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2231U -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2231U
CN209762231U CN201920301289.9U CN201920301289U CN209762231U CN 209762231 U CN209762231 U CN 209762231U CN 201920301289 U CN201920301289 U CN 201920301289U CN 209762231 U CN209762231 U CN 209762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disc
evaporation section
sec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12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嘉伦
顾明言
王东方
宋天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to CN2019203012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2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2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22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涉及试验用滴管炉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用滴管炉,包括:反应管、下料管、至少一个二次进风管、取样管以及自冷却密封装置,该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组成的分离式热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试验用滴管炉上密封垫圈处的冷却装置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相对于传统的自来水循环冷却方式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用滴管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其中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的80%,虽然随着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越来越多的使用,燃煤发电比例有所下降,但燃煤仍然占据总发电量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仍需重视燃煤发电以及燃煤发电带来的一系列污染物排放问题。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NOx、SO2和烟尘排放限值分别为 50mg/m3、35mg/m3、10mg/m3,超低排放政策在中国全面实施。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在能源领域产生的NOx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因此深入研究煤炭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特性和迁移机理,能够为实际工业中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维滴管炉实验装置的设计,为实验室研究煤粉和生物质等燃料的燃烧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然而现有的一维滴管炉反应管和上下圆盘之间都是采用密封垫圈密封,现在大都使用耐高温柔性石墨夹金属材质的密封垫圈,虽然垫圈密封效果很好,但耐高温性能比较差,临界工作温度不超过800℃,同时由于滴管炉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反应管温度需达到 1600℃,需要给垫圈降温,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能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精确性。但现有技术中基本是采用自来水循环冷却的方式冷却密封垫圈,冷却效果较差,冷却时间较长,水资源大量浪费,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关于密封垫圈处的降温保护装置,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 CN101994075A,公开日:2011年03月3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橡胶密封垫片气体降温保护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橡胶密封垫片气体降温保护装置,在炉体顶部的上方设置大型盖板,炉体顶部设有一凹槽形的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内放置橡胶密封垫片,在密封腔体的腔壁外层设置气体流道以降低密封腔体温度,在气体流道上设有气流通孔;大型盖板上设有一向下突出的炉盖凸缘,该炉盖凸缘为中空型以形成气流腔体,在大型盖板上设有与气流腔体贯通的气流通孔。该申请案依托半发泡硅橡胶密封垫,在密封垫片外周设置气体流道,通过气体流动来降低与密封垫直接接触的腔体温度,使密封垫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橡胶密封垫片易过热老化的现象,达到比较理想的使用效果。但是,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为了维持密封垫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气体流道内始终需要通入气流,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试验用滴管炉上密封垫圈处的冷却装置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试验用滴管炉上密封垫圈处的冷却装置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相对于传统的自来水循环冷却方式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用滴管炉,包括:
反应管,该反应管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被套在壳体内,壳体内表面和所述加热层外表面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反应管的上端延伸至保温层外侧,反应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圆盘,该第一圆盘与其上侧的第二圆盘相配合,且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一;至少两个紧固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后与保温层螺纹连接,反应管上端处每个紧固螺栓上配合有一位于第二圆盘上方的紧固螺母;所述反应管的下端延伸至保温层外侧,反应管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圆盘,该第三圆盘与其下侧的第四圆盘相配合,且第三圆盘与第四圆盘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二;至少两个紧固螺栓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第三圆盘后与保温层螺纹连接,反应管下端处每个紧固螺栓上配合有一位于第四圆盘下方的紧固螺母;
下料管,该下料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密封垫圈一、第一圆盘后进入反应管内;
至少一个二次进风管,每个二次进风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密封垫圈一、第一圆盘后进入反应管内;
取样管,该取样管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密封垫圈二、第三圆盘后进入反应管内;
