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6720U -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6720U
CN209766720U CN201920311986.2U CN201920311986U CN209766720U CN 209766720 U CN209766720 U CN 209766720U CN 201920311986 U CN201920311986 U CN 201920311986U CN 209766720 U CN209766720 U CN 209766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ical connector
blocking
housing assembly
conn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19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狄永松
李健雄
姜开轩
尹豪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19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6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6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6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用于套设在端子外;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内阻挡部,所述外壳体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外阻挡部,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上阻挡配合,以阻挡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相互间转动。本申请的内阻挡部直接与外阻挡部接触,由外壳体向内壳体提供阻挡内壳体转动的防转力,使得电连接器壳体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扭力。使得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在对端子进行电气保护的前提下,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机械支撑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电连接结构的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连接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电连接器包括端子和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端子安装在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内,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向端子提供机械支撑和电气保护。其中,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由内壳体、屏蔽壳体和外壳体组成。内壳体位于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最内层,用于绝缘地容纳端子并与端子固定连接;屏蔽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用于保护端子不受电磁信号干扰;外壳体位于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最外层,用于与外界固定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当端子内的电线受到扭力作用时,特别是当电连接器为高压电连接器时,电连接器中的电线较粗,电线可能不可避免的受到扭力作用,此时,端子和电连接器壳体组件也受到一定的扭力作用。当扭力较大时,可能损坏电连接器壳体组件。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在对端子进行电气保护的前提下,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机械支撑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用于套设在端子外;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内阻挡部,所述外壳体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外阻挡部,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上阻挡配合,以阻挡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相互间转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阻挡部为所述内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面沿所述内壳体的轴向突出延伸形成。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阻挡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阻挡壁,所述阻挡壁垂直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所述阻挡壁能够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以阻挡所述内壳体周向上的转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包括在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前端面的周向上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包括相应设置的两个外阻挡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外壳体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的内表面沿径向突出设置,所述外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台内侧上。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外阻挡部为所述安装台的至少一部分内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阻挡部为挡块,所述外阻挡部为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内阻挡部能够伸入所述外阻挡部中,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的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阻挡部为凹槽,所述外阻挡部为相配合的挡块,所述外阻挡部能够伸入所述内阻挡部中,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的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在所述安装台的轴向外侧,用于从前端密封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前端面抵靠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安装台的所述内表面,以使得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内壳体的轴向上阻挡配合。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壳体定位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能够和所述外阻挡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上阻挡配合。