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1691U - 控制臂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臂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1691U
CN209811691U CN201920433769.0U CN201920433769U CN209811691U CN 209811691 U CN209811691 U CN 209811691U CN 201920433769 U CN201920433769 U CN 201920433769U CN 209811691 U CN209811691 U CN 209811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pull rod
short
control arm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37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建国
屈少勃
田为东
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37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1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1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1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臂装配装置,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包括:基座、长螺母夹持机构、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第一拉杆控制机构以及第二拉杆控制机构;长螺母夹持机构适于夹持长螺母;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可选择地夹持第一短螺母;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基座上,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可选择地夹持第二短螺母;第一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左侧,第一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第一拉杆移动或/和转动;第二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右侧,第二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第二拉杆移动或/和转动。由此,可以快速地、自动化地完成控制臂的装配,提高控制臂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控制臂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臂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控制臂一般为人工装配,也就是装配工人通过机械臂或者手动拿取控制臂的相应部件,进而进行装配或者通过装配台架固定控制臂的相应部件,进而工人控制装配台架上的步进电机以实现装配。装配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控制臂装配装置,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可以对控制臂进行自动化装配、有效地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包括:基座、长螺母夹持机构、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第一拉杆控制机构以及第二拉杆控制机构;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适于夹持长螺母;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位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的左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一短螺母;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位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的右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二短螺母;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左侧,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拉杆移动或/和转动;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右侧,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二拉杆移动或/和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如上述装配过程,可以快速地、自动化地完成控制臂的装配,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臂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上设置有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短螺母夹紧的第一短螺母夹紧件和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二短螺母夹紧的第二短螺母夹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短螺母输送至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的第一输送滑道和将所述第二短螺母输送至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的第二输送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滑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短螺母的法兰配合的第一法兰滑道和与所述第一短螺母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一螺母本体滑道;所述第二输送滑道包括:与所述第二短螺母的法兰配合的第二法兰滑道和与所述第二短螺母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二螺母本体滑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还包括:卸料机构和倾斜滑道,所述卸料机构适于将装配完毕的控制臂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移动至所述倾斜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卸料驱动件和卸料夹持件,所述卸料驱动件与所述卸料夹持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夹持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控制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拉杆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X向滑动板、第一Y向滑动板和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上;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托盘,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托盘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拉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拉杆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X向滑动板、第二Y向滑动板和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上;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托盘,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上,所述第二托盘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左后控制臂的示意图;
图5是右后控制臂的示意图;
图6是控制臂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控制臂装配装置100,控制臂200,
基座110,
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
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第一移动组件131,第一X向滑动板1311,第一Y向滑动板1312,第一移动组件固定块1313,第一转动组件132,第一驱动电机1321,第一托盘1322,
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第二移动组件141,第二X向滑动板1411,第二Y向滑动板1412,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第二转动组件142,第二驱动电机1421,第二托盘1422,
第一输送滑道151,第二输送滑道152,
倾斜滑道160
卸料机构170,卸料驱动件171,卸料夹持件172,
