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5626U -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5626U
CN209805626U CN201920953659.7U CN201920953659U CN209805626U CN 209805626 U CN209805626 U CN 209805626U CN 201920953659 U CN201920953659 U CN 201920953659U CN 209805626 U CN209805626 U CN 209805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ing
die
hairpin coil
inclined plan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36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近府
裴善忠
陈恒
徐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Innovation Energy &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Innovation Energy &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Innovation Energy &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Innovation Energy &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36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5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5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5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卡线圈生产技术领域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1)上表面设置凹模前部容纳腔(3)、凹模凹槽Ⅰ(4)、凹模凹槽Ⅱ(5),凹模凹槽Ⅰ(4)内设置导向斜面Ⅰ(6),凹模凹槽Ⅱ(5)内设置导向斜面Ⅱ(7),整形凸模(2)下表面设置凸模凸条Ⅰ(8)和凸模凸条Ⅱ(9),凸模凸条Ⅰ(8)上设置挤压斜面Ⅰ(10),凸模凸条Ⅱ(9)上设置挤压斜面Ⅱ(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将线圈模压成需要的形状,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卡线圈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轻量、高效、低成本,因此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现有技术中,发卡绕组电机以其优势引领行业潮流。发卡绕组电机槽满率高,效率高,重量轻,成本更低,但是此种电机工艺复杂。线圈成型、整形和弯形复杂,设备昂贵,进口设备亿元以上,国产设备千万起步,因此,需要寻求简单高效的线圈制造设备及工艺方法,以全面提高电机发卡整形效率和整形质量,满足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将线圈模压成需要的形状,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的发卡线圈成型模具。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包括整形凹模、整形凸模,所述的整形凹模上表面设置凹模前部容纳腔、凹模凹槽Ⅰ、凹模凹槽Ⅱ,凹模凹槽Ⅰ和凹模凹槽Ⅱ平行布置,凹模凹槽Ⅰ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Ⅱ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另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Ⅰ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Ⅰ,凹模凹槽Ⅱ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Ⅱ,整形凸模下表面设置凸模凸条Ⅰ和凸模凸条Ⅱ,凸模凸条Ⅰ和凸模凸条Ⅱ平行布置,凸模凸条Ⅰ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Ⅰ,凸模凸条Ⅱ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Ⅱ,所述的整形凹模上表面一端设置凹进的定位凹槽,整形凸模下表面一端设置凸出的定位凸块。
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设置为能够和整形凸模扣装在一起的结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扣装在一起时,定位凸块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定位凹槽内的结构,凸模凸条Ⅰ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凹模凹槽Ⅰ内的结构,凹模凹槽Ⅱ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凸模凸条Ⅱ内的结构。
所述的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待整形部Ⅰ、待整形部Ⅱ,所述的待整形部Ⅰ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一端连接,待整形部Ⅱ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另一端连接,发卡线圈端部、待整形部Ⅰ、待整形部Ⅱ为一体式结构,发卡线圈端部为设置为呈V字形结构,所述的发卡线圈的待整形部Ⅰ和待整形部Ⅱ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发卡线圈设置为能够布置在整形凸模上的结构,发卡线圈布置在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凸模上进行整形时,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Ⅰ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Ⅰ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Ⅱ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Ⅱ内的结构。
