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3564U - 自动升降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自动升降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3564U
CN209723564U CN201920407263.2U CN201920407263U CN209723564U CN 209723564 U CN209723564 U CN 209723564U CN 201920407263 U CN201920407263 U CN 201920407263U CN 209723564 U CN209723564 U CN 209723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edestal
foot pedal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72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4072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3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3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35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和升降装置,底座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的底面;脚踏板,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的顶面;防护框架,固定连接于脚踏板的周边上,防护框架垂直于脚踏板,防护框架围绕脚踏板的周边设置,呈一面开口,三面环绕结构;防坠板,防坠板的一端连接于防护框架相对的两侧面的底部,防坠板的另一端与防护框架的相对的两侧面的顶部通过钢丝挂耳固定连接;电控箱,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面一端;气缸,气缸与电控箱电性相连,气缸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与升降装置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自动升降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所以需要用到脚手架,脚手架是指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支架工作平台,主要用于施工人员上下干活、外围安全网围护以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然而,相关技术中,脚手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意外坠落等问题,稳定性和安全性能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脚手架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和升降装置,底座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的底面;脚踏板,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的顶面;防护框架,固定连接于脚踏板的周边上,防护框架垂直于脚踏板,防护框架围绕脚踏板的周边设置,呈一面开口,三面环绕结构;防坠板,防坠板的一端连接于防护框架相对的两侧面的底部,防坠板的另一端与防护框架的相对的两侧面的顶部通过钢丝挂耳固定连接;电控箱,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面一端;气缸,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面另一端,气缸与电控箱电性相连,气缸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与升降装置相连。
本方案中,通过配合设置的底座和升降装置,能够让该脚手架进行升降,气缸通过输气管为升降装置提供动力,升降装置带动脚踏板、防护框架和防坠板进行升降,提高了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通过钢丝挂耳将防坠板固定连接在防护框架的两侧,能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
优选地,升降装置包括5个升降结构,其中,1个升降结构设于脚踏板的中心位置下方,4个升降结构设于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设于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的4个升降结构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通过升降装置包括5个升降结构,其中,1个升降结构设于脚踏板的中心位置下方,4个升降结构设于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设于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的4个升降结构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进一步提升了升降装置的稳定性,提升了整体自动升降脚手架的稳定性,整体提升了自动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结构合理,使用安全便捷。
优选地,升降结构包括:固定支撑腿,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面上;液压伸缩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撑腿的内部;移动支撑腿,移动支撑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脚踏板的底面,移动支撑腿的另一端套设于固定支撑腿内且与液压伸缩杆相连,液压伸缩杆驱动移动支撑腿的上下移动。
本方案中,通过固定支撑腿、液压伸缩杆以及移动支撑腿等构成升降结构,通过该升降结构能够让脚手架能够进行升降,气缸通过输气管给液压伸缩杆输入动力推动液压伸缩杆进行伸缩,液压伸缩杆通过伸缩带动移动支撑腿进行升降,移动支撑腿带动防护框架和脚踏板进行升降,进一步提高了该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
优选地,液压伸缩杆包括: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撑腿的内部底面上;缸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顶面上;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缸体的顶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支撑腿相连。
本方案中,通过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撑腿的内部底面上的固定座,有利于固定缸体和活塞杆,从而提升液压伸缩杆的稳定性,通过缸体和活塞杆的配合,可以在气动力进入液压伸缩杆中的缸体并推动活塞杆向上移动升起,活塞杆推动移动支撑腿向上移动升起,移动支撑腿向上移动带动防护框架和脚踏板向上移动升起,进一步提升了该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优选地,底座的内底部靠近边缘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槽;自动升降脚手架还包括:移动轮,安装于移动轮槽内。
本方案中,通过底座的内底部靠近边缘四角处固定连接的移动轮槽以及安装于移动轮槽内的移动轮配合工作,能够将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移动到使用地点,而且使用便利和省力。
优选地,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块,在固定支撑腿内部液压伸缩杆的两侧设置限位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升降装置与底座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卡合连接。
本方案中,通过在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的限位块,与升降结构中的限位槽进行卡合,有利于固定升降装置,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防护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
