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5301U -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05301U CN209705301U CN201920460233.8U CN201920460233U CN209705301U CN 209705301 U CN209705301 U CN 209705301U CN 201920460233 U CN201920460233 U CN 201920460233U CN 209705301 U CN209705301 U CN 2097053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vane
- vane piece
- active blade
- driven axle
- regulating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包括:阀体、执行机构、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里内,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分别固定在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上,主动轴通过阀体的轴心;执行机构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阀体的外面并与主动轴的一端链接,该主动叶片与第二被动叶片的搭接端部为双层钢板结构的固定槽,密封条固定在该固定槽处,第二被动叶片搭接端设有密封凹面,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密封条的密封部紧贴在第二被动叶片的密封凹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好,密封条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和防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背景技术:
防烟防火调节阀在国内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国内防火设备企业的努力,在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及满足国内一些高技术企业需求,特别是我国人防工程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同行生产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有2种制造方式:第1种是防烟防火调节阀直接制作成圆形结构;第2种是防烟防火调节阀制造成方变圆结构,即阀体为方形,接管为圆形接管。
第1种防烟防火调节阀直接制作成圆形结构,即除主动叶片为整体外,主轴两侧的被动轴叶片,每个叶片均分为三段生产,即叶片两端靠外框处的一段叶片设计成固定的。中间部分一段叶片设计成可以旋转的,这样所有的被动轴叶片都遮挡了一部分通风面积,增加了通风阻力,影响了阀体性能。
第2种方式的防烟防火调节阀,见中国实用新型201320702607.5(授权公告号CN203532779U,授权公告日2014.04.09)公开了一种法兰式防火调节阀,该调节阀法兰式防火调节阀,包括框架、温感器、叶片、轴用压板块、连杆传动装置、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由四个上下框架和四个左右框架组成;上下框架和左右框架拼装在一起,在八个角接触处设置有角连接件,角连接件与框架采用托克斯连接结构。所述的上下框架两端内侧与左右框架结合处设置处有燕尾形凹槽,在左右框架上下端与上下框架结合设置有燕尾形凸台;在上下框架和左右框架连接处燕尾形凸台卡在燕尾形凹槽内。该调节阀的上下框架和左右框架拼装组成了一个矩形,即: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包括通风管的各种管道一般为圆型,圆型管道容易制造,使用相同的周长的材料,圆形管的面积大于矩形管的面积,因而通风量大。第2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为方变圆结构,外形尺寸又增大了,同时材料也浪费了,并浪费了工程中有限的空间。如地下人防工程大多为圆顶结构,管道都是安装在顶部,阀体方变圆的四角就影响了工程的安装高度位置,工程中高度空间就需增加,并且工程费用也需增加。
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无焊接密闭式风量调节阀(申请号CN201020504957.7,公开日2011.03.23,公开号CN2017720078),所述的叶片1的一边为刚性金属管,另一边为高温弹性橡胶管,相邻叶片接触处为刚性金属管与高温弹性橡胶管软搭接。这种密封结构在操作时,高温弹性橡胶管需要有朝向转轴方向(径向)的压力,才能使高温弹性橡胶管顶住刚性金属管,但是叶片在关闭和开启时,其运动方向与高温弹性橡胶管需要径向力是保持90°,施加在高温弹性橡胶管运动方向的力间接地挤压高温弹性橡胶管,这样造成高温弹性橡胶管和刚性金属管之间的密封性不好。
市场上需要开发一种新结构的手动电动密闭调节阀,克服现有技术中密封不好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经过仔细研究和多次试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手动电动密闭调节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包括:阀体、执行机构、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里内,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分别固定在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上,主动轴通过阀体的轴心;执行机构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阀体的外面并与主动轴的一端链接,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叶片与第二被动叶片的搭接端部为双层钢板结构的固定槽,密封条固定在该固定槽处,第二被动叶片搭接端设有密封凹面,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密封条的密封部紧贴在第二被动叶片的密封凹面上。
优选地,该密封条为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该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固定部,一个部分为密封部,该固定部穿入主动叶片的固定槽内。
优选地,该固定槽为双层钢板用托克斯铆接结构。
优选地,该主动叶片的搭接密封端为密封凹面的形状,第一被动叶片的密封端为经专用模具压制了固定槽的形状,密封条固定在该固定槽5处。
