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7200U - 物联网智能夹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智能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7200U
CN209777200U CN201822249101.9U CN201822249101U CN209777200U CN 209777200 U CN209777200 U CN 209777200U CN 201822249101 U CN201822249101 U CN 201822249101U CN 209777200 U CN209777200 U CN 209777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cavity
moving part
plunger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91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nq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ro-Q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ro-Q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ro-Q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7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7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物联网智能夹,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及与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限位部,运动部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及驱动机构,内腔内沿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设有通过弹簧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外端设有柱塞,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柱塞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限位部相配合以实现对智能夹的锁紧,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解除对智能夹的锁紧。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防伪;防止非法调换和接触物流包装内的物品;厘清全物流流程中各方法律责任;环保;指定唯一收货人;隐私保护;全程记录物流环境物理参数(温度/湿度/加速度/气压等)。

Description

物联网智能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物联网智能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物流货物运输中,当货物受损赔偿时,常常发生纠纷,难以厘清法律责任,且不具备防伪、防止非法接触和防止更换物流货物物品、保护个人隐私等功能,例如,冷链物流中疫苗的储存运输需要全程保持在2℃至4℃之间,收货人收到疫苗时无法知晓收到的疫苗是否确实全程处于符合温度要求的冷链储存运输中。一旦未按照冷链运输要求进行操作,疫苗将失效并危害人生安全。而现有技术的产品无法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与被运输物体紧密同步随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全程无缝监控。而且时常发生不良商家无证参与经营,目前无法做到只有相关政府部分允许,并在相关政府部门报备注册人员才能运营,无法约束疫苗从生产到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无法保障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进行,也没有可回溯调阅的后台数据记录。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物联网智能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物联网智能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物联网智能夹,所述的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及与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的运动部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及驱动机构,所述的内腔内沿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设有通过弹簧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外端设有柱塞,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柱塞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智能夹的锁紧,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弹簧、第二连接板及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远离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对智能夹的锁紧,并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接近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弹簧、第二连接板及柱塞能回复至原位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柱塞与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智能夹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器、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所述的智能夹内还设有微动开关,以向控制器传递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处于锁止状态或开启状态的信号。