以及自冷却密封装置,该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组成的分离式热管,所述热管冷凝段为圆筒状,热管冷凝段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每个热管冷凝段的内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外侧的热管冷凝段;所述热管蒸发段一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均为圆筒状,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所述热管蒸发段一围在密封垫圈一的外侧,所述热管蒸发段二围在密封垫圈二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第一气罐和给粉机,第一气罐通过管道与给粉机连通,第一气罐与给粉机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罐,所有第二气罐分别通过管道与混气罐连通,每个第二气罐与混气罐连通的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和安全阀,所述混气罐通过管道分别与每个二次进风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取样管的下端与取样器的一端连通,取样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安全阀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层与温控箱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个热管冷凝段分别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与热管蒸发段一连通,热管蒸发段一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与热管蒸发段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内表面均设有若干肋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热管冷凝段的工质流通通道内设有若干肋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热管蒸发段一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内均填充有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发试验用滴管炉的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组成的分离式热管,所述热管冷凝段为圆筒状,热管冷凝段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每个热管冷凝段的内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外侧的热管冷凝段;所述热管蒸发段一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均为圆筒状,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所述热管蒸发段一围在密封垫圈一的外侧,所述热管蒸发段二围在密封垫圈二的外侧。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组成的分离式热管,该分离式热管采用分离式结构,用于工质散热的冷凝段为热管冷凝段,用于工质吸热的蒸发段为热管蒸发段一和热管蒸发段二,其将反应管上端的密封垫圈一处以及反应管下端的密封垫圈二处的热量传导至各个二次进风管,不仅能保证密封垫圈一和密封垫圈二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同时能够将所吸收的热量传输给各个二次进风管内流通的二次风,回收了热量,且热管换热相对于传统的自来水循环冷却方式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试验用滴管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反应管上端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反应管下端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二次进风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沿轴向剖开);
图5为实施例中热管冷凝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沿轴向剖开);
图6为实施例中热管蒸发段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沿径向剖开);
图7为实施例中密封垫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密封垫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试验用滴管炉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第一气罐;2、第二气罐;3、流量计;4、安全阀;5、混气罐;6、壳体;7、保温层;8、加热层;9、温控箱;10、取样器;11、取样管;12、过滤器;14、给粉机;15、下料管;16、密封垫圈二;17、热管蒸发段二;18、紧固螺栓;19、反应管; 20、二次进风管;21、热管连接管道;22、紧固螺母;23、第二圆盘;24、第一圆盘;25、密封垫圈一;26、热管冷凝段;27、热管蒸发段一;2701、丝网;28、第三圆盘;29、第四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8,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包括:
反应管19(反应管19由石英材质制成且竖立设置于壳体6中间),该反应管19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加热层8,加热层8被套在壳体6内(加热层8用于给反应管19加热,可为发热电阻丝),壳体6内表面和加热层8外表面之间填充有保温层7(保温层7用于给反应管19 保温,保证反应管19内温度达到实验要求);反应管19的上端延伸至保温层7外侧,反应管 19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圆盘24,该第一圆盘24与其上侧的第二圆盘23相配合,且第一圆盘 24与第二圆盘23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一25;两个紧固螺栓18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第一圆盘24后与保温层7螺纹连接,反应管19上端处每个紧固螺栓18上配合有一位于第二圆盘23上方的紧固螺母22,使用时,将两个紧固螺母22均向第二圆盘23所在方向旋紧,从而将第二圆盘23、密封垫圈一25和第一圆盘24紧密的压在一起,确保第二圆盘23和第一圆盘24之间被有效密封;反应管19的下端延伸至保温层7外侧,反应管19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圆盘28,该第三圆盘28与其下侧的第四圆盘29相配合,且第三圆盘28与第四圆盘29 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二16;两个紧固螺栓18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29、第三圆盘28后与保温层7螺纹连接,反应管19下端处每个紧固螺栓18上配合有一位于第四圆盘29下方的紧固螺母22,使用时,将两个紧固螺母22均向第四圆盘29所在方向旋紧,从而将第四圆盘29、密封垫圈二16和第三圆盘28紧密的压在一起,确保第四圆盘29和第三圆盘28之间被有效密封;
下料管15,该下料管15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密封垫圈一25、第一圆盘24后进入反应管19内;
至少一个二次进风管20,每个二次进风管20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密封垫圈一25、第一圆盘24后进入反应管19内;
取样管11,该取样管11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29、密封垫圈二16、第三圆盘28后进入反应管19内(将取样管11固定在反应管19内不同高度可收集反应管19内不同位置处燃烧反应后的粉料,且燃烧产生的尾气也可顺着取样管11排出);