在整形凸模上施加垂直于整形凹模的整形压力时,整形凸模的凸模凸条Ⅰ上的挤压斜面Ⅰ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上的结构,凸模凸条Ⅱ上的挤压斜面Ⅱ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上的结构。
所述的凹模凹槽Ⅰ的导向斜面Ⅰ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凹模凹槽Ⅱ的导向斜面Ⅱ7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凸模凸条Ⅰ上的挤压斜面Ⅰ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凸模凸条Ⅱ上的挤压斜面Ⅱ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
所述的整形凸模位于整形凹模正上方,整形凹模设置在台面上,整形凹模下表面与台面固定连接,台面上设置支架,整形凸模上表面与垂直布置的伸缩气缸连接,伸缩气缸设置在支架上,伸缩气缸与能够控制伸缩气缸伸缩的控制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的工艺步骤为:1)将发卡线圈原材整形成n字形的待整形发卡线圈,待整形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待整形部Ⅰ、待整形部Ⅱ;2)将待整形发卡线圈放置到整形凹模上,使得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内,待整形部Ⅰ位于凹模凹槽Ⅰ内,待整形部Ⅱ位于凹模凹槽Ⅱ内;3)将整形凸模移动到整形凹模上方,将整形凸模扣装在整形凹模上,使得定位凸块卡装到定位凹槽内,凸模凸条Ⅰ卡装到凹模凹槽Ⅰ内,凹模凹槽Ⅱ卡装到凸模凸条Ⅱ内;4)施力在整形凸模上,使得整形凸模垂直于整形凹模1向下的整形压力,使得整形凸模的凸模凸条Ⅰ上的挤压斜面Ⅰ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上,凸模凸条Ⅱ上的挤压斜面Ⅱ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上;5)移动整形凸模离开整形凹模,完成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形成发卡线圈成品。
施力在整形凸模上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伸出实现,移动整形凸模离开整形凹模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实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采用普通铝合金材料制成,整形凹模如附图所示,有凹模前部容纳腔、凹模凹槽Ⅰ、凹模凹槽Ⅱ,而整形凸模有与凹模凹槽Ⅰ、凹模凹槽Ⅱ对应的凸模凸条Ⅰ、凸模凸条Ⅱ,这样,当整形凸模扣装到整形凹模,并施加压力在整形凹模时,就能够实现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从而模压呈发卡线圈成品。而凹模前部容纳腔用于容纳发卡线圈端部,使得不需要进行模压整形的发卡线圈端部部位不会与整形凸模接触而发生任何变形。这样,进行发卡线圈整形时,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的工艺步骤为:将发卡线圈原材整形成n字形的待整形发卡线圈,待整形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待整形部Ⅰ、待整形部Ⅱ;将待整形发卡线圈放置到整形凹模上,使得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内,待整形部Ⅰ位于凹模凹槽Ⅰ内,待整形部Ⅱ位于凹模凹槽Ⅱ内;将整形凸模移动到整形凹模上方,将整形凸模扣装在整形凹模上,使得定位凸块卡装到定位凹槽内,凸模凸条Ⅰ卡装到凹模凹槽Ⅰ内,凹模凹槽Ⅱ卡装到凸模凸条Ⅱ内;施力在整形凸模上,使得整形凸模垂直于整形凹模向下的整形压力,使得整形凸模的凸模凸条Ⅰ上的挤压斜面Ⅰ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上,凸模凸条Ⅱ上的挤压斜面Ⅱ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上;移动整形凸模离开整形凹模,完成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形成发卡线圈成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将线圈模压成需要的形状,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分开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分开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整形凹模;2、整形凸模;3、凹模前部容纳腔;4、凹模凹槽Ⅰ;5、凹模凹槽Ⅱ;6、导向斜面Ⅰ;7、导向斜面Ⅱ;8、凸模凸条Ⅰ;9、凸模凸条Ⅱ;10、挤压斜面Ⅰ;11、挤压斜面Ⅱ;12、定位凹槽;13、定位凸块;14、发卡线圈端部;15、待整形部Ⅰ;16、待整形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包括整形凹模1、整形凸模2,所述的整形凹模1上表面设置凹模前部容纳腔3、凹模凹槽Ⅰ4、凹模凹槽Ⅱ5,凹模凹槽Ⅰ4和凹模凹槽Ⅱ5平行布置,凹模凹槽Ⅰ4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3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Ⅱ5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3另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Ⅰ4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Ⅰ6,凹模凹槽Ⅱ5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Ⅱ7,整形凸模2下表面设置凸模凸条Ⅰ8和凸模凸条Ⅱ9,凸模凸条Ⅰ8和凸模凸条Ⅱ9平行布置,凸模凸条Ⅰ8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Ⅰ10,凸模凸条Ⅱ9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Ⅱ11,所述的整形凹模1上表面一端设置凹进的定位凹槽12,整形凸模2下表面一端设置凸出的定位凸块13。