所述的智能夹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的上本体和下本体近端转动相连,以使所述的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能相互并拢或分离,所述的下本体下侧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内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上本体一端设有上侧开口的隔板空腔,且隔板空腔与容纳腔室之间设有用于供柱塞通过的柱塞开口,所述的容纳腔室内设置有运动部件,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上本体上侧在对应于所述的隔板空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物,所述的突出物上设有限位结构,以使上本体上侧和下本体上侧并拢时,所述的突出物能从隔板空腔的上侧开口插入所述隔板空腔内,所述的柱塞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插入隔板空腔内的突出物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之间的锁紧,并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远离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之间的锁紧。
在所述的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的隔板空腔的长度、所述的柱塞的长度、所述的弹簧未受力时的长度、所述的驱动机构的最大驱动行程均相等。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的方向依次设有驱动行程段和弹簧行程段,所述的驱动行程段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行程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的驱动行程段的内径,且所属的第二连接板的外径大小介于弹簧行程段的内径与驱动行程段的内径之间。
所述的上本体上侧和下本体上侧相对应的设有若干夹槽或夹齿。
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
所述的智能夹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一端设有柔性限位结构储存滚筒及柔性限位结构,所述的本体上表面设有用于与柔性限位结构相配合的固定装置,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柔性限位结构储存滚筒的一端设有隔板空腔,所述的隔板空腔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柔性限位结构一端能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所述的运动部件能将所述的柔性限位结构抵持于隔板空腔的内壁上从而实现锁紧。
所述的智能夹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一端设有柔性带储存滚筒及柔性带,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内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柔性带储存滚筒的一端设有一侧开口的隔板空腔,柔性带外端连接有突出物,突出物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柔性带一端的突出物能过所述的隔板空腔的开口并进入隔板空腔内,且所述的柱塞能与突出物上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突出物和柔性带的锁止。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物联网智能夹,所述的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及与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的运动部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运动限位部及驱动机构,所述的运动限位部包括一设置于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的运动限位段和与驱动机构相配合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的运动限位段沿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前后移动,并进而与所述的限位结构相配合实现连接或相分离实现解锁。
所述的运动限位段表面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固定设有与所述的密封圈凹槽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凹槽在运动限位段运动方向的长度与运动限位段的行程相同。
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器、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
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发声部件或发光部件。
所述的运动部件前侧还设有微动开关,用于感应限位结构是否到位。
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
所述的运动限位部还包括两个限位开关,分别设置于所述的连接段的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用于向驱动结构发出停止驱动的信号以对连接段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防伪:物联网智能夹均有独立唯一的识别码、设备码,且需要和云端服务器数据交换和匹配才有进行正常工作,杜绝了伪造的可能性。
2)防止非法调换和接触物流包装内的物品:通过物联网智能夹封闭夹住包装物袋口、拉链头、绑扎带等使外界无法调换和接触内部物品。如果法非打开,收货人能非常容易发现此状况,从而索赔或拒绝收货。
3)厘清全物流流程中各方法律责任:物联网智能夹关闭时间,开启时间,物流中的温度/气压/湿度/加速度等均有后台数据记录,假如发生纠纷时能通过后端数据库回溯调取数据,厘清各方责任。先查阅再开锁,收货人在收货后可先调阅各项物理参数图表,收货人确认各项物理参数符合其要求,才进行开锁操作,同时此开锁操作也作为收货人已经确认各项物理参数符合其要求的证据。如果收货人发现各项物理参数中有不符合其要求的,就可以不用开锁,保持物联网智能夹和物品外包装紧密连接,维持原状,收货人可通过物联网智能夹APP 直接联系承运人和或托运人以及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待相关服务人员到现场或已得到保险公司保赔手续齐全后授权开启。
4)环保:物联网智能夹配合防水拉链袋等包装物使用,可做到反复循环使用,可替代一次性快递物流包装纸袋或塑料袋。
