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3093U -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 Google Patents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3093U
CN209783093U CN201920573510.6U CN201920573510U CN209783093U CN 209783093 U CN209783093 U CN 209783093U CN 201920573510 U CN201920573510 U CN 201920573510U CN 209783093 U CN209783093 U CN 209783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box
plate
refrigerant
trans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35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运波
李春红
李庆
杨海波
林盛堂
陈习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re Industrie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del B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del B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del B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35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3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3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3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箱体结构,包括:箱外壳;箱框,箱框与箱外壳连接;及制冷件,制冷件与箱框连接、并位于箱外壳内,制冷件包括具有冷媒通道的制冷板、及设于制冷板上的过渡板,过渡板设有与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入口;其中,过渡板位于制冷板远离箱框的一端。车载冰箱,包括如上的箱体结构。上述的车载冰箱具备上述的箱体结构,在上述的箱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型号的冰箱的箱外壳形成的容纳腔的容积一定,通过将过渡板设置在制冷板远离箱框的一端,能够避免冷媒在通过冷媒入口时,由于过渡板的温度过低而使得箱框出现冷凝露水的情况发生,如此,也可以适当增加制冷板在竖直方向的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板的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车载冰箱的箱体结构主要包括箱框、制冷件、底托及箱外壳等部件,其中,制冷件可以是压缩机、蒸发器或冷凝器,但这些部件的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使得压缩机、蒸发器或冷凝器等制冷部件的制冷效率低且箱框容易出现冷凝水,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能够提高制冷效率,且避免箱框出现冷凝水。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箱体结构,包括:箱外壳;箱框,所述箱框与所述箱外壳连接;及制冷件,所述制冷件与所述箱框连接、并位于所述箱外壳内,所述制冷件包括制冷板、及设于所述制冷板上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有冷媒入口;其中,所述过渡板位于所述制冷板远离所述箱框的一端。
上述的箱体结构中,制冷件设置在箱外壳内,冷媒通过过渡板上的冷媒入口进入到制冷板中、并对冷藏室或冷冻室进行制冷,在上述的箱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型号的冰箱的箱外壳形成的容纳腔的容积一定,通过将过渡板设置在制冷板远离箱框的一端,能够避免冷媒在通过冷媒入口时,由于过渡板的温度过低而使得箱框出现冷凝露水的情况发生,如此,也可以适当增加制冷板在竖直方向的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板的制冷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板设有与所述冷媒入口连通的冷媒通道,所述过渡板还设有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件还包括与所述过渡板连接的第一管道、及与所述过渡板连接的第二管道,所述冷媒入口为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口,所述冷媒出口为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口,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第二管道均朝背离所述箱外壳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从靠近所述过渡板至远离所述过渡板的方向呈递减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框向所述箱外壳的内部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框上设置有加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结构还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与所述制冷件连接,且所述底托与所述制冷件配合形成冷藏室或冷冻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托位于所述制冷板远离所述箱框的一侧,所述过渡板朝向所述底托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结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制冷件与所述箱外壳之间。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结构。
