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3889U - 一种自行车鞍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3889U
CN209683889U CN201821736590.4U CN201821736590U CN209683889U CN 209683889 U CN209683889 U CN 209683889U CN 201821736590 U CN201821736590 U CN 201821736590U CN 209683889 U CN209683889 U CN 209683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ventilation slot
saddle
right support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65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ouying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ouying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ouying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ouying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65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3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3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3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鞍座,其包括鞍座本体及支架,鞍座本体呈前窄后宽的葫芦形,鞍座本体上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的后端面,通风槽将鞍座本体分割成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左、右支撑部的前端通过连接部连接为一整体,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上靠近通风槽的一侧面向下延伸有竖向支撑部,竖向支撑部的下端横向延伸设置有弹性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风槽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的后端面,将鞍座本体的后端分割呈左右支撑部,通风槽在起到通风散热作用的同时,起到避免压迫用户会阴部的作用,保证了用户的健康,使得用户可长时间舒适骑行。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鞍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具体是一种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已成为代步和锻炼身体的重要工具,由于现有自行车鞍座设计普遍以鼻状部和宽座部组成,这种结构设计,在长时间的骑行过程中,鼻状部对人体会阴部形成压迫,造成会阴部血液流通不畅,造成男性骑行者出现与长期骑行有关的生殖系统症状,包括生殖器麻木、附睾囊肿、附睾钙化、阴囊积水、勃起障碍、阴茎血栓、不育、前列腺炎等。以下内容是查询的各国文献专利对现有自行车鞍座的危害性的评述:美国专利No .605673,鞍座有一长而窄的尖头,并且在使用期间,造成挤压阴部动脉、前列腺、阴茎和睾丸的深背侧 动脉和静脉,因此损害阴茎的血液流动。意大利专利( SelleITALIA )No .XP–002284753– PROLINKZERO,鞍座有一长而窄的尖头,并且在它们的使用期间,造成挤压阴部动脉、前列 腺、阴茎和睾丸的深背侧动脉和静脉,因此损害阴茎的血液流动;尖头变圆或朝向下的方向 稍呈凸形的终端形状是为了看得清楚起见,而不是因为工程生理学的原因。上述涉及自行车鞍座的文献说明了在骑行时传统鞍座对会阴部的压迫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会危害用户身体健康,乘坐舒适的一种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鞍座本体及支架,鞍座本体呈前窄后宽的葫芦形,鞍座本体上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的后端面,通风槽将鞍座本体分割成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左、右支撑部的前端通过连接部连接为一整体, 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上靠近通风槽的一侧面向下延伸有竖向支撑部,竖向支撑部的下端横向延伸设置有弹性部;支架呈倒V字型,其前端与设置在连接部底部的前支撑座安装,支架后端的两支撑脚与设置在弹性部上的后支撑座安装。
所述的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竖向支撑部及弹性部呈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的左支撑部及右支撑部的上表面呈中间高外侧面低的圆弧形。
所述的左支撑部与竖向支撑部及弹性部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与弹性部间形成弹性形变区。
所述的右支撑部与竖向支撑部及弹性部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与弹性部间形成弹性形变区。
所述通风槽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向两侧外扩的容置区,容置区位于通风槽的2/5到4/5之间。
所述的鞍座本体由塑胶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支架由金属线材弯折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通风槽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的后端面,将鞍座本体的后端分割呈左右支撑部,通风槽在起到通风散热作用的同时,起到避免压迫用户会阴部的作用,保证了用户的健康,使得用户可长时间舒适骑行。3、独特的竖向支撑部及弹性部与左右支撑部间形成倒的n字型,使得左右支撑部与左右支撑部间形成弹性形变区,使得左右支撑部能够弹性支撑用户臀部,提升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2、3、4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A-A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鞍座本体1及支架2,鞍座本体1呈前窄后宽的葫芦形,鞍座本体1上开设有通风槽3,通风槽3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1的后端面,通风槽3将鞍座本体1分割成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左、右支撑部12的前端通过连接部13连接为一整体, 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上靠近通风槽3的一侧面向下延伸有竖向支撑部14,竖向支撑部14的下端横向延伸设置有弹性部15;支架2呈倒V字型,其前端与设置在连接部13底部的前支撑座16安装,支架2后端的两支撑脚与设置在弹性部15上的后支撑座17安装。
所述的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呈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的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的上表面呈中间高外侧面低的圆弧形。
所述的左支撑部11与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11与弹性部15间形成弹性形变区4。
所述的右支撑部12与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11与弹性部15间形成弹性形变区4。
所述通风槽3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向两侧外扩的容置区31,容置区31位于通风槽3的2/5到4/5之间。