5)指定唯一收货人:托运人或承运人在托运人指示下输入收货人识别码(手机号码等),只有收货人的手持设备(手机等)才能和此次物流作业相关的物联网智能夹进行云端数据交换和匹配,匹配成功才能打开物联网智能夹,从而拿取物流包装和或袋中的物品或取下物联网智能夹。收货人如临时无法接收货物,收货人可通过云端网络数据交换。转移物联网智能夹开启权力至收货人指定第三方来开启。第三方手持设备扫描物联网智能夹,与收货人指定的第三方识别码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开启。
6)隐私保护: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物品货物信息等隐私信息均不用再打印张贴在物流包装物表面,均可通过手持设备扫描物联网智能夹识别码与云端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输入和调阅。整个物流操作非相关人员均无法获取隐私信息。
7)对第三方物流平台和物流配送众包平台的有效管理: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持有物联网智能夹,初次使用时需扫描物联网智能夹识别码进行注册。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识别码和物联网智能夹成一一对应关系。物流操作中产生的各项后台数据能有效约束和规范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物联网智能夹关闭感应信号,物联网智能夹识别码和收货人识别码匹配等数据确认后才作为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正式接收物流货物物品,物流开始。收货人手持设备正确开启物联网智能夹才作为物流作业终止。收货人调阅整个物流流程中各项物理指标是否符合此货物物品的物流要求。这些均正常符合可作为一个完整的物流操作循环,才支付物流公司和/或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相关劳务费用,从而有效约束和管理物流快递配送操作人员服务质量。
8)定位距离行程等计算:通过设备具有的定位技术模块(或与物联网智能夹关联的物流操作人员手持设备)可得到整个物流过程中货物的位置,运送距离行程等。收货人、发货人、物流平台等相关被授权人员可通过云端服务器随时调阅查看。
9)实时数据交换与更新:通过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可将物联网智能夹的各项数据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换与更新。
10)有效管理全过程参与人员,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操作运营。对特殊物品 (如疫苗,血液制品等等),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报备的人员无法开启,从而无法进入到此操作及经营流程中。从发货人到收货人及终端用户全程处于后台数据记录中,谁可以开启,在何时何地开启,谁关闭,在何时何地关闭都有可回溯调阅的数据记录。
11)使用者通过物联网智能夹APP,可控制物联网智能夹内的发光体。当使用者面对多个物联网智能夹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发光体的闪烁和/或亮起,来区分和/或查找此关联的物联网智能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打开状态俯视图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打开状态侧视透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关闭状态侧视透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关闭状态俯视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关闭状态仰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示意图a。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示意图b。
图9是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感知模块应用说明。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与具有使用拉链开启关闭包装袋配合使用示意图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与具有使用拉链开启关闭包装袋配合使用示意图2。
图12是又一实施例方式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又一实施例方式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俯视图。
图14是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仰视图。
图15是再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再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俯视图。
图17是再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夹的仰视图。
图中:1)下本体,1.1)设备电器舱盖板,1.2)设备电舱室盖板固定用沉头螺丝,2)上本体,3)防撬窃保护围边,4)突出物,5)上本体表面夹槽或夹齿,6)转轴或柔性连接体,7)下本体表面夹槽或夹齿,8)柱塞9)微动开关,10)微型电机马达,11)微型电机马达输出轴,12)电路板,13)外部电源接口及接口防尘防水保护盖,14)可更换移动电源,15)限位结构,16)唯一识别码,17)太阳能电池板,18)可更换移动电源电池仓的可打开关闭外盖, 19)感知器接触外界环境窗口,20)柱塞开口,21)弹簧),22)螺纹配合,23) 柔性齿带,24)运动部件,25)本体上平面夹齿,26)储存滚筒托架,27)储存滚筒,28)上平面首端开孔,29)下平面首端开孔,30)柔性带,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水密橡皮圈,34)限位开关,35)容纳腔室, 36)隔板空腔,37)弹簧行程段,38)驱动行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包括上本体2和下本体1,所述的上本体2和下本体1近端通过转轴或柔性连接体6实现转动相连,以使所述的上本体2上侧与下本体1上侧能相互并拢或分离,所述的下本体1 下侧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35,所述的容纳腔室35远离上本体2的右端设有上侧开口的隔板空腔36,所述的容纳腔室35内设置有驱动机构及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运动部件24,所述的运动部件24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36左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上本体2上侧在对应于所述隔板空腔36左端内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物4,所述的突出物4上设有限位结构15,以使上本体2 上侧和下本体1上侧并拢时,所述的突出物4能从隔板空腔36的上侧开口插入所述隔板空腔36内,且所述的运动部件24能与所述的限位结构15相配合以实现锁紧。