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还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屏蔽壳体设有向内突出部和向外突出部,所述向内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定位连接,所述向外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内壳体定位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内突出部包括向内定位突出部,所述向内定位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定位槽配合,使得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内壳体导向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内突出部还包括向内导向突出部,所述向内导向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导向槽配合,以引导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进行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外壳体定位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外突出部包括向外定位突出部,所述向外定位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定位槽配合,使得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外壳体导向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外突出部包括向外导向突出部,所述向外导向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导向槽配合,以引导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的定位连接。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相互配合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对配端。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端子;和上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中所述端子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内壳体内部。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内,以使得当所述端子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内壳体一起转动。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端子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保持部,所述内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保持部配合的卡扣,以使得所述端子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电连接器为高压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的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结构图;
图1B为图1A沿轴向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2A为内壳体130的立体结构图;
图2B为图2A的正视图;
图3A和图3B为屏蔽壳体120从左右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4A和图4B为外壳体110从正反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5A为图1A中的电连接器100沿A-A面剖切后的剖切立体结构图;
图5B为图1A中的电连接器100沿B-B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的方位,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A和图1B为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电连接器100的总体结构和组成部分,其中图1A示出了电连接器100的总体的立体结构,图1B示出了电连接器100沿轴向分解后的立体结构。
如图1A和图1B所示,电连接器100大致为柱形,沿其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电连接器100的轴向。电连接器100的前端为对配端102,用于与对配的电连接器组装在一起。电连接器100的前端具有密封件108,以从前端密封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的上方设有二次锁104,二次锁104用于锁定连接电连接器100与其相应的对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140和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端子140安装在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内部。其中,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包括内壳体130,屏蔽壳体120以及外壳体110。
具体来说,端子140具有空腔,电线(图中未示出)通过例如冲压等工艺沿轴向穿过端子140的空腔并固定在该空腔内。当对配电连接器通过对配端102与电连接器100连接时,端子140中的电线能够与对配电连接器中的电线进行电连接。作为一个示例,电连接器100可以为高压电连接器。
内壳体130大致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内壳体130通过与端子140定位连接而套设在端子140的外部,使得电线和端子140都被容纳在内壳体130的空腔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端子140的外表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保持部141,与内壳体130的空腔中的卡扣238(图1B中未示出,参见图2A)配合,使得端子140与壳体130定位并且固定连接。保持部141可以为通孔形状,而可以为凹槽的形状,能够与内壳体130的卡扣238配合即可。作为一个示例,内壳体130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制成,以绝缘保护端子140。
屏蔽壳体120大致也为具有空腔的筒形结构,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体120为筒形的多面体结构。屏蔽壳体120通过与内壳体130定位连接而套设在内壳体130的外部,使得电线、端子140和内壳体130都被容纳在屏蔽壳体120的空腔中。作为一个示例,屏蔽壳体120为金属材料制成,以屏蔽保护屏蔽壳体120中的端子,防止电磁波等信号干扰。
外壳体11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外形,但是也具有空腔,外壳体110通过与屏蔽壳体120定位连接而套设在屏蔽壳体120的外部,使得电线、端子140、内壳体130和屏蔽壳体120都被容纳在外壳体110的空腔中。外壳体110能够与外界(例如车辆)固定连接,以将电连接器100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并用于与对配的电连接器电连接。
图2A和图2B示出了内壳体13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2A为内壳体130的立体结构图,图2B为图2A的正视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内壳体130具有内表面237和外表面235,其中内表面237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卡扣238。如前所述,当装配端子140和内壳体130时,沿轴向将端子140套设至内壳体130内并相对滑动,直至卡扣238与端子140外表面上的保持部141配合,使得端子140与内壳体130到达装配位置并定位连接在一起,端子140和内壳体130不会相对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壳体130的内表面237上也可以设置向内凹陷的孔或凹槽,而在端子140的外表面上相应地设置向外凸出的卡扣即可。