在主动叶片的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一主动臂、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上的第一从动臂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主动臂和第一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在主动叶片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二主动臂、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上的第二从动臂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主动臂和第二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门”字形,第一连杆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上一侧的第一主动臂和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上的第一从动臂铰链链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上另一侧的第二主动臂和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上的第二从动臂铰链链接。
优选地,所述的主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主动轴定位套,主动叶片安装在主动轴上,随主动叶片轴转动;所述的第一被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被动轴定位套,第一被动叶片安装在第一被动轴上,随第一被动轴转动;所述的第二被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被动轴定位套,第二被动叶片安装在第二被动轴上,随第二被动轴转动。
优选地,第一被动叶片以其转动中心线为界,朝向主动叶片的一侧为短侧边,另一侧为长侧边,该短侧边的边侧距转动中心线的距离为30MM;第二被动叶片以其转动中心线为界,朝向主动叶片的一侧为短侧边,另一侧为长侧边,该短侧边的边侧面距转动中心线的距离为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其密封条的密封接触面垂直于主动叶片和被动叶片的转动方向,主动叶片和被动叶片之间的压力大,密闭效果好。
2、由于密封条是在主动叶片和被动叶片的转动方向被压缩,径向不需要压缩,密封条与叶片之间不会产生摩擦而受损,延长了密封条的使用寿命。
3、由于主动叶片对两个被动叶片驱动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主动叶片的两侧,在保证对被动叶片有效驱动的同时,使从动叶片能够完全打开,解决了连杆机构位于主动叶片一侧时叶片不能完全打开的缺点。
4、本实用新型的从动叶片与阀体接触的边缘可以做成与阀体周边完全一样的形状,当关闭时,和主动叶片一起组成风挡面完全将调节阀关闭;当操作打开时,调节阀完全打开,提高了调节阀的风通过量。
5、由于双连杆机构分别位于主动叶片的两侧,连杆运动互不干扰,避免因可能的制造精度不达标而产生的相互干涉而运动不畅。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工作原理和实用新型效果,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一;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二;
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三;
图5为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调节阀密封结构。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是:
1-执行机构、11-安装支架、12-温感器;
2-第一被动叶片、21-第一被动轴、22-第一轴定位套;
3-第二被动叶片、31-第二被动轴、32-第二轴定位套、33-短侧边、34-,密封凹面;
4-主动叶片、41-主动轴、42-主动轴定位套、43-托克斯连接结构、44-密封条;
5-阀体、51-风挡C、52-风挡D;
6-第一连杆、61-第一主动臂、62-第一从动臂;
7-第二连杆、71-第一主动臂、72-第一从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一,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二,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三。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包括:阀体5、执行机构1、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在图中,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是横向平行排列的;主动轴41、第一被动轴21和第二被动轴31相互平行,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分别固定在主动轴41、第一被动轴21和第二被动轴31上,主动轴41通过阀体5的,主动轴41设置在阀体中心位置的轴心线上,主动叶片4是转轴线对称结构,也就是主动叶片4的两边侧到转轴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执行机构1通过安装支架11固定在阀体5的外面,该执行机构与主动轴41的一端链接,操作主动轴41转动,现有技术的执行机构1可以是电动的,也可以为手动的,执行机构1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详述其结构。
在主动叶片4的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一主动臂、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上的第一从动臂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主动臂和第一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在主动叶片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二主动臂、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上的第二从动臂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主动臂和第二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
图2显示的是调节阀叶片全部完全关闭的状态,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处于垂直位置。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二,显示的是调节阀叶片半打开的状态;图4显示的是调节阀叶片全部完全打开的状态,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处于水平位置。阀体5两侧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由主动叶片4驱动,第一连杆机构带动第一被动叶片2,以及第二连杆机构带动第二被动叶片3,主动叶片4、第一被动叶片2和第二被动叶片3同时工作。执行机构1驱动主动轴41并操控主动叶片4工作,主动叶片和两被动叶片同时开启或关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为“门”字形,第一连杆6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4上一侧的第一主动臂61和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2上的第一从动臂62铰链链接;所述的第二连杆7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4上另一侧的第二主动臂71和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3上的第二从动臂72铰链链接。