优选地,底座与电控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座与气缸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钢丝挂耳将防坠板固定在防护框架的两侧,能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通过设置升降装置,能够让该脚手架进行升降,气缸通过输气管给液压伸缩杆输入动力推动液压伸缩杆进行伸缩,液压伸缩杆通过伸缩带动移动支撑腿进行升降,移动支撑腿带动防护框架和脚踏板进行升降,提高了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通过在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的限位块,与升降结构中的限位槽进行卡合,以及在升降结构之间设置连接杆,有利于固定升降装置,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防护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升降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自动升降脚手架中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自动升降脚手架中升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座,102移动轮槽,104移动轮,106安装槽,1062限位块,20升降装置,202升降结构,2022固定支撑腿,2024液压伸缩杆,2025固定座,2026缸体,2027活塞杆,2028移动支撑腿,2029限位槽,204连接杆,30脚踏板,40防护框架,50防坠板,60钢丝挂耳,70电控箱,80气缸,90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升降脚手架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10和升降装置20,底座10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20的底面;脚踏板30,固定连接于升降装置20的顶面;防护框架40,固定连接于脚踏板30的周边上,防护框架40垂直于脚踏板30,防护框架40围绕脚踏板30的周边设置,呈一面开口,三面环绕结构;防坠板50,防坠板50的一端连接于防护框架40相对的两侧面的底部,防坠板50的另一端与防护框架40的相对的两侧面的顶部通过钢丝挂耳60固定连接;电控箱70,固定连接于底座10的顶面一端;气缸80,固定连接于底座10的顶面另一端,气缸80与电控箱70电性相连,气缸80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90,输气管90与升降装置20相连。
本实施例中,通过配合设置的底座10和升降装置20,能够让该脚手架进行升降,气缸80通过输气管90为升降装置20提供动力,升降装置20带动脚踏板30、防护框架40和防坠板50进行升降,提高了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通过钢丝挂耳60将防坠板50固定连接在防护框架40的两侧,能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20包括5个升降结构202,其中,1个升降结构202设于脚踏板30的中心位置下方,4个升降结构202设于脚踏板30的四角位置下方,设于脚踏板30的四角位置下方的4个升降结构20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20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升降装置20包括5个升降结构202,其中,1个升降结构202设于脚踏板30的中心位置下方,4个升降结构202设于脚踏板30的四角位置下方,设于脚踏板30的四角位置下方的4个升降结构20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204固定连接,进一步提升了升降装置20的稳定性,提升了整体自动升降脚手架的稳定性,整体提升了自动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结构合理,使用安全便捷。
如图3所示,升降结构202包括:固定支撑腿2022,固定连接于底座10的顶面上;液压伸缩杆2024,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撑腿2022的内部;移动支撑腿2028,移动支撑腿20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脚踏板30的底面,移动支撑腿2028的另一端套设于固定支撑腿2022内且与液压伸缩杆2024相连,液压伸缩杆2024驱动移动支撑腿2028的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支撑腿2022、液压伸缩杆2024以及移动支撑腿2028等构成升降结构202,通过该升降结构202能够让脚手架能够进行升降,气缸80通过输气管90给液压伸缩杆2024输入动力推动液压伸缩杆2024进行伸缩,液压伸缩杆2024通过伸缩带动移动支撑腿2028进行升降,移动支撑腿2028带动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进行升降,进一步提高了该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
如图3所示,液压伸缩杆2024包括:固定座2025,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撑腿2022的内部底面上;缸体2026,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025的顶面上;活塞杆2027,活塞杆2027的一端连接于缸体2026的顶部,活塞杆2027的另一端与移动支撑腿2028相连。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撑腿2022的内部底面上的固定座2025,有利于固定缸体2026和活塞杆2027,从而提升液压伸缩杆2024的稳定性,通过缸体2026和活塞杆2027的配合,可以在气动力进入液压伸缩杆2024中的缸体2026并推动活塞杆2027向上移动升起,活塞杆2027推动移动支撑腿2028向上移动升起,移动支撑腿2028向上移动带动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向上移动升起,进一步提升了该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0的内底部靠近边缘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04槽102;自动升降脚手架还包括:移动轮104,安装于移动轮104槽102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底座10的内底部靠近边缘四角处固定连接的移动轮104槽102以及安装于移动轮104槽102内的移动轮104配合工作,能够将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移动到使用地点,而且使用便利和省力。
如图1至图3所示,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202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106;安装槽106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块1062,在固定支撑腿2022内部液压伸缩杆2024的两侧设置限位槽2029,限位块1062与限位槽2029相匹配,升降装置20与底座10通过限位块1062和限位槽2029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202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106,安装槽106内的限位块1062,与升降结构202中的限位槽2029进行卡合,有利于固定升降装置20,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防护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
底座10与电控箱7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座10与气缸8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升降脚手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打开移动轮104槽102,将移动轮104取出,对该自动升降脚手架进行移动,将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使用地点,施工人员进入该自动升降脚手架中的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形成的操作空间中,再通过电控箱70控制升降装置20对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进行升降,气缸80通过输气管90为升降装置20中的液压伸缩杆2024提供动力,气动力进入液压伸缩杆2024中的缸体2026并推动活塞杆2027向上移动升起,活塞杆2027推动移动支撑腿2028向上移动升起,移动支撑腿2028向上移动带动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向上移动升起,固定座2025固定缸体2026和活塞杆2027,从而提高液压伸缩杆2024的稳定性,固定支撑腿2022固定升降装置20,当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的高度上升到指定工作高度时停止上升,施工人员工作完毕后,通过电控箱70控制升降装置20下降,升降装置20带动防护框架40和脚踏板30进行下降,通过设置升降装置20能够让该自动升降脚手架可以进行升降,提高了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实用性,在使用过程中,防护框架40两侧的防坠板50,