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3752U -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3752U
CN209733752U CN201920198097.XU CN201920198097U CN209733752U CN 209733752 U CN209733752 U CN 209733752U CN 201920198097 U CN201920198097 U CN 201920198097U CN 209733752 U CN209733752 U CN 209733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heat dissipation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80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80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3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3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3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杯盖部件包括盖体组件及可拆卸装配于所述盖体组件的散热组件,所述盖体组件设有排气孔,所述散热组件封闭于所述排气孔。所述散热组件设有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风扇,所述壳体设有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分隔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出气通道内。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排气孔,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进气通道内的气体向所述壳体外排出。杯盖部件通过散热组件加速出气通道内气体的流动速度,继而使出气通道内形成负压,排气孔及杯盖部件所对应的容器空间内的热气体能沿出气通道流出壳体外,降温效率高。

Description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料理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料理机包括主机部件和装配于主机部件的杯体部件,杯体部件设有杯身组件和盖设于杯身组件的盖体组件。在相关技术中,杯身组件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杯身组件内的食材。
在料理机完成食材的加热步骤后,需要将加热的食材及时降温以符合用户的食用温度。然而,杯体组件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其降温效率低,所需时间长,不适宜短时间内需要食用食材的生活需求,特别是不适宜生活节奏快的都市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杯盖部件,包括盖体组件及可拆卸装配于所述盖体组件的散热组件,所述盖体组件设有排气孔,所述散热组件封闭于所述排气孔;所述散热组件设有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风扇,所述壳体设有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分隔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出气通道内,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排气孔,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进气通道内的气体向所述壳体外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出气口,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内的导风挡板,所述导风挡板位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且所述导风挡板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的吸气口,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内的进风挡板,所述进风挡板位于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所述进风挡板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出气通道的轮廓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凸设于所述进风挡板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罩设于所述通气孔且与所述通气孔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卡扣连接于所述盖体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散热风扇电性连接的触点组件,所述触点组件与所述盖体组件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所述散热风扇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插接连接于所述盖体组件并与所述盖体组件导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点组件包括与所述散热风扇电性连接的触点接头,所述散热组件装配至所述盖体组件,所述触点接头抵接于所述盖体组件并与所述盖体组件导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杯体部件,包括杯身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杯身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料理机,包括主机部件和如上所述的杯体部件,所述主机部件与所述杯体部件驱动连接,并与所述散热风扇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杯盖部件通过散热组件加速出气通道内气体的流动速度,继而使出气通道内形成负压,排气孔及杯盖部件所对应的容器空间内的热气体能沿出气通道流出壳体外,降温效率高。