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4390U -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4390U
CN209724390U CN201920443415.4U CN201920443415U CN209724390U CN 209724390 U CN209724390 U CN 209724390U CN 201920443415 U CN201920443415 U CN 201920443415U CN 209724390 U CN209724390 U CN 209724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er
support
ejection device
telescopic columns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34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望
于代文
王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34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4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4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4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矿用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移架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和第二支顶装置连接;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第一稳固机构与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第一伸缩支架倾倒;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第二稳固机构与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第二伸缩支架倾倒。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Description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巷道掘进交错式支护装置中,支顶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稳定性不足,装置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倾倒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能够支撑巷道顶面以及容置挖掘机,在挖掘机向前掘进时,第一支顶装置和第二支顶装置能够向前步进移动,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和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
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所述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所述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
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倾倒;
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倾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主体和第一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二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主体和第二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支撑支架能够置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之间;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
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顶纵梁;所述第二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顶纵梁;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能够交错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横梁和多个第一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一折叠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一折叠梁铰接;
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一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主梁和第二折叠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二折叠梁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纵梁包括第一纵梁主体、第一伸缩纵梁和第一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一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纵梁运动;
所述第二支顶纵梁包括第二纵梁主体、第二伸缩纵梁和第二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二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伸缩纵梁运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具体来说,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位于后部的第一支顶装置和位于后部的第二支顶装置,以及分别与二者相连的移架驱动装置,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输出轴与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二支顶装置连接,输出轴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在第一支顶装置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二支顶装置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推动第二支顶装置向前移动;在第二支顶装置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一支顶装置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拉动第一支顶装置向前移动。
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第一支顶支架用于支撑巷道顶面,第一支撑支架用于支撑第一支顶支架;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第一伸缩支架能够伸缩以升高或降低第一支顶支架的高度,第一稳固机构分别与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伸缩支架连接,用于稳固第一伸缩支架,防止装置发生倾倒的现象。第二支顶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支顶装置的结构相同。二者均能够实现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扩帮支护系统中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支顶装置;102-第二支顶装置;103-移架驱动装置;104-第一支顶支架;105-第一支撑支架;106-第一伸缩支架;107-第一稳固机构;108-第二支顶支架;109-第二支撑支架;110-第二伸缩支架;111-第二稳固机构;112-第一伸缩立柱;113-第二伸缩立柱;114-第一连杆机构;115-第一上纵梁;116-第一下纵梁;117-第二连杆机构;118-第二上纵梁;119-第二下纵梁;120-第一支顶纵梁;121-第二支顶纵梁;122-第一横梁;123-第一垫块;124-第一主梁;125-第一折叠梁;126-第二横梁;127-第二垫块;128-第二主梁;129-第二折叠梁;130-第一纵梁主体;131-第一伸缩纵梁;132-第一纵梁驱动装置;133-第二纵梁主体;134-第二伸缩纵梁;135-第二纵梁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顶装置101、第二支顶装置102和移架驱动装置103;第一支顶装置101和第二支顶装置102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移架驱动装置103的安装端与第一支顶装置101连接,移架驱动装置103的输出轴与第二支顶装置102连接;移架驱动装置103具有驱动第二支顶装置102向远离第一支顶装置101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移架驱动装置103具有驱动第一支顶装置101向靠近第二支顶装置102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第一支顶装置101包括第一支顶支架104和第一支撑支架105;其中,第一支撑支架105包括第一伸缩支架106和第一稳固机构107,第一稳固机构107与第一支顶支架104连接,第一稳固机构107与第一伸缩支架106连接以防止第一伸缩支架106倾倒;第二支顶装置102包括第二支顶支架108和第二支撑支架109;其中,第二支撑支架109包括第二伸缩支架110和第二稳固机构111,第二稳固机构111与第二支顶支架108连接,第二稳固机构111与第二伸缩支架110连接以防止第二伸缩支架110倾倒。