优选地,所述的主动轴4两端对应阀体5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主动轴定位套42,主动叶片4安装在主动轴41上,主动叶片4随主动轴41转动;所述的第一被动轴21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被动轴定位套22,第一被动叶片2固定在第一被动轴21上,随第一被动轴21转动;所述的第二被动轴31两端对应阀体5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被动轴定位套32,第二被动叶片3安装在第二被动轴31上,随第二被动轴31转动。
在阀体5的上边内侧设有风档D52,第一被动叶片2的长侧边的边缘抵靠在该风档D上,该该风档D起到第一被动叶片2定位和密封的效果。
在阀体5的下边内侧设有风档C51,第二被动叶片3的长侧边的边缘抵靠在该风档C上,该该风档C52起到第一被动叶片2定位和密封的效果。
图4为B处局部放大图,显示主动叶片4和第二被动叶片3搭接处的密封结构,第二被动叶片3固定在第二被动轴31上,第二被动叶片3被第二连杆机构驱动绕该第二被动轴31转动。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一从动臂当72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3的长侧边。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被动叶片3与主动叶片4位于同一垂直面内,主动叶片4与第二被动叶片3的搭接处为之字形。第二被动叶片3的短边侧33的宽度为30MM,即该短侧边的边侧距转动中心线的距离为30MM。
第一被动叶片2与主动叶片4的搭接方式与第二被动叶片3的搭接方式相同,不同之处是第一被动叶片2位于主动叶片4的右侧,第二被动叶片3位于主动叶片4的右侧左侧,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如图4所示,主动叶片4与第二被动叶片3搭接端部43为双层钢板结构,该主动叶片4经专用模具压制了固定槽45。密封条44固定在该固定槽45处,该密封条44为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该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固定部,一个部分为密封部,该固定部穿入主动叶片4的固定槽45内。第二被动叶片3搭接端设有密封凹面34,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密封条44的密封部紧贴在第二被动叶片3的密封凹面34上,形成密封良好的密封结构。该固定槽45为双层钢板用托克斯铆接工艺,把双层钢板铆接成一体后,再把密封条44穿入叶片双层钢板的固定槽45内。该主动叶片4与第二被动叶片3之间接缝处为真空橡胶密封条密封,该阀体密封性能好。
该主动叶片4的另一侧与第一被动叶片2搭接端部与图4显示的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被动叶片2结构位于相反的方向。该主动叶片4与第一被动叶片2的密封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主动叶片4和第二被动叶片3的密封结构可以反过来,即:主动叶片4的搭接密封端设为密封凹面34的形状,同时,第二被动叶片3的密封端为经专用模具压制了固定槽45的形状。密封条44固定在该固定槽45处,该密封条44为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该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固定部,一个部分为密封部,该固定部穿入主动叶片4的固定槽45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该主动叶片4的另一侧与第一被动叶片2搭接端部与上述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被动叶片2的结构位于相反的方向。该主动叶片4与第一被动叶片2的密封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在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中,共有第一被动叶片2、主动叶片4和第二被动叶片3三个叶片,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被动叶片2的上面还可增加一个被动叶片,同时在第二被动叶片3也增加一个被动叶片,叶片个数为5片,以此类推,叶片的个数为单数。
主动叶片4为单层钢板结构,叶片经专用模具压制而成,为了保证主动叶片4在驱动被动叶片2(3)开启或关闭过程中不变形,即在主动叶片4与被动轴叶片2(3)之间接触处压制加強筋,保证叶片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当控制中心输入24v电源,电动执行机构1及主动叶片工作,即驱动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动作,并带动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1、2驱动被动叶片2(3)动作,使阀门主动叶片4及被动轴叶片2(3)同时自动关闭,并输出关闭信号;当火警时烟感器通过控制中心发出电源信号(DC24V),调节阀自动关闭,并输出关闭信号。调节阀也可手动开启或手动关闭,动作后手动复位。调节阀的电控部分可依据现有技术得以实现,在此不做详述。以上说明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工作原理的最佳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依照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其他实施方式和实现方式的组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包括:阀体、执行机构、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里内,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分别固定在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上,主动轴通过阀体的轴心;执行机构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阀体的外面并与主动轴的一端链接,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叶片与第二被动叶片