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9701U -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9701U
CN209819701U CN201920079094.4U CN201920079094U CN209819701U CN 209819701 U CN209819701 U CN 209819701U CN 201920079094 U CN201920079094 U CN 201920079094U CN 209819701 U CN209819701 U CN 209819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ceiling type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79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闫宝升
魏学帅
王鹏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79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9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9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9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中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配置成对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风机,设置于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滤尘网的设置可以滤除进入空腔的空气中的灰尘,使得风机形成的风更加洁净,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便于用户取下清洁或安装,避免用户在抽拉滤尘网过程中将灰尘抖落在空气中或者地上,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Description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空气调节装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之一。各种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帮助人们达到一个能够适应的温度。
目前的空调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空调器以及风扇,由于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一般挂设于房间的天花板上,无需占用房间地面和墙壁的空间,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一般设置抽拉式滤尘网,在拆卸时容易将灰尘抖落掉下污染室内环境,且抽拉式滤尘网抽拉不便,容易卡在主机体内;此外,传统滤尘网一般设置在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上方,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离天花板距离较小,不易拆卸;传统滤尘网一般为长方形滤尘网,长度较长,清洗不便,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使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滤尘网易拆装,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滤尘网隐形不可见,提升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美观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配置成对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风机,设置于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
可选地,壳体包括上面板和下壳,下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两个侧面板,且底板开设有进风口,前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以调节出风方向。
可选地,底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其中,本体部的内边缘斜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上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
可选地,第二延伸部的内边缘限定有进风口,第一延伸部开设有按压孔,且按压孔的上端开至第一延伸部的上边缘。
可选地,按压孔设置有两个,且相对于第一延伸部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可选地,本体部的内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定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部固定,另一端与按钮背面固定。
可选地,按钮包括按压部、卡入部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设置于按压部背侧,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部固定。
可选地,在按钮的按压部无人按压时,按钮的卡入部的顶端与第二延伸部形成有间隙,以将滤尘网卡入;在按钮的按压部被按压时,卡入部缩进按压孔使得第二延伸部的下方不被阻挡,从而使得滤尘网脱出。
可选地,风机为层流风机,且层流风机包括层流风扇和驱动电机,其中层流风扇包括:多个环形盘片,彼此间隔地平行设置且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多个环形盘片的中心共同形成有进风通道,经过滤尘网过滤的空气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多个环形盘片之间的间隙;驱动电机配置成:驱动多个环形盘片旋转,以使靠近多个环形盘片表面的空气边界层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
可选地,层流风扇还包括:驱动圆盘,间隔地平行设置于多个环形盘片的一侧;以及连接件,贯穿驱动圆盘和多个环形盘片,以将多个环形盘片连接至驱动圆盘,驱动电机还配置成:直接驱动驱动圆盘旋转,进而由驱动圆盘带动多个环形盘片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配置成对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风机,设置于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滤尘网的设置可以有效滤除进入空腔的空气中的灰尘,使得风机形成的风更加洁净,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此外,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非常便于用户取下清洁或安装,避免用户在抽拉滤尘网过程中将灰尘抖落在空气中或者地上,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壳体包括上面板和下壳,下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两个侧面板,且底板开设有进风口,前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底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内边缘限定有进风口。本体部的内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定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部固定,另一端与按钮背面固定。按钮包括按压部、卡入部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设置于按压部背侧,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部固定。在按钮的按压部无人按压时,按钮的卡入部的顶端与第二延伸部形成有间隙,以将滤尘网卡入;在按钮的按压部被按压时,卡入部缩进按压孔使得第二延伸部的下方不被阻挡,从而使得滤尘网脱出。滤尘网卡入于底板的第二延伸部和卡入部的顶端之间,可以实现隐形不可见,提升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美观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按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中滤尘网卡入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中滤尘网脱出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层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层流风扇的送风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层流风扇的速度分布和受力分布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部件爆炸示意图;以及
