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7151U - 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7151U
CN209757151U CN201920170388.8U CN201920170388U CN209757151U CN 209757151 U CN209757151 U CN 209757151U CN 201920170388 U CN201920170388 U CN 201920170388U CN 209757151 U CN209757151 U CN 209757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body
spring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lif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03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uixua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ixua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ixua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ixua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03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7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7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7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输车,属于运输工具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面铰接有轮子,所述轮子有多个且对称的分布在车体底面两侧,所述车体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位于车体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车体连接有拉绳的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导向杆长于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的长度,弹簧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弹簧连接有橡胶块的端部不套设在导向杆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下车体碰撞过大会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减小车体受到的冲击的效果,应用于物料运输中。

Description

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物料的运输一直是即为重要的一个工序,而物料的运输大多采用车辆来实现,但是在车辆上一次性装载了大量物料之后,车辆开始移动后会产生较大的惯性,难以快速停车,装载的物料越多,车辆的止停时间越长,在需要车辆停车时,通常会在车辆移动方向前方设置阻碍物,但是由于车辆惯性较大,所以车辆直接与阻碍物产生碰撞时会损伤车辆本体,所以提供一种能够既能使车辆及时停车又能减小车辆本体受到的冲击的运输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其通过设置在车体一端上的拉绳控制车辆移动,通过设置在车体端部的两个套设有弹簧的导向杆以及固设在弹簧上的橡胶块,使得车辆在接近阻碍物时减小了车体直接与阻碍物之间产生的碰撞,减小了车体受损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面铰接有轮子,所述轮子有多个且对称的分布在车体底面两侧,所述车体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位于车体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车体连接有拉绳的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导向杆长于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的长度,弹簧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弹簧连接有橡胶块的端部不套设在导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拉绳使车体开始移动,在车体接近阻碍物时,与弹簧连接的橡胶块会首先与阻碍物接触,随后,车体继续向前移动,弹簧被压缩,此时导向杆能够为弹簧提供一定导向作用,通过橡胶块和弹簧减小了车体收到阻碍物阻碍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同时弹簧和橡胶块还能够对车体提供反方向的阻力,时车体尽快停止,同时由于拉绳位于两个导向杆之间,所以使用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较佳的: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导向杆同轴线设置,所述套筒的一端与弹簧连接有橡胶块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导向杆上,套筒的外侧壁与弹簧的内侧壁抵接,套筒不长于导向杆,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套筒套设在导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筒能够对连接有橡胶块的弹簧端部施加导向效果,能够使弹簧的收缩与伸长都沿弹簧自身的轴线方向,保护了弹簧,也减小了弹簧向其他方向压缩或者伸长导致使用者受伤的可能,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车体的顶面铰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一端与车体的一端铰接,所述升降板铰接在车体不连接拉绳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板能够便于使用者将升降板上堆放的物体抬起,通过物体自身的重力作用,时物体自行滚下升降板减小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车体上连接有轮子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包边,所述包边呈轴线竖直设置的方环装状,所述轮子位于所述包边内部,所述包边的底面位于轮子的转动轴线下方且位于轮子的最低点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包边能够保护轮子,由于车体常常用于工厂内,且工厂内杂物较多,如果有杂物进入轮子与车体铰接处,则会导致轮子失效或者难以转动,通过包边使得轮子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车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气缸位于升降板靠近拉绳的端部下方,且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的底面抵接时,气缸的活塞杆并未达到最大伸长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竖直设置的气缸能够在使用者需要升降板上的物体受自重自行掉落时,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此时升降板的一端会被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顶起,这样以来进一步减小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辊轮,所述辊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升降板的转动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辊轮能够在气缸的活塞杆将升降板的一端抬起时,减小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的底面之间的摩擦,使得升降板能够更加容易被顶起,同时也减小了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之间摩擦产生的噪音。
