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9992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9992U
CN209819992U CN201822104214.XU CN201822104214U CN209819992U CN 209819992 U CN209819992 U CN 209819992U CN 201822104214 U CN201822104214 U CN 201822104214U CN 209819992 U CN209819992 U CN 209819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pl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042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
任伟
常见虎
何仁庶
王红娟
施红玉
盛庆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042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9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9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9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制冷设备,包括设置在箱胆内的蒸发器,还包括电加热板,电加热板用于给制冷设备的蒸发器进行加热,设置在蒸发器的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包括第一导电发热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层。该种电加热板工作时,由于电加热板设置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此时电加热板距离蒸发器距离很近,可以实现更好的化霜效果。此外,电加热板的两面同时向两边传递热量,电加热板化霜温度均匀、化霜速度快且效率高、节能。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以冰箱为例,制冷设备的蒸发器2化霜除冰时采用的加热器1都是管式加热器1的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1为钢管加热器1。工作时,加热器1同时向四周传递热量,而冰箱化霜退出条件是以传感器的温度为时间基准,为保证化霜效果,传感器一般装配在蒸发器2 上距离加热器1较远的进口位置。
钢管加热器1一般安装在蒸发器2底部,导致蒸发器2中上部升温缓慢,蒸发器2底部化霜完成,中上部仍遗留大量残霜,整个化霜周期较长。此外,热传递的单一性,导致热量传递缓慢,热传递时间过长,造成化霜效率低,化霜过程耗电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发器化霜不彻底、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电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板,用于给制冷设备的蒸发器进行加热,设置在蒸发器的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包括第一导电发热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板为镂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沿着设定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区域,沿着所述设定方向上多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逐渐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加热膜,不同所述加热区域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膜的网格分布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隔热层之间均采用导热胶层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该种电加热板工作时,由于电加热板设置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此时电加热板距离蒸发器距离很近,可以实现更好的化霜效果。此外,电加热板的两面同时向两边传递热量,电加热板化霜温度均匀、化霜速度快且效率高、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设置在箱胆内的蒸发器,还包括上述电加热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为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第二导电发热层、第二绝缘导热层和第二绝缘隔热层,所述第二绝缘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加热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二绝缘隔热层之间均采用导热胶层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沿着设定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区域时,所有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均小于所述加热盘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蒸发器和加热器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制冷设备内部加热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其中一个视角下电加热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下电加热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电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电加热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加热盘的结构及其安装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2、蒸发器;3、箱胆;4、电加热板;401、第一绝缘导热层;402、导热胶层;403、石墨烯加热膜;5、风道;8、排水口;9、第二导电发热层;10、第二绝缘导热层;11、第二绝缘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电加热板4,用于给制冷设备的蒸发器2进行加热。电加热板4设置在蒸发器2的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包括第一导电发热层,在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层401。
该种电加热板4工作时,由于电加热板4设置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此时电加热板4距离蒸发器2距离很近,可以实现更好的化霜效果。此外,电加热板4的两面同时向两边传递热量,电加热板4 化霜温度均匀、化霜速度快且效率高、节能。
其中,电加热板工作的时候,将第一导电发热层通入电流,使得电能经过第一导电发热层的时候转换成热能。且热能通过第一绝缘导热层向外扩散。例如,可以在第一导电发热层上设置两个接线端子,进而通过接线端子将电加热板接入电路当中。
通过图4发现,蒸发器2设置在箱胆3和风道5之间。在此基础上,将电加热板4固定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当然,电加热板的数量以及分布方式不受限制,只要将其固定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使得电加热板可以同时对相邻换热管段进行化霜除冰即可。例如,当一个蒸发器包含的换热管段数量多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多个电加热板4。并且,电加热板的具体分布位置不受限制,只要尽量使得整个蒸发器的所有换热管段均可有效除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换热管段也即蒸发器2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管段。蒸发器2除了设置有换热管段之外,还可能设置有翅片或者其它散热结构。
请参见图5,电加热板4为镂空板。其中,镂空结构可以和电加热板4上的翅片的分布互相配合,也即将电加热板4对应翅片的位置设置成镂空状,具体以不影响风的传递路径为标准,进而电加热板4的设置在可以用于给制冷设备的蒸发器2进行加热化霜的同时,不影响蒸发器2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电加热板4上沿着设定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区域,沿着设定方向上多个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逐渐增加。
由于蒸发器2表面的霜层分布不均匀,下部霜层厚,上部霜层薄,且加热化霜过程中,热气上升;因此蒸发器2的上部和下部在化霜过程中所需的热量是不同的。该种电加热板4,由于沿着设定方向上多个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渐变,实现加热电板的上、下两种不同温度的热场,进而避免过多的热量加热到铝管、翅片、冷媒等造成无用的热量损失,此外可以避免蒸发器2局部温度过高。
具体的,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电加热板4上单位面积发热功率较大的部分对应蒸发器的下部,将电加热板4上单位面积发热功率相对较小的部分对应蒸发器的上部。