的搭接端部为双层钢板结构的固定槽,密封条固定在该固定槽处,第二被动叶片搭接端设有密封凹面,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密封条的密封部紧贴在第二被动叶片的密封凹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条为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该异形真空橡胶密封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固定部,一个部分为密封部,该固定部穿入主动叶片的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槽为双层钢板用托克斯铆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叶片与第一被动叶片的搭接端部为双层钢板结构的固定槽,密封条固定在该固定槽处,第一被动叶片搭接端设有密封凹面,在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密封条的密封部紧贴在第一被动叶片的密封凹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在该主动叶片的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一主动臂、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上的第一从动臂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主动臂和第一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在主动叶片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主动叶片上的第二主动臂、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上的第二从动臂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主动臂和第二从动臂的伸出端铰链链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门”字形,第一连杆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上一侧的第一主动臂和固定在第一被动叶片上的第一从动臂铰链链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门”字形两垂直端分别与固定在主动叶片上另一侧的第二主动臂和固定在第二被动叶片上的第二从动臂铰链链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主动轴定位套,主动叶片安装在主动轴上,随主动叶片轴转动;所述的第一被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被动轴定位套,第一被动叶片安装在第一被动轴上,随第一被动轴转动;所述的第二被动轴两端对应阀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被动轴定位套,第二被动叶片安装在第二被动轴上,随第二被动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第一被动叶片以其转动中心线为界,朝向主动叶片的一侧为短侧边,另一侧为长侧边,该短侧边的边侧距转动中心线的距离为30MM;第二被动叶片以其转动中心线为界,朝向主动叶片的一侧为短侧边,另一侧为长侧边,该短侧边的边侧面距转动中心线的距离为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为圆形体,所述的主动轴、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处于相同的垂直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叶片、第一被动叶片和第二被动叶片的数量为单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0233.8U CN209705301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0233.8U CN209705301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05301U true CN209705301U (zh) | 2019-11-29 |
Family
ID=6864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60233.8U Active CN209705301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05301U (zh)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20460233.8U patent/CN2097053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7795A (zh) | 一种密闭阀 | |
CN209705301U (zh) | 手动电动圆形密闭调节阀 | |
CN206905228U (zh) | 风阀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9725348U (zh) | 圆形防烟防火调节阀 | |
CN107166698B (zh) | 风阀装置及空调器 | |
WO2021164290A1 (zh) | 一种顶部出风结构、柜机和空调系统 | |
CN111379868A (zh) | 一种地铁专用新型密闭组合风阀 | |
CN208565677U (zh) | 一种高压气密封rto旋转阀 | |
CN210715220U (zh) | 离心压缩机进口导叶调节装置及离心压缩机 | |
CN210890129U (zh) | 风阀连杆结构 | |
CN207849645U (zh) | 一种管道扇总装 | |
CN208205358U (zh) | 一种收拢式风量调节装置 | |
CN213871346U (zh) | 双偏心多叶柔性密封方阀门的驱动机构 | |
CN214008101U (zh) | 一种蝶阀 | |
CN213982069U (zh) | 一种易拆卸的手动风量调节阀 | |
CN210623603U (zh) | 一种变压吸附用双偏心蝶阀 | |
CN211117644U (zh) | 一种除尘机风阀阀片结构 | |
CN221335920U (zh) | 一种尾气回收装置 | |
CN216555445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调节风道风量的旋转闸板 | |
CN211649090U (zh) | 一种新型通风蝶阀 | |
CN215059547U (zh) | 一种阀座与阀体可拆卸的顶装蝶阀 | |
CN213627338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新型一体化液压驱动百叶窗装置 | |
CN219139846U (zh) | 一种洁净车间用风量调节阀 | |
CN209012444U (zh) | 一种多叶排烟阀密封结构 | |
CN2453249Y (zh) | 双排挡板风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