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7627U -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7627U
CN209747627U CN201920665099.5U CN201920665099U CN209747627U CN 209747627 U CN209747627 U CN 209747627U CN 201920665099 U CN201920665099 U CN 201920665099U CN 209747627 U CN209747627 U CN 209747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wrapping
tab
block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50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50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7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7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7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该裹胶装置用于将胶带包裹于极耳上,该裹胶装置包括固定座、吹气块以及裹胶机构,吹气块与固定座连接,吹气块用于承接极耳并将贴设于极耳上的胶带从极耳的侧端吹起;裹胶机构与固定座连接,裹胶机构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将吹起的胶带压设于极耳上使极耳处于全包裹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裹胶装置能够精准地、高效地对极耳进行裹胶。

Description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电芯的制造工艺,一般要求对极耳在极片边缘部位贴裹胶带。裹胶带工艺是提升电芯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目前对极耳进行贴裹胶是靠人工操作,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极耳进行裹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裹胶装置,所述裹胶装置用于将胶带包裹于极耳上,所述裹胶装置包括固定座、吹气块以及裹胶机构,所述吹气块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吹气块用于承接极耳并将贴设于极耳上的胶带从极耳的侧端吹起;所述裹胶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裹胶机构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将吹起的胶带压设于极耳上使极耳处于全包裹状态。
可选地,所述裹胶机构包括裹胶滑轨、裹胶滑块、裹胶滑座、裹胶气缸、滚轮和滚轮座,所述裹胶滑轨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裹胶滑块与所述裹胶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裹胶滑座固定于所述裹胶滑块上,所述裹胶气缸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裹胶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裹胶滑座连接,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座上,所述滚轮座与所述裹胶滑座连接;其中,所述裹胶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裹胶滑座以使所述滚轮在极耳宽度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裹胶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滚轮座与所述裹胶滑座铰接,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滚轮座和所述裹胶滑座;其中,在所述滚轮压设胶带于极耳上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滚轮座,以使所述滚轮抵压极耳。
可选地,所述吹气块设置有多排吹气孔和多条彼此独立的气路,每排所述吹气孔对应地与一条所述气路连通,所述多条气路中的部分所述气路通气,以使对应的所述吹气孔吹起相应宽度的极耳。
可选地,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座、下压气缸和压紧块,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下压气缸与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连接,且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块连接,所述下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块朝向所述吹气块运动,以将极耳压设固定于所述吹气块上。
可选地,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导轨、导向块和滑动板,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固定于所述导向块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动板连接;其中,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与极耳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板能够带动所述固定座相对于极耳运动。
可选地,所述裹胶装置包括检测气缸固定座、夹爪气缸、探针固定块和探针,所述检测气缸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夹爪气缸与所述检测气缸固定座连接,且所述夹爪气缸的两个夹爪上固定有所述探针固定块,所述探针与所述探针固定块连接,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探针固定块朝向彼此运动,以使所述探针抵接于极耳上,所述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可选地,所述探针包括第一探针、第二探针、第三探针和第四探针,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四探针沿极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四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位于检测位置,所述第二探针、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三探针沿极耳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可选地,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探针调节块,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分别与所述探针调节块连接,所述探针调节块与所述探针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探针调节块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探针、所述第三探针相对于所述第一探针的距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贴裹胶设备,所述贴裹胶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裹胶装置,极耳经过所述裹胶装置,以对极耳进行裹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裹胶装置包括固定座、吹气块以及裹胶机构,吹气块与固定座连接,吹气块用于承接极耳并将贴设于极耳上的胶带从极耳的侧端吹起;裹胶机构与固定座连接,裹胶机构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将吹起的胶带压设于极耳上使极耳处于全包裹状态,从而精准地、高效地对极耳进行裹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裹胶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裹胶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气块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对极耳进行裹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裹胶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贴裹胶设备用于对极耳a进行贴胶和裹胶,以提升锂电池的电芯的可靠性。