内壳体130的外表面235上设有数个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包括一条内壳体定位槽234,以及数条内壳体导向槽232和233,内壳体定位槽234的宽度小于内壳体导向槽232和233的宽度。其中,内壳体定位槽234用于与屏蔽壳体120的向内定位突出部324(参见图3B)配合,使得内壳体130能够与屏蔽壳体120定位连接在一起。而壳体导向槽232和233设置数量较多而且宽度较大,用于与屏蔽壳体120的向内导向突出部322(参见图3A)连接,用于引导内壳体130与屏蔽壳体120的定位装配,以便于将内壳体130沿轴向插入屏蔽壳体120内。
内壳体130还具有前端面231,前端面231上沿轴向突出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内阻挡部236,内阻挡部能够与外壳体110上的外阻挡部416(参见图4A和4B)阻挡配合,以阻挡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沿周向的相对运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阻挡部为向外凸起形成的挡块236,而外阻挡部相应的为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416。挡块236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阻挡壁239a和239b,作为一个示例,阻挡壁239a和239b以垂直于前端面231和垂直于内壳体的外表面235的方向延伸。在将内壳体130装配在外壳体110内后,挡块236伸入凹槽416中。当内壳体130受到扭力(扭矩)作用时,挡块236的阻挡壁239a和239b能够与外壳体110上的凹槽的槽壁接触,以阻挡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沿周向的相对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阻挡部也可以设置为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图中未示出),而外阻挡部则相应的设置为向外凸起的挡块,此时,内阻挡部的阻挡壁则为凹槽的槽壁。在将内壳体130装配在外壳体110内后,外阻挡部的挡块伸入内阻挡部的凹槽中,当内壳体130受到扭力(扭矩)作用时,外阻挡部的挡块能够与内阻挡部的凹槽的阻挡壁接触,也能阻挡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沿周向的相对转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内阻挡部236设置在内壳体130的前端面231处并且沿轴向延伸,因此无需改变屏蔽壳体120的结构,不会影响屏蔽壳体120对端子140的屏蔽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内阻挡部236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沿着前端面231的周向设置为多个,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阻挡部236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此外,内阻挡部也可以设置在内壳体130的外表面235上,从外表面235沿径向延伸形成,相应的,将外阻挡部设置在外壳体110的内表面417上,并在屏蔽壳体120上开设相应的孔,使得内阻挡部和外阻挡部能够穿过屏蔽壳体120相互阻挡配合。
图3A和3B示出了屏蔽壳体12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3A为从左侧视角看的立体结构图,图3B为从右侧视角来看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A和3B所示,屏蔽壳体120大致为筒形,并且具有多个面321。在屏蔽壳体120的各个面321上设有数个向内突出部和数个向外突出部,其中向内突出部用于与内壳体130配合连接,向外突出部用于与外壳体110配合连接。
具体来说,向内突出部包括向内导向突出部322和向内定位突出部324,其中向内导向突出部322的宽度较大,以便于导向连接内壳体130与屏蔽壳体120,而向内定位突出部324的宽度较小,以便于对内壳体130与屏蔽壳体120在周向上进行定位。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向内定位突出部324为沿屏蔽壳体120的轴向在一个面321上设置的三个向内凸起部,用于与内壳体130的外表面235上的内壳体定位槽234在周向上配合定位。而向内导向突出部322则为沿着屏蔽壳体120的周向设置在多个面上的多个向内凸起部,用于与内壳体130的外表面235上的内壳体导向槽232和233各自配合。当屏蔽壳体120装配到内壳体130外部的时候,屏蔽壳体120的向内定位突出部324插入内壳体定位槽234中,并且向内导向突出部322插入内壳体130的内壳体导向槽232和233中,使得屏蔽壳体120与内壳体130沿轴向稳定地相对滑动至装配位置。
向外突出部包括向外定位突出部329和向外导向突出部328,其中向外导向突出部328的宽度要大于向外定位突出部329的宽度。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向外定位突出部329为设置在屏蔽壳体120的一个面321上一个向外凸起部,用于与外壳体110的内表面417上的外壳体定位槽419(参见图4B)在周向上配合定位。而向外导向突出部328位则为沿着屏蔽壳体120的周向设置在多个面上的多个向外凸起部,用于与外壳体110的内表面417上的外壳体导向槽414各自配合。当屏蔽壳体120装配到外壳体110内部的时候,屏蔽壳体120的向外定位突出部329插入外壳体110上的外壳体定位槽419中,并且向外导向突出部328插入外壳体110的外壳体导向槽414中,使得屏蔽壳体120与外壳体110沿轴向稳定地相对滑动至装配位置。
作为一个示例,为了便于加工,屏蔽壳体120是由一块金属板弯折为具有多个面321后再首尾拼接而成,其在拼接处通过向内冲压工艺形成向内定位突出部324,在各个面321上通过向内冲压工艺形成向内导向突出部322,并且通过向外冲压工艺形成向外定位突出部329和向外导向突出部328。
在如图3A和3B所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体120的前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扣合部323,扣合部323能够与扣合在内壳体130的前端,以阻挡内壳体130相对于屏蔽壳体120向前滑动。屏蔽壳体120的后端具有向外弯折的卡脚325,卡脚325能够卡合在内壳体130的后端,以阻挡内壳体130相对于屏蔽壳体120向后滑动。作为一个示例,内壳体130的后端还套设有卡箍132(参见图1B),卡脚325能够伸入卡箍132与内壳体130的后端之间。由此,当屏蔽壳体120装配到内壳体130外部时,扣合部323能够与内壳体130的前端配合,卡脚325能够与内壳体130的后端配合,以在屏蔽壳体120与内壳体130相对滑动时,限制内壳体130相对于屏蔽壳体120在轴向上的位置。
图4A和图4B示出了外壳体11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4A为正面看的立体结构图,图4B为从反面来看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A和4B所示,外壳体110为塑料材质,具有内表面417,内表面417为与屏蔽壳体120相配合的多面形结构,以阻碍屏蔽壳体120相对于外壳体110转动(例如沿轴向转动)。外壳体110的内表面417上设有数个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包括一条外壳体定位槽419,以及数条外壳体导向槽414,其中外壳体定位槽419的宽度小于外壳体导向槽414的宽度。如上所述,外壳体定位槽419和外壳体导向槽414分别与屏蔽壳体120上的向外定位突出部329和向外导向突出部328,使得外壳体110相对于屏蔽壳体120能够在周向上定位连接在一起。
外壳体110的前端设有安装台412,安装台412从外壳体110的端部的内表面417沿径向突出且沿周向延伸设置,以形成一圈环形台阶形状的安装台412。安装台412的外侧连接有密封件108,密封件108用于从前端密封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
其中,在安装台412的内表面413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外阻挡部416,外阻挡部416用于与内壳体130上的内阻挡部236配合,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外阻挡部416为沿轴向凹陷的凹槽形状,内壳体130上的内阻挡部236能够伸入外阻挡部416中,以在周向上阻挡配合。作为一个示例,外阻挡部416的凹槽深度可以与内阻挡部236的凸出高度一致,以使得内阻挡部236能够被容纳在外阻挡部416内,增大阻挡壁与凹槽槽壁的接触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内阻挡部236设置为其他形状或者其他数量的时候,可以相应的设置外阻挡部416。