图19是图18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进风口处,非常便于用户取下清洁或安装,避免用户在抽拉滤尘网过程中将灰尘抖落在空气中或者地上,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部件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下壳31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按钮74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按钮74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中滤尘网700卡入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中滤尘网700脱出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10所示,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壳体310、滤尘网700以及风机。
其中,壳体310,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310上开设有进风口330和第一出风口3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310整体呈长方体状,包括上面板313和下壳312,下壳312包括:前面板311、后面板315、底板314和两个侧面板316。底板314开设有进风口33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314中心开设有圆形的进风口330。前面板311和两个侧面板316开设有第一出风口321,第一出风口321处设置有导风板323,以调节出风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321可以设置有三个,以实现三面出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数量的第一出风口321,例如设置有一个第一出风口321,以实现单面出风;设置有两个第一出风口321,以实现两面出风;或者设置有四个第一出风口321,以实现四面出风,即360°出风。
滤尘网700,通过弹簧730和按钮740卡设于进风口330处,配置成对通过进风口330进入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滤尘网700的设置可以有效滤除进入空腔的空气中的灰尘,使得风机形成的风更加洁净,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并且,滤尘网70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和进风口330的形状匹配设置,例如,在进风口330为圆形时,滤尘网700也可以为圆形,且滤尘网700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进风口330的直径,从而保证通过进风口330进入空腔的空气全部都被滤尘网700过滤。风机设置于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321吹出。
具体地,如图3至图10所示,底板314可以包括本体部314a、第一延伸部314b和第二延伸部314c,其中本体部314a的内边缘斜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延伸部314b,第一延伸部314b的上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314c。第二延伸部314c的内边缘限定有进风口330,第一延伸部314b开设有按压孔314d,且按压孔314d的上端开至第一延伸部314b的上边缘。具体地,按压孔314d设置有两个,且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14b的中心呈中心对称。本体部314a的内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定部314e,弹簧730的一端与固定部314e固定,另一端与按钮740背面固定。如图9和图10所示,按钮740可以包括按压部741、卡入部742和连接部743,其中连接部743设置于按压部741背侧,弹簧730的另一端即是与连接部743固定。具体地,连接部743可以为十字型。需要说明的是,弹簧730和按钮740处于无人按压的自然状态时,按钮740在按压孔314d中露出,以便于用户按压。按钮740的形状和位置均与按压孔314d对应设置,以使按钮740可以在按压孔314d中顺利地进行往复运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弹簧730和按钮740处于无人按压的自然状态时,按钮740的卡入部742的顶端与第二延伸部314c可以形成有间隙,以将滤尘网700卡入。由于按压孔314d和对应的按钮740均设置有两个,且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14b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两个卡入部742的顶端均与第二延伸部314c形成有间隙,将滤尘网700卡入两处呈中心对称的间隙,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度。并且,滤尘网700的大小需要注意可以卡入两端的间隙,而不会因过小或过大无法卡入。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用户按压按钮740的按压部741时,卡入部742缩进按压孔314d使得第二延伸部314c的下方不被阻挡,从而使得滤尘网700可以轻松脱出。滤尘网700底部可以设置有拉手720,以供用户执握,使得用户操作按钮740的同时轻松掌握滤尘网700。滤尘网700通过卡入间隙的方式进行设置,通过按压按钮740即可轻松取下清洁或安装,避免用户在抽拉滤尘网700过程中将灰尘抖落在空气中或者地上,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此外,滤尘网700卡入于底板314的第二延伸部314c和卡入部742的顶端之间,可以实现隐形不可见,提升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整体美观度。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还可以包括:蒸发器381,设置于风机的周部外侧,配置成对风机形成的风换热。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蒸发器381的横截面为U型,且U型开口朝向后面板315。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还包括:挡风涡舌800,设置于蒸发器381的U型开口处,以加速风机形成的风并使其全部进入蒸发器381换热。本实施例的挡风涡舌800设置有两个,可以恰好封闭蒸发器381的U型开口,避免风机形成的风吹向空腔其他区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涡舌8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前面板311和两个侧面板316设置有第一出风口321,U型的蒸发器381和挡风涡舌800与三个第一出风口321匹配设置,既能够保证从第一出风口321吹出的风均经过蒸发器381换热;也能够使换热后的风均可以直接通过三个第一出风口321吹出,减少风量损失。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出风口321设置有一个时,设置的蒸发器381可以为平板状,单面换热后单面出风;在第一出风口321设置有四个时,设置的蒸发器381可以为框状,四面换热后四面出风。