上述结构,整形凹模1和整形凸模2采用普通铝合金材料制成,整形凹模如附图2所示,有凹模前部容纳腔3、凹模凹槽Ⅰ4、凹模凹槽Ⅱ5,而整形凸模有与凹模凹槽Ⅰ4、凹模凹槽Ⅱ5对应的凸模凸条Ⅰ8、凸模凸条Ⅱ9,这样,当整形凸模扣装到整形凹模,并施加压力在整形凹模时,就能够实现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从而模压呈发卡线圈成品。进行发卡线圈整形时,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的工艺步骤为:将发卡线圈原材整形成n字形的待整形发卡线圈,待整形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将待整形发卡线圈放置到整形凹模1上,使得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14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3内,待整形部Ⅰ15位于凹模凹槽Ⅰ4内,待整形部Ⅱ16位于凹模凹槽Ⅱ5内;将整形凸模2移动到整形凹模1上方,将整形凸模2扣装在整形凹模1上,使得定位凸块13卡装到定位凹槽12内,凸模凸条Ⅰ8卡装到凹模凹槽Ⅰ4内,凹模凹槽Ⅱ5卡装到凸模凸条Ⅱ9内;施力在整形凸模2上,使得整形凸模2垂直于整形凹模1向下的整形压力,使得整形凸模2的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15上,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16上;移动整形凸模2离开整形凹模1,完成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形成发卡线圈成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将线圈模压成需要的形状,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中,凹模凹槽Ⅰ4与整形凹模结合边为圆弧过渡结构,凹模凹槽Ⅱ5与整形凹模结合边为圆弧过渡结构,凸模凸条Ⅰ8与挤压斜面Ⅰ10的结合部位圆弧过渡结构,凸模凸条Ⅱ9与挤压斜面Ⅱ11的结合部位圆弧过渡结构,这样,放置刮伤待整形线圈。
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1设置为能够和整形凸模2扣装在一起的结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1和整形凸模2扣装在一起时,定位凸块13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定位凹槽12内的结构,凸模凸条Ⅰ8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凹模凹槽Ⅰ4内的结构,凹模凹槽Ⅱ5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凸模凸条Ⅱ9内的结构。上述结构,通过整形凹模与整形凸模的扣装,使得定位凸块13卡装到定位凹槽12内,实现整形凸模和整形凹模之间的定位,不会窜动或移位,从而不需要多次调整以满足整形凸模和整形凹模的相对位置要求。当定位凸块13卡装到定位凹槽12后,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即实现位置对应。此时,凸模凸条Ⅰ8卡装到凹模凹槽Ⅰ4内,凹模凹槽Ⅱ5卡装到凸模凸条Ⅱ9内,对发卡线圈需要整形的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分别整形。
所述的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所述的待整形部Ⅰ15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14一端连接,待整形部Ⅱ16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14另一端连接,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为一体式结构,发卡线圈端部14为设置为呈V字形结构,所述的发卡线圈的待整形部Ⅰ15和待整形部Ⅱ16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上述结构,整形模具的两个凹模凹槽和两个凸模凸条与待整形发卡线圈的形状相对应,从而有效对待整形线圈需要整形的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进行挤压整形,效率高。
所述发卡线圈设置为能够布置在整形凸模2上的结构,发卡线圈布置在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凸模2上进行整形时,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14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3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Ⅰ15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Ⅰ4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Ⅱ16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Ⅱ5内的结构。在整形凸模2上施加垂直于整形凹模1的整形压力时,整形凸模2的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15上的结构,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16上的结构。