进气通道及出气通道均连通至排气孔,气体可沿进气通道及出气通道自由流动,空气流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杯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杯盖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触点组件集中分布于散热组件并与盖体组件插接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触点组件间隔分布于散热组件并与盖体组件插接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0;出气通道11;出气口111;吸气口112;进气通道12;进气口121;导风孔122;导风挡板13;导风通道131;进风挡板14;通气孔141;弧形凹槽142;挡风板143;通风通道144;主体件15;基底部151;第二环管部152;第一环管部153;第三环管部154;导风件16;上盖17;散热风扇20;卡扣组件30;锁定件31;锁钩部311;按压部312;连接部313;弹性件32;触点组件40;绝缘件41;第一导电组件42;第二导电组件43;触点接头44;密封件50;散热组件100;盖体组件200;排气孔201;导电部件202;杯身组件300;主机部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杯盖部件包括盖体组件200及可拆卸装配于盖体组件200的散热组件100,盖体组件200设有排气孔201,散热组件100封闭于排气孔201。散热组件100设有壳体10和安装于壳体10内的散热风扇20,壳体10设有进气通道12、与进气通道12分隔设置的出气通道11,散热风扇20设于出气通道11内。出气通道11及进气通道12分别连通至排气孔201,散热风扇20将进气通道12内的气体向壳体10外排出。
盖体组件200用于盖设于容器的开口处,以使容器内的容纳空间封闭。盖体组件200盖设有贯穿的排气孔201,容器内的容纳空间通过该排气孔201与盖体组件200外的大气连通。散热组件100可拆卸安装于盖体组件200并封闭于排气孔201,相应地,排气孔201通过进气通道12与出气通道11与盖体组件200外的大气连通,进气通道12与出气通道11设为常开状态,容器的容纳空间可沿进气通道12和/或出气通道11与外界的大气连通,并保持常压状态,气体流动顺畅。
如图3和图4所示,出气通道11与进气通道12间隔分布于壳体10上,并通过内部的隔板形成两独立的气体流动通道,互相干扰少,气体流动顺畅。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11设于壳体10的中心并沿中心线方向延伸,进气通道12环绕于出气通道11并通过隔板隔开。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11与进气通道12并列分布于壳体10内。
散热组件100安装于出气通道11内,并用于加速出气通道11内气体流出壳体10的流动速度,以从而使容器内的气体加速流入到出气通道11中。相应地,壳体10外的冷空气可加速沿进气通道12进入到容器中,以完成气体的交换。其中,当容器内的气体为热气体时,壳体10外的冷空气加速进入到容器内,可快速降低容器内的气体或食材的温度。在一可选地方式中,散热风扇20位于出气通道11内,并且引导气体自排气孔201向出气通道11方向流动。可选地,散热风扇20的中心线与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杯盖部件通过散热组件100加速出气通道11内气体的流动速度,继而使出气通道11内形成负压,排气孔201及杯盖部件所对应的容器空间内的热气体能沿出气通道11流出壳体10外,降温效率高。
在一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1包括设于壳体10的出气口111。壳体10包括位于出气通道11内的导风挡板13,导风挡板13位于出气口111与散热风扇20之间,且导风挡板13设有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导风通道131,导风通道131相对于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出气口111开设于壳体10的表面,并与壳体10外的大气连通,出气口111位于出气通道11的出口一端。可选地,壳体10设为薄壁结构件,出气口111设为开设于壳体10的一个或多个通孔。如出气口111设为多个环绕壳体10中心线的环形孔。可选地,出气口111设为多个环绕壳体10中心线并呈同心圆状分布的环形孔,相邻环形孔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
导风挡板13设于出气口111与散热风扇20之间,气体在散热风扇20的驱动下冲击至导风挡板13,并在导风挡板13的引导下进入到出气通道11及出气口111排出。导风挡板13凸出导风通道131的内壁面并形成有导风通道131,气体在散热风扇20的驱动下沿导风通道131流动。导风通道131相对于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气体在导风通道131的引导下改变流动方向。可选地,导风挡板13设为多个交错分布的凸板结构,间隔分布于导风通道131内,以形成迷宫状导风通道131。或者导风挡板13设为连续弯曲的弯板结构,以使导风通道131形成螺旋状的通道。相应地,气体冲击于导风挡板13,继而降低气体的动能,降低风噪。导风通道131改变气体流向并延长气体流动路径,对气流的降噪效果好,噪音小。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导风通道131呈螺旋状。导风通道131设为螺旋状,气体沿该螺旋状的导风通道131流动并沿切向流出导风通道131,再沿出气通道11从出气口111处,气体流动范围大,降噪效果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1包括设于壳体10并与排气孔201连通的吸气口112。壳体10包括位于出气通道11内的进风挡板14,进风挡板14位于吸气口112与散热风扇20之间。进风挡板14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41,通气孔141的开口尺寸小于出气通道11的轮廓尺寸。
吸气口112设于出气通道11的进气一端,在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的状态下,该吸气口112与盖体组件200的排气孔201相连通。进风挡板14位于出气通道11内,并且进风挡板14至出气通道11的内壁面向中心方向延伸,以将出气通道11分隔开。可选地,进风挡板14设为平板结构或弯曲的曲面结构。
通气孔141贯穿进风挡板14,以使气体能沿进风挡板14的一侧进入另一侧。容器内的气体沿排气孔201及吸气口112进入到进风挡板14处,再沿通气孔141进入到进风挡板14另一侧的出气通道11,继而在散热风扇20的驱动下沿出气通道11排出壳体10外。