上述的车载冰箱具备上述的箱体结构,在箱体结构中,制冷件设置在箱外壳内,冷媒通过过渡板上的冷媒入口进入到制冷板中、并对冷藏室或冷冻室进行制冷,在上述的箱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型号的冰箱的箱外壳形成的容纳腔的容积一定,通过将过渡板设置在制冷板远离箱框的一端,能够避免冷媒在通过冷媒入口时,由于过渡板的温度过低而使得箱框出现冷凝露水的情况发生,如此,也可以适当增加制冷板在竖直方向的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板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外壳100,110、容纳腔,200、箱框,210、加强板,300、制冷件,310、制冷板,320、过渡板,330、第一管道,331、冷媒入口,340、第二管道,341、冷媒出口,400、底托,500、冷藏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箱体结构,包括:箱外壳100、箱框200及制冷件300,箱框200与箱外壳100连接,制冷件300与箱框200连接、并位于箱外壳100内,制冷件300包括制冷板310、及设于制冷板310上的过渡板320,过渡板320设有冷媒入口331;其中,过渡板320位于制冷板310远离箱框200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的制冷件300可以是压缩机、蒸发器或冷凝器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件300为蒸发器,所述的制冷板310为蒸发板。
具体地,箱外壳100设有容纳腔110,箱框200位于整个箱体结构的顶端,箱框200用于固定制冷件300、并使制冷件300位于容纳腔110中,且箱框200设有开口,开口与制冷件300的内部连通,制冷件300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连接有底托400,底托400用于密封住制冷件300底端的开口,如此,底托400与制冷件300就能配合形成冷藏室500,需冷藏物品用于放置在冷藏室500或冷冻室中。
上述的箱体结构中,制冷件300设置在箱外壳100内,冷媒通过过渡板320上的冷媒入口331进入到制冷板310中、并对冷藏室500或冷冻室进行制冷,在上述的箱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型号的冰箱的箱外壳100形成的容纳腔110的容积一定,通过将过渡板320设置在制冷板310远离箱框200的一端,能够避免冷媒在通过冷媒入口331时,由于过渡板320的温度过低而使得箱框200出现冷凝露水的情况发生,如此,也可以适当增加制冷板310在竖直方向的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板310的制冷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需要通过冷媒入口331进入到冷媒通道中,那么,在冷媒入口331处的过渡板320的温度会因受到冷媒的影响而变低,且由于过渡板320处的冷媒因还未与冷藏室500的物品发生热交换,因此,相较于制冷板310中的冷媒,过渡板320内的冷媒的温度要更低,故而,若是过渡板320靠箱框200的距离较近,箱框200便会出现冷凝露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方案中,开设有冷媒入口331的过渡板320设置在制冷板310靠近箱框200的一端。如此,为了保证箱框200不会因为过渡板320的温度过低而出现冷凝露水,必须增加箱框200向箱外壳100内部延伸的长度,使得过渡板320与箱框20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由于箱外壳100的容纳腔110的容积一定,必须要使得制冷板310在竖直方向的面积缩小,因此,传统方案中的制冷板310的面积要小于本申请中制冷板310的面积,制冷效率要更低。
进一步地,制冷板设有与冷媒入口331连通的冷媒通道,过渡板320还设有与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出口341。冷媒可以通过冷媒入口331进入到冷媒通道中,冷媒通道内的冷媒可以从冷媒出口341出去,使得冷媒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冷媒入口331进入,且由于冷媒出口341开设在过渡板320上,过渡板320位于制冷板310远离箱框200的一端,冷媒出口341处的低温也无法传递到箱框200中,避免箱框200出现冷凝露水。当制冷板的面积增加后,冷媒通道的长度也可以相应地增加,从而提高制冷效率。
具体地,制冷件300还包括与过渡板320连接的第一管道330、及与过渡板320连接的第二管道340,冷媒入口331为第一管道330的管口,冷媒出口341为第二管道340的管口,第一管道330及第二管道340均朝背离箱外壳100的方向延伸。如此,第一管道330与第二管道340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与冷凝器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部分重合,从而使得制冷板310在竖直方向的面积更大。
进一步地,第二管道340的管径从靠近过渡板320至远离过渡板320的方向呈递减趋势。如此,能够减缓冷媒从第二管道340出去的速率,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可选地,第二管道340可以是整个管道的管径从靠近过渡板320的一端至远离过渡板320的一端递减;也可以是第二管道340的某一段的管径从靠近过渡板320至远离过渡板320的方向的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框200向箱外壳100的内部延伸。如此,可以避免箱框200外凸与箱外壳100,使得箱框200与箱外壳100保持整体性,更美观。
进一步地,箱框200上设置有加强板210。如此,可以有效地提高箱框200的强度。具体地,加强板21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箱框200上,且加强板210为多个,多个加强板210间隔设置在箱框200上,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箱框200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托400位于制冷板310远离箱框200的一侧,过渡板320朝向底托400延伸。底托400作为托住制冷件300且密封制冷件300底部开口的部件,本身会在竖直方向上占据一定的空间,通过使得过渡板320朝向底托400延伸,过渡板320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会与底托400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部分或全部重合,从而使得制冷板310在竖直方向的面积更大。其中,过渡板320可以伸出底托400,也可以不伸出底托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结构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于制冷件300与箱外壳100之间。保温层能够避免制冷件300与箱外壳100进行热交换,避免箱外壳100的温度过低。可选地,保温层为发泡层。