所述的凹模凹槽Ⅰ4的导向斜面Ⅰ6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凹模凹槽Ⅱ5的导向斜面Ⅱ7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7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7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导向斜面和挤压斜面的各自倾斜角度,能够根据不同发卡线圈对整形部的倾斜角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发卡线圈待整形部需要角度2°-3°,以防止整形完成后反弹。反弹后刚刚满足要求。整形凸模2位于整形凹模1正上方,整形凹模1设置在台面上,整形凹模1下表面与台面固定连接,台面上设置支架,整形凸模2上表面与垂直布置的伸缩气缸连接,伸缩气缸设置在支架上,伸缩气缸与能够控制伸缩气缸伸缩的控制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的工艺步骤为:1)将发卡线圈原材整形成n字形的待整形发卡线圈,待整形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2)将待整形发卡线圈放置到整形凹模1上,使得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14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3内,待整形部Ⅰ15位于凹模凹槽Ⅰ4内,待整形部Ⅱ16位于凹模凹槽Ⅱ5内;3)将整形凸模2移动到整形凹模1上方,将整形凸模2扣装在整形凹模1上,使得定位凸块13卡装到定位凹槽12内,凸模凸条Ⅰ8卡装到凹模凹槽Ⅰ4内,凹模凹槽Ⅱ5卡装到凸模凸条Ⅱ9内;4)施力在整形凸模2上,使得整形凸模2垂直于整形凹模1向下的整形压力,使得整形凸模2的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15上,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16上;5)移动整形凸模2离开整形凹模1,完成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形成发卡线圈成品。这样,方便快捷实现发卡线圈整形处理。
施力在整形凸模2上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伸出实现,移动整形凸模2离开整形凹模1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实现。这样,实现整形凸模和整形凹模作业的自动化,降低强度,确保每次进行发卡线圈整形时施加的力度保持一致,确保整形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采用普通铝合金材料制成,整形凹模如附图所示,有凹模前部容纳腔、凹模凹槽Ⅰ、凹模凹槽Ⅱ,而整形凸模有与凹模凹槽Ⅰ、凹模凹槽Ⅱ对应的凸模凸条Ⅰ、凸模凸条Ⅱ,这样,当整形凸模扣装到整形凹模,并施加压力在整形凹模时,就能够实现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从而模压呈发卡线圈成品。而凹模前部容纳腔用于容纳发卡线圈端部,使得不需要进行模压整形的发卡线圈端部部位不会与整形凸模接触而发生任何变形。这样,进行发卡线圈整形时,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的工艺步骤为:将发卡线圈原材整形成n字形的待整形发卡线圈,待整形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待整形部Ⅰ、待整形部Ⅱ;将待整形发卡线圈放置到整形凹模上,使得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内,待整形部Ⅰ位于凹模凹槽Ⅰ内,待整形部Ⅱ位于凹模凹槽Ⅱ内;将整形凸模移动到整形凹模上方,将整形凸模扣装在整形凹模上,使得定位凸块卡装到定位凹槽内,凸模凸条Ⅰ卡装到凹模凹槽Ⅰ内,凹模凹槽Ⅱ卡装到凸模凸条Ⅱ内;施力在整形凸模上,使得整形凸模垂直于整形凹模向下的整形压力,使得整形凸模的凸模凸条Ⅰ上的挤压斜面Ⅰ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上,凸模凸条Ⅱ上的挤压斜面Ⅱ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上;移动整形凸模离开整形凹模,完成待整形发卡线圈的整形,形成发卡线圈成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将线圈模压成需要的形状,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包括整形凹模(1)、整形凸模(2),所述的整形凹模(1)上表面设置凹模前部容纳腔(3)、凹模凹槽Ⅰ(4)、凹模凹槽Ⅱ(5),凹模凹槽Ⅰ(4)和凹模凹槽Ⅱ(5)平行布置,凹模凹槽Ⅰ(4)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3)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Ⅱ(5)一端与凹模前部容纳腔(3)另一端连通,凹模凹槽Ⅰ(4)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Ⅰ(6),凹模凹槽Ⅱ(5)内设置呈斜面结构的导向斜面Ⅱ(7),整形凸模(2)下表面设置凸模凸条Ⅰ(8)和凸模凸条Ⅱ(9),凸模凸条Ⅰ(8)和凸模凸条Ⅱ(9)平行布置,凸模凸条Ⅰ(8)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Ⅰ(10),凸模凸条Ⅱ(9)上设置呈斜面结构的挤压斜面Ⅱ(11),所述的整形凹模(1)上表面一端设置凹进的定位凹槽(12),整形凸模(2)下表面一端设置凸出的定位凸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1)设置为能够和整形凸模(2)扣装在一起的结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凹模(1)和整形凸模(2)扣装在一起时,定位凸块(13)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定位凹槽(12)内的结构,凸模凸条Ⅰ(8)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凹模凹槽Ⅰ(4)内的结构,凹模凹槽Ⅱ(5)设置为能够卡装到凸模凸条Ⅱ(9)内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卡线圈包括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所述的待整形部Ⅰ(15)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14)一端连接,待整形部Ⅱ(16)一端与发卡线圈端部(14)