该贴裹胶设备包括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极耳a依次经过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导向装置100用于对极耳a进行导向,以保证极耳a能够稳定地传输;贴胶装置200用于将胶带b贴设于极耳a上;裹胶装置300用于将贴设于极耳a上的胶带b包裹于极耳a上。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导向装置100包括导向座110、滑杆120和调节件130。滑杆120与导向座110滑动连接,相邻的滑杆120用于夹设一个极耳a的相对两侧端;调节件130用于调节滑杆120的间距,以使相邻的滑杆120夹设不同宽度的极耳a。
滑杆120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等,对应地,滑杆120所夹设极耳a的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图2所示的滑杆120数量为2个,对应地夹设1个极耳a。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100包括导向座110、滑杆120和调节件130,滑杆120与导向座110滑动连接,相邻的滑杆120用于在极耳a的宽度方向上夹设一个极耳a的相对两侧端,以使极耳a在滑杆120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在极耳a的宽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件130促使滑杆120相对导向座110滑动,以调节滑杆120的间距,从而使滑杆120可以夹设不同宽度的极耳a。
值得注意的是,滑杆120与导向座110滑动连接,可以是滑杆120与导向座110直接滑动连接,也可以是滑杆120通过与固定于导向座110上的导向杆140滑动连接,来实现与导向座110滑动连接的,在此不做限定。
导向装置100还包括导向轮150,导向轮150与滑杆120转动连接,即导向轮150能够相对于滑杆120转动,导向轮150用于抵接极耳a,以使极耳a在导向轮150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极耳a在运动的过程中与导向轮150接触,因为极耳a与导向轮150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极耳a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导向轮150转动,从而减小导向装置100在对极耳a导向时的摩擦力。
导向轮150的径向表面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151,限位槽151用于容置且限位极耳a的侧端。
导向装置100还包括弹性件160,弹性件160连接相邻的滑杆120,且弹性件160处于压缩状态,调节件130用于缩小滑杆120的间距,弹性件160用于通过自身弹力增大滑杆120的间距。弹性件160可以是弹簧、不锈钢弹片等。
具体地,调节件130设置在导向座110的相对两侧,且调节件130与导向座110螺纹连接,调节件130穿过导向座110抵接至滑杆120上。在调节件130做彼此靠近运动时,调节件130驱动滑杆120做收拢运动,以缩小滑杆120的间距;在调节件130做彼此远离运动时,弹性件160通过自身弹力驱动滑杆120做扩散运动,以增大滑杆120的间距。
导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指针170,第一指针170固定于滑杆120上。在滑杆120的滑动方向上,导向座110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112,第一指针170指示至第一刻度标识112处。通过第一指针170指示第一刻度标识112的数值,就能够精确地知道调节后滑杆120间距是否适应极耳a的宽度。
请参阅图1和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裹胶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贴裹胶设备还包括调节装置400,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均放置于调节装置400上,调节装置400用于带动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在与极耳a的传输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运动,以改变贴胶装置200在极耳a上贴胶的位置和裹胶装置300在极耳a上裹胶的位置,从而改变胶带b在极耳a上的排布间距,以使贴裹胶设备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极耳。
具体地,调节装置400包括底座410、滑轨420、滑块430、固定板440和驱动件450,滑轨420固定于底座410上,滑块430与滑轨420滑动连接,固定板440固定于滑块430上,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固定于固定板440上,驱动件450分别与底座410和固定板440连接。固定板440的滑动方向与极耳a的传输方向平行,驱动件450用于驱动固定板440相对于底座410运动,以改变贴胶装置200在极耳a上贴胶的位置。
驱动件450可以与底座410螺纹连接,且驱动件450穿过底座410与固定板440连接,驱动件450旋转以相对于底座410移动,从而驱动固定板440相对于底座410滑动。
贴裹胶设备还包括第二指针460,第二指针460固定于固定板440上。在固定板440的滑动方向上,底座410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412,第二指针460指示至第二刻度标识412处,从而精确控制固定板440滑动的距离。
调节装置400还包括紧固螺钉470,固定板440设置有腰形孔442,底座410沿极耳a的传输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固定孔414,紧固螺钉470穿过腰形孔442与固定孔414连接,从而在调节完固定板440后通过紧固螺钉470将固定板440相对于底座410固定下来。另外,紧固螺钉470能够与多个固定孔414中任意一个连接,从而精确地将固定板440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
请参阅图1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300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裹胶装置300用于在贴胶装置200对极耳a进行贴胶处理后将极耳a上的胶带b包裹于极耳a上。
该裹胶装置300包括固定座310、吹气块320、下压机构330和裹胶机构340。
具体地,吹气块320与固定座310连接,吹气块320用于承接极耳a并将贴设于极耳a上的胶带b从极耳a的侧端吹起;下压机构330与固定座310连接,下压机构330用于将极耳a压设于吹气块320上;裹胶机构340与固定座310连接,裹胶机构340用于在极耳a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将吹起的胶带b压设于极耳a上使极耳a处于全包裹状态。