进风挡板14阻挡于出气通道11的进气一端,能减小气体的流动量,并保持容器内气压的稳定。气体沿通气孔141流动进入到散热风扇20所处的出气通道11区域,散热风扇20运行时能提高该部位处的出气通道11与通气孔141之间的气压差,气体流动更加顺畅。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进风挡板14设有弧形凹槽142,弧形凹槽142的槽口朝向排气孔201方向,通气孔141开设至弧形凹槽142。进风挡板14形成有自表面下凹形成的弧形凹槽142,该弧形凹槽142的槽壁构成球形曲面。当杯盖部件盖设于容器的开口处时,弧形凹槽142位于容器的上方,容器内的热气体上升进入到弧形凹槽142内。通气孔141贯穿进风挡板14并开设至弧形凹槽142,气体可沿通气孔141进入到出气通道11,扩大出气通道11与进气通道12在排气孔201内气体流动的距离,互相干扰少。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凸设于进风挡板14的挡风板143,挡风板143罩设于通气孔141且与通气孔141之间形成通风通道144,通风通道144相对于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挡风板143凸设于进风挡板14的表面,且位于通气孔141的延伸方向上。挡风板143与通气孔141对应设置,用于改变气体流出通气孔141的气体流向。可选地,挡风板143近似于“L”形截面,其中,挡风板143的一端固定于进风挡板14,另一端横向覆盖于通气孔141的上方。气体流出通气孔141并冲击于挡风板143后沿通风通道144流动,该通风通道144相对于出气通道11倾斜设置。气体冲击于挡风板143,初步降低气体的动能并将气体分散开,提高散热风扇20的运行稳定性。可选地,挡风板143一体成型于进风挡板14,且与弧形凹槽142分别位于进风挡板14的两侧。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00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0的卡扣组件30,卡扣组件30卡扣连接于盖体组件200。散热组件100通过卡扣组件30卡拆卸装配于盖体组件200,提高散热组件100拆装的便捷性。可选地,至少部分卡扣组件30弹性形变并卡固于盖体组件200。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卡扣组件30包括锁定件31和装配于壳体10的弹性件32,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锁定件31。在散热组件100装配至壳体10过程中,锁定件31在壳体10挤压或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件32的弹性力缩回壳体10内,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并卡固于盖体组件200,拆装方便。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锁定件31包括按压部312与锁钩部311、以及连接按压部312与锁钩部311的连接部313,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连接部313,按压部312与锁钩部311至少部分凸出壳体10。其中,锁钩部311勾接于壳体10,挤压按压部312并推动弹性件32弹性形变,以使锁钩部311与盖体组件200分离。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主体件15、固定于主体件15的导风件16及固定于主体件15的上盖17,上盖17罩设于导风件16。主体件15包括基底部151、凸设于基底部151的第一环管部153和第二环管部152,第一环管部153呈管状薄壁结构,第二环管部152环绕于第一环管部153。第一环管部153构成部分出气通道11,第二环管部152与第一环管部153之间的空间形成部分进气通道12。进风挡板14设于基底部151,进气通道12的开口贯穿基底部151。可选地,主体件15还包括环绕进风挡板14的第三环管部154,出气通道11的开口位于第三环管部154的环绕区域内,进气通道12的开口位于第三环管部154的环绕区域外。
散热风扇20固定于主体件15且正对第一环管部153,导风件16抵接于散热风扇20。导风挡板13设于导风件16,导风件16抵接于散热风扇20,以使导风挡板13封闭于第一环管部153的延伸方向。可选地,导风件16的外侧边缘延伸至第二环管部152,在导风件16的外侧边缘设有导风孔122。
可选地,出气口111及进气口121开设于上盖17,进气口121开设于上盖17的侧壁处,出气口111开设于上盖17的顶壁处。可选地,出气口111开设于上盖17,进气口121开设于壳体10的侧壁处,出气口111开设于上盖17的顶壁处。上盖17固定于主体件15并盖设于导风件16,出气口111与导风通道131连通,进气口121与导风孔122连通。
壳体10外的大气沿进气口121、导风孔122及进气通道12位于基底部151的开口进入到容器中。容器中的气体可沿通气孔141、导风通道131及出气口111排出至壳体10外的大气中。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不会影响容器内的气体流动,又能在散热风扇20处于运行状态下加速气体流动,降温效果好。
如图5至图9所示,散热风扇20在电能驱动下运行,可选地,散热风扇20通过可移动电源进行供电,如电池等。可选地,散热风扇20可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如通过导线直接供电、或者,通过与盖体组件200连接的部件进行供电等。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00还包括与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的触点组件40,触点组件40与盖体组件200电性连接。
可选地,触点组件40直接装配于壳体10,如触点组件40设为固定于壳体10的插头或插座类结构等插接结构,也可设为固定于壳体10表面的导电片、导电触头等导电结构件的接触导电连接。可选地,触点组件40装配于壳体10上的安装组件,如触点组件40安装于卡扣组件30。触点组件40与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从而扩大了散热风扇20的安装范围。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则触点组件40与盖体组件200上的导电触点部位相互连接,以使盖体组件200或盖体组件200的连接部件为散热风扇20提供电能,应用范围广。
在一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包括固定于壳体10的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散热风扇20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插接连接于盖体组件200并与盖体组件200导电连接。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插接连接于盖体组件200,以构成插头与插座的插接导电方式,导电稳定性好。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包括固定于壳体10的绝缘件41,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间隔分布于绝缘件41。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插接连接至盖体组件200的对应插接部分。