长螺母210,第一短螺母220,第二短螺母230,第一拉杆240,第二拉杆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包括:基座110、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以及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长螺母夹持机构120设置在基座110上且适于夹持长螺母210;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位于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的左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一短螺母220;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位于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的右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二短螺母230;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设置在基座110上且位于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的左侧,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可选择地驱动第一拉杆240移动或/和转动;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设置在基座110上且位于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的右侧,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可选择地驱动第二拉杆250移动或/和转动。
具体而言,控制臂200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拉杆240、位于右侧的第二拉杆250、位于中间区域的长螺母210以及位于长螺母210两端且在装配完成后分别止抵在长螺母210的两个端面上的第一短螺母220和第二短螺母230。
从而,控制臂200的第一拉杆240安装在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上、第二拉杆250安装在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上、长螺母210安装在长螺母夹持机构120上、第一短螺母220和第二短螺母230分别安装在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和第二短螺母230安装机构上;
进而,第一拉杆240可以在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的带动下移动至与第一短螺母220的螺纹孔正对,并带动第一拉杆240顺时针转动以将第一短螺母220安装到第一拉杆240上;第二拉杆250可以在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的带动下移动至与第二短螺母230的螺纹孔正对,并带动第二拉杆250逆时针转动以将第二短螺母230安装到第二拉杆250上,在第一短螺母220与第一拉杆240、第二短螺母230与第二拉杆250安装完成后,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驱使第一拉杆240远离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运动、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驱使第二拉杆250远离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带动第一拉杆240以及第一短螺母220朝向长螺母夹持机构120运动,并使第一拉杆240与长螺母210的螺纹孔正对,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带动第二拉杆250以及第二短螺母230朝向长螺母夹持机构120运动,并使第二拉杆250与长螺母210的螺纹孔正对,并再次驱动第一拉杆240顺时针转动、第二拉杆250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拉杆240与第二拉杆250通过长螺母210连接,完成控制臂200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如上述装配过程,可以快速地、自动化地完成控制臂200的装配,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臂200的装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控制臂200可以是左后控制臂或者右后控制臂,左后控制臂与右后控制臂为对称结构,在进行左后控制臂装配时,对应的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与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的位于与图1-图3所示位置一致,在进行右后控制臂装配时,可以将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和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的位置对调。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不局限于对控制臂200进行加工,还可以是与控制臂200结构类似的杆状分体式需要进行装配的臂组件均可以通过本申请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进行装配。
如图3所示,长螺母夹持机构120上设置有可选择地将第一短螺母220夹紧的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和可选择地将第二短螺母230夹紧的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
具体而言,长螺母夹持机构120包括:限制长螺母210转动的防转部,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右侧设置有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进而在长螺母210安装到第一拉杆240和第二拉杆250上之后,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的防转部与长螺母210脱离配合,且可以通过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夹紧第一短螺母220、通过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夹紧第二短螺母230,并驱使第一拉杆240与第二拉杆250同步逆时针转动两圈、顺时针转动两圈。
这样,使第一短螺母220和第二短螺母230可以分别在长螺母210的左右两端分别压紧长螺母210,并使两个短螺母的压紧力(例如:20N)满足使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防转部是指当长螺母210安装到长螺母夹持机构120上之后,可以防止长螺母210相对自身的轴线转动的部件,可以使与长螺母210的外周面形状一致并适于长螺母210安装在内的凹槽,进而在长螺母210在第一拉杆240和第二拉杆250上装配完成后,使防转部远离长螺母210即可使其与长螺母210脱离配合。
如图2所示,控制臂装配装置100还包括:将第一短螺母220输送至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的第一输送滑道151将第二短螺母230输送至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的第二输送滑道152。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输送滑道151将第一短螺母220供给到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可以通过第二输送滑道152将第二短螺母230供给到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以方便第一短螺母220在第一拉杆240上的安装、第二短螺母230在第二拉杆250上的安装,提高本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在第一输送滑道151可以存放大量的第一短螺母220、在第二输送滑道152上可以存放大量的第二短螺母230,从而无需在第一输送滑道151和第二输送滑道152内进行多次放置螺母的操作,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控制臂装配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送滑道151包括:与第一短螺母220的法兰配合的第一法兰滑道和与第一短螺母220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一螺母本体滑道;第二输送滑道152包括:与第二短螺母230的法兰配合的第二法兰滑道和与第二短螺母230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二螺母本体滑道。
其中,第一法兰滑道的内径略大于第一短螺母220的法兰的外径,并保证第一短螺母220的法兰不会脱出第一法兰滑道、第二法兰滑道的内径略大于第二短螺母230的法兰的外径,并保证第二短螺母230的法兰不会脱出第二法兰滑道。从而使第一短螺母220的法兰以及螺母本体分别与第一法兰滑道、第一螺母本体滑道滑动配合;第二短螺母230的法兰以及螺母本体分别与第二法兰滑道、第二螺母本体滑道配合,在提高便利性的同时,可以避免螺母倒装现象的出现,提高装配准确率。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臂装配装置100还包括:卸料机构170和倾斜滑道160,卸料机构170适于将装配完毕的控制臂200从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移动至倾斜滑道160。