所述的限位结构15为凹槽或通孔或其他能与突出物4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的运动部件24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一端设有柱塞8,所述的内腔内沿运动部件24的运动方向设有通过弹簧21相连的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所述的第一连接板31固定设于内腔靠近运动部件本体的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优选地,所述的柱塞8外端的端部的外径由内端至外端逐渐收缩,即由右至左逐渐收缩,从而便于突出物4由上至下与柱塞8逐渐接触时,能相柱塞施加向柱塞8轴向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柱塞8能克服弹性力向右移动,而当突出物4的限位结构15运动至相应位置时,所述的柱塞8能在弹簧21力的作用下与插入隔板空腔36内的突出物4的限位结构15相配合以实现上本体2上侧与下本体1上侧之间的锁紧,并且所述的柱塞8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解除上本体2上侧与下本体1上侧之间的锁紧。
所述的运动部件24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的隔板空腔36的长度、所述的柱塞8的长度、所述的弹簧21未受力时的长度、所述的驱动机构的最大驱动行程均相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部件采用微型电机马达10,通过微型电机马达输出轴11与运动部件24相连,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由靠近微型电机马达10至远离微型电机马达10的方向依次设有驱动行程段38和弹簧行程段37,所述的驱动行程段38与所述的微型电机马达输出轴11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行程段37的内径大于所述的驱动行程段38的内径,且所属的第二连接板32的外径大小介于弹簧行程段37的内径与驱动行程段38的内径之间。
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16,所述的唯一识别码16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等。
所述的容纳腔室35内设有控制器、通讯装置、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容纳腔室35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在所述的智能夹内还设有微动开关9,以向控制器传递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处于锁止状态或开启状态的信号,也起到防止假锁状态,即限位机构未与柱塞8正常配合接触,而柱塞8已经移动到锁闭位置情况的发生,只有限位机构在正确位置确保运动部件24可正常锁止时,驱动机构才动作,如若不是将通过控制器反馈告知用户,请正确放置限位机构。微动开关9可以设置于隔板空腔36内位于柱塞8下侧的位置、设置于限位结构15 处,或者设置于其他能实现相应效果的位置。所述的控制部件还包括受APP控制的发光体,APP可控制发光体亮起、熄灭、闪烁等功能,起到协助用户寻找和识别相关物联网智能夹,以及辅助照明的功能。所述的通讯装置包括NFC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本体2上侧和下本体1上侧相对应的设有若干夹槽或夹齿。上本体2和下本体1表面设有的夹齿能将物流包装袋的拉链头固定和保护起来,使外部无法接触拉链头,同时夹住拉链下边沿,从而无法打开拉链也就无法非正常打开物流包装袋。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机构,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过程如下。
关闭过程:上本体2布置的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突出部4插入下本体1 隔板空腔36,迫使运动部件本体首部可伸缩柱塞8向后退缩,由于距离M=距离 N=距离O,所以柱塞8可以完全退缩回去,待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突出物4全部插入后,由于运动部件本体内腔弹簧21迫使运动部件本体首部可伸缩柱塞8 穿过或顶住,使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和下物联网智能夹下本体1固定。整个关闭过程无需驱动机构运动。
开启过程:电机接到电路板12给予的开启信号,电机输出轴逆时针旋转与运动部件本体尾部内腔中心内螺纹配合,促使运动部件24在物联网智能夹下本体1内部腔体内向后运动P距离,由于距离N=距离M=距离P,使柱塞8从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突出部4上的限位结构15退出,使上本体2和下本体1开启。此项创新使运动部件本体内腔的弹簧21不参与开启过程,减少了电机负荷和耗电,使整体产品待机和使用工作时间大大延长。
复位过程:电机接到电路板12给予的复位信号,电机输出轴顺时针旋转与运动部件本体尾部内腔中心内螺纹配合,促使柱塞8在物联网智能夹下本体1 内部腔体内向前运动P距离,由于距离N=距离M=距离P,使运动部件本体首部可伸缩柱塞8穿过下本体1容纳腔室35和隔板空腔36之间的柱塞8开口并进入物联网智能夹下本体1隔板空腔36。复位完毕。等待下次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突出部4的插入。
实施例2
参见图7-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24及与运动部件 24相配合的限位结构15,所述的运动部件24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运动限位部及驱动机构,所述的运动限位部包括一设置于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的运动限位段和与驱动机构相配合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的运动限位段沿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前后移动,并进而与所述的限位结构15相配合实现连接或相分离实现解锁,所述的运动限位段表面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固定设有与所述的密封圈凹槽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凹槽在运动限位段运动方向的长度与运动限位段的行程相同。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器、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发声部件或发光部件。所述的运动部件24前侧还设有微动开关,用于感应限位结构15是否到位。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16。所述的运动限位部还包括两个限位开关34,分别设置于所述的连接段的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用于向驱动结构发出停止驱动的信号以对连接段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内还设有通讯装置,用于实现服务器端与物联网智能夹之间的信号连接,或者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内还设有通讯装置,用于与移动设备实现信号连接,并由移动设备实现与服务器端的信号连接。