可选地,盖体组件200设有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分别连接至电源。当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时,第一导电组件42插接连接至第一弹片组件,第二导电组件43插接连接至第二弹片组件,散热风扇20与电源导电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间隔分布于壳体10,且两者呈预设角度。可选地,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分布于壳体10且相对设置。可选地,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的规格尺寸相同或不同。当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的规格尺寸不同时,第一导电组件42与第二导电组件43构成防呆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包括与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的触点接头44,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触点接头44抵接于盖体组件200并与盖体组件200导电连接。散热组件100通过触点接头44与盖体组件200之间进行接触导电连接。触点接头44位于散热组件100的表面,相应地,在盖体组件200上设有与触点接头44相对应的导电部件202。当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时,触点接头44与导电部件202至少部分贴合并导电连接。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触点接头44位于壳体10的表面且位于壳体10与盖体组件200的结合部位。如,盖体组件200的排气孔201设为台阶孔结构,部分壳体10插入排气孔201中且壳体10的外侧壁与排气孔201的孔壁接触。触点接头44位于该部分壳体10处,导电部件202位于排气孔201内。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壳体10通过卡扣组件30连接至盖体组件200,触点接头44装配于卡扣组件30。具体地,触点接头44位于卡扣组件30与盖体组件200的接触部位,相应地,盖体组件200的导电部位设于被卡扣组件30勾接的部位。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00还包括装配于壳体10的密封件50,散热组件100装配至盖体组件200,至少部分密封件50弹性形变并封闭壳体10与盖体组件200之间的缝隙。密封件50有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密封件50固定于壳体10靠近排气孔201的一端,并与排气孔201的侧壁密封。
如图1和图10所示,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杯盖部件应用于杯体部件,以使杯体部件内的食材实现快速降温。在一实施例中,杯体部件包括杯身组件300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杯盖部件,杯盖部件盖设于杯身组件300,杯身组件300的容纳空间通过排气孔201与散热组件100连通。
杯身组件300设有容纳空间以构成容器结构,杯盖部件盖设于杯身组件300的开口处,以使杯身组件300仅能通过散热组件100与外界空气连通。当控制组件控制散热风扇20运行时,杯身组件300内其气体可加速流动。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杯身组件300还包括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可选地,控制组件安装于杯身组件300,如控制组件设于杯身组件300的手柄部等,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装置加热,以使杯身组件300内的食材加热。当加热完成后,控制组件控制散热风扇20运行,以加快杯身组件300内食材的散热,散热效率高。
将上述杯体部件应用于料理机中,以实现料理机能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杯体部件内的食材加速降温。在一实施例中,料理机包括主机部件400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杯体部件,主机部件400与杯体部件驱动连接,并与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
主机部件400与杯体部件驱动连接,可选地,杯体部件还包括安装于杯身组件300的搅拌刀组,杯体部件装配于主机部件400,搅拌刀组与主机部件400驱动连接。可选地,控制组件与主机部件400电性连接。其中,控制组件设于主机部件400或主机部件400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
在一实施例中,主机部件400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的驱动组件和设置于底座内的控制模块,驱动组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按内置程序运行,以使料理机执行相应地料理功能。可选地,控制组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或者控制组件为控制模块的部分构件。
杯身组件300内设有容纳食材的容纳空间,搅拌刀组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以加工杯身组件300内的食材。驱动组件可设为电机组件,可选地,驱动组件直接装配于搅拌刀组的另一端,以驱动搅拌刀组旋转加工杯身组件300的食材。可选地,驱动组件通过离合器组件插接连接于搅拌刀组,以驱动搅拌刀组旋转加工杯身组件300的食材。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杯体部件装配于底座,杯体部件设有上插接端子,杯盖部件上的导电部件202电性连接至上插接端子,上插接端子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组件(200)及可拆卸装配于所述盖体组件(200)的散热组件(100),所述盖体组件(200)设有排气孔(201),所述散热组件(100)封闭于所述排气孔(201);所述散热组件(100)设有壳体(10)和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的散热风扇(20),所述壳体(10)设有进气通道(12)、与所述进气通道(12)分隔设置的出气通道(11),所述散热风扇(20)设于所述出气通道(11)内,所述出气通道(11)及所述进气通道(12)分别连通至所述排气孔(201),所述散热风扇(20)将所述进气通道(12)内的气体向所述壳体(10)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11)