另一端连接,发卡线圈端部(14)、待整形部Ⅰ(15)、待整形部Ⅱ(16)为一体式结构,发卡线圈端部(14)为设置为呈V字形结构,所述的发卡线圈的待整形部Ⅰ(15)和待整形部Ⅱ(16)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卡线圈设置为能够布置在整形凸模(2)上的结构,发卡线圈布置在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的整形凸模(2)上进行整形时,发卡线圈的发卡线圈端部(14)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前部容纳腔(3)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Ⅰ(15)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Ⅰ(4)内的结构,待整形部Ⅱ(16)设置为能够位于凹模凹槽Ⅱ(5)内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整形凸模(2)上施加垂直于整形凹模(1)的整形压力时,整形凸模(2)的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Ⅰ(15)上的结构,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设置为能够施加整形压力在待整形部Ⅱ(16)上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凹槽Ⅰ(4)的导向斜面Ⅰ(6)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凹模凹槽Ⅱ(5)的导向斜面Ⅱ(7)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范围,凸模凸条Ⅰ(8)上的挤压斜面Ⅰ(10)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7)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凸模凸条Ⅱ(9)上的挤压斜面Ⅱ(11)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与导向斜面Ⅱ(7)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凸模(2)位于整形凹模(1)正上方,整形凹模(1)设置在台面上,整形凹模(1)下表面与台面固定连接,台面上设置支架,整形凸模(2)上表面与垂直布置的伸缩气缸连接,伸缩气缸设置在支架上,伸缩气缸与能够控制伸缩气缸伸缩的控制部件连接。
CN201920953659.7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Active CN209805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3659.7U CN2098056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3659.7U CN2098056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5626U true CN209805626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3659.7U Active CN2098056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56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783A (zh) * 2021-03-09 2021-0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Hairpin绕组成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783A (zh) * 2021-03-09 2021-0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Hairpin绕组成型装置
CN113078783B (zh) * 2021-03-09 2022-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Hairpin绕组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1816B (zh) 压缸式板材拉伸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CN209805626U (zh)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
CN108746332A (zh) 一种拉压复合式板材拉伸成形机
CN206502740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
CN211429153U (zh) 一种发卡线圈成型工装
CN110138159A (zh) 一种发卡线圈整形模具及发卡线圈整形工艺方法
CN110624966A (zh) 一种2000系铝合金蒙皮分段拉形成型方法
CN104015344B (zh) 一种数码产品壳体整形治具
CN209664120U (zh) 一种带气缸抽芯的折弯模
CN217370192U (zh) 一种电热丝折弯模具
CN204171185U (zh) 一种具有预弯机构的防侧移成型模具
CN206445152U (zh) 薄壁不锈钢多向阀体模具结构
CN107877835A (zh) 多工位自动整形机构
CN205463786U (zh) 一种电视机铝合金底座二次折弯机构
CN207982066U (zh) 一种l型杆整形夹具
CN112974588A (zh) 一种极小弯曲半径空心零件低压拉弯方法
CN105642711B (zh) 一种基于悬臂式变高度辊模成形装置的悬臂式变高度辊模成形方法
CN206435708U (zh) 敞篷汽车精密锻件锻造模具
CN205967032U (zh) 一种多次打弯成型精密级进模
CN105149912A (zh) 压散热风扇刷架组件的工装设备
CN105328039B (zh) 一种吸震器支撑板折弯压扣模具
CN212349968U (zh) 一种折弯机模具
CN101100031A (zh) 一种具有复杂端头的汽车稳定杆的热成形工艺
CN216938014U (zh) 一种管模毛坯热挤压成型装置
CN110149035A (zh) 一种发卡线圈成型模具及发卡线圈成型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