升防偏效果。
示例性地,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可以是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的5%、6%、7%、8%、9%或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带11为弹性材质。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带11设置为弹性材质,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环状带11张紧环绕在至少两个辊筒12外,并能够环绕至少两个辊筒12转动。
示例性地,环状带11可以是为多层结构,环状带11包括内层和层叠设置于内层的外层,内层环绕抵接于辊筒12外,外层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内层可以采用弹性材质,如硅胶、橡胶等软胶材质。外层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如绒毛层或者其他柔软且具有一定吸水性的柔性材质。外层可以通过缝合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内层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带11沿辊筒12轴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采用上述设置,使得环状带11环绕在辊筒12上时不会有脱离辊筒12的部分,当环状带11小于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时,辊筒12两端外露于环状带11宽度方向的两侧,当环状带11等于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时(如图1所示),辊筒12刚好被隐藏在环状带11内,使得环状带11具有较大的表面以清洁待清洁面,提升清洁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环状带11沿辊筒12轴向的宽度也可以大于辊筒12轴向上的长度,以使环状带11宽度方向的两侧稍微伸出于辊筒12,此时由于防偏结构121的设置,对环状带11产生向辊筒12中间的拉力,从而使得环状带11就算部分在辊筒12两侧外也不会影响其转动,而且还能够提升环状带11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至少两个辊筒12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支撑环状带11的至少两个辊筒12设为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可使得环状带11在高度方向具有足够大的表面。这样,一方面可利于提高环状带11传送垃圾的能力,从而利于实现可以在无风力的驱动下清洁待清洁面上垃圾,进而利于降低清洁装置100的噪音、耗电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于环状带11的高度方向设置其他功能部件对环状带11进行处理(例如设置出液部件70输出清洁液至环状带11,又例如设置刮板80刮出环状带11上的固体垃圾和污水至回收容器20)以利于保证环状带11连续工作后仍具有较好的洁净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风机进行抽吸垃圾。这样,既可以通过环状带11传送垃圾,也可以通过风机的抽吸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1和图2所示,至少有一个辊筒12用于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其余辊筒12中,至少有一个辊筒12形成有防偏结构121。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由于环状带11抵压待清洁面的部分需要贴地,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擦清洁,若是在将环状带11抵压至待清洁面的辊筒12上设置防偏结构121,会影响环状带11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贴地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位于高处的辊筒12设置防偏结构121,不仅可以实现防止环状带11沿轴向偏移,而且不会影响到环状带11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驱动辊筒12转动的电机13,电机13与其中一个辊筒12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辊筒12转动,从而带动环状带11转动。通过电机13的驱动,可利于提高清洁带构件10传送垃圾的能力,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辊筒12包括第一辊筒12a和第二辊筒12b,第一辊筒12a用于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第二辊筒12b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设于第一辊筒12a的正上方或斜上方,并形成有防偏结构121。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带构件10可以设置有两个辊筒12,分别为第一辊筒12a和第二辊筒12b,第二辊筒12b可以设于第一辊筒12a的正上方,以使环状带11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第二辊筒12b也可以设于第一辊筒12a的斜上方,以使环状带11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筒12a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辊筒12b的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可选地,第一辊筒12a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二辊筒12b的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也可以等于第二辊筒12b的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电机13可以连接于第二辊筒12b,此时由于第二辊筒12b为用于带动环状带11转动的主动件,所以,第二辊筒12b的负载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第二辊筒12b的外径不能设计得过小。在本实施例中,在保证第二辊筒12b的外径满足负载要求的前提下,将用于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的第一辊筒12a的外径设置小于第二辊筒12b的外径,从而减小清洁带构件10的成本。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辊筒12a的外径也可以大于防偏结构121的中间位置的外径,此时可以将电机设置于第一辊筒12a内部,以增大环状带11抵接待清洁面的一端的下压力与贴地面积,从而提升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辊筒1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两个辊筒12并排设置,以共同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剩余辊筒12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设于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辊筒12的正上方或斜上方,并形成有防偏结构12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辊筒12可以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共同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从而利于增加环状带11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清洁效果。