具体来说,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位于后部的第一支顶装置101和位于后部的第二支顶装置102,以及分别与二者相连的移架驱动装置103,移架驱动装置103的安装端与第一支顶装置101连接,输出轴与第二支顶装置102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移架驱动装置103的安装端与第二支顶装置102连接,输出轴与第一支顶装置101连接。在第一支顶装置101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二支顶装置102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103能够驱动第二支顶装置102向远离第一支顶装置101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103推动第二支顶装置102向前移动;在第二支顶装置102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一支顶装置101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103能够驱动第一支顶装置101向靠近第二支顶装置102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103拉动第一支顶装置101向前移动。
第一支顶装置101包括第一支顶支架104和第一支撑支架105;其中,第一支顶支架104用于支撑巷道顶面,第一支撑支架105用于支撑第一支顶支架104;第一支撑支架105包括第一伸缩支架106和第一稳固机构107,第一伸缩支架106能够伸缩以升高或降低第一支顶支架104的高度,第一稳固机构107分别与第一支顶支架104和第一伸缩支架106连接,用于稳固第一伸缩支架106,防止装置发生倾倒的现象。第二支顶装置102的结构与第一支顶装置101的结构相同。二者均能够实现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107和第二稳固机构111,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伸缩支架106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立柱112,四个第一伸缩立柱112位于第一支顶支架104的四角处;第一伸缩立柱112包括第一立柱主体和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第二伸缩支架110包括四个第二伸缩立柱113,四个第二伸缩立柱113位于第二支顶支架108的四角处;第二伸缩立柱113包括第二立柱主体和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第二支撑支架109能够置入第一支撑支架105内。
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一伸缩立柱112支撑于第一支顶支架104的四角处,支撑结构更加稳固,第一立柱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立柱主体进行伸缩运动,第二伸缩立柱113与第一伸缩立柱112同理。四个第一伸缩立柱112围设而成的空间能够将四个第二伸缩立柱113容置其中。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稳固机构1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稳固机构107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之间;第二稳固机构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稳固机构111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顶装置101、第二支顶装置102的前进方向即为纵向方向,第一稳固机构107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之间,第二稳固机构111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之间,能够在保持装置稳定的同时,不遮挡装置中容置的其他挖掘设备的前进。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稳固机构107包括第一连杆机构114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上纵梁115和第一下纵梁116,第一连杆机构114位于第一上纵梁115和第一下纵梁116之间;第一上纵梁115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顶部连接,第一下纵梁116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底部连接;第二稳固机构111包括第二连杆机构117及间隔设置的第二上纵梁118和第二下纵梁119,第二连杆机构117位于第二上纵梁118和第二下纵梁119之间;第二上纵梁118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的顶部连接第二下纵梁119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的底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上纵梁115、第一下纵梁116和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形成矩形的支撑框架,在框架中设置有第一连杆机构114,用于保证支撑框架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框架倾倒。第二稳固机构111与第一稳固机构107同理。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上纵梁115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顶部球铰连接,第一下纵梁116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底部球铰连接;第二上纵梁118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的顶部球铰连接,第二下纵梁119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伸缩立柱113的底部球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实际情况中巷道顶面并不是完全水平,在第一上纵梁115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顶部球铰连接,第一下纵梁116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立柱112的底部球铰连接,在巷道顶面不平时,使得第一支顶支架104能够随着巷道顶面的倾斜程度调整角度,保证与巷道顶面之间贴合支撑。对于第二支顶装置102来说原理等同。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连杆机构114和第二连杆机构117为四连杆机构。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的四连杆机构为铰接四连杆机构,在维持第一伸缩支架106和第二伸缩支架110稳定的同时,铰接四连杆机构能够折叠以适应第一伸缩支架106和第二伸缩支架110的伸缩状态。参见图2所示,A和B为第一连杆机构114中的两个铰接点,在第一连杆机构114折叠的过程中,铰接点A和铰接点B始终在竖直的一条轨迹线上,那么两侧的第一伸缩立柱112就不能发生倾斜,进而能够维持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中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支顶支架10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顶纵梁120;第二支顶支架108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顶纵梁121;多个第一支顶纵梁120与多个第二支顶纵梁121能够交错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顶纵梁120与第二支顶纵梁121之间交错布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巷道顶面进行支撑,第二支顶纵梁121和第一支顶纵梁120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交错范围大小,但第一支顶纵梁120与第二支顶纵梁121之间不会出现支撑空挡,能够为其下部运行的挖掘设备提供可靠的支护。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支顶装置101还包括两个第一横梁122和多个第一垫块123,其中一个第一横梁122与多个第一支顶纵梁120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第一垫块123连接,另一个第一横梁122与多个第一支顶纵梁120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第一垫块123连接;第一横梁122包括第一主梁124和第一折叠梁125,第一主梁124和第一折叠梁125铰接;第二支顶装置102还包括两个第二横梁126和多个第一垫块123,其中一个第二横梁126与多个第二支顶纵梁121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第二垫块127连接,另一个第二横梁126与多个第二支顶纵梁121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第二垫块127连接;第二横梁126包括第二主梁128和第二折叠梁129,第二主梁128和第二折叠梁129铰接。
