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2180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2180U
CN209822180U CN201920895244.9U CN201920895244U CN209822180U CN 209822180 U CN209822180 U CN 209822180U CN 201920895244 U CN201920895244 U CN 201920895244U CN 209822180 U CN209822180 U CN 209822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groove
display panel
middle fram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52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洋
韩锐
佟泽源
崔栋
马青
冷寿阳
王丰平
张赞
迟卫宁
翟跃
张志鹏
王遥遥
王晓霞
秦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52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2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2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2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胶带和支撑件。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中框。背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容置空间。中框包括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中框部和与第一中框部连接的第二中框部。第二中框部包括远离底板的第一面和远离侧板的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槽,第二面设置有与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连接,并沿着第一槽和第二槽延伸至底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胶带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边缘、第一面、第二面、以及底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面的边缘。支撑件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与胶带之间,且覆盖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同时整合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的显示器越来越多。
为了便于将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贴合,显示器可以采用背板、中框和胶带的结构来替代背板、中框和前框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胶带和支撑件。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中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包括: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第一中框部和与所述第一中框部连接的第二中框部。所述第二中框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中框部包括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侧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延伸至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的边缘。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胶带之间,所述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胶带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嵌入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平均刚度高于所述胶带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槽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着所述第二槽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除所述第一支撑部之外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邻接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刚度大于所述胶带的刚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互不相交的多个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缝隙沿着同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材料包括塑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第一面上的部分贴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置空间;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包括:第一中框部,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和与所述第一中框部连接的第二中框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中框部包括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侧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和支撑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中框部上,所述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一槽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二槽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槽邻接的第一凹入部和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入部和所述第二凹入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一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槽的第一侧,每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具有与所述第二槽邻接的第三凹入部和第四凹入部,所述第三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所述第四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凹入部和所述第四凹入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远离所述侧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杆,每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每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被所述第一中框部支撑;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延伸至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和胶带,贴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第一面上的部分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与胶带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覆盖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减少胶带由于第一槽的存在导致的褶皱,提高第一槽上方的胶带的平整度;阻挡柔性电路板位于第二槽中的部分翘起,这样,在将显示装置放入特定尺寸的凹槽中时,柔性电路板不会被凹槽的侧壁挤压,从而不会带动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部分翘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方面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其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C是图1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与胶带粘接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与胶带粘接的示意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一面的安装示意图;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与第二面的安装示意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必然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发明人注意到,中框的上面和侧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FPC)的槽。由于槽的存在,胶带贴附在柔性电路板上后容易发生褶皱,导致中框上面的胶带不平整,从而影响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的贴合。
另外,由于柔性电路板本身的特性,柔性电路板位于中框侧面的槽中的部分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从槽中鼓起。对于车载显示器来说,在将车载显示器放入汽车特定尺寸的凹槽中时,鼓起的柔性电路板会被凹槽的侧壁挤压,从而带动车载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部分翘起,影响车载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1、显示面板12、柔性电路板13、胶带14和支撑件15。