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电机13连接于位于高处的辊筒12,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的至少两个辊筒12的外径均小于位于高处的辊筒12的外径。由于位于高处的辊筒12为用于带动环状带11转动的主动件,所以,带动环状带11转动的辊筒12的负载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带动环状带11转动的辊筒12的外径不能设计得过小。本实施方案中,在保证位于高处的辊筒12的外径满足负载要求的前提下,将用于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的各辊筒12的外径都设置小于位于高处的辊筒12的外径,一方面可以利用较小体积的各辊筒12使环状带11形成较大面积的第一平面111(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从而利于在增加环状带11与待清洁面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减小清洁带构件10在清洁装置100前进方向(某个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且利于减小清洁带构件10的成本;另一方面可利于使得环状带11前底部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较小,进而利于避免垃圾进入环状带11前底部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中。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将环状带11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的至少两个辊筒12的外径设置大于位于高处的辊筒12的外径。
具体应用中,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也即清洁装置100工作时的主要行进方向。在清洁装置100工作时,沿待清洁面往前方移动,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主机架30和连接架40,至少两个辊筒12连接于连接架40,连接架40安装于主机架30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架40的设置方便清洁带构件10的拆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清洁带构件10可以是安装于主机架30上的前置清洁构件10a,沿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在前置清洁构件10a的后方还可以设置有主清洁构件10b,主清洁构件10b的结构可以与清洁带构件10相同,均采用环状带构件,清洁带构件10可用于执行如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主清洁构件10b,拖擦待清洁面,配合主清洁构件10b传送垃圾。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清洁带构件10也可以是安装于主机架30上的主清洁构件10b,沿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在主清洁构件10b的前方还可以设置有前置清洁构件10a,前置清洁构件10a包括以下构件中的至少一种:环状带构件,板件,滚刷,毛刷,盘刷,滚轮,辊筒,拖布。其中,当前置清洁构件10a为环状带构件时(如图8-图11所示),前置清洁构件10a可用于执行如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主清洁构件10b,拖擦待清洁面,配合主清洁构件10b传送垃圾;当前置清洁构件为板件时,前置清洁构件主要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主清洁构件10b和/或配合主清洁构件10b传送垃圾;当前置清洁构件为滚刷时,前置清洁构件可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主清洁构件10b和/或拖擦待清洁面;当前置清洁构件为滚轮或辊筒时,前置清洁构件主要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主清洁构件10b;当前置清洁构件为毛刷或盘刷时,前置清洁构件主要用于拖擦待清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连接架40可升降地滑动安装于主机架30上。这样,连接架40可以带动清洁带构件10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进行升降运动。在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时,比如进行清扫或拖擦工作时,清洁带构件10和连接架40组成的清洁组件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清洁带构件10抵压于待清洁面上,从而有效增大了清洁带构件10清洁待清洁面时作用于待清洁面上的力,进而利于提高清洁装置100清洁待清洁面的效果和效率。具体应用中,当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时,清洁带构件10处于低位,清洁带构件10抵压于待清洁面上;当清洁装置100停止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时,清洁带构件10处于高位,清洁带构件10与待清洁面相脱离,便于清洁装置100的移动,且利于减小清洁带构件10的磨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架40通过导轨50与滑动部件60的配合和/或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滑动连接主机架3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架40通过导轨50与滑动部件60的配合滑动连接主机架30。采用导轨50和滑动部件60的配合,结构简单,易生产制造及安装。具体应用中,导轨50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竖直延伸。当然,导轨50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倾斜延伸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机架30在连接架4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轨50,连接架40对应每个导轨50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与导轨50配合的滑动部件60。这样,连接架40相对的两侧都能够滑动连接于主机架30,利于防止连接架40发生左右晃动,使得连接架40相对于主机架30的滑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主机架30在连接架4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轨50。当然,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导轨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在此不对导轨50的数量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滑动部件60为能够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的部件。