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所述的限位结构15移动至运动部件24的前侧,并与运动部件24前侧设有的微动开关相接触,由微动开关向控制器发出到位信号,并通过移动设备将收货人识别码与智能夹上设有的唯一识别码16相配对并上传至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向控制器发出确认信号,当控制器收到到位信号及确认信号后,则驱动机构开始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的运动限位段和连接段向前移动,所述的连接段的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开关34,当连接段与前侧设有的限位开关34相接触,则前侧的限位开关34向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转动,实现锁紧。
将所述的智能夹运输至收货人处后,扫描所述智能夹的唯一识别码16并上传所述的收货人识别码至服务器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实现数据交换与匹配,若扫描的唯一识别码16及收货人上传的收货人识别码匹配,则由服务器端向智能夹发出开启的信号,并由智能夹的处理器启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并通过所述的驱动机构的带动所述的运动限位段和连接段向后移动以解除物联网智能夹的锁紧,当连接段与后侧设有的限位开关34相接触,则后侧的限位开关34 向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转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上本体2包括下表面设有的突出物4、及夹槽或夹齿,下表面突出物4侧壁设有开孔或开槽作为限位结构15,上本体 2边缘与下本体1边缘之间通过转轴或柔性连接体6连接,下本体1的容纳腔室 35包括设备电器舱盖板1.1,且容纳腔室35外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7,在智能夹外表面设有用于供感知传感器接触外界环境的传感器接触外界环境窗口19,感知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智能夹外表面张贴有唯一识别码16,如二维码、条形码、RFID。
智能夹下本体1内具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上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电源稳压降压模块,电源充放电保护模块,数据无线通信技术模块(蓝牙 /GPRS/GSM/NFC/WI-FI等),感知传感技术模块(温度感知,湿度感知,气压感知,加速度感知等),时间记录模块,定位技术模块(GPS/LBS/北斗等),限位开关34等。
智能夹外表面具有可开启和关闭的用于更换移动电源的可更换移动电源电池仓的可打开关闭外盖18和/或外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在外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外侧还设有防水防尘保护罩盖。智能夹的容纳腔室35内部可以放置可更换移动电源14或其他电源结构作为固定电源为各设备供电;当产品不设置任何内部电源时,设备在需要使用电源时,可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供电后,设备得到外部供电才可进行使用,从而将产品尺寸、重量、成本降到最低。
物联网智能夹处于锁紧状态时能触碰所述的微动开关9,从而由微动开关9 向控制器发出信号,并由控制器将此时的时间记录设备和定位设备当时的信息作为物联网智能夹的锁止时间和位置信息进行记录并发送至服务器端,也可直接调用使用者手持设备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或云平台的服务器端的时间信息,且控制器收到微动开关9发出的信号时即开启感知传感器开始进行传感器数据的记录,也可由使用者操作开启感知传感器开始进行传感器数据的记录,使用者启动关锁程序并锁闭的时刻作为感知器开始运行的时刻。
参见图9,收货人通过移动设备登陆并从服务器端调阅整个物流流程各项物理参数的变化时间轴图表,物联网智能夹关闭时刻,物联网智能夹开启时刻。
云端服务器数据库也保存物流整个物流流程各项物理参数的变化时间轴图表,物联网智能夹关闭时刻,物联网智能夹开启时刻。如收货人,托运人,承运人发生纠纷时能进行数据回溯和调取,作为证据进行提供。先查阅再开锁,收货人在收货后可先调阅各项物理参数图表,收货人确认各项物理参数符合其要求,才进行开锁操作,同时此开锁操作也作为收货人已经确认各项物理参数符合其要求的证据。如果收货人发现各项物理参数中有不符合其要求的,收货人可通过物联网智能夹APP直接联系承运人和/或托运人以及保险公司理赔人员。
在物联网智能夹由承运人提供的情况下,当托运人不作为时,物联网智能夹关闭操作物联网智能夹的唯一识别码16与收货人识别码,匹配操作由承运人进行操作。收货人收货时扫描验证开启物联网智能夹后,物联网智能夹由承运人收回进行下一轮物流运输。
通过智能夹上本体2和下本体1之间的夹齿或夹槽,关闭智能夹后夹住物流包装袋口或物流货物包装外部包装带上。参见图9,随物流货物全流程参与物流操作,通过安装在物联网智能夹上的感知模块感知并记录外部环境的各种物流参数(温度/湿度/气压/加速度等),定位模块提供货物位置信息及物流距离行程等信息。相关托运人/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可随时调阅这些数据记录。当货物受损赔偿纠纷时,能回溯物流过程,以此来厘清法律责任。
实施例4
参见图10-图11,是本物联网智能夹与商品拉链袋的配合使用方式,拉合上拉链关闭商品拉链袋。将商品拉链袋上拉链头放置在物联网智能夹本体上的凹槽内,合上物联网智能夹上本体2。上本体2上突出物4插入下本体1前端空腔,锁闭物联网智能夹。使外界无法接触拉链袋的拉链头从而保障了外部无法开启此商品拉链袋。
实施例5
参见图12-图1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上平面首端开孔28为第一开孔,本体下平面首端开孔29为第二开孔,柔性限位结构15从柔性限位结构储存滚筒27中拉出,插入本体上平面首端开孔28处。由于柔性限位结构15上的齿型成单向斜面迫使具有内腔弹簧21的运动部件24向右退缩,柔性齿带23通过后从本体下平面首端开孔29处穿出。直到和本体上平面夹齿之间空隙缩小至能有效夹住,所需夹住之物体为止。由于柔性齿带23上的齿型成单向斜面,在运动部件24未全部打开时,无法反向拉出。同时运动部件24也可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在接近柔性限位结构15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完全抵住柔性限位结构15至空腔舱壁从而使智能夹锁紧。