由此,通过定位装配内壳体130和屏蔽壳体120,并且定位装配屏蔽壳体120和外壳体110,能够使得内壳体130与外壳体110也定位装配在一起,从而使得在装配完成后,内壳体130上的内阻挡部236和外壳体110上的外阻挡部416具有相配合的位置。
当电线转动(例如沿轴向转动)时,端子140受到垂直于转动方向的扭力(扭矩)作用,使内壳体130也受到扭力(扭矩)作用。内壳体130上的内阻挡部236和外壳体110上的外阻挡部416阻挡配合,以防止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相对转动。
图5A和图5B为电连接器100分别沿径向和沿轴向剖切后的结构图,用于示出电连接器100内的各配合连接关系。其中,图5A为电连接器100沿A-A面剖切后的剖切立体结构图,图5B为电连接器100沿B-B面剖切后的剖视图,虚线框581示出了局部放大结构。
如图5A和图5B所示,电连接器100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同轴连接并套设在一起的端子140、内壳体130、屏蔽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端子140位于最内层,电线连接在端子140内。
端子140套设至内壳体130的内部,端子140的外壁上的孔141(即保持部)和内壳体130的卡扣238配合连接,使得端子140和内壳体130固定连接在一起,不会相对运动。
内壳体130和端子140一起套设至屏蔽壳体120的内部,屏蔽壳体120上的向内定位突出部324插入内壳体定位槽234中,并且向内导向突出部322插入内壳体导向槽232和233中,使得内壳体130和屏蔽壳体120能够沿周向定位。此外,屏蔽壳体120的扣合部323扣合在内壳体130的前端(即图5B中的右端),并且卡脚325卡合在内壳体130的后端(即图5B中的左端),使得内壳体130与屏蔽壳体120能够沿轴向限位。
端子140、内壳体130和屏蔽壳体120一起套设至外壳体110的内部,屏蔽壳体120上的向外定位突出部329插入外壳体定位槽419中(图中未示出),并且向外导向突出部328插入外壳体110的外壳体导向槽414中,使得外壳体110和屏蔽壳体120也能够沿周向定位。由此,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也能够沿周向定位。
并且,内壳体130的前端面231上沿轴向凸出形成的内阻挡部236伸入外壳体110上的安装台412的内表面413上沿轴向凹陷形成的外阻挡部416内,内阻挡部236的阻挡壁239能够与外阻挡部416的槽壁接触,使得内阻挡部236和外阻挡部416沿周向阻挡配合。此时,内壳体130的前端面231上的剩余部分与外壳体110的安装台412的内表面413上的剩余部分接触。
当端子140中的电线受到用于使电线转动的扭力(或周向力,即扭矩)作用时,端子140也受到垂直于转动方向的扭力作用,使得内壳体130也受到用于带动内壳体130转动的扭力。如果没有本申请设计的内阻挡部和外阻挡部组成的防转结构,屏蔽壳体120将会随着内壳体130一起受到该扭力作用。而外壳体110是固定不动的,当屏蔽壳体120受到扭力作用时,厚度较薄的屏蔽壳体120有可能被损坏而发生变形。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内壳体130上的内阻挡部236直接与外壳体110上的外阻挡部416接触,由外壳体110向内壳体提供阻挡内壳体130转动的防转力。由于内壳体130和外壳体110均为塑料件,并且内阻挡部236和外阻挡部416具有一定沿周向的长度,因此内阻挡部236和外阻挡部416之间能够承受较大的扭力作用,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能够承受更大的扭力,作为一个示例,电连接器壳体组件101能够承受8.6N·m的扭力(扭矩)。在一定的扭力范围内,内壳体130都不会相对于外壳体110沿周向运动。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屏蔽壳体120几乎不受力,从而能够保护屏蔽壳体120。由此,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在对端子进行电气保护的前提下,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机械支撑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轴向”可以为理解为电连接器100的长度方向,也即是与对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向;“径向”与“轴向”相对垂直;“周向”则可以指环绕“轴线”的方向,也可以为圆周方向。
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技术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实施例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用于套设在端子外;和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
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内阻挡部,所述外壳体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外阻挡部,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上阻挡配合,以阻挡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相互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阻挡部为所述内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面沿所述内壳体的轴向突出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阻挡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阻挡壁,所述阻挡壁垂直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所述阻挡壁能够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以阻挡所述内壳体周向上的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包括在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前端面的周向上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包括相应设置的两个外阻挡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的内表面沿径向突出设置,所述外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台内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阻挡部为所述安装台的至少一部分内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阻挡部为挡块,所述外阻挡部为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内阻挡部能够伸入所述外阻挡部中,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的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阻挡部为凹槽,所述外阻挡部为相配合的挡块,所述外阻挡部能够伸入所述内阻挡部中,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的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外阻挡部接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在所述安装台的轴向外侧,用于从前端密封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前端面抵靠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安装台的所述内表面,以使得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内壳体的轴向上阻挡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定位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