图1B是图1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C是图1B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B和图1C并未示出胶带14和支撑件15。由图1C可见,没有支撑件15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3会翘起。
下面结合图1A、图1B和图1C对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行介绍。
背光模组11包括背板101和中框102。这里,背板101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铁、铝等金属,或者塑料。背板101包括形成容置空间103的底板111和侧板121。这里,底板111与侧板121连接。例如,底板111与侧板121可以基本垂直地设置。
容置空间103中可以设置有图1A并未示出的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等部件。例如,光学膜片可以设置在导光板远离第一中框部111的一侧。例如,光源可以设置在导光板与侧板121之间,即光源为侧入式光源。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光板与底板111之间可以设置有底反射片。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与侧板121之间可以设置有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03中可以设置有扩散板、光源、光学膜片等部件。这种情况下,光源可以设置在扩散板与底板111之间,即光源为直下式光源。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与底板111之间可以设置有底反射片。
中框102与背板101固定。例如,中框102可以与侧板121卡扣连接。又例如,中框102可以通过胶带等连接层与侧板121连接。当然,本公开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中框102与背板1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固定。
中框102包括第一中框部112和与第一中框部112连接的第二中框部122。参见图1C,第一中框部112设置在显示面板12和侧板121之间。第二中框部1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侧板121远离容置空间103的一侧。作为示例,第一中框部112的延伸方向可以视为与显示面板12的表面平行,第二中框部122的延伸方向可以视为与显示面板12的表面垂直。
第一中框部112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12。应理解,第一中框部112还可以被配置为固定光学膜片。第二中框部122包括远离底板111的第一面S1和远离侧板121的第二面S2,如图1B和图1C所示。第一面S1设置有第一槽V1,第二面S2设置有与第一槽V1连通的第二槽V2,如图1A和图1B所示。这里,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例如可以是U型槽等。
柔性电路板13与显示面板12连接。柔性电路板13沿着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延伸至底板111远离显示面板12的一侧。应理解,由于柔性电路板13不可见,故柔性电路板13被示出为用双虚线表示。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一槽V1中的部分下侧的虚线表示第一槽V1的底部,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左侧的虚线表示第二槽V2的底部。
胶带14贴附在显示面板12的边缘、第一面S1、第二面S2、以及底板111远离显示面板12的一面的边缘。应理解,胶带14的作用是将显示面板12、中框102以及背板101固定在一起。
支撑件15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3与胶带14之间。这里,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支撑件15可以只覆盖第一槽V1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不覆盖第二槽V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一槽V1中。例如,支撑件15远离底板111的一面与第一面S1基本齐平。
又例如,支撑件15可以只覆盖第二槽V2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不覆盖第一槽V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二槽V2中。例如,支撑件15远离侧板121的一面与第二面S2基本齐平。
还例如,支撑件15可以既覆盖第一槽V1,又覆盖第二槽V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例如,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的部分远离底板111的一面与第一面S1基本齐平,支撑件15覆盖第二槽V2的部分远离侧板121的一面与第二面S2基本齐平。
上述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3与胶带14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5。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减少胶带14由于第一槽V1的存在导致的褶皱,提高第一槽V1上方的胶带14的平整度;阻挡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翘起,这样,在将显示装置放入特定尺寸的凹槽中时,柔性电路板13不会被凹槽的侧壁挤压,从而不会带动显示面板12与柔性电路板13连接的部分翘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在阻挡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翘起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助于减少胶带14的褶皱,进一步提高第一槽V1上方的胶带14的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12以及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上的部分贴合。例如,触控面板可以通过OCA(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胶)或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与显示面板12以及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上的部分贴合。这里,触控面板可以与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上的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贴合。应理解,在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12贴合时,需要在显示面板12和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上的部分上均涂覆OCA或OCR,由于胶带14的平整度良好,故不会影响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12的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与胶带14粘接。下面将结合图2进行详细介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可拆地设置在侧板121上。后文将结合背光模组实施例进行介绍。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与胶带粘接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支撑件15可以粘接在胶带14上。在将粘接有支撑件15的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上时,支撑件15可以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的平均刚度高于胶带14的刚度,以使得胶带14更不容易褶皱,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阻挡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翘起。应理解,这里的刚度可以理解为受外力抵抗变形的能力。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15的材料可以包括塑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在支撑件15同时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的情况下,例如嵌入在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情况下,支撑件15需要弯折。支撑件15在弯折处容易翘起,从而可能会导致胶带14在支撑件15的弯折处不平整。为了避免支撑件15在弯折处翘起,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与胶带粘接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支撑件15包括第一支撑部151和除第一支撑部151之外的第二支撑部152。换言之,除第一支撑部151外的部分均为第二支撑部152。这里,第一支撑部151的刚度大于胶带14的刚度,并且小于第二支撑部152的刚度。
参见图1A和图1C,柔性电路板13包括沿着第一槽V1延伸的第一部分(即位于第一槽V1中的部分)和沿着第二槽V2延伸的第二部分(即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第一支撑部151可以包覆柔性电路板13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邻接处。换言之,支撑件15在第一支撑部151处弯折。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件15的弯折处的刚度更小。这样,可以避免支撑件15在弯折处翘起,从而进一步提高胶带14的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支撑部151可以具有互不相交的多个缝隙L。这里,缝隙L可以是贯穿第一支撑部151的,也可以是非贯穿第一支撑部151的。例如,可以对第一支撑部151进行切割,以切透第一支撑部151,从而形成贯穿第一支撑部151的切割条纹,即形成缝隙L。又例如,可以对第一支撑部151进行切割,但不切透第一支撑部151,从而形成非贯穿第一支撑部151的切割条纹,即形成缝隙L。参见图1,缝隙L可以设置在支撑件15的弯折处。在第一支撑部151和第二支撑部152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支撑部151具有互不相交的多个缝隙L,故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51的刚度小于第二支撑部152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缝隙L沿着同一方向延伸。例如,支撑件15的弯折处形成有弯折线,多个缝隙L可以均沿着与弯折线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支撑件15释放应力,从而更好地避免支撑件15在弯折处翘起。