具体而言,卸料机构170包括:卸料驱动件171和卸料夹持件172,卸料驱动件171与卸料夹持件172相连以驱动卸料夹持件172靠近或远离控制臂200;进而在卸料机构170夹持控制臂200后,可以通过卸料机构170将控制臂200移动到倾斜滑道160所在的区域,进而通过倾斜滑道160的导向作用,可以将完成装配后的控制臂200转移出本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有效地提高装配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1所示,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131和第一转动组件132,第一移动组件131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一转动组件132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131上且适于驱动第一拉杆240转动。也就是说,第一移动组件131适于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并带动安装在第一移动组件131上方的第一转动组件132运动,从而改变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在基座110上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在基座110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131包括:第一X向滑动板1311、第一Y向滑动板1312和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第一X向滑动板1311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一Y向滑动板1312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第一X向滑动板1311上;第一转动组件13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321和第一托盘1322,第一驱动电机1321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上,第一托盘1322与第一驱动电机1321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第一拉杆240。
具体而言,第一X向滑动板1311可滑动地安装在基座110上且适于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10运动、第一Y向滑动板1312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X向滑动板1311上且适于在另一个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相对第一Y向滑动板1312运动,第一Y向滑动板1312上安装有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第一驱动电机1321安装与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的左端,第一驱动电机1321的电机轴穿过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并与位于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1313的右端的第一托盘1322固定连接,从而带动第一托盘1322转动。
第一托盘1322上设置有对第一拉杆240进行定位的定位件以及对第一拉杆240进行夹紧的夹紧件,从而将第一拉杆240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托盘1322上。
这样,一方面通过第一X向滑动板1311、第一Y向滑动板1312调整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相对于基座110的位置,在方便位置调整的同时,通过多个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提高控制臂装配装置100的调整精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托盘1322的设置,使第一拉杆240在第一转动组件132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装配精度。
在图1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141和第二转动组件142,第二移动组件141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二转动组件142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141上且适于驱动第二拉杆250转动。也就是说,第二移动组件141适于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并带动安装在第二移动组件141上方的第二转动组件142运动,从而改变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在基座110上的相对位置,使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在基座110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组件141包括:第二X向滑动板1411、第二Y向滑动板1412和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第二X向滑动板1411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二Y向滑动板1412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第二X向滑动板1411上;第二转动组件14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托盘,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上,第二托盘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第二拉杆250。
具体而言,第二X向滑动板1411可滑动地安装在基座110上且适于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10运动、第二Y向滑动板1412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X向滑动板1411上且适于在另一个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相对第二Y向滑动板1412运动,第二Y向滑动板1412上安装有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与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的右端,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并与位于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1413的左端的第二托盘固定连接,从而带动第二托盘转动。
第二托盘上设置有对第二拉杆250进行定位的定位件以及对第二拉杆250进行夹紧的夹紧件,从而将第二拉杆250稳定的固定在第二托盘上。
这样,一方面通过第二X向滑动板1411、第二Y向滑动板1412调整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相对于基座110的位置,在方便位置调整的同时,通过多个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提高控制臂装配装置100的调整精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托盘的设置,使第二拉杆250在第二转动组件142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装配精度。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控制臂装配装置100的装配过程进行具体地描述:
如图1所示,控制臂装配装置100包括:基座110、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以及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其中,长螺母夹持机构120的两端还具有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和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131和第一转动组件132、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141和第二转动组件142。
首先,将长螺母210安装到长螺母210安装到长螺母夹持机构120上、将第一拉杆240安装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上,将第二拉杆250安装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上、将第一短螺母220安装到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上、将第二短螺母230安装到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上。
从而,通过第一移动组件131驱动第一拉杆240朝向第一短螺母220运动,并在第一拉杆240与第一短螺母220相对后通过第一转动组件132带动第一拉杆240顺时针转动(转动圈数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使用需求设定),以将第一短螺母220旋入到第一拉杆240上;进而通过第一移动组件131带动第一拉杆240远离第一短螺母220夹持机构,并使第一拉杆240与长螺木的螺纹孔相对,使第一转动组件132带动第一拉杆240顺时针转动(转动圈数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使用需求设定),将第一拉杆240与长螺母210螺纹连接;
