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9862B -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9862B
CN103419862B CN201310184826.3A CN201310184826A CN103419862B CN 103419862 B CN103419862 B CN 103419862B CN 201310184826 A CN201310184826 A CN 201310184826A CN 103419862 B CN103419862 B CN 103419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r
bicycle
brace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4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9862A (zh
Inventor
曾诗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9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9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05Saddles having a seating area with multiple separate weight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2Sad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on the frame; Equipment therefor, e.g.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具有减缓人体会阴部压力及保持通风与避震功能的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由一座椅与该座椅底下的座弓组合后,通过座弓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上,所述座弓,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上的固定部、一支撑在座椅的左右二蝶翼下的弹性支撑部所组成;所述座椅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其由一断面呈U形并具有导流功能的导流槽、及两片对称设置并连接在上述导流槽左右两侧以供人体双臀乘坐的蝶翼所组成,所述蝶翼为长条形式、且尾端呈现圆弧角;又上述左右两蝶翼是固定在弹性支撑部上,该座椅在椅弓的支撑下产生极佳的弹性缓冲作用。

Description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缓冲击力及人体阴部压力,且对于健康有所帮助的飞行翼形式结构。
背景技术
行车是为一种有养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心肺功能及增加肌肉耐力,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更具节能减碳的效果,符合环保概念。此外,骑乘自行车消耗的热量非常惊人,时常骑乘者更易于维持身材。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坐垫100是采用类三角形的形状结构,前端具有凸部形成的鼻座101,后端坐垫较宽,以供臀部乘坐。虽然,骑乘自行车具有上述众多的优点,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坐垫具鼻座101,需要采用跨坐方式骑乘,骑乘时间过长时,鼻座101部位容易压迫会阴部,致使附近神经受压迫而导致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发生。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表示,前端凸部越尖越窄的自行车坐垫,由于乘坐的面积变小,在设计不良的情况下,骑乘者的体重会持续不正常的压迫坐骨及其部位的器官或神经,对于会阴部所造成的压迫将更为严重,使血含氧量骤减7~8成。
其次,传统座椅为硬件结构,为避免骑乘时产生剧大摩擦,通常都会在坐垫内置入弹性海绵或发泡体,以保持骑乘时的基本弹性,但该弹性层无法提供足够的避震效果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且需以跨坐方式骑乘,不仅不舒服,对于穿着裙装的女性而言更是不方便。
因此,如何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坐垫的缺点,减轻坐垫对会阴部造成的压力,同时增加骑乘舒适度为本案所关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点:
由于自行车坐垫依性质不同有不一样的骑乘方式,例如三铁或公路车形式的自行车为了降低风阻及重心,其坐骨跟椅垫角度呈15度左右,且为了使腿部施力能够以最大效率传到踏板上,其坐垫构通常为长尖且硬的结构。
上述情况中,自行车椅座因前端太窄、后端与臀部接触的面积太小、椅座太僵硬、没有足够的避震效果、角度不对,且在长时间骑乘时容易造成人体会阴压力大、通风不良、缓震效果差、臀部受冲大、还有高回转踩踏与长程踩踏时让大腿内侧摩擦到坐垫造成俗称烧裆的大腿内侧皮肤破皮等问题点发生,甚者,更导致运动伤害。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降低人体会阴压力、保持通风、减轻臀部冲击力、及达到舒适骑乘效果的自行车椅座供消费者使用,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主要课题。
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实施型态:
一种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特点是,
所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所述座椅2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其由一断面呈U形并具有导流功能的导流槽2a、及两片对称设置并连接在上述导流槽2a左右两侧以供人体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且尾端呈现圆弧角。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底下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夹环21、可与座弓1的弹性支撑部1b做结合及分离,所述座椅2表面设有与上述夹环21位置相对应并能供螺丝螺入固定的锁槽22。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表面各设有一适合臀部坐骨形状的长条适形凹槽2c,且其长条适形凹槽2c的槽底部设有一长条状气孔23,所述气孔23为下列形状之一:长条形、圆形、方形。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1a是由一呈水平的第一半圆弧杆11、一结合于第一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所组成;