此外,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还可以包括:接水盘390,设置于蒸发器381下方,以承接蒸发器381产生的冷凝水。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还可以包括:罩壳520。其中,罩壳520罩设于蒸发器381和风机外侧,且罩壳520的周壁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口321对应的第二出风口322。罩壳520可以不具有底壁,避免影响风机进风。罩壳52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引导风机产生的风的流动方向。罩壳520周壁上的第二出风口322与第一出风口321对应设置,风机产生的风先经过蒸发器381换热,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出风口322和第一出风口321吹出。
图11是图3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层流风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1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100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层流风扇100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中层流风扇100的空气循环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中层流风扇100的送风原理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中层流风扇100的速度分布和受力分布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风机可以为层流风机110,层流风机110包括层流风扇100和驱动电机20。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还可以包括:固定架350,配置成将驱动电机20与罩壳520的顶壁固定。其中,层流风扇100包括:多个环形盘片10,彼此间隔地平行设置且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多个环形盘片10的中心共同形成有进风通道11,经过滤尘网700过滤的空气通过进风通道11进入多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隙。驱动电机20还配置成驱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以使靠近多个环形盘片10表面的空气边界层13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层流风扇100的多个环形盘片10均与底板314平行设置,即进风通道11垂直于底板314。进风通道11的入口可以正对进风口330,且优选地,两者的形状和大小匹配设置。
具体地,驱动电机20驱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以使多个环形盘片10与彼此之间的空气接触并相互运动,进而使靠近多个环形盘片10表面的空气边界层13因粘性效应被旋转的多个环形盘片10带动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多个环形盘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个排风口12,每个排风口12均能够实现360°送风。
如图11所示,层流风扇100还可以包括:驱动圆盘30和连接件40。其中驱动圆盘30间隔地平行设置于多个环形盘片10的一侧。连接件40,贯穿驱动圆盘30和多个环形盘片10,以将多个环形盘片10连接至驱动圆盘30。连接件40可以叶片状也可以是杆状。驱动电机20还可以配置成:直接驱使驱动圆盘30旋转,进而由驱动圆盘30带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也就是说,上文中提到的驱动电机20配置成驱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是依赖于驱动电机20先带动驱动圆盘30旋转,再由驱动圆盘30带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如图11至图14所示,驱动圆盘30的中心可以朝向多个环形盘片10形成有凹槽32,驱动电机20可以固定设置于凹槽32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圆盘30的半径和多个环形盘片10的外径相同,可以均设置在一定的范围,例如170㎜至180㎜,从而对层流风扇100横向的占用体积进行约束,配合限定环形盘片10的数量和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对层流风扇100纵向的厚度进行约束,可以有效约束层流风扇100的整体占用体积。需要说明的是,环形盘片10的内径指的是其内圆周的半径;外径指的是其外圆周的半径。上述环形盘片10外径的具体数值仅为例举,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5所示,多个环形盘片10的中心共同形成有进风通道11,以使层流风扇100外部的空气进入。多个环形盘片10彼此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个排风口12,以供层流风吹出。空气边界层13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的过程是离心运动,因而离开排风口12时的速度要大于进入进风通道11时的速度。层流风扇100的排风口12与进风通道11进口处的压力差为风压。层流风扇100的送风原理主要来源于尼古拉·特斯拉发现的“特斯拉涡轮机”。特斯拉涡轮机主要利用流体的“层流边界层效应”或者“粘性效应”实现对“涡轮盘片”做功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层流风扇100通过驱动电机20驱使驱动圆盘30,驱动圆盘30带动多个环形盘片10高速旋转,各环形盘片10间隔内的空气接触并发生相互运动,则靠近各环形盘片10表面的空气边界层13因受粘性剪切力τ作用,被旋转的环形盘片10带动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
图17示出的就是空气边界层13受到的粘性剪切力分布τ(y)和速度分布u(y)的示意图。空气边界层13受到的粘性剪切力实际上是各环形盘片10对空气边界层13产生的阻力。图17中的横坐标轴指的是空气边界层13的的移动方向上的距离,纵坐标轴指的是空气边界层13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高度。ve为空气边界层13内每一点的气流速度,δ为空气边界层13的厚度,τw为环形盘片10表面处的粘性剪切力。τ(y)和u(y)中的变量y指的是空气边界层13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面的高度,L为环形盘片10内圆周的某一点与环形盘片10表面某一点之间的距离。则τ(y)是在该距离L处,空气边界层13截面的高度为y时受到的粘性剪切力分布;u(y)是在该距离L处,空气边界层13截面的高度为y时的速度分布。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部件爆炸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可以是离心风机510,包括离心风扇511和驱动电机20。如图19所示,离心风扇511可以包括:端板512、进风圈513以及叶轮514,其中叶轮514设置于端板512的边缘和进风圈513之间。端板512的中心朝向进风圈513形成有凹陷515,驱动电机20可以固定设置于凹陷515中。驱动电机20还可以配置成:直接驱动端板512旋转,进而由端板512带动叶轮514和进风圈513旋转。