开启工作:电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进行工作,使运动部件24退出首部腔室。从而使柔性齿带23可以反向抽出。直到完全拉出柔性齿带23。与被夹住物体完全脱离。电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进行工作,使运动部件24向前进入首部腔室复位,等待下次柔性齿带23插入。同时运动部件24也可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在远离柔性限位结构15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完全脱离柔性限位结构15 使智能夹松开,运动部件24等待控制器的下次锁闭信号。
实施例6
参见图15-图17,本实施例中柔性带30从柔性带30储存滚筒27中拉出,柔性带30首端部倒T形状的突出物4插入本体下平面首端开孔29处且封闭此开孔取得更优的防水防潮效果。由于柔性带30首端部突出部4分迫使具有内腔弹簧21的运动部件24向右退缩。由于柔性带30首端部突出物4上设有作为限位结构15的开孔或开槽,在运动部件24未全部打开时,柔性带30无法反向拉出。柔性带30末端在带有预紧力弹簧21轴的柔齿带储存滚筒27上,柔性带30 首端部与本体锁住。柔性带30绷紧从而以与本体下平面的最小间隙夹住被夹物体。同时运动部件24也可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在接近柔性带30首端部倒T形状的突出物4的方向上移动,完全插入T形状的突出物4上设有作为限位结构15 的开孔或开槽从而使智能夹锁紧。
开启工作:电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进行工作,使运动部件24退出首部腔室。从而使柔性带30端部突出物4可以反向抽出。与被夹住物体完全脱离。电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进行工作,使运动部件24向前进入首部腔室复位,等待下次柔性带30端部突出物4插入。同时运动部件24也可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在远离柔性带30首端部倒T形状的突出物4的方向上移动,完全退出T形状的突出物4上设有作为限位结构15的开孔或开槽从而使智能夹松开。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可知,收货人收到货物后扫描物联网智能夹连接云端数据服务器就可以在收货人手持设备上查阅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温度等各项物理参数变化,并可下载数据并打印保存。云端数据服务器也将保存这些数据直到物流结束或收货人下载相关数据使用完毕后。物联网智能夹关闭后,只能由托运人/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指定的被授权人通过云端数据服务器匹配验证识别码后才能开启。何人何时何地开启物联网智能夹,均会被云端数据服务器记录存档并可回溯查阅。物联网智能夹哪怕丧失内部电源也处于关闭状态无法正常打开,如果使用外界外力非法暴力打开物联网智能夹将无法复原,物联网智能夹收货人非常容易清晰可辨地发现此种异常状态,收货人可拒绝收货。
物联网智能夹首部有微动开关9,物联网智能夹关闭后,微动开关9传输信号至内部控制模块并自动记录关闭时刻,物联网智能夹开启后,感应微动开关9 传输信号至内部控制模块记录开启时刻,只有被授权人通过云端服务器匹配验证识别码才能进行开启操作。物联网智能夹开启和关闭时刻均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和记录并可调阅和回溯。也是物流流程开始和结束时刻。
可通过改变物联网智能夹外形或物联网智能夹上下本体1之间的夹齿或夹槽适应不同物流需要。
本实用新型具有防伪、防止非法接触和更换物流货物物品、保护个人隐私、厘清法律责任、指定唯一收货人、全程记录物流环境物理参数、有效管理和约束第三方物流平台和配送众包平台的物流质量,未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人员无法参与运营,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度,消除客户多项顾虑(个人隐私泄露、半路掉包、半路偷吃偷拿、非法接触等等)。物联网智能夹适用各种物流外包装袋,适应性强。通过和适当的物流外包装袋配合使用,可使物流外包装袋反复循环使用,降低一次性包装袋的使用。完美替代不干胶、胶带等不可降解污染物,环保节能并有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Claims (15)

1.一种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及与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的运动部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及驱动机构,所述的内腔内沿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设有通过弹簧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外端设有柱塞,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柱塞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智能夹的锁紧,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弹簧、第二连接板及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远离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对智能夹的锁紧,并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接近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弹簧、第二连接板及柱塞能回复至原位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柱塞与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智能夹的锁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器、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所述的智能夹内还设有微动开关,以向控制器传递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处于锁止状态或开启状态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夹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的上本体和下本体近端转动相连,以使所述的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能相互并拢或分离,
