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5033U -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5033U
CN209745033U CN201822096137.8U CN201822096137U CN209745033U CN 209745033 U CN209745033 U CN 209745033U CN 201822096137 U CN201822096137 U CN 201822096137U CN 209745033 U CN209745033 U CN 209745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line
buffer tank
condensed wate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61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攀峰
孙会斌
张金凤
李秀伟
赵贵乔
赵大年
李长斌
马全平
芦彦冬
刘作林
韩超
李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61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5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5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5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缓冲罐;回水管线,回水管线连通至缓冲罐;排气管线,排气管线连通至缓冲罐;凝结水收集罐,缓冲罐的底部通过缓冲罐出料管线与凝结水收集罐连通;凝结水收集管线,凝结水收集管线连通至凝结水收集罐;连接管线,连接管线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的另一端与缓冲罐的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凝结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凝结水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以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为依据,结合腈纶聚合装置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特点,对背景技术叙述如下:
1.目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概况及应用:
聚合装置现有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由凝结水收集罐、过滤器、输送泵及各进出料线组成,回收系统包括两台输送泵,实行“一开一备”运行方案,以便实现生产的连续可控运行。凝结水回收系统各组成设备说明如下。凝结水收集罐:安装形式为卧式,规格(内径D×长度H/厚度mm)ф3200×4100/10mm,材质304,容积30m3,工作温度80~100℃,工作压力常压,工作介质凝结水,制造厂家RYOWA。过滤器:结构为提篮形式,型号RK-1230,规格305x485x485,主体材质304,由CHEMTEX JAPAN K.K所产。输送泵:安装形式为卧式,结构为常规一级离心泵,型号IC80×25-250,主体材质SCS14,过流部分材质为316,流量28m3/h,扬程13m,转速1460rpm,操作温度80~100℃,操作压力0.13MPa,功率3.7kW,泵轴密封形式为双端面机械密封,厂家大连耐特动力密封泵有限公司。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凝结水来水主要分两部分:2台储罐伴热线(氢氧化钠储罐、硫氰酸钠储罐)和10台加热器回水线(2台硫氰酸钠加热器、1台脱盐水加热器及7台原液加热器),总计流量23.5m3/h;其中储罐伴热线规格(管径×厚度mm)ф45×4mm,材质碳钢;加热器回水线规格(管径×厚度mm)ф18×3.5mm,材质碳钢;凝结水回水分别从收集罐顶进入,后从罐底输出,出料线规格(管径×厚度mm)ф89×4.5mm,材质304。
2.目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的缺点: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采用直进直出的结构,无中间缓冲罐过渡消除闪蒸汽、气液夹带及气泡,极易造成输送泵发生气蚀、气缚及振动大等故障;加之储罐和加热器回水管线均为碳钢,管线内壁出现不同程度腐蚀剥落,产生铁锈及铁渣,同时由于原液加热器管束存在内漏情况,无法及时检查、消除,致使回水中存在原液凝胶颗粒,铁锈、铁渣及凝胶颗粒造成输送泵发生叶轮卡阻、机封泄漏等故障,需要切换检修,不仅增加了备件消耗,也增加了员工工作强度。再者凝结水回收系统使用电力驱动离心泵作为回水输送动力,其泵轴密封为双端面机械密封,需要冷却水,也增了电力和冷却水消耗。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蒸汽凝结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凝结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缓冲罐;回水管线,回水管线连通至缓冲罐;排气管线,排气管线连通至缓冲罐;凝结水收集罐,缓冲罐的底部通过缓冲罐出料管线与凝结水收集罐连通;凝结水收集管线,凝结水收集管线连通至凝结水收集罐;连接管线,连接管线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的另一端与缓冲罐的顶部连通。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部;第一开关结构,第一开关结构设置在连接管线上并与控制部连接,控制部通过第一开关结构调节缓冲罐和凝结水收集罐的通断状态,当第一开关结构打开时,凝结水收集罐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线、缓冲罐和排气管线向外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结构是三通阀,三通阀设置在连接管线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和三通阀的第二端分别与连通缓冲罐的连接管线和连通凝结水收集罐的连接管线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与蒸汽连接。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均伸入凝结水收集罐中并与控制部连接,且第一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当凝结水收集罐中的液面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时,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结构打开与蒸汽连通的通路,关闭与连接管线连通的通路;当凝结水收集罐中的液面未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且到达第二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时,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结构打开与连接管线连通的通路,关闭与蒸汽连通的通路。