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6232U -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6232U
CN209686232U CN201920037350.3U CN201920037350U CN209686232U CN 209686232 U CN209686232 U CN 209686232U CN 201920037350 U CN201920037350 U CN 201920037350U CN 209686232 U CN209686232 U CN 209686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ine bridge
operating platform
support frame
frame
removable 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73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兴
陈振林
瞿佳
张华力
王川
朱中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73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6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6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6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涉及天桥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包括底支撑架以及与底支撑架连接的两个侧支撑架,底支撑架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两个侧支撑架分别用于挂设在天桥的两侧以与底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天桥穿过的通道,两个侧支撑架可沿着天桥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天桥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能够为需要在人行天桥底面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工作面,同时该工作面能自由移动,以覆盖整个人行天桥底面,不会影响干道的正常交通,且不需要来回拆装,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背景技术
如今国家正大力发展“城市立体交通”项目,而跨越城市主干道上的人行天桥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人行天桥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要完成人行天桥底面的铝板安装、钢结构焊接及油漆补涂等作业,就必须要在人行天桥底面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面,而该作业面又常常会影响到下方主干道的正常交通,有时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通常采取的方案是,如果是双车道的话,封锁其中一条车道,在车道上搭设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以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面,待该车道区域的施工内容完成后,拆除该车道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封锁另外一条车道,再次搭设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待该车道区域的施工内容完成后,拆除该车道落地式钢管脚手架。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会影响主干道正常交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且脚手架的安拆工程量大,降低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能够为需要在人行天桥底面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工作面,同时该工作面能自由移动,不会影响干道的正常交通,且不需要来回拆装,提高施工效率。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的天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包括底支撑架以及与所述底支撑架连接的两个侧支撑架,所述底支撑架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两个所述侧支撑架分别用于挂设在天桥的两侧以与所述底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天桥穿过的通道,两个所述侧支撑架可沿着所述天桥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天桥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撑架包括架体和底板,所述架体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支撑架连接,所述底板搭接于所述架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底架和两个与所述底架连接的侧架,两个所述侧架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底架。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架包括纵向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所述纵向支撑架分别与所述底支撑架和所述横向支撑架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在天桥上的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滚轮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撑架与两个所述侧支撑架之间焊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桥,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时,两个侧支撑架分别挂设在天桥的两侧,底支撑架与两个侧支撑架连接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以站在底支撑架上进行天桥底面的铝板安装、钢结构焊接及油漆补涂等作业,对天桥的部分底面施工完毕后,可以沿着天桥的延伸方向移动两个侧支撑架,以对天桥的其他部分底面进行施工,直至施工完毕。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能够承载作业人员,为需要在人行天桥底面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工作面,同时该工作面能自由移动,以覆盖整个人行天桥底面,不会影响干道的正常交通,且不需要来回拆装,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天桥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使用时的横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使用时的侧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A剖视图。
图标:1-底支撑架;11-架体;111-底架;112-侧架;12-底板;2-侧支撑架;21-纵向支撑架;22-横向支撑架;3-支脚;31-支撑杆;3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使用时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使用时的侧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A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支撑架1以及与底支撑架1连接的两个侧支撑架2,底支撑架1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两个侧支撑架2分别用于挂设在天桥的两侧以与底支撑架1之间形成用于天桥穿过的通道,两个侧支撑架2可沿着天桥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天桥移动。
在使用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时,两个侧支撑架分别挂设在天桥的两侧,底支撑架与两个侧支撑架连接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以站在底支撑架上进行天桥底面的铝板安装、钢结构焊接及油漆补涂等作业,对天桥的部分底面施工完毕后,可以沿着天桥的延伸方向移动两个侧支撑架,以对天桥的其他部分底面进行施工,直至施工完毕。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能够承载作业人员,为需要在人行天桥底面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工作面,同时该工作面能自由移动,以覆盖整个人行天桥底面,不会影响干道的正常交通,且不需要来回拆装,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支撑架1可以为钢板,钢板与两个侧支撑架2焊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支撑架1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板体,钢筋混凝土板体与两个侧支撑架2连接。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底支撑架1可以包括架体11和底板12,架体11分别与两个侧支撑架2连接,底板12搭接于架体11上。架体11可以承载底板12,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底板12上行走,以对天桥的底面进行施工,作业面更加的牢固、稳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架体11能够有效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架体11包括底架111和两个与底架111连接的侧架112,两个侧架112相对设置且垂直于底架111。