所述的下本体下侧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内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上本体一端设有上侧开口的隔板空腔,且隔板空腔与容纳腔室之间设有用于供柱塞通过的柱塞开口,所述的容纳腔室内设置有运动部件,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
所述的上本体上侧在对应于所述的隔板空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物,所述的突出物上设有限位结构,以使上本体上侧和下本体上侧并拢时,所述的突出物能从隔板空腔的上侧开口插入所述隔板空腔内,所述的柱塞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插入隔板空腔内的突出物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之间的锁紧,并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远离限位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上本体上侧与下本体上侧之间的锁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的隔板空腔的长度、所述的柱塞的长度、所述的弹簧未受力时的长度、所述的驱动机构的最大驱动行程均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的方向依次设有驱动行程段和弹簧行程段,所述的驱动行程段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行程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的驱动行程段的内径,且所属的第二连接板的外径大小介于弹簧行程段的内径与驱动行程段的内径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本体上侧和下本体上侧相对应的设有若干夹槽或夹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夹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一端设有柔性限位结构储存滚筒及柔性限位结构,所述的本体上表面设有用于与柔性限位结构相配合的固定装置,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柔性限位结构储存滚筒的一端设有隔板空腔,所述的隔板空腔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柔性限位结构一端能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所述的运动部件能将所述的柔性限位结构抵持于隔板空腔的内壁上从而实现锁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夹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一端设有柔性带储存滚筒及柔性带,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内用于容置控制部件及运动部件,所述的容纳腔室远离柔性带储存滚筒的一端设有一侧开口的隔板空腔,柔性带外端连接有突出物,突出物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的柱塞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隔板空腔外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柔性带一端的突出物能过所述的隔板空腔的开口并进入隔板空腔内,且所述的柱塞能与突出物上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突出物和柔性带的锁止。
10.一种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夹包括运动部件及与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的运动部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运动部件本体、运动限位部及驱动机构,所述的运动限位部包括一设置于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的运动限位段和与驱动机构相配合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能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的运动限位段沿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前后移动,并进而与所述的限位结构相配合实现连接或相分离实现解锁;
所述的运动限位段表面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的运动部件本体的内腔内固定设有与所述的密封圈凹槽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凹槽在运动限位段运动方向的长度与运动限位段的行程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器、感知传感器、时间记录设备、定位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移动电源或在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的外电源接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还包括发声部件或发光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部件前侧还设有微动开关,用于感应限位结构是否到位。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外表面设有与该物联网智能夹相对应的唯一识别码。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限位部还包括两个限位开关,分别设置于所述的连接段的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用于向驱动结构发出停止驱动的信号以对连接段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
CN201822249101.9U 2018-11-09 2018-12-29 物联网智能夹 Active CN2097772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28296 2018-11-09