以及自冷却密封装置,该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26、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组成的分离式热管,热管冷凝段26为圆筒状,热管冷凝段26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每个热管冷凝段26的内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20外侧的热管冷凝段 26,热管冷凝段26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方便了热管冷凝段26在二次进风管20外侧的安装,另一方面扩大了热管冷凝段26与二次进风管20之间的热传导接触面积,有效扩大了热管冷凝段26与二次进风管20之间的传热效率;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均为圆筒状,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热管蒸发段一27围在密封垫圈一25的外侧,热管蒸发段二17围在密封垫圈二16的外侧,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方便了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的安装,另一方面热管蒸发段一27完全围在密封垫圈一25的外侧、热管蒸发段二17完全围在密封垫圈二16的外侧,可对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进行有效的散热;其中:每个热管冷凝段26分别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一27连通,热管蒸发段一27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二17连通,从而使得各个热管冷凝段26、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之间串联成一体,有效发挥一个完整热管的作用:气态工质在各个热管冷凝段26内放热后变为液态然后流入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液态工质在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吸热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工质又到达各个热管冷凝段26内放热,以此往复,完成工质的相变循环,从而将密封垫圈一25处以及密封垫圈二16处的热量不断排出;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内表面均设有若干肋片,增加了二次风与二次进风管20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从而更加高效的将二次进风管20外表面的热量对流传递至二次风;热管冷凝段26的工质流通通道内设有若干肋片,增加了工质与热管冷凝段26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从而更加高效的将工质相变发出的热量传递至热管冷凝段26侧壁上,有利于二次风的高效吸热;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均填充有丝网2701,丝网2701的设计有利于将热管冷凝段26内产生的液态工质吸附至热管蒸发段一27内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从而便于液态工质在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的蒸发吸热过程。
本实施例中,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26、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 17组成的分离式热管,该分离式热管采用分离式结构,用于工质散热的冷凝段为热管冷凝段 26,用于工质吸热的蒸发段为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其将反应管19上端的密封垫圈一25处以及反应管19下端的密封垫圈二16处的热量传导至各个二次进风管20,不仅能保证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同时能够将所吸收的热量传输给各个二次进风管20内流通的二次风,回收了热量,且热管换热相对于传统的自来水循环冷却方式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气罐 1和给粉机14(给粉机14用于向反应管19中添加燃烧粉料),第一气罐1通过管道与给粉机 14连通,第一气罐1与给粉机14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3和安全阀4,可通过流量计3和安全阀4的配合来控制一次风的供给量,实现对实验燃烧过程的有效控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罐2,所有第二气罐2分别通过管道与混气罐5连通,每个第二气罐2与混气罐5连通的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3和安全阀4,混气罐5通过管道分别与每个二次进风管20连通,每个第二气罐2内可存放不同的气体,可通过流量计3和安全阀4的配合来控制每个第二气罐2内气体的供给量,从而在混气罐5内形成气体含量可控的二次风,实现对实验燃烧过程的有效控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取样管11的下端与取样器10的一端连通(取样器10用于从取样管11中接收燃烧反应后的粉料),取样器10 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12、安全阀4连通,过滤器12用于过滤燃烧尾气中的固体粉料,安全阀4用于排出最终的燃烧尾气。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结构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加热层8与温控箱9连接,可通过温控箱9控制加热层8的加热功率从而有效控制反应管19内的温度,保证实验有效进行。
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试验用滴管炉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好所述试验用滴管炉;
步骤B:将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20外侧的热管冷凝段26上,将热管蒸发段一27围在密封垫圈一25的外侧,热管蒸发段二17围在密封垫圈二16的外侧,每个热管冷凝段26分别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一27连通,热管蒸发段一27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二17连通;
步骤C:通过加热层8给反应管19加热,同时,打开第一气罐1和第二气罐2,一次风携带燃烧粉料通过下料管15进入反应管19内,二次风从各个二次进风管20进入反应管19内,燃烧粉料开始在反应管19内燃烧;
步骤D:当反应管19外壁温度达到分离式热管内工质的启动温度时,分离式热管开始启动工作并不断将从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处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各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然后热量被各个二次进风管20内通过的二次风所吸收,使得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保护了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保证了反应管19 上、下端连接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自冷却密封装置为采用相变换热的分离式热管,分离式热管在高达几百甚至上千摄氏度下工作,对于循环工质,常选用单个元素形式的纯化学物质(银、锂、钠和汞),由于实验温度的限制,反应管19常常处于1000-1600℃温度下工作,而密封垫圈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不大于800℃,所以选择金属单质钠作为循环工质,金属钠的工作启动温度为600℃,当反应管19外壁温度达到600℃时,分离式热管开始工作,然后不断将密封垫圈一25和密封垫圈二16处的热量通过工质相变换热传递到各个二次进风管20内流通的二次风中,从而起到加热二次风的效果,增加了热量的使用效率,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其中,壳体6选用碳钢或合金钢,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管(19),该反应管(19)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加热层(8),加热层(8)被套在壳体(6)内,壳体(6)内表面和所述加热层(8)外表面之间填充有保温层(7);所述反应管(19)的上端延伸至保温层(7)外侧,反应管(19)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圆盘(24),该第一圆盘(24)与其上侧的第二圆盘(23)相配合,且第一圆盘(24)与第二圆盘(23)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一(25);至少两个紧固螺栓(18)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第一圆盘(24)后与保温层(7)螺纹连接,反应管(19)上端处每个紧固螺栓(18)上配合有一位于第二圆盘(23)上方的紧固螺母(22);所述反应管(19)的下端延伸至保温层(7)外侧,反应管(19)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圆盘(28),该第三圆盘(28)与其下侧的第四圆盘(29)相配合,且第三圆盘(28)与第四圆盘(29)之间夹有密封垫圈二(16);至少两个紧固螺栓(18)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29)、第三圆盘(28)后与保温层(7)螺纹连接,反应管(19)下端处每个紧固螺栓(18)上配合有一位于第四圆盘(29)下方的紧固螺母(22);