底架111用于支撑底板12,两个侧架112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避免工作人员从底板12上掉落。
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底架111可以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钢管和多个用于连接两个第一钢管的第二钢管。为了使得底架111的结构更加的牢固,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可以焊接。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架112可以包括第三钢管和多个连接管,第三钢管平行于底架111,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三钢管和底架111,多个连接管可以交叉设置,使得侧架112的结构更加的牢固。具体地,多个连接管与第三钢管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支撑架2包括纵向支撑架21和横向支撑架22,纵向支撑架21分别与底支撑架1和横向支撑架22连接,横向支撑架2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在天桥上的支脚3。
具体地,纵向支撑架21沿着垂直于天桥底面的方向延伸,横向支撑架22垂直于纵向支撑架21,以延伸至天桥支撑面的上方,支脚3支撑在天桥上且能够相对于天桥移动,实现工作面的自由移动。
其中,纵向支撑架21可以为钢板、钢筋混凝土板体或者桁架,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支撑架21包括四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竖直钢管和用于连接四个竖直钢管的第一钢管组件。第一钢管组件包括与竖直钢管垂直的第四钢管和与竖直钢管呈非90°角的第五钢管,第四钢管和第五钢管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竖直钢管,保证纵向支撑架21的稳定性。
其中,横向支撑架22可以为钢板、钢筋混凝土板体或者桁架,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支撑架22包括四个相对平行设置的横向钢管和用于连接四个横向钢管的第二钢管组件。第二钢管组件包括与横向钢管垂直的第六钢管和与横向钢管呈非90°角的第七钢管,第六钢管和第七钢管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横向钢管,保证横向支撑架2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脚3可以包括支撑杆31和与支撑杆31连接的滚轮32。支撑杆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天桥所处平面,使得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的重力能够直接作用在天桥上,保证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结构更加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相对于天桥移动,横向支撑架22上设有与滚轮32传动连接的电机,电机用于驱动滚轮32转动。具体地,电机正转时,滚轮32跟随电机正转,此时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正向运动;电机反转时,滚轮32跟随电机反转,此时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反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的结构更加的牢固,底支撑架1可以与两个侧支撑架2之间焊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桥,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天桥包括上述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天桥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桥上可以设有滑轨,侧支撑架2可以沿着滑轨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支撑架(1)以及与所述底支撑架(1)连接的两个侧支撑架(2),所述底支撑架(1)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两个所述侧支撑架(2)分别用于挂设在天桥的两侧以与所述底支撑架(1)之间形成用于所述天桥穿过的通道,两个所述侧支撑架(2)可沿着所述天桥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天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撑架(1)包括架体(11)和底板(12),所述架体(11)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支撑架(2)连接,所述底板(12)搭接于所述架体(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1)包括底架(111)和两个与所述底架(111)连接的侧架(112),两个所述侧架(112)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底架(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2)包括纵向支撑架(21)和横向支撑架(22),所述纵向支撑架(21)分别与所述底支撑架(1)和所述横向支撑架(22)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架(2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在天桥上的支脚(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3)包括支撑杆(31)和与所述支撑杆(31)连接的滚轮(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架(22)上设有与所述滚轮(32)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轮(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撑架(1)与两个所述侧支撑架(2)之间焊接。
8.一种天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
CN201920037350.3U 2019-01-09 2019-01-09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Active CN209686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7350.3U CN209686232U (zh) 2019-01-09 2019-01-09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7350.3U CN209686232U (zh) 2019-01-09 2019-01-09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6232U true CN209686232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7350.3U Active CN209686232U (zh) 2019-01-09 2019-01-09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6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4739U (zh) 大跨度偏心斜靠式钢箱系杆拱桥浮拖施工用支撑体系
CN201635019U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桥梁的检测机构
CN103147398B (zh) 一种架桥机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方法
CN209686232U (zh) 可移动挂架操作平台及天桥
CN209307862U (zh) 墩顶现浇段装配式施工平台结构
CN205954500U (zh) 一种单主梁低位平衡悬臂拼装架桥机
CN215252372U (zh) 一种钢板组合梁桥跨路施工组合式防护装置
CN209584813U (zh) 框架桥系统
CN208233205U (zh) 一种轮式爬杆机器人
CN208309403U (zh) 一种0#块用施工平台
CN214531895U (zh) 地下多层管廊墙体滑架构造
CN211692503U (zh)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CN208053341U (zh) 悬挂交通行走系统
CN210151602U (zh) 跨铁路运营线公路梁体拆除梁底防护平台
CN210216169U (zh) 用于混凝土护栏外施工的悬挂式操作架
CN209128887U (zh) 简易外挂小车
CN209874433U (zh) 一种组拼式整体移动操作架
CN114016420A (zh) 独墩柱钢桥梁装配式施工工法
CN112709162A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
CN208762870U (zh) 一种检修吊篮桥面跨障碍物通行的简易装置
CN214005398U (zh) 移动吊篮
CN216839032U (zh) 一种道路桥隧施工用移动装置
CN208328690U (zh) 一种外挂操作装置以及钢箱梁施工系统
CN216894456U (zh) 一种用于大盾构隧道二次结构施工的倒梯形移动工作台车
CN108340926A (zh) 悬挂交通行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Zhongj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er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Center Road No. 3331 steel built in 27 storey building room 2701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9

Address after: No.1908, Zhongtian Meijing building, No.2009, Pingshan Avenue, Liulian community,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