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凝结水收集管线上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开关结构,且第一单向阀相对于第二开关结构靠近凝结水收集罐,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是由凝结水收集罐内向外的单向导通,第二开关结构与控制部连接,当凝结水收集罐中的液面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点时,控制部控制第二开关结构打开。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缓冲罐出料管线上的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开关结构,且第二单向阀相对于第三开关结构靠近凝结水收集罐,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是由缓冲罐向凝结水收集罐的方向,第三开关结构与控制部连接。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三通管路,三通管路的第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通,三通管路的第二端与缓冲罐出料管线连通,三通管路的第三端与凝结水收集管线连通。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液位计,凝结水收集罐和/或缓冲罐上设置有液位计。
进一步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采样管线,采样管线连接至缓冲罐出料管线;第四开关结构,第四开关结构设置在采样管线上。
进一步地,回水管线包括储罐回水管线和加热器回水管线,储罐回水管线和加热器回水管线分别连通至缓冲罐上。
进一步地,储罐回水管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入口管路,各第一接入口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加热器回水管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入口管路,各第二接入口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缓冲罐、回水管线、排气管线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收集管线和连接管线,其中,回水管线连通至缓冲罐,排气管线连通至缓冲罐,缓冲罐的底部通过缓冲罐出料管线与凝结水收集罐连通,凝结水收集管线连通至凝结水收集罐,连接管线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的另一端与缓冲罐的顶部连通。
通过在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中设置缓冲罐,回收的凝结水首先进入到缓冲罐中,凝结水经缓冲罐出料管线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中,减小了凝结水收集罐中气液夹带气泡现象的产生,减小了蒸汽凝集水输送泵发生气蚀、气缚及振动大等故障,增加了输送泵运行的稳定性,也减小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连接管线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的另一端与缓冲罐的顶部连通,当凝结水从缓冲罐流入凝结水收集罐时,凝结水收集罐中的空气会经连接管线流入到缓冲罐中,经排气管线排出缓冲罐,以使缓冲罐与凝结水收集罐中压力平衡,便于缓冲罐中的凝结水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中。增加了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小了蒸汽凝集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缓冲罐;20、回水管线;21、储罐回水管线;211、第一接入口管路;212、第五开关结构;22、加热器回水管线;221、第二接入口管路;222、第六开关结构;30、排气管线;40、凝结水收集罐;50、缓冲罐出料管线;60、凝结水收集管线;70、连接管线;80、控制部;90、第一开关结构;100、第一液位传感器;110、第二液位传感器;120、第一单向阀;130、第二开关结构;140、第二单向阀;150、第三开关结构;160、三通管路;170、液位计;180、采样管线;190、第四开关结构;200、储罐回水管线阀门;210、法兰;220、加热器回水管线阀门;230、鞍座;240、缆线;250、蒸汽进料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凝结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缓冲罐10、回水管线20、排气管线30凝结水收集罐40、凝结水收集管线60和连接管线70,其中,回水管线20连通至缓冲罐10,排气管线30连通至缓冲罐10,缓冲罐10的底部通过缓冲罐出料管线50与凝结水收集罐40连通,凝结水收集管线60连通至凝结水收集罐40,连接管线70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40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70的另一端与缓冲罐10的顶部连通。
通过在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中设置缓冲罐10,回收的凝结水首先进入到缓冲罐10中,凝结水经缓冲罐出料管线50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减小了凝结水收集罐40中气液夹带气泡现象的产生,减小了蒸汽凝集水输送泵发生气蚀、气缚及振动大等故障,增加了输送泵运行的稳定性,也减小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连接管线70的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40的顶部连通,连接管线70的另一端与缓冲罐10的顶部连通,当凝结水从缓冲罐10流入凝结水收集罐40时,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空气会经连接管线70流入到缓冲罐10中,经排气管线30排出缓冲罐10,以使缓冲罐10与凝结水收集罐40中压力平衡,便于缓冲罐10中的凝结水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增加了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小了蒸汽凝集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部80和第一开关结构90,其中,第一开关结构90设置在连接管线70上并与控制部80连接,控制部80通过第一开关结构90调节缓冲罐10和凝结水收集罐40的通断状态,当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时,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线70、缓冲罐10和排气管线30向外排出。