较佳的:所述升降板上沿平行于升降板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滑移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有两个且两个移动板对称的分布在升降板的两侧,移动板垂直于升降板的转动轴线,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缸体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且液压缸沿升降板的转动轴线设置,两个升降板正对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升降板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升降板,所述移动板上铰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铰接,另一端与旋转板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升降板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升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有旋转板的移动板,能够使得使用者在升降板上放置管件时,使管件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升降板上,通过调节电动推杆能够控制旋转板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件,配合移动板沿升降板的转动轴线移动,可以适应更多不同数量或者不同管径的管径,增加了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设置在车体一端上的拉绳控制车辆移动,通过设置在车体端部的两个套设有弹簧的导向杆以及固设在弹簧上的橡胶块,使得车辆在接近阻碍物时减小了车体直接与阻碍物之间产生的碰撞,减小了车体受损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为表示弹簧位置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为表示滑槽结构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为表示电动推杆位置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缸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11、拉绳;12、轮子;13、包边;2、升降板;3、移动板;31、旋转板;32、液压缸;33、固定块;34、电动推杆;4、橡胶块;41、弹簧;42、导向杆;43、套筒;5、滑槽;51、滑块;6、气缸;61、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运输车,参见图1和图2,包括长方体状的车体1。车体1的底面铰接有十个轮子12,十个轮子12以五个一组分为两组,两组轮子12分别铰接在车体1的底面两侧,轮子1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车体1的长度方向。车体1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11,拉绳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1端面的中心处。绳子两侧的车体1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2,导向杆42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向杆42的轴线与拉绳11连接在车体1上的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导向杆42上套设有弹簧41,弹簧41的一端与车体1连接有拉绳11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导向杆42长于弹簧41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的长度,弹簧41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弹簧41连接有橡胶块4的端部不套设在导向杆42上。导向杆42不与车体1连接的端部套设有套筒43,套筒43呈管状,套筒43的一端套设在导向杆42上,另一端与弹簧41连接有橡胶块4的端部固定连接,且这一端同时与橡胶块4固定连接。导向杆42与套筒43同轴线设置,导向杆42的外侧壁不与弹簧41的内侧壁抵接,套筒43的外侧壁与弹簧41的内侧壁抵接。套筒43与导向杆42等长,弹簧41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套筒43不与橡胶块4连接的端部套设在导向杆42上。车体1的顶面铰接有升降板2,升降板2的一端铰接在车体1不连接拉绳11的端部上,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车体1的长度方向。
参见图3和图4,升降板2上沿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5,滑槽5有多个,所有滑槽5对称且均匀的分布在升降板2的顶面两侧,滑槽5水平设置,且滑槽5沿升降板2的内部向升降板2的侧边方向贯穿升降板2,滑槽5之间不连通。滑槽5呈燕尾槽状,滑槽5内部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截面呈梯形的滑块51,每个滑槽5内只有一个滑块51,滑块51与滑槽5配合,即滑块51与滑槽5滑移连接,且滑块51与滑槽5在竖直方向上卡接。滑块5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移动板3平行与升降板2且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移动板3有两个,且两个移动板3分别与分布在升降板2顶面两侧的滑块51固定连接,位于升降板2顶面上同一侧的所有滑块51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垂直于滑槽5的直线上,且位于升降板2顶面上同一侧的所有滑块51均与这一侧的滑移板固定连接。移动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3,固定块33位于两个移动板3端面相对的一侧,即固定块33位于移动板3靠近升降板2内部的一侧。固定块33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2,液压缸32的活塞杆端部与固定块33固定连接,缸体与升降板2固定连接,液压缸32水平设置且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即通过控制液压缸32的活塞杆伸出或收缩,可以控制移动板3沿升降板2转动轴线移动。两个升降板2相对的侧壁上均铰接有旋转板31,旋转板31的一侧与移动板3铰接,旋转板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升降板2,旋转板3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升降板2。移动板3的顶面靠近升降板2侧边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34,电动推杆34的一端与移动板3铰接,另一端与旋转板31铰接。每个移动板3有两个电动推杆34,电动推杆34与移动板3铰接处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升降板2且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电动推杆34与旋转板31铰接处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电动推杆34与移动板3铰接处的的转动轴线,即控制电动推杆34能够控制旋转板31转动。
参见图1和图5,车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呈方环状的包边13。包边13的轴线竖直设置,包边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体1的长度方向。包边13有两个,位于车体1底面两侧的两组轮子12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平行于车体1长度方向的直线上,两个包边13分别位于两组轮子12处,且两组轮子12分别位于两组包边13内部。包边13的底面位于轮子12的转动轴线与轮子12的最低点之间。车体1的内部中空,且车体1的顶面呈开口状,即升降板2水平设置时,升降板2的底面抵接在车体1的侧壁顶面上。车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气缸6有两个,且两个气缸6的顶端连线垂直于车体1的长度方向。两个气缸6位于升降板2靠近拉绳11的端部下方,且气缸6位于升降板2不与车体1铰接的端面与另一端面之间。气缸6的活塞杆顶端铰接有辊轮61,辊轮6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车体1的长度方向。气缸6的活塞杆与升降板2的底面抵接时,气缸6的活塞杆并未达到最大伸长状态,辊轮61与升降板2的底面抵接时,气缸6的活塞杆并未达到最大伸长状态,气缸6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大程度时,辊轮61不与升降板2抵接。