这样,滑动部件60通过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的同时沿着导轨50进行直线运动,实现连接架40的升降运动,利于减小滑动部件60升降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有利于连接架40升降运动的流畅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滑动部件60为滚轮或者轴承,这样,均可达到使滑动部件60沿导轨50升降时能够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的目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架40对应每个导轨50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的滑动部件60,与同一个导轨50配合的至少两个滑动部件60分别与导轨50相对的两侧部配合。这样,同一个导轨50的两侧分别有至少一个滑动部件60与其相配合,这样,利于防止连接架40发生前后晃动,利于提高连接架40滑动连接于主机架30的稳固性。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带构件,所述清洁带构件包括环状带和至少两个辊筒,所述环状带可转动地环绕于至少两个所述辊筒外以用于清洁待清洁面;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辊筒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长度区域形成防偏结构,所述环状带抵接于所述防偏结构外,在所述辊筒的轴向上,所述防偏结构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筒的轴向上,至少一个所述辊筒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以使所述辊筒整体形成所述防偏结构;或者,
所述辊筒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中间段,至少一个所述辊筒的中间段的外径从中间位置到两端位置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段的外径、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以及所述中间段的两端位置的外径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结构为纺锤形结构;且/或,
所述防偏结构的两端位置的外径相同,所述防偏结构的两端位置的外径为所述防偏结构的中间位置的外径的30%-80%;且/或,
所述防偏结构的中间位置的外径为所述辊筒轴向上的长度的5%-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带为弹性材质;且/或,
所述环状带沿所述辊筒轴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辊筒轴向上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辊筒沿所述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所述辊筒用于将所述环状带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其余所述辊筒中,至少有一个所述辊筒形成有所述防偏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辊筒包括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用于将所述环状带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所述第二辊筒沿所述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辊筒的正上方或斜上方,并形成有所述防偏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辊筒的防偏结构的中间位置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两个所述辊筒并排设置,以共同将所述环状带的局部部位抵压于待清洁面,剩余所述辊筒沿所述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设于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辊筒的正上方或斜上方,并形成有所述防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主机架和连接架,至少两个辊筒连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38959.XU CN219895609U (zh) | 2023-05-20 | 2023-05-20 | 清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38959.XU CN219895609U (zh) | 2023-05-20 | 2023-05-20 | 清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95609U true CN219895609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3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238959.XU Active CN219895609U (zh) | 2023-05-20 | 2023-05-20 | 清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95609U (zh) |
-
2023
- 2023-05-20 CN CN202321238959.XU patent/CN2198956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75450B1 (en) | Dual-belt counter-rotating drive system | |
EP0705557B1 (en) | Scrubbing machine having offset cylindrical brushes | |
CN110678271B (zh) | 双向移动清洁装置 | |
CN110730624B (zh) | 清洁装置 | |
CN108365558B (zh) | 一种转轴式通信电缆清洗装置 | |
CN107212817B (zh) | 一种拖地机构 | |
CN109381131B (zh) | 一种自动拖地机上的拖布驱动机构 | |
CN219895609U (zh) | 清洁装置 | |
CN110338717B (zh) | 一种拖地装置及环卫设备 | |
CN206462947U (zh) | 一种湿巾清洁产品的湿巾卷传送机构 | |
CN209153457U (zh) |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履带式清洁装置 | |
CN209153445U (zh) |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履带式清洁装置 | |
CN219661597U (zh) | 清洁筒及其清洁装置 | |
CN219545944U (zh) | 一种可拆卸清洁机构及无动力扫煤装置 | |
CN219895610U (zh) | 清洁装置 | |
CN220344296U (zh) | 清洁装置 | |
CN220529913U (zh) | 清洁装置 | |
CN215959682U (zh) |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109602331A (zh) | 一种具有自动除毛发功能的双辊清扫设备 | |
CN220967224U (zh) | 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09153447U (zh) | 一种装配有两个水箱的扫地机器人 | |
CN218186678U (zh) | 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表面清洁装置 | |
CN215391180U (zh) | 一种液晶屏生产用清洗装置 | |
CN218074802U (zh) | 一种拖布组件及扫地机 | |
CN220344297U (zh) | 清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