下料管(15),该下料管(15)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密封垫圈一(25)、第一圆盘(24)后进入反应管(19)内;
至少一个二次进风管(20),每个二次进风管(20)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圆盘(23)、密封垫圈一(25)、第一圆盘(24)后进入反应管(19)内;
取样管(11),该取样管(11)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四圆盘(29)、密封垫圈二(16)、第三圆盘(28)后进入反应管(19)内;
以及自冷却密封装置,该自冷却密封装置包括由热管冷凝段(26)、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组成的分离式热管,所述热管冷凝段(26)为圆筒状,热管冷凝段(26)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每个热管冷凝段(26)的内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20)外侧的热管冷凝段(26);所述热管蒸发段一(27)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17)均为圆筒状,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所述热管蒸发段一(27)围在密封垫圈一(25)的外侧,所述热管蒸发段二(17)围在密封垫圈二(16)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罐(1)和给粉机(14),第一气罐(1)通过管道与给粉机(14)连通,第一气罐(1)与给粉机(14)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3)和安全阀(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罐(2),所有第二气罐(2)分别通过管道与混气罐(5)连通,每个第二气罐(2)与混气罐(5)连通的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3)和安全阀(4),所述混气罐(5)通过管道分别与每个二次进风管(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取样管(11)的下端与取样器(10)的一端连通,取样器(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12)、安全阀(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8)与温控箱(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每个热管冷凝段(26)分别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一(27)连通,热管蒸发段一(27)通过一热管连接管道(21)与热管蒸发段二(1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内表面均设有若干肋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冷凝段(26)的工质流通通道内设有若干肋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验用滴管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段一(27)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17)内均填充有丝网(2701)。
10.试验用滴管炉的自冷却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热管冷凝段(26)、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组成的分离式热管,所述热管冷凝段(26)为圆筒状,热管冷凝段(26)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每个热管冷凝段(26)的内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每个二次进风管(2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20)外侧的热管冷凝段(26);所述热管蒸发段一(27)和所述热管蒸发段二(17)均为圆筒状,热管蒸发段一(27)和热管蒸发段二(17)内的环形空腔为工质流通通道,所述热管蒸发段一(27)围在密封垫圈一(25)的外侧,所述热管蒸发段二(17)围在密封垫圈二(16)的外侧。
CN201920301289.9U 2019-03-07 2019-03-07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2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1289.9U CN209762231U (zh) 2019-03-07 2019-03-07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1289.9U CN209762231U (zh) 2019-03-07 2019-03-07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2231U true CN209762231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128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2231U (zh) 2019-03-07 2019-03-07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2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579A (zh) * 2019-03-07 2019-05-28 安徽工业大学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579A (zh) * 2019-03-07 2019-05-28 安徽工业大学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CN109812579B (zh) * 2019-03-07 2024-02-27 安徽工业大学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2912A (zh) 一种低成本、吸放氢速度快、且安全性高的金属氢化物储氢罐
CN101245895B (zh) 一种固体储氢装置
CN209762231U (zh)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CN109931795B (zh) 试验用滴管炉的使用方法
CN104477916A (zh) 一种电石生产工艺及设备
CN109812579B (zh) 试验用滴管炉及其自冷却密封装置
CN113304719A (zh) 一种液态金属高温裂解甲烷制氢设备使用的排碳机构
CN113140337B (zh) 多介质共用冷却通道的非能动冷却系统、方法及反应堆
CN217716033U (zh) 一种废气回收用热能转换利用装置
CN111536807A (zh) 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
CN111306969A (zh) 甲醇无火焰制热反应器及甲醇无火焰制热控制方法
CN105486133A (zh) 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
CN220957921U (zh) 一种夹套换热式储放氢装置
CN111457769A (zh) 一种高温废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7628610U (zh)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石墨化一体炉
CN215063895U (zh) 一种钢铁焦化行业用废气排放装置
WO2018000855A1 (en) Device
CN214841119U (zh) 一种具有多层隔热结构的真空碳管炉
CN214319691U (zh) 一种臭氧催化分解装置
RU195265U1 (ru)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й теплогенератор
CN218794931U (zh) 氧化铍陶瓷基片烧结箱炉的烟气处理装置
CN218764550U (zh) 一种新能源节能环保燃烧炉
CN202630368U (zh) 一种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加热保温设备
CN219319110U (zh) 一种立式液体化工原料换热冷却装置
CN212227717U (zh) 一种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