该运输车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拉绳11使车体1开始移动,在车体1接近阻碍物时,与弹簧41连接的橡胶块4会首先与阻碍物接触,随后,车体1继续向前移动,弹簧41被压缩,此时导向杆42能够为弹簧41提供一定导向作用,通过橡胶块4和弹簧41减小了车体1收到阻碍物阻碍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同时弹簧41和橡胶块4还能够对车体1提供反方向的阻力,时车体1尽快停止,同时由于拉绳11位于两个导向杆42之间,所以使用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底面铰接有轮子(12),所述轮子(12)有多个且对称的分布在车体(1)底面两侧,所述车体(1)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11),所述拉绳(11)的一端位于车体(1)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车体(1)连接有拉绳(11)的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沿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杆(42),导向杆(42)上套设有弹簧(41),导向杆(42)长于弹簧(41)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的长度,弹簧(41)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弹簧(41)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弹簧(41)连接有橡胶块(4)的端部不套设在导向杆(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42)上套设有套筒(43),所述套筒(43)与所述导向杆(42)同轴线设置,所述套筒(43)的一端与弹簧(41)连接有橡胶块(4)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导向杆(42)上,套筒(43)的外侧壁与弹簧(41)的内侧壁抵接,套筒(43)不长于导向杆(42),弹簧(41)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套筒(43)套设在导向杆(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顶面铰接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一端与车体(1)的一端铰接,所述升降板(2)铰接在车体(1)不连接拉绳(11)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连接有轮子(12)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包边(13),所述包边(13)呈轴线竖直设置的方环装状,所述轮子(12)位于所述包边(13)内部,所述包边(13)的底面位于轮子(12)的转动轴线下方且位于轮子(12)的最低点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气缸(6),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气缸(6)位于升降板(2)靠近拉绳(11)的端部下方,且气缸(6)的活塞杆与升降板(2)的底面抵接时,气缸(6)的活塞杆并未达到最大伸长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辊轮(61),所述辊轮(6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上沿平行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滑移连接有移动板(3),移动板(3)有两个且两个移动板(3)对称的分布在升降板(2)的两侧,移动板(3)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移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液压缸(32),液压缸(32)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板(3)固定连接,缸体与升降板(2)固定连接,且液压缸(32)沿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设置,两个升降板(2)正对的两个侧壁上均铰接有旋转板(31),所述旋转板(3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升降板(2),所述移动板(3)上铰接有电动推杆(34),电动推杆(34)的一端与移动板(3)铰接,另一端与旋转板(31)铰接,所述电动推杆(34)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升降板(2)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升降板(2)。
CN201920170388.8U 2019-01-30 2019-01-30 运输车 Active CN209757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0388.8U CN209757151U (zh) 2019-01-30 2019-01-30 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0388.8U CN209757151U (zh) 2019-01-30 2019-01-30 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7151U true CN209757151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0388.8U Active CN209757151U (zh) 2019-01-30 2019-01-30 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71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6559A (zh) * 2020-08-31 2020-12-08 惠安县辋川镇千绪广告设计部 一种建筑工程运输用送料推车
CN114873100A (zh) * 2022-05-25 2022-08-09 深圳市欣欣远方环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6559A (zh) * 2020-08-31 2020-12-08 惠安县辋川镇千绪广告设计部 一种建筑工程运输用送料推车
CN114873100A (zh) * 2022-05-25 2022-08-09 深圳市欣欣远方环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7151U (zh) 运输车
CN209865073U (zh) 一种农田深井救援机器人
CN106058731A (zh) 电杆自行攀爬检修平台
CN204713144U (zh) 纺织卷辊搬运车
CN112192580A (zh) 一种立桶库清结皮清渣机器人
CN204324712U (zh) 一种电动卧卷夹钳
CN210162125U (zh) 一种手推式电池转运电动举升车
CN205858216U (zh) 一种液压举升式动力猫道机
CN210794873U (zh)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中转辅助装置
CN110668320A (zh) 一种建筑用吊装装置
CN210457310U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建筑物料提升装置
CN209815573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隐藏式液压提升机
CN209989031U (zh) 升降装置
RU2476372C1 (ru) Аварий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машина
CN207790785U (zh) 一种建筑废料回收装置
CN206069219U (zh) 一种环形轨道用电动单梁起重机
CN207038960U (zh) 一种方便运输的移动式配电柜
CN215591675U (zh) 一种用于收卷面料的位置调整装置
CN219384664U (zh) 一种青砖制造用升板系统
CN110775902A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辅助装置
CN216969744U (zh) 一种滑轮组件转运车
CN217122291U (zh) 一种用于大型工件的翻转焊接装置
CN210505208U (zh) 一种碳素棒料移筐专用吊具
CN2182056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吊篮机构
CN216711339U (zh) 一种用于矿井提升的罐笼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