第一开关结构90是可控的,当缓冲罐10中的凝结水经缓冲罐出料管线50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时,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压力随着凝结水的流入一直在增加,此时需要将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部分空气排出,以便于凝结水进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此时控制部80会打开第一开关结构90以使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线70、缓冲罐10和排气管线30向外排出。
具体的,第一开关结构90是三通阀,三通阀设置在连接管线70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和三通阀的第二端分别与连通缓冲罐10的连接管线70和连通凝结水收集罐40的连接管线70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与蒸汽连接。三通阀具有两条通路,一条是凝结水收集罐40与缓冲罐10连通的通路,另一条是凝结水收集罐40与蒸汽连通的通路。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凝结水过多,需要将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凝结水放出时,打开与蒸汽连通的通路,关闭与缓冲罐10连通的通路,以使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凝结水顺利流出。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空气较多,需要向凝结水收集罐40中通入凝结水且将空气排出时,打开与缓冲罐10连通的通路,关闭与蒸汽连通的通路,以使凝结水进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以使缓冲罐10与凝结水收集罐40中压力相同,便于缓冲罐10中的凝结水进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10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10,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10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10均伸入凝结水收集罐40中并与控制部80连接,且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110的检测点,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与蒸汽连通的通路,关闭与连接管线70连通的通路;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未到达第二液位传感器110的检测点,控制部80控制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与连接管线70连通的通路,关闭与蒸汽连通的通路。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凝结水收集管线60上的第一单向阀120和第二开关结构130,且第一单向阀120相对于第二开关结构130靠近凝结水收集罐40,第一单向阀120的导通方向是由凝结水收集罐40内向外的单向导通,第二开关结构130与控制部80连接,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控制部80控制第二开关结构130打开。当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证明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凝结水水量过多,需要将凝结水排出,此时控制部80控制第二开关结构130打开,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凝结水分别经第一单向阀120和凝结水收集管线60排出,直到第二液位传感器110检测不到液位时,控制部控制第二开关结构130关闭,不再将凝结水排出。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缓冲罐出料管线50上的第二单向阀140和第三开关结构150,且第二单向阀140相对于第三开关结构150靠近凝结水收集罐40,第二单向阀140的导通方向是由缓冲罐10向凝结水收集罐40的方向,第三开关结构150与控制部80连接。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10检测不到液位时,控制部80控制第三开关结构150打开,使缓冲罐10中的凝结水分别经缓冲罐出料管线50和第二单向阀140达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直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能够检测到液位时,控制部80控制第三开关结构150关闭,不再让凝结水流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
可选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三通管路160,三通管路160的第一端与凝结水收集罐40连通,三通管路160的第二端与缓冲罐出料管线50连通,三通管路160的第三端与凝结水收集管线60连通。三通管路160的设置减少了材料成本,增加了利用率。
当然也可以在凝结水收集罐40的底端安装两条管路,一条用于凝结水的排出,另一条用于凝结水的流入。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液位计170,凝结水收集罐40和/或缓冲罐10上设置有液位计170。液位计170的设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凝结水收集罐40和缓冲罐10中凝结水水量的多少。当控制部80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液位计170显示的液位来确定是否需要手动将凝结水排出。