本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包括:壳体310,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310上开设有进风口330和第一出风口321;滤尘网700,通过弹簧730和按钮740卡设于进风口330处,配置成对通过进风口330进入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风机,设置于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321吹出。滤尘网700的设置可以有效滤除进入空腔的空气中的灰尘,使得风机形成的风更加洁净,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此外,滤尘网700通过弹簧730和按钮740卡设于进风口330处,非常便于用户取下清洁或安装,避免用户在抽拉滤尘网700过程中将灰尘抖落在空气中或者地上,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壳体310包括上面板313和下壳312,下壳312包括:前面板311、后面板315、底板314和两个侧面板316,且底板314开设有进风口330,前面板311和两个侧面板316开设有第一出风口321。底板314可以包括本体部314a、第一延伸部314b和第二延伸部314c,其中本体部314a的内边缘斜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延伸部314b,第一延伸部314b的上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314c,第二延伸部314c的内边缘限定有进风口330。本体部314a的内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定部314e,弹簧730的一端与固定部314e固定,另一端与按钮740背面固定。按钮740可以包括按压部741、卡入部742和连接部743。在按钮740的按压部741无人按压时,按钮740的卡入部742的顶端与第二延伸部314c可以形成有间隙,以将滤尘网700卡入。在按钮740的按压部741被按压时,卡入部742缩进按压孔314d使得第二延伸部314c的下方不被阻挡,从而使得滤尘网700可以轻松脱出。滤尘网700卡入于底板314的第二延伸部314c和卡入部742的顶端之间,可以实现隐形不可见,提升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整体美观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300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限定有空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滤尘网,通过弹簧和按钮卡设于所述进风口处,配置成对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
风机,设置于所述空腔内部,配置成使过滤后的空气形成风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面板和下壳,所述下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两个侧面板,且
所述底板开设有所述进风口,
所述前面板和两个所述侧面板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以调节出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其中,所述本体部的内边缘斜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上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内边缘限定有所述进风口,
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按压孔,且所述按压孔的上端开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孔设置有两个,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的内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按钮背面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卡入部和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按压部背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钮的按压部无人按压时,所述按钮的卡入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有间隙,以将所述滤尘网卡入;
在所述按钮的按压部被按压时,所述卡入部缩进所述按压孔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方不被阻挡,从而使得所述滤尘网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层流风机,且所述层流风机包括层流风扇和驱动电机,
其中所述层流风扇包括:多个环形盘片,彼此间隔地平行设置且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多个所述环形盘片的中心共同形成有进风通道,经过所述滤尘网过滤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通道进入所述多个环形盘片之间的间隙;
所述驱动电机配置成:驱动所述多个环形盘片旋转,以使靠近所述多个环形盘片表面的空气边界层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流风扇还包括:驱动圆盘,间隔地平行设置于所述多个环形盘片的一侧;以及连接件,贯穿所述驱动圆盘和所述多个环形盘片,以将所述多个环形盘片连接至所述驱动圆盘,
所述驱动电机还配置成:直接驱动所述驱动圆盘旋转,进而由所述驱动圆盘带动所述多个环形盘片旋转。
CN201920079094.4U 2019-01-17 2019-01-17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09819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9094.4U CN2098197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9094.4U CN2098197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9701U true CN20981970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79094.4U Active CN2098197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9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868E1 (en) Medallion fan
CN111664510B (zh) 空调
TW200624725A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indoor unit having automatic filter cleaning function
CN210014457U (zh)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22012090A1 (zh) 机身和除湿机
CN209819701U (zh)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JP6405524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16546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0014456U (zh)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JP4950347B1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1442373A (zh)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8322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014458U (zh)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JP6210690B2 (ja) 換気装置
KR102629027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705400B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KR10264340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5180265B (zh) 空调器
CN208920262U (zh) 空调器
CN220135566U (zh) 取暖设备
CN210014455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WO2022257744A1 (zh) 空调器
TWM463784U (zh) 天花板型風扇結構
EP1416228A3 (en) Indoor unit of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0893629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