应理解,图3所示的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方式,并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得第一支撑部151的刚度小于第二支撑部152的刚度。例如,第一支撑部151和第二支撑部152采用不同的材料,第一支撑部151的材料的刚度小于第二支撑部152的材料的刚度。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A,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1、中框102和支撑件15。这里,背板101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铁、铝等金属,或者塑料。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这里,为了清楚地示出背光模组的结构,图4B并未示出支撑件15。另外,为了示出中框102与显示面板12和柔性电路板13的关系,图4B还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12和柔性电路板13。
参见图4A和图4B,背板101包括形成容置空间103的底板111和侧板121。这里,底板111与侧板121连接。例如,底板111与侧板121可以基本垂直地设置。容置空间103中可以设置有图4A并未示出的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等部件。例如,光学膜片可以设置在导光板远离第一中框部111的一侧。例如,光源可以设置在导光板与侧板121之间,即光源为侧入式光源。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光板与底板111之间可以设置有底反射片。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与侧板121之间可以设置有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03中可以设置有扩散板、光源、光学膜片等部件。这种情况下,光源可以设置在扩散板与底板111之间,即光源为直下式光源。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与底板111之间可以设置有底反射片。
中框102与背板101固定。例如,中框102可以与侧板121卡扣连接。又例如,中框102可以通过胶带等连接层与侧板121连接。当然,本公开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中框102与背板1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固定。
中框102包括第一中框部112和与第一中框部112连接的第二中框部122。第二中框部1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侧板121远离容置空间103的一侧。作为示例,第一中框部112的延伸方向可以视为与显示面板12的表面平行,第二中框部122的延伸方向可以视为与显示面板12的表面垂直。
第一中框部112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12。应理解,第一中框部112还可以被配置为固定光学膜片。第二中框部122包括远离底板111的第一面S1和远离侧板121的第二面S2,如图4A所示。第一面S1设置有第一槽V1,第二面S2设置有与第一槽V1连通的第二槽V2。这里,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例如可以是U型槽。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被配置为放置柔性电路板13。
支撑件15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中框部122上。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支撑件15可以只覆盖第一槽V1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不覆盖第二槽V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一槽V1中。例如,支撑件15远离底板111的一面与第一面S1基本齐平。
又例如,支撑件15可以只覆盖第二槽V2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不覆盖第一槽V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二槽V2中。例如,支撑件15远离侧板121的一面与第二面S2基本齐平。
还例如,支撑件15可以既覆盖第一槽V1,又覆盖第二槽V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可以嵌入在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例如,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的部分远离底板111的一面与第一面S1基本齐平,支撑件15覆盖第二槽V2的部分远离侧板121的一面与第二面S2基本齐平。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中框部121上设置有可拆卸地支撑件15。支撑件15覆盖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背光模组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减少显示装置中的胶带14由于第一槽V1的存在导致的褶皱,提高第一槽V1上方的胶带14的平整度;阻挡显示装置中的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翘起,这样,在将显示装置放入特定尺寸的凹槽中时,柔性电路板13不会被凹槽的侧壁挤压,从而不会带动显示面板12与柔性电路板13连接的部分翘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在阻挡柔性电路板13位于第二槽V2中的部分翘起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助于减少胶带14的褶皱,进一步提高第一槽V1上方的胶带14的平整度。
下面结合图5A、图5B、图6A和图6B介绍支撑件15的不同实现方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15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体153和第二支撑体154中的至少一个。下面结合图5A和图5B介绍第一支撑体153和第二支撑体15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与153第二支撑体154中的至少一个与中框102的材料相同。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第一支撑体15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面S1上、且覆盖第一槽V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第一槽V1的延伸方向(如图5A中的竖直方向)上,第一支撑体153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一槽V1的尺寸,以避免超出侧板122。例如,在与第一槽V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5A中的水平方向)上,第一支撑体153的尺寸可以略大于第一槽V1的尺寸。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B所示,第二支撑体154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面S2上、且覆盖第二槽V2的至少一部分。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一面的安装示意图。这里,为了更清楚地示出第一面S1的结构,图6A示出了第一支撑体153与第一面S1分离的状态。
如图6A所示,第一面S1具有与第一槽V1邻接的第一凹入部R1和第二凹入部R2,第一凹入部R1位于第一槽V1的第一侧(例如左侧),第二凹入部R2位于第一槽V1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例如右侧)。第一支撑体153设置在第一凹入部R1和第二凹入部R2上。例如,第一支撑体153远离底板111的一面与第一面S1基本齐平。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与第二面的安装示意图。这里,为了更清楚地示出第二面S2的结构,图6B示出了第二支撑体154与第二面S2分离的状态。
如图6B所示,第二面S2具有与第二槽V2邻接的第三凹入部R3和第四凹入部R4,第三凹入部R3位于第二槽V2的第一侧(例如左侧),第四凹入部R4位于第二槽V2与第二槽V2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例如右侧)。第二支撑体154设置在第三凹入部R3和第四凹入部R4上。例如,第二支撑体154远离侧板121的一面与第二面S2基本齐平。
在边框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支撑体153和第二支撑体154可以用支撑杆来实现。下面结合图7A和图7B进行说明。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第一支撑体15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153A。每个第一支撑杆153A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槽V1的第一侧(例如左侧),每个第一支撑杆153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槽V1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例如右侧)。第一支撑杆153A例如可以为圆柱状等其他柱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杆153A的材料可以包括塑料或金属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支撑杆153A可以平行设置,以更均匀地支撑胶带14,从而减少胶带14的褶皱。在某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53A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以进一步更均匀地支撑胶带,从而进一步减小胶带14的褶皱。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现方式的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B所示,第二支撑体154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杆154A。每个第二支撑杆154A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槽V2的第一侧(例如左侧),每个第二支撑杆154A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槽V2与第二槽V2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例如右侧)。第二支撑杆154A例如可以为圆柱状等其他柱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杆154A的材料可以包括塑料或金属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支撑杆154A可以平行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支撑杆154A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12、柔性电路板13和胶带14。