如图1所示,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采样管线180和第四开关结构190,其中,采样管线180连接至缓冲罐出料管线50,第四开关结构190设置在采样管线180上。当需要抽取凝结水的样本时,只需要打开第四开关结构190,凝结水将经缓冲罐10、缓冲罐出料管线50和采样管线180流出,即可采取凝结水样本。
如图1所示,回水管线20包括储罐回水管线21和加热器回水管线22,储罐回水管线21和加热器回水管线22分别连通至缓冲罐10上。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凝结水的来源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储罐中的凝结水,另一部分是加热器中的凝结水。
如图1所示,储罐回水管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入口管路211,各第一接入口管路211上对应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212;加热器回水管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入口管路221,各第二接入口管路221上对应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222。多个第一接入口管路211接储罐,用于回收储罐中的凝结水,通过控制第五开关结构212来控制回收储罐中的凝结水的通路的开闭。多个第二接入口管路221分别接加热器,用于回收加热器中的凝结水,通过控制第六开关结构222来控制加热器中的凝结水的通路的开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开关结构212与第一接入口管路211和法兰210螺栓连接,后与储罐回水管线阀门200与储罐回水管线21和法兰210螺栓连接;第六开关结构222与第二接入口管路221和法兰210螺栓连接,后与加热器回水管线阀门220与加热器回水管线22和法兰210螺栓连接。排气管线30与缓冲罐10和法兰210螺栓连接;液位计170与缓冲罐10和法兰210螺栓连接;缓冲罐出料管线50、第三开关结构150、法兰210、第二单向阀140螺栓连接;第二单向阀140与三通管路160连接;第四开关结构190与采样管线180和法兰210螺栓连接;采样管线180与缓冲罐出料管线50连接;完成缓冲罐10的连接。
凝结水收集罐40安放在鞍座230上,第一液位传感器10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10与凝结水收集罐40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后通过缆线240与控制部80相连;第一开关结构90与蒸汽进料线250、连接管线70、法兰210螺栓连接,连接管线70与法兰210螺栓连接后与缓冲罐10和凝结水收集罐40连接;液位计170与凝结水收集罐40通过法兰210连接;凝结水收集罐40与凝结水收集管线60通过三通管路160连接,凝结水收集管线60与第一单向阀120和第二开关结构130连接,完成凝结水收集罐40连接。
储罐回水经第一接入口管路211、第五开关结构212和法兰210,经储罐回水管线21与储罐回水管线阀门200和法兰210进入缓冲罐10;加热器回水经第二接入口管路221与第六开关结构222和法兰210,经加加热器回水管线22与加热器回水管线阀门220和法兰210进入缓冲罐10;凝结水经法兰210、第三开关结构150、缓冲罐出料管线50、第二单向阀140、三通管路160进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空气经法兰210、第一开关结构90、连接管线70、法兰210、缓冲罐10、法兰210、排气管线30排出系统。待凝结水液位上涨至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是,控制部80控制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与蒸汽连通的通道,关闭与缓冲罐10连通的通道,使蒸汽进入到凝结水收集罐40中,作用于凝结水,通过法兰210、三通管路160、第一单向阀120、凝结水收集管线60、第二开关结构130排出系统。待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凝结水的液位下降至第二液位传感器110检测不到的液位时,控制部80控制第一开关结构90关闭与蒸汽连通的通道,打开与缓冲罐10连通的通路,待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位再次上涨至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排出凝结水,反复以上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罐10和凝结水收集罐40规格尺寸相同,规格(内径D×长度H/厚度mm)ф1000×2000/8mm,材质304,容积2m3,工作温度80~100℃,工作压力常压,工作介质凝结水,现场预制,合格后,做正压实验,实验压力2.0MPa,焊道和罐体完好,未出现裂缝或开焊。缓冲罐10安装于预制钢结构上,中心高1.85m,外部有保温,保温棉厚度50mm,材质岩棉板,保温皮厚度0.5mm,材质镀锌铁皮,钢结构整体框架尺寸3.6x 2.7x 2m,使用角钢规格∠75x75x4mm,钢结构采用焊接连接。凝结水收集罐40安放于鞍座230上,中心高0.75m,外部有保温,保温棉厚度50mm,材质岩棉板,保温皮厚度0.5mm,材质镀锌铁皮。
在本实施例中,两条储罐回水管线21(氢氧化钠储罐、硫氰酸钠储罐)和10条加热器回水管线22(2台硫氰酸钠加热器、1台脱盐水加热器及7台原液加热器),一储罐回水管线21的规格为(管径×厚度mm)ф45×3.5mm跨接焊接在储罐回水总线上,另一储罐回水管线21变径45变89焊接与储罐回水总线连接,储罐回水总线规格(管径×厚度mm)ф89×4mm,中心位置距离罐中点线250mm,与罐顶预留接管法兰螺栓连接。加热器回水管线22有三类,其中两类加热器回水管线22的规格(管径×厚度mm)为ф18×3mm和ф45×3.5mm,两类加热器回水管线22跨接焊接在加热器回水总线上。另一类加热器回水管线22变径45变89焊接与储罐回水总线连接,加热器回水总线规格(管径×厚度mm)ф89×4mm,中心位置距离罐中点线250mm,与罐顶预留接管法兰螺栓连接。
排气管线30规格(管径×厚度mm)ф45×3.5mm,中心位置距离缓冲罐10中点线800mm,与缓冲罐10罐顶预留接管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
缓冲罐出料管线50规格(管径×厚度mm)ф108×4.5mm,中心位置距离缓冲罐10中点线550mm,与缓冲罐10罐底预留接管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
蒸汽进料线250和连接管线70规格(管径×厚度mm)ф89×4mm,中心位置距离凝结水收集罐40中点线250mm,与凝结水收集罐40罐顶预留接管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连接管线70与缓冲罐10罐顶预留接管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中心位置距离缓冲罐10中点线650mm。