请参阅图4和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气块320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吹气块320设置有多排吹气孔322和多条彼此独立的气路324,每排吹气孔322对应地与一条气路324连通,气路324中通气,从而气体从吹气孔322中吹出,且吹向吹气块320上的胶带b,以将胶带b吹起。多条气路324中的部分气路324通气,以使对应的吹气孔322吹起相应宽度的极耳a。
具体地,吹气块320的上表面设置有空置区326,该空置区326用于放置极耳a,吹气块320的内部开设有多条彼此独立的气路324,另外,吹气块320的上表面可设有多排分别与多条气路324连通的吹气孔322,多排吹气孔322从空置区326的边缘向远离空置区326的方向排布,根据极耳a的宽度和胶带b的长度来决定多条气路324中具体通设气体的气路324,以满足完全吹起胶带b的目的。可选地,空置区326每侧的多排吹气孔322的相邻间距小于空置区326的宽度,从而精细化调节吹气块320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极耳a。
请参阅图4和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300对极耳a进行裹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裹胶机构340包括裹胶滑轨341、裹胶滑块342、裹胶滑座343、裹胶气缸344、滚轮345和滚轮座346,裹胶滑轨341固定于固定座310上,裹胶滑块342与裹胶滑轨341滑动连接,裹胶滑座343固定于裹胶滑块342上,裹胶气缸344与固定座310连接,且裹胶气缸344的输出端与裹胶滑座343连接,滚轮345转动连接于滚轮座346上,滚轮座346与裹胶滑座343连接,裹胶气缸344用于驱动裹胶滑座343运动,以使滚轮345在极耳a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将吹起的胶带b压制于极耳a上,使极耳a处于全包裹状态。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的裹胶原理,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步骤加以说明。
1:如图6所示,极耳a沿着垂直纸面方向进行输送,胶带b沿着垂直极耳a传输的方向进行输送,输送至极耳a下侧时,被切成一段;2:吹气块320通气将胶带b的一端吹起以呈与吹气块320垂直的状态;3:裹胶气缸344驱动裹胶滑座343运动,以使滚轮345在极耳a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将胶带b压贴在极耳a上;4:吹气块320继续通气,胶带b的另一端被吹起呈与吹气块320垂直的状态,5:裹胶气缸344驱动裹胶滑座343做复位运动,以使滚轮345在极耳a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将胶带b压贴在极耳a上,以使极耳a在宽度方向上为全包裹状态。
裹胶机构340还包括弹性件347,滚轮座346与裹胶滑座343铰接,弹性件347连接滚轮座346和裹胶滑座343;在滚轮345压设胶带b于极耳a上时,弹性件347驱动滚轮座346,以使滚轮345抵压极耳a。弹性件347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
请继续参阅图4,下压机构330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座331、下压气缸332和压紧块333,下压气缸固定座331与固定座310连接,下压气缸332与下压气缸固定座331连接,且下压气缸332的输出端与压紧块333连接,下压气缸332用于驱动压紧块333朝向吹气块320运动,以将极耳a压设固定于吹气块320上。
压紧块333可以为U型,压紧块333的开口朝向吹气块320,压紧块333的开口用于允许胶带b通过,以使胶带b贴设于极耳a上。
该裹胶装置300还包括位移机构350,固定座310与位移机构350连接,位移机构350与固定板440连接,位移机构350能够带动裹胶装置300相对于固定板440滑动,以改变裹胶装置300和贴胶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从而裹胶装置300能够在调节装置400带动导向装置100、贴胶装置200和裹胶装置300运动后精准地对极耳a进行裹胶。
具体地,位移机构350包括导轨351、导向块352、位移板353和紧固件354,导轨351固定于固定板440上,导向块352与导轨351滑动连接,位移板353固定于导向块352上,固定座310与位移板353连接,位移板353的滑动方向与极耳a的传输方向平行,位移板353能够带动固定座310相对于固定板440运动,以改变裹胶机构340在极耳a上裹胶的位置。固定板440设置有腰形孔,位移板353沿极耳a的传输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紧固件354穿过腰形孔与固定孔连接,从而在调节完位移板353后通过紧固件354将位移板353相对于固定板440固定下来。
请参阅图4和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裹胶装置300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裹胶装置300还包括检测机构360,检测机构360用于极耳a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该检测机构360包括检测气缸固定座361、夹爪气缸362、探针固定块363和探针364,检测气缸固定座361与下压气缸固定座331连接,夹爪气缸362与检测气缸固定座361连接,且夹爪气缸362的两个夹爪上固定有探针固定块363,探针364与探针固定块363连接,夹爪气缸362用于驱动探针固定块363朝向彼此运动,以使探针364抵接于极耳a上,从而检测极耳a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具体地,探针364包括第一探针3641、第二探针3642、第三探针3643和第四探针3644,第一探针3641和第四探针3644沿极耳a长度方向排布,第一探针3641和第四探针3644用于检测极耳a是否位于检测位置,第二探针3642、第一探针3641、第三探针3643沿极耳a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探针3642和第三探针3643在极耳a上的投影与极耳a均不重叠,第二探针3642和第三探针3643用于检测极耳a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根据极耳a是导电的、胶带b是绝缘的基本原理来设定的检测规则为:1:当极耳a两侧的第四探针3644彼此合拢且显示为导通状态,且极耳a两侧的第一探针3641彼此合拢且显示为未导通状态时,则可以判定极耳a位于检测位置上,此时,可以进行下一步检测;2:当极耳a两侧的第二探针3642为导通状态时,则表明极耳a的靠近第二探针3642的区域裹上胶带b,反之则表明极耳a的靠近第二探针3642的区域未裹上胶带b;当极耳a两侧的第三探针3643为导通状态时,则表明极耳a的靠近第三探针3643的区域裹上胶带b,反之则表明极耳a的靠近第三探针3643的区域未裹上胶带b。
该检测机构360还包括探针调节块365,第二探针3642和第三探针3643分别与探针调节块365连接,探针调节块365与探针固定块363滑动连接,探针调节块365用于在极耳a的宽度方向上调节第二探针3642、第三探针3643相对于第一探针3641的距离,从而用于检测不同宽度的极耳a。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裹胶装置,所述裹胶装置用于将胶带包裹于极耳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
吹气块,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吹气块用于承接极耳并将贴设于极耳上的胶带从极耳的侧端吹起;及
裹胶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裹胶机构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将吹起的胶带压设于极耳上使极耳处于全包裹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机构包括裹胶滑轨、裹胶滑块、裹胶滑座、裹胶气缸、滚轮和滚轮座,所述裹胶滑轨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裹胶滑块与所述裹胶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裹胶滑座固定于所述裹胶滑块上,所述裹胶气缸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裹胶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裹胶滑座连接,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座上,所述滚轮座与所述裹胶滑座连接;