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111),所述壳体(10)包括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1)内的导风挡板(13),所述导风挡板(13)位于所述出气口(111)与所述散热风扇(20)之间,且所述导风挡板(13)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11)连通的导风通道(131),所述导风通道(131)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11)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并与所述排气孔(201)连通的吸气口(112),所述壳体(10)包括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1)内的进风挡板(14),所述进风挡板(14)位于所述吸气口(112)与所述散热风扇(20)之间,所述进风挡板(14)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41),所述通气孔(141)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出气通道(11)的轮廓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凸设于所述进风挡板(14)的挡风板(143),所述挡风板(143)罩设于所述通气孔(141)且与所述通气孔(141)之间形成通风通道(144),所述通风通道(144)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卡扣组件(30),所述卡扣组件(30)卡扣连接于所述盖体组件(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的触点组件(40),所述触点组件(40)与所述盖体组件(200)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40)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所述散热风扇(20)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2)和第二导电组件(43)插接连接于所述盖体组件(200)并与所述盖体组件(200)导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40)包括与所述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的触点接头(44),所述散热组件(100)装配至所述盖体组件(200),所述触点接头(44)抵接于所述盖体组件(200)并与所述盖体组件(200)导电连接。
9.一种杯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杯身组件(300)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200),所述盖体组件(200)盖设于所述杯身组件(300)。
10.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部件(400)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体部件,所述主机部件(400)与所述杯体部件驱动连接,并与所述散热风扇(20)电性连接。
CN201920198097.XU 2019-02-14 2019-02-14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Active CN209733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097.XU CN209733752U (zh) 2019-02-14 2019-02-14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097.XU CN209733752U (zh) 2019-02-14 2019-02-14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3752U true CN209733752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8097.XU Active CN209733752U (zh) 2019-02-14 2019-02-14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3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80950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09733752U (zh) 杯盖部件、杯体部件和料理机
CN113007885A (zh) 空调器
CN2156375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918589B1 (ko) 차량용 통풍시트용 모터 모듈
CN215260404U (zh) 空调器
CN216844927U (zh)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CN217488327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883911U (zh) 料理机主机及料理机
CN217488325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846170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
CN21096167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9782349U (zh) 排气窗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3248620U (zh) 一种风冷破壁机
CN217565813U (zh) 一种料理机的风道结构
CN217090412U (zh) 烹饪设备
CN216278572U (zh) 蜗壳、离心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75437U (zh) 一种排风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20134224U (zh) 风泵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76853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452244U (zh) 一种手持风扇
CN216346669U (zh) 空调器
CN21483714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