采样管线180规格(管径×厚度mm)ф18×3mm,中心位置距缓冲罐10罐底550mm,与缓冲罐出料管线50预留接管通过法兰210螺栓连接。
第一液位传感器10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10的品牌SICH,型号LC,测量范围0~6000mm,测量精度10mm,压力等级2(MPa),材质304,分辨率1mm,电源12~30DCV,测量介质流体,厂家南京希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液位计170为带报警开关磁翻板液位计,侧装式,通过法兰210连接,型号SCUHZ,测量范围300~15000mm,精度±10mm,厂家淮安市三畅仪表有限公司。
第一开关结构90:执行机构品牌SIEMENS/西门子,型号SKD32.51,材质304;三通阀规格DN80,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重庆川仪特种阀门修造有限公司,连接螺栓规格M16x85,材质304。
第一单向阀120和第二单向阀140:规格DN100,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温州市龙湾永中洛鑫阀门厂,连接螺栓规格M18x90,材质304。
第二开关结构130和第三开关结构150:规格DN100,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上海沪工阀门厂,连接螺栓规格M18x90,材质304。
储罐回水管线阀门200和加热器回水管线阀门220:规格DN80,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上海沪工阀门厂,连接螺栓规格M16x85,材质304。
第五开关结构212:规格DN40,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上海沪工阀门厂,连接螺栓规格M12x60,材质304。
第六开关结构222:规格DN15,材质304,通过法兰210连接,厂家上海沪工阀门厂,连接螺栓规格M10x45,材质304。
上述的规格只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规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实际使用的规格。
通过使用该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可有效地解决蒸汽凝结水输送泵故障率高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取消了凝结水输送泵,不仅减少了备件消耗,也降低了员工工作强度。
使用该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后,取消了凝结水输送泵,无需电力及冷却水,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系统为间歇动作,每天平均动作16小时,平均每小时消耗蒸汽0.4t/h,降低了成本消耗,故障率也大大降低。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罐(10);
回水管线(20),所述回水管线(20)连通至所述缓冲罐(10);
排气管线(30),所述排气管线(30)连通至所述缓冲罐(10);
凝结水收集罐(40),所述缓冲罐(10)的底部通过缓冲罐出料管线(50)与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连通;
凝结水收集管线(60),所述凝结水收集管线(60)连通至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
连接管线(70),所述连接管线(70)的一端与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的顶部连通,所述连接管线(70)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罐(10)的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
控制部(80);
第一开关结构(90),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线(70)上并与所述控制部(80)连接,所述控制部(80)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调节所述缓冲罐(10)和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的通断状态,当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时,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空气通过所述连接管线(70)、所述缓冲罐(10)和所述排气管线(30)向外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是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线(70)上,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和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分别与连通所述缓冲罐(10)的所述连接管线(70)和连通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的所述连接管线(70)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蒸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100);
第二液位传感器(110),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10)均伸入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中并与所述控制部(80)连接,且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高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10)的检测点,当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到达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与所述蒸汽连通的通路,关闭与所述连接管线(70)连通的通路;当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未到达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且到达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10)的检测点时,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0)打开与所述连接管线(70)连通的通路,关闭与所述蒸汽连通