其中,所述裹胶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裹胶滑座以使所述滚轮在极耳宽度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滚轮座与所述裹胶滑座铰接,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滚轮座和所述裹胶滑座;
其中,在所述滚轮压设胶带于极耳上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滚轮座,以使所述滚轮抵压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块设置有多排吹气孔和多条彼此独立的气路,每排所述吹气孔对应地与一条所述气路连通,所述多条气路中的部分所述气路通气,以使对应的所述吹气孔吹起相应宽度的极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座、下压气缸和压紧块,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下压气缸与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连接,且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块连接,所述下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块朝向所述吹气块运动,以将极耳压设固定于所述吹气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导轨、导向块和位移板,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位移板固定于所述导向块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位移板连接;其中,所述位移板的滑动方向与极耳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位移板能够带动所述固定座相对于极耳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装置包括检测气缸固定座、夹爪气缸、探针固定块和探针,所述检测气缸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夹爪气缸与所述检测气缸固定座连接,且所述夹爪气缸的两个夹爪上固定有所述探针固定块,所述探针与所述探针固定块连接,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探针固定块朝向彼此运动,以使所述探针抵接于极耳上,所述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第一探针、第二探针、第三探针和第四探针,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四探针沿极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四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位于检测位置,所述第二探针、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三探针沿极耳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用于检测极耳是否处于全包裹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胶装置还包括探针调节块,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分别与所述探针调节块连接,所述探针调节块与所述探针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探针调节块用于在极耳的宽度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探针、所述第三探针相对于所述第一探针的距离。
10.一种贴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裹胶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裹胶装置,极耳经过所述裹胶装置,以对极耳进行裹胶。
CN201920665099.5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Active CN209747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5099.5U CN209747627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5099.5U CN209747627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7627U true CN209747627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2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5099.5U Active CN209747627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7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2356A (zh) * 2019-05-09 2019-08-0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2356A (zh) * 2019-05-09 2019-08-0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CN110112356B (zh) * 2019-05-09 2024-06-0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3807B (zh) 卷绕装置
TW201635579A (zh) 串接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69905A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테이핑장치
CN209747627U (zh)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CN108886133B (zh) 一种极耳包胶装置及电芯生产设备
CN203601669U (zh) 自动贴标机
CN110571479A (zh) 一种卷绕制片一体机
CN110112356B (zh) 一种裹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CN209747664U (zh) 一种贴胶装置及贴裹胶设备
JP2942983B2 (ja) 電線結束装置
CN211110195U (zh) 料带牵引机构及料带卷绕装置
CN109148141A (zh) 自动化磁芯贴胶设备
CN210571907U (zh) 一种线路板检测装置
CN218123232U (zh) 一种用于瓷片电容生产的便携式快速对接装置
CN111470355A (zh) 贴胶设备
CN216685184U (zh) 一种灯管贴标机
CN109119245B (zh) 手指式包胶机构及绕线包胶机
JP2009500253A (ja) 取付け手段ならびに取付け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5489800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小钣金托架单边贴膜设备
CN219553701U (zh) 包膜装置及包膜机
CN208342180U (zh) 弹片自动组装线
CN216096707U (zh) 一种夹持纠偏装置
CN218259163U (zh) 标签供给设备、线缆贴标机和线缆贴标系统
CN218195674U (zh) 极片模切装置
CN215895493U (zh) 一种卷对卷式ic卡条带接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