以使得所述内阻挡部能够和所述外阻挡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上阻挡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设有向内突出部和向外突出部,所述向内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定位连接,所述向外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定位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内壳体定位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内突出部包括向内定位突出部,所述向内定位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定位槽配合,使得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内壳体导向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内突出部还包括向内导向突出部,所述向内导向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导向槽配合,以引导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进行定位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外壳体定位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外突出部包括向外定位突出部,所述向外定位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定位槽配合,使得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定位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外壳体导向槽,所述屏蔽壳体的向外突出部包括向外导向突出部,所述向外导向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壳体导向槽配合,以引导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屏蔽壳体的定位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内阻挡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阻挡部相互配合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对配端。
19.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和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中所述端子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内壳体内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壳体内,以使得当所述端子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内壳体一起转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保持部,所述内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保持部配合的卡扣,以使得所述端子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为高压电连接器。
CN201920311986.2U 2019-03-12 2019-03-12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09766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1986.2U CN209766720U (zh) 2019-03-12 2019-03-12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1986.2U CN209766720U (zh) 2019-03-12 2019-03-12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6720U true CN209766720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1986.2U Active CN209766720U (zh) 2019-03-12 2019-03-12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67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0474A (zh) * 2021-05-17 2021-09-1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体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0474A (zh) * 2021-05-17 2021-09-1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体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8428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2863083B2 (ja) コネクタ用防水栓
JP51054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978950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EP1686660B1 (en) Environmentally sealed connector with blind mating capability
JP6719566B2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02313497A (ja) ミックスされた接地並びに非接地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電気的コネクター
US7785129B2 (en) RF connector having sealing member
JP2018032622A (ja) 同軸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EP2858183A2 (en) Connector joining structure
US91181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latches
JP6994880B2 (ja) 回転可能なハウジングを有する電気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0976672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US9231338B2 (en) Variable wire strain relief connector
CN212304093U (zh) 高压连接器
CN212935027U (zh) 电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器
CN210838348U (zh) 电连接器
CN111864479A (zh) 高压连接器
WO2018015876A1 (en) Cable assembly
CN218215819U (zh)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CN216698950U (zh) 屏蔽连接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477051U (zh) 适配器、同轴连接器和同轴连接器组件
CN218828255U (zh) 用于连接器的屏蔽壳、屏蔽壳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EP4287413A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connection terminal assembly, cable assembly, and charging seat
CN220042347U (zh) 连接器端子、端子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