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载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结构。
上述的车载冰箱具备上述的箱体结构,在箱体结构中,制冷件300设置在箱外壳100内,冷媒通过过渡板320上的冷媒入口331进入到制冷板310中、并对冷藏室500或冷冻室进行制冷,在上述的箱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型号的冰箱的箱外壳100形成的容纳腔110的容积一定,通过将过渡板320设置在制冷板310远离箱框200的一端,能够避免冷媒在通过冷媒入口331时,由于过渡板320的温度过低而使得箱框200出现冷凝露水的情况发生,如此,也可以适当增加制冷板310在竖直方向的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板310的制冷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外壳;
箱框,所述箱框与所述箱外壳连接;及
制冷件,所述制冷件与所述箱框连接、并位于所述箱外壳内,所述制冷件包括制冷板、及设于所述制冷板上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有冷媒入口;
其中,所述过渡板位于所述制冷板远离所述箱框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板设有与所述冷媒入口连通的冷媒通道,所述过渡板还设有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件还包括与所述过渡板连接的第一管道、及与所述过渡板连接的第二管道,所述冷媒入口为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口,所述冷媒出口为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口,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第二管道均朝背离所述箱外壳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从靠近所述过渡板至远离所述过渡板的方向呈递减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向所述箱外壳的内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上设置有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与所述制冷件连接,且所述底托与所述制冷件配合形成冷藏室或冷冻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位于所述制冷板远离所述箱框的一侧,所述过渡板朝向所述底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制冷件与所述箱外壳之间。
10.一种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箱体结构。
CN201920573510.6U 2019-04-24 2019-04-24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Active CN209783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510.6U CN209783093U (zh) 2019-04-24 2019-04-24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510.6U CN209783093U (zh) 2019-04-24 2019-04-24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3093U true CN209783093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80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3510.6U Active CN209783093U (zh) 2019-04-24 2019-04-24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3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3835B2 (en) Refrigerator
US20170241694A1 (en) Refrigerator
BR0015829A (pt) Equipamento de refrigeração
CN109696009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冰箱
CN109696010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对开门冰箱
US20120060543A1 (en) Vacuum insulator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204043281U (zh) 冰箱
WO2023020171A1 (zh) 制冷设备
WO2019120105A1 (zh) 冰箱
CN103339454A (zh) 冷藏库
JP2012127629A (ja) 冷却貯蔵庫
CN214039086U (zh) 减小回气管热量损失的冰箱
CN113237272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102353201A (zh) 风冷冰箱
CN209783093U (zh) 箱体结构及车载冰箱
CN205606986U (zh) 冰箱
CN206546057U (zh) 冰箱
CN208332806U (zh) 一种卧式无霜双温冷柜
US20110011120A1 (en) Refrigerator Cooling System
CN214039113U (zh) 风冷冰箱
CN210227583U (zh) 卧式冷冻展示柜
CN214371160U (zh) 一种冰箱
CN115479428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8846613U (zh) 压缩机仓结构及嵌入式制冷设备
CN217737624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3 Jiankang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after: Indre Industries (Guangdo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23, Jiankang Road, National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bas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DEL B ENTERPRIS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