所述的鞍座本体1由塑胶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支架2由金属线材弯折成型。
工作原理:与传统结构相比,本案中在鞍座本体1上开设有通风槽3,通风槽3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1的后端面,通风槽3将鞍座本体1分割成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左、右支撑部除了其前端通过连接部13连接为一整体外,其与部分相对独立,因此用户在乘坐本鞍座时,左、右支撑部可相对发生位移产生弹性形变,起到了第一重提高舒适性作用。
进一步地: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上靠近通风槽3的一侧面向下延伸有竖向支撑部14,竖向支撑部14的下端横向延伸设置有弹性部15;支架2呈倒V字型,其前端与设置在连接部13底部的前支撑座16安装,支架2后端的两支撑脚与设置在弹性部15上的后支撑座安装。相对独立左、右支撑座由独立的支架的支撑脚支撑,当用户乘坐时,支架的支撑脚可产生弹性形变,弹性支撑相对应的支撑座,起到了第二重提高舒适性作用。
进一步地:左支撑部11或右支撑部12与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11或右支撑部12与弹性部15间形成弹性形变区4。用户乘坐时,左支撑部11、右支撑部12、竖向支撑部14、弹性部15均可发生弹性形变,起到了了第三重提高舒适性作用。
进一步地:本案中的所述通风槽3不仅贯穿鞍座本体的后端面,还在其上端面还设置有向两侧外扩的容置区31,容置区31位于通风槽3的2/5到4/5之间。容置区31的形状可与人体的会阴部相仿设计成水滴状,长颈瓶状等形状,使得人体会阴部能够处于该容置区内,从而避免受到压迫,在保证了用户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使得用户乘坐时能够及时散发热量,乘坐更舒适,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鞍座本体(1)及支架(2),鞍座本体(1)呈前窄后宽的葫芦形,鞍座本体(1)上开设有通风槽(3),通风槽(3)由前至后延伸并贯穿鞍座本体(1)的后端面,通风槽(3)宽度2cm-5cm,长度为16cm-20cm,通风槽占鞍座本体的长度的2/3以上,所述通风槽(3)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向两侧外扩的容置区(31),容置区(31)位于通风槽(3)的2/5到4/5之间;所述的通风槽(3)将鞍座本体(1)分割成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左、右支撑部的前端通过连接部(13)连接为一整体,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上靠近通风槽(3)的一侧面向下延伸有竖向支撑部(14),竖向支撑部(14)的下端横向延伸设置有弹性部(15);支架(2)呈倒V字型,其前端与设置在连接部(13)底部的前支撑座(16)安装,支架(2)后端的两支撑脚与设置在弹性部(15)上的后支撑座(17)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呈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部(11)及右支撑部(12)的上表面呈中间高外侧面低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部(11)与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11)与弹性部(15)间形成弹性形变区(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支撑部(12)与竖向支撑部(14)及弹性部(15)形成侧倒的n字型,在左支撑部(11)与弹性部(15)间形成弹性形变区(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座本体(1)由塑胶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支架(2)由金属线材弯折成型。
CN201821736590.4U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自行车鞍座 Active CN209683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6590.4U CN209683889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自行车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6590.4U CN209683889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自行车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3889U true CN209683889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4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6590.4U Active CN209683889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自行车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3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361A (zh) * 2018-10-25 2019-07-16 佛山市佑盈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鞍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361A (zh) * 2018-10-25 2019-07-16 佛山市佑盈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鞍座
CN110015361B (zh) * 2018-10-25 2024-03-19 佛山市佑盈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鞍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98422A (en) Arrowhead bicycle saddle
ES2617552T3 (es) Sillín de bicicleta mejorado
ES2897554T3 (es) Sillín de ruta
ATE328497T1 (de) Sitzelement für eine fahrradhose
CN209683889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
CN105480330A (zh) 蝶形中凹的自行车鞍座
CN110015361A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
CN207060228U (zh) 短鼻中凹自行车鞍座
CN204323548U (zh) 骑行坐垫
CN205113523U (zh) 蝶形中凹的自行车鞍座
CN103419862B (zh)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CN205433537U (zh) 一种防止腿麻的宽边马桶坐垫
CN105083418A (zh) 蝶形中凹的自行车鞍座
CN201371882Y (zh) 翅膀型自行车车座
CN203975079U (zh) 电瓶车后车架
CN205872261U (zh) 一种后开缝式鞍座
KR200408628Y1 (ko) 자전거 안장
CN209988038U (zh) 一种阶梯式自行车座垫
CN205113531U (zh) 一种骑行鞍座
ES1045691U (es) Ducha
EP1346905A3 (en) Sea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CN201291944Y (zh) 前端凹式自行车鞍座
CN2525007Y (zh) 凳式自行车坐垫
FR2359022A1 (fr) Selle de bicyclette en forme anatomique
CN207225524U (zh) 一种新型车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