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钢丝挂耳60连接防护框架40和防坠板50,底座10中的安装槽106固定升降装置20,安装槽106中的限位块1062和固定支撑腿2022中的限位槽2029进行卡合,有助于稳固升降装置20,连接杆204进行升降结构202之间相互连接,进一步提升了稳固性,整体提高了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便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通过钢丝挂耳将防坠板固定在防护框架的两侧,能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在使用该脚手架时发生意外坠落受伤的现象,提升了稳固性和安全性能;通过设置升降装置,能够让该脚手架进行升降,气缸通过输气管给液压伸缩杆输入动力推动液压伸缩杆进行伸缩,液压伸缩杆通过伸缩带动移动支撑腿进行升降,移动支撑腿带动防护框架和脚踏板进行升降,提高了脚手架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通过在底部的内顶部与升降结构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的限位块,与升降结构中的限位槽进行卡合,以及在升降结构之间设置连接杆,有利于固定升降装置,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该自动升降脚手架的防护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合设置的底座和升降装置,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面;
脚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面;
防护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的周边上,所述防护框架垂直于所述脚踏板,所述防护框架围绕所述脚踏板的周边设置,呈一面开口,三面环绕结构;
防坠板,所述防坠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框架相对的两侧面的底部,所述防坠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框架的相对的两侧面的顶部通过钢丝挂耳固定连接;
电控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一端;
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另一端,所述气缸与所述电控箱电性相连,所述气缸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升降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5个升降结构,其中,1个所述升降结构设于所述脚踏板的中心位置下方,4个所述升降结构设于所述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设于所述脚踏板的四角位置下方的4个所述升降结构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
固定支撑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
液压伸缩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撑腿的内部;
移动支撑腿,所述移动支撑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的底面,所述移动支撑腿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撑腿内且与所述液压伸缩杆相连,所述液压伸缩杆驱动所述移动支撑腿的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
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撑腿的内部底面上;
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顶面上;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缸体的顶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支撑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内底部靠近边缘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槽;
所述自动升降脚手架还包括:
移动轮,安装于所述移动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内顶部与所述升降结构底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块,在所述固定支撑腿内部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两侧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控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与所述气缸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CN201920407263.2U 2019-03-28 2019-03-28 自动升降脚手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3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7263.2U CN209723564U (zh) 2019-03-28 2019-03-28 自动升降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7263.2U CN209723564U (zh) 2019-03-28 2019-03-28 自动升降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3564U true CN209723564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9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72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3564U (zh) 2019-03-28 2019-03-28 自动升降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35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0028A (zh) * 2020-04-16 2020-08-18 刘嘉玮 用于节能建筑透光板安装用安全性能高的辅助架体
CN112227231A (zh) * 2020-10-10 2021-01-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陆地桥梁维修支撑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0028A (zh) * 2020-04-16 2020-08-18 刘嘉玮 用于节能建筑透光板安装用安全性能高的辅助架体
CN112227231A (zh) * 2020-10-10 2021-01-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陆地桥梁维修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3564U (zh) 自动升降脚手架
CN208856873U (zh) 高空作业平台
CN107500209A (zh) 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
CN205634808U (zh) 一种电力抢修升降台
CN207792583U (zh) 母排搬运装置
CN113200446B (zh) 一种方便对货物进行夹持的起重机
CN111807280A (zh) 一种剪叉式升降平台
CN204529242U (zh) 变压器风扇电机更换专用平台
CN212139778U (zh) 一种隐藏在地面下的升降桌
CN217264706U (zh) 一种电力安装检修平台
CN216945824U (zh) 一种气缸盖用吊具
CN209193498U (zh) 一种带工具托盘的升降机
CN208502214U (zh) 一种高空作业滑动平台
CN101849742A (zh) 整体框架式电动升降柜
CN213141328U (zh) 一种安全型户外高层楼宇电器安装用吊篮
CN209981863U (zh) 一种多功能变电检修平台
CN207608270U (zh) 一种建筑机械的升降踏
CN114195059A (zh) 一种提升式载货台的防坠装置及堆垛机
CN209038943U (zh) 一种升降机结构
CN207414637U (zh) 一种龙门式窄间隙焊机
CN213416129U (zh) 一种立柱装置及举升机
CN2086877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烟囱
CN2392521Y (zh) 长度可变的担架床
CN218715347U (zh) 一种提升机洞口简易安全挡板升降机构
CN219031677U (zh) 一种堆垛机载货用安全防护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