显示面板12被背光模组的第一中框部112支撑。
柔性电路板13与显示面板12连接。柔性电路板13沿着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延伸至底板111远离显示面板12的一侧。
胶带14贴附在显示面板12的边缘、第一面S1、第二面S2、以及底板111远离显示面板12的一面的边缘。
应理解,在将背光模组装配成显示装置时,可以先将背光模组的支撑件15拆下来,然后在第一槽V1和第二槽V2中放置柔性电路板13,之后再将支撑件15与第二中框部122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12以及胶带14贴附在第一面S1上的部分贴合的触控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电视机、显示器(例如车载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电子纸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置空间,和
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包括:
第一中框部,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和
与所述第一中框部连接的第二中框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中框部包括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侧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延伸至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胶带,贴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的边缘;和
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胶带之间,所述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胶带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嵌入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平均刚度高于所述胶带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槽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着所述第二槽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除所述第一支撑部之外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邻接处;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刚度大于所述胶带的刚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互不相交的多个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缝隙沿着同一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材料包括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第一面上的部分贴合。
1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置空间;
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包括:
第一中框部,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和
与所述第一中框部连接的第二中框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中框部包括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侧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和
支撑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中框部上,所述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一槽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支撑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二槽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槽邻接的第一凹入部和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入部和所述第二凹入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一面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槽的第一侧,每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具有与所述第二槽邻接的第三凹入部和第四凹入部,所述第三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所述第四凹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所述第二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凹入部和所述第四凹入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远离所述侧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面齐平。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杆,每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每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槽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8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被所述第一中框部支撑;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延伸至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和
胶带,贴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的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第一面上的部分贴合。
CN201920895244.9U 2019-06-14 2019-06-14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822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5244.9U CN209822180U (zh) 2019-06-14 2019-06-14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5244.9U CN209822180U (zh) 2019-06-14 2019-06-14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2180U true CN209822180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5244.9U Active CN209822180U (zh) 2019-06-14 2019-06-14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2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0968B1 (en)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873207B (zh) 弯曲显示装置和用于制造弯曲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30382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KR101577336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641946B2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24770A1 (zh) 显示模组以及包含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416775A (zh) 顯示裝置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TW201400924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JP2015230401A (ja) 表示装置
US106419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528741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付き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145334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209822180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2060824U (zh)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090255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21718137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2003906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325631A (zh) 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91696B (zh) 显示器
CN215067612U (zh) 框贴结构组件和lcm显示模组
CN220232427U (zh)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CN219266925U (zh) 触控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