CN201821842829 2018-1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7200U true CN209777200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9101.9U Active CN209777200U (zh) 2018-11-09 2018-12-29 物联网智能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72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3898A (zh) * 2018-11-09 2019-05-03 上海亲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智能夹及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方法
CN116969064A (zh) * 2023-09-25 2023-10-31 上海亲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记忆弹扣装置及其记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3898A (zh) * 2018-11-09 2019-05-03 上海亲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智能夹及物联网智能夹的使用方法
CN116969064A (zh) * 2023-09-25 2023-10-31 上海亲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记忆弹扣装置及其记忆方法
CN116969064B (zh) * 2023-09-25 2023-12-15 上海亲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记忆弹扣装置及其记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25701B1 (en)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clamp and usage method therefor
CN209777200U (zh) 物联网智能夹
US20230110148A1 (en) Shipping package tracking o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777920B (zh) 用于监视运输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TWI552840B (zh) 具有偵測系統之容器
EP2737820B1 (en) Luggage article with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luggage articles
CN105069923A (zh) 物流包裹智能分捡自助查收系统装置
EP363412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ntrolled transport of biological samples
CN108197684B (zh) 一种用于智能交通工具的行李提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ATE232365T1 (de) Verschluss für tasche, koffer, kosmetikkoffer oder ähnliches
US20230249953A1 (en) Product conveyance system, product conveyance robot, and storage box
DK1041019T3 (da) Stykgods (kontinuerlig-) transportanordning
CN109087037A (zh) 一种基于快递门的生鲜配送系统及其配送方法
CN108657615A (zh) 一种智能安全防护环保折叠密码箱及其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3201029U (zh) 医废收集车
CN211748654U (zh) 一种自动装填货物系统
JP2003292123A (ja) 保管物管理システム
FR2751111B1 (fr) Systeme de transport securise d'objets en conteneur inviolable dont au moins une station destinatiare est mobile et transportable
ATE152406T1 (de) Behälterträger
CN209905432U (zh) 可折叠的物联网循环使用箱
CN212990181U (zh) 叉车安全管控指纹解锁启动装置
CN108639570A (zh) 智能物流包装箱
CN111137541B (zh) 可循环利用的快递装置及智能派收件方法
CN211281268U (zh) 一种智能卸货的物流搬运机器人
CN110163993A (zh) 一种限制性开启的智能门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6

Address after: Room 301-7, building 7, No. 1158, Central Road, Jiut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nl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rial area, No. 3, 1 1,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QINQ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201600 block J, 7th floor, building 2, 2888 Jiuxin highway, Xinqiao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erui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7, building 7, No. 1158, Central Road, Jiut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nl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0

Address after: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rial area, No. 3, 1 1,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nq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00 block J, 7th floor, building 2, 2888 Jiuxin highway, Xinqiao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erui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