通过第二移动组件141驱动第二拉杆250朝向第二短螺母230运动,并在第二拉杆250与第二短螺母230相对后通过第二转动组件142带动第二拉杆250逆时针转动(转动圈数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使用需求设定),以将第二短螺母230旋入到第二拉杆250上;进而通过第二移动组件141带动第二拉杆250远离第二短螺母230夹持机构,并使第二拉杆250与长螺木的螺纹孔相对,使第二转动组件142带动第二拉杆250逆时针转动(转动圈数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使用需求设定),将第二拉杆250与长螺母210螺纹连接。
进而,在第一拉杆240与第二拉杆250通过长螺母210连接之后,解除长螺母夹持机构120对长螺母210的限位,通过第一短螺母夹紧件121和第二短螺母夹紧件122分别夹紧第一短螺母220和第二短螺母230,并使第一拉杆控制机构130和第二拉杆控制机构140同步逆时针转动后再同步顺时针转动,以完成对长螺母210的加压,并完成控制臂200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拉杆240与第一短螺母220、长螺母210之间的装配精度以及装配尺寸由第一拉杆240转动的圈数决定,第二拉杆250与第二短螺母230、长螺母210的配合尺寸以及转动圈数与第一拉杆240的一致,且在第一拉杆240转动时,第一移动组件131可以在第一转动组件132的带动下移动、第二拉杆250转动时,第二移动组件141可以在第二转动组件142的带动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长螺母夹持机构,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适于夹持长螺母;
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位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的左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一短螺母;
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位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的右侧且可选择地夹持第二短螺母;
第一拉杆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左侧,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拉杆移动或/和转动;
第二拉杆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的右侧,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二拉杆移动或/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上设置有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短螺母夹紧的第一短螺母夹紧件和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二短螺母夹紧的第二短螺母夹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短螺母输送至所述第一短螺母夹持机构的第一输送滑道和将所述第二短螺母输送至所述第二短螺母夹持机构的第二输送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滑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短螺母的法兰配合的第一法兰滑道和与所述第一短螺母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一螺母本体滑道;
所述第二输送滑道包括:与所述第二短螺母的法兰配合的第二法兰滑道和与所述第二短螺母的螺母本体配合的第二螺母本体滑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机构和倾斜滑道,所述卸料机构适于将装配完毕的控制臂从所述长螺母夹持机构移动至所述倾斜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卸料驱动件和卸料夹持件,所述卸料驱动件与所述卸料夹持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夹持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控制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拉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X向滑动板、第一Y向滑动板和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上;
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托盘,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托盘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拉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拉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控制臂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X向滑动板、第二Y向滑动板和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可沿Y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上;
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托盘,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固定块上,所述第二托盘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拉杆。
CN201920433769.0U 2019-04-01 2019-04-01 控制臂装配装置 Active CN209811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769.0U CN209811691U (zh) 2019-04-01 2019-04-01 控制臂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769.0U CN209811691U (zh) 2019-04-01 2019-04-01 控制臂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1691U true CN20981169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3769.0U Active CN209811691U (zh) 2019-04-01 2019-04-01 控制臂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16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245A (zh) * 2022-04-07 2022-05-31 玛斯特轻量化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自动拧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245A (zh) * 2022-04-07 2022-05-31 玛斯特轻量化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自动拧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11691U (zh) 控制臂装配装置
CN109079894A (zh) 一种橡胶软管切割用机器人
CN111112899B (zh) 管具直角焊接自动上下料夹具
CN211389140U (zh) 一种木头切割用自动上料结构
CN208034051U (zh) 角码安装装置
US6298704B1 (en) Portable bend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axial workpiece loading
CN110743947A (zh) 一种径向加载回转和对中定位的弯管装置及弯管方法
CN112719482A (zh) 一种弯头攻丝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KR20180075757A (ko) 디텐트레버 어셈블리용 가조립 장치
KR20150018192A (ko) 널링공구 교체식 소재 자동 널링 가공장치
CN108942515B (zh) 磨削用高精度碳化硅镜片快速夹持装置
CN109385763B (zh) 一种用于裁片旋转送料的移料装置
CN215656074U (zh) 倾斜旋转装置和包括该倾斜旋转装置的点胶机
CN215069622U (zh) 磁环定位固定机构
CN214722105U (zh) 一种用于立式抽管机的数控扶正机构
JP2002053232A (ja) 給紙テーブルにおいて枚葉紙の位置を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20969746U (zh) 一种自动点胶机的点胶平台物料推送装置
CN219859409U (zh) 一种物料转移机构
CN109290704B (zh) 一种门轴自动焊接装置
CN115846572B (zh) 一种适用于锻压机的原料输送设备
CN210914253U (zh) 一种自动充装称量装置
CN220658195U (zh) 一种用于掘进机的机械零件加工用的标记涂标装置
CN220532680U (zh) 一种左右共弯机构
CN211708452U (zh) 摆动机械手、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
CN220333235U (zh) 供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