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个运动过程举例,在第一支顶装置101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一支顶装置101即固定在巷道中,第二支顶装置102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103能够推动第二支顶装置102向远离第一支顶装置101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支顶支架104和第二支顶支架108都是由横纵交错的梁连接而成,第一支顶纵梁120和第二支顶纵梁121还是交错设置,垫块设置于纵梁和横梁之间,使得纵梁有足够的下降空间。第二个运动过程与第一个运动过程同理。
第一横梁122包括第一主梁124和第一折叠梁125,第一主梁124和第一折叠梁125铰接,第二横梁126包括第二主梁128和第二折叠梁129,第二主梁128和第二折叠梁129铰接,可以将第一支顶支架104和第一支顶支架104以各自的铰接点为中心折叠,便于运输。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支顶纵梁120包括第一纵梁主体130、第一伸缩纵梁131和第一纵梁驱动装置132,第一纵梁主体130套设于第一伸缩纵梁131外,第一纵梁驱动装置132用于驱动第一伸缩纵梁131运动;第二支顶纵梁121包括第二纵梁主体133、第二伸缩纵梁134和第二纵梁驱动装置135,第二纵梁主体133套设于第二伸缩纵梁134外,第二纵梁驱动装置135用于驱动第二伸缩纵梁134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支顶纵梁120和第二支顶纵梁121均设置成可伸缩的结构,可以尽量扩大装置的支撑范围。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和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
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所述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所述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
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倾倒;
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主体和第一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二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主体和第二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支撑支架能够置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之间;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
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顶纵梁;
所述第二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顶纵梁;
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交错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横梁和多个第一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一折叠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一折叠梁铰接;
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二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主梁和第二折叠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二折叠梁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顶纵梁包括第一纵梁主体、第一伸缩纵梁和第一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一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纵梁运动;
所述第二支顶纵梁包括第二纵梁主体、第二伸缩纵梁和第二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二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伸缩纵梁运动。
10.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
CN201920443415.4U 2019-04-02 2019-04-02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Active CN209724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3415.4U CN209724390U (zh) 2019-04-02 2019-04-02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3415.4U CN209724390U (zh) 2019-04-02 2019-04-02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4390U true CN209724390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90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3415.4U Active CN209724390U (zh) 2019-04-02 2019-04-02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43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3854A (zh) * 2019-04-02 2019-05-17 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安装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3854A (zh) * 2019-04-02 2019-05-17 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安装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8684B (zh) 组合导向滑移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RU2391512C2 (ru) Секция крепи для камерно-столбовой системы разработки с выемкой целиков в обратном порядке
CN103993898B (zh) 循环式掘进及时支护装置及其方法
CN209724390U (zh)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CN107060819B (zh) 一种隧道用油缸推行式仰拱栈桥及其使用方法
CN209669676U (zh) 一种液压自动牵引仰拱栈桥
CN105840224A (zh) 跟随掘进机的自行超前支架
CN206448822U (zh) 一种隧道用油缸推行式仰拱栈桥
CN210152671U (zh) 一种隧道双层仰拱施工模板、栈桥
CN215369896U (zh) 一种能实现长掘长支的超前支护平台机构
CN109763853A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108583712A (zh) 行走系统、行走方法以及建筑施工装置
CN109763854A (zh)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安装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CN116136179B (zh) 一种分离式支护平台
CN103643975A (zh) 一种用于急倾斜中厚煤层柔性掩护系统的支护单元
CN207678908U (zh) 工作站位置可调式制衣系统
CN207739940U (zh) 一种多功能隧道凿岩架拱一体机
CN203716992U (zh) 用于急倾斜中厚煤层柔性掩护系统的支护单元
CN110206574A (zh) 交替移动式自动掘进巷道临时掩护支架
CN206439064U (zh) 一种可升降、折叠、伸展的机载超前支护装置
CN108560427B (zh) 折叠伸缩式过隧架桥机中支腿及其应用步骤
CN205876342U (zh) 高效延伸调态移动栈桥
ITTO960041A1 (it) Macchina semovente per la stabilizzazione, mediante martellinatura e compattazione, di binari posati su massicciata.
CN102991477A (zh) 工程机械及其支腿装置
CN207670714U (zh) 一种夹紧效果好的封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