电加热板4的第一导电发热层可以采用任意能实现导电发热的材质。请参见图6,第一导电发热层的材质可以采用石墨烯,此时第一导电发热层也即石墨烯加热膜403。通过将石墨烯加热膜403通电,进而电能转化成石墨烯加热膜403的热能。当第一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加热膜403的时候,由于石墨烯加热膜403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原子厚度,所以可以控制电加热板4的厚度。通过实践发现,采用石墨烯加热膜403作为第一导电发热层的时候,电加热板4的厚度可以做到3mm以内。
因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而用电加热板4对蒸发器2 进行化霜过程中会有水分,所以需要在该石墨烯制备的第一导电发热层外设置保护结构,也即以上提到的第一绝缘导热层401。
其中,第一导电发热层与第一绝缘导热层401之间采用导热胶层 402粘接。其中,导热胶层402在实现导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一导电发热层与第一绝缘导热层401之间的可靠连接。
其中,导热胶层402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高温导热胶,进而保证电加热板4的结构可靠性,防止第一导电发热层与第一绝缘导热层401 之间发生结构脱离。
石墨烯同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在电加热板4不工作状态下,其本身就是个导热部件,不会影响蒸发器2的制冷。
为了实现多个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沿着设定方向上逐渐增加,当第一导电发热层采用石墨烯加热膜403的时候,不同加热区域的石墨烯加热膜403的网格分布不同,进而使得不同加热区域当中的石墨烯加热膜403的电阻分布不同。
其中一种情况,电加热板4上分布有两种不同电阻的石墨烯加热膜403。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电加热板4上还可以分布任意多种不同电阻的石墨烯加热膜403。此外,不同电阻的石墨烯加热之间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还可以接入不同的电路当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设置在箱胆3内的蒸发器 2,还包括上述电加热板4。
请参见图7,蒸发器2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为加热盘,进而可以避免排水口8结冰。其中,加热盘包括第二导电发热层9、第二绝缘导热层10和第二绝缘隔热层11,第二绝缘导热层10 设置在第二导电发热层9靠近蒸发器2的一侧,第二绝缘隔热层11 设置在第二导电发热层9远离蒸发器2的一侧。
由于箱胆3的材质一般不耐高温,本实施例当中第二导电发热层远离蒸发器2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隔热层11,可以防止箱胆3受高温变形。
第二导电发热层可以为石墨烯加热膜,进而同样可以实现对加热盘厚度的控制,防止占用制冷设备的内部空间。
并且,第二导电发热层与第二绝缘导热层10之间,以及第二导电发热层与第二绝缘隔热层11之间均采用导热胶层402粘接。其中,导热胶层402不仅可以保证加热盘结构的可靠稳定性,还可以实现良好的导热。此处的导热胶层402同样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高温导热胶。
其中,由于加热盘设置在蒸发器2的下方,并且距离蒸发器2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保证对蒸发器2底部化霜充分,电加热板4 上所有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均小于加热盘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
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空调和热水器等。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设置在箱胆内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用于给制冷设备的蒸发器进行加热,且设置在蒸发器的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包括第一导电发热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板为镂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沿着设定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区域,沿着所述设定方向上多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加热膜,不同所述加热区域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膜的网格分布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隔热层之间均采用导热胶层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为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第二导电发热层、第二绝缘导热层和第二绝缘隔热层,所述第二绝缘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加热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第二绝缘隔热层之间均采用导热胶层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沿着设定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区域时,所有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均小于所述加热盘的单位面积发热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CN201822104214.XU 2018-12-14 2018-12-14 制冷设备 Active CN209819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4214.XU CN209819992U (zh) 2018-12-14 2018-12-14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4214.XU CN209819992U (zh) 2018-12-14 2018-12-14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9992U true CN209819992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04214.XU Active CN209819992U (zh) 2018-12-14 2018-12-14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9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681A (zh) * 2019-12-30 2020-04-1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681A (zh) * 2019-12-30 2020-04-1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9871B (zh)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冷端换热装置
CN101919305A (zh) 脉冲电热和储热除冰装置及方法
CN103591824B (zh) 一种热量收集存储器
US10443922B2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defrosting device, fan, heat exchanger, housing, and use of a heating varnish
CN209819992U (zh) 制冷设备
CN103140727B (zh) 蓄热装置和具备该蓄热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CN201233150Y (zh) 冰箱热水器一体机
CN109682154A (zh) 一种风冷冰箱蒸发器化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514842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9819994U (zh) 电加热板及制冷设备
CN209819993U (zh) 制冷设备
CN207050294U (zh) 一种冰箱的门体组件
CN209399639U (zh) 制冷设备
CN208653043U (zh) 一种冷库用高效冷风机
CN105371391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3954073B (zh) 热管辐射立式采暖/制冷系统和方法
CN209819936U (zh) 一种新型蓄冷式蒸发器
CN104566876A (zh) 一种空调器辅助电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7800827U (zh) 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8495485U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以及冰箱
CN204678775U (zh) 一种冰箱用速冻板
CN112393509A (zh) 化霜装置、蒸发器及其化霜控制方法和冰箱
CN206739685U (zh) 翅片蒸发器及冰箱
CN111288738A (zh) 一种具有解冻功能的冰箱、解冻存储方法
CN217357757U (zh) 一种蒸发器用的化霜结构及其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