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凝结水收集管线(60)上的第一单向阀(120)和第二开关结构(130),且所述第一单向阀(120)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关结构(130)靠近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所述第一单向阀(120)的导通方向是由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内向外的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结构(130)与所述控制部(80)连接,当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中的液面到达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0)的检测点时,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结构(130)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罐出料管线(50)上的第二单向阀(140)和第三开关结构(150),且所述第二单向阀(140)相对于所述第三开关结构(150)靠近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所述第二单向阀(140)的导通方向是由所述缓冲罐(10)向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的方向,所述第三开关结构(150)与所述控制部(8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三通管路(160),所述三通管路(160)的第一端与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连通,所述三通管路(160)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罐出料管线(50)连通,所述三通管路(160)的第三端与所述凝结水收集管线(6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液位计(170),所述凝结水收集罐(40)和/或所述缓冲罐(10)上设置有所述液位计(17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还包括:
采样管线(180),所述采样管线(180)连接至所述缓冲罐出料管线(50);
第四开关结构(190),所述第四开关结构(190)设置在所述采样管线(18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线(20)包括储罐回水管线(21)和加热器回水管线(22),所述储罐回水管线(21)和所述加热器回水管线(22)分别连通至所述缓冲罐(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罐回水管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入口管路(211),各所述第一接入口管路(211)上对应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212);
所述加热器回水管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入口管路(221),各所述第二接入口管路(221)上对应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222)。
CN201822096137.8U 2018-12-13 2018-12-13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Active CN209745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137.8U CN209745033U (zh) 2018-12-13 2018-12-13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137.8U CN209745033U (zh) 2018-12-13 2018-12-13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5033U true CN209745033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6137.8U Active CN209745033U (zh) 2018-12-13 2018-12-13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5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2443A (zh) 用于从液体介质中回收热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07606488A (zh) 一种热塑性塑料内衬钢管环空内渗透气体检测控制系统
CN209745033U (zh)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CN212357421U (zh) 一种用于电解工艺的电解槽内阳极泥管道收集装置
CN211624455U (zh) 一种双壁玻璃钢管道及管道组件
CN201251381Y (zh) 一种双隔离防漏管束
CN210688185U (zh) 一种锅炉蒸汽回流回收装置
CN211058968U (zh) 一种电堆测试台自动补水排水循环系统
CN113932620A (zh) 一种烧结环冷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10470432B (zh) 凝汽器及凝汽器的检修查漏方法
CN220321067U (zh) 一种瓦斯输送管道排冷凝水系统
CN111185040A (zh) 轻便集成型智能化过滤器组
CN218328850U (zh) 一种冷却站设备降温循环系统
CN213272761U (zh) 一种模块化换热站
CN215667661U (zh) 一种可替代化粪池的集输井
CN214889674U (zh) 一种国六用压力管
CN219756056U (zh) 酸液供应设备
CN218845735U (zh) 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
CN210293270U (zh) 一种水流指示器的耐水压性能试验装置
CN214585377U (zh) 用于管道输送的自供能式水质监测系统
CN219366382U (zh) 一种聚磷酸铵装置液体泵机封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7519391U (zh) 一种混凝土管
CN213811805U (zh) 一种锅炉房蒸汽集中收集器
CN220494216U (zh) 一种灭菌罐冷凝水自动排出装置
CN220981028U (zh) 一种压裂管汇撬的高压管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