所述弹性支撑部1b是由两结合在水平直杆12前的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所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平行圆弧杆13为卷绕成型的扭形簧杆。
优选的是,所述左右两蝶翼2b的正前端朝下拗折后形成具有倾角的前折翼24、且该前折翼24向外继续沿着蝶翼2b边缘逐渐缩短形成一环沟25。
优选的是,所述水平直杆12延伸与第一斜杆14延伸的交点形成一夹角D,该夹角D介于45度至75度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槽2a具有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该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之间的直线长度L1向中心垂直线呈一弧度递减。
本发明第二实施型态:
一种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特点是,
所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所述座椅2为两左右对称的板体,其由两片对称设置供人类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并尾端呈现圆弧角、且内侧连接一垂直档体2d。
优选的是,所述垂直档体2d表面设置通风用的破孔2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透过座弓1的平行圆弧杆、第一斜杆的连接,能使行驶中的自行车遇颠簸路面时,增加弹性变形量,以改变震波的传递路径,进而提高本发明的避震效果,及增进骑乘自行车的舒适性,并避免长期骑乘时造成运动伤害。
2、本发明中,座椅的左右二蝶翼的表面各设有一适合臀部坐骨形状的长条适形凹槽,让使用者在运动腿部时座椅能够配合坐骨的形态有足够的空间伸展。
3、本发明中,座椅的左右二蝶翼2b的底下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夹环、可与座弓的弹性支撑部做结合及分离,所述座椅2表面设有与上述夹环位置相对应的锁槽,使用者可以配合蝶形螺丝就可以在无手工具的作业环境下而使夹环与锁槽快速夹合弹性支撑部,达到实时组装完成及省时方便的效果。
3、本发明中,座椅的左右两蝶翼是由导流槽的左右两侧起、向外及向上呈一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能与人体臀部底面贴切配合,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又,左右两蝶翼在座弓的支撑下能产生弹性缓冲效果,使舒适性大大提升。
4、本发明中,座椅并无设计传统的狭窄前端部,该狭窄前端部主要是设计给公路车或三铁计时车等竞技用车辆,在前倾角度只有15度左右的情况下会阴部分才需该端部作支撑,当取消该设计于一般性骑乘时,反而使该部位不会受到骑乘摩擦影响,而且更具透气及通风效果。
5、本发明中,座弓在制造上,只需使用三维形式的钢丝折弯机配合自动焊接机将钢丝两段点相联接就可成型,同时亦可减少组件数量并节省组装工时,而且,不需切削形式或开模形式的模具费用浪费,故可降低成本及合乎产业利用性。
6、本发明中,座椅的导流槽其位置正好位在用户的会阴部位如阴部、摄护腺、肛门以及坐骨神经丛的位置,在骑乘时除了具有空气导流功能,能够有效散发会阴部部位的温度及通风效果,让使用者会阴部位不会有炙热难耐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座椅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自行车座椅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的右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配合椅座支架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椅配合自行车时的实施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自行车座椅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种自行车座椅的立体组合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结合椅座垫体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座弓2b蝶翼
1a固定部2c适形凹槽
1b弹性支撑部2d垂直档体
11半圆弧杆21夹环
12水平直杆211破孔
13平行圆弧杆22锁槽
14第一斜杆23长条状气孔
15第二斜杆24前折翼
16斜圆弧杆25环沟
17第三斜杆26导流槽前缘
18第二水平直杆27导流槽后缘
19第二半圆弧杆3椅座支架
100坐垫5垫体
101鼻座D夹角
2座椅L1直线长度
2a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右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仰视图,图7为本发明结合椅座支架3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配合自行车时的实施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再一种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座弓1的另一种缓冲结构示意图。
如图2、图3所示,图式中揭示出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而成,其构件包括:
上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可固定在自行车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其中,所述固定部1a是由一呈水平的第一半圆弧杆11、一结合于第一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所组成;
该设计可配合常规的两杆式座管固定器加以组合,且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除了方便一杆件弯折加工外,也提高了固定部1a的稳定性及支撑性。
其中所述的弹性支撑部1b是由两结合在水平直杆12前的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所组成;
所述两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构成一缓冲结构,利用两平行圆弧杆13及第一斜杆14的刚性及弹性系数达成一个缓冲条件,当使用者骑乘时遇到一定程度的向下撞击,该缓冲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量以吸收冲击力,即使遇到颠簸路面,也能减轻震动力,以保护骑乘者的安全、使舒适性大大提升。
又上述两平行圆弧杆13也能以卷绕成型的扭形簧杆结构形态来实施,例如图10所示。
又所述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构成一支撑座椅的支撑结构;该结构的翼型设计配合所述座椅2的设计,且第二水平直杆18及第二半圆弧杆19上不结合座椅,其设计使臀部有更大的接触范围,相对来说臀部的单位受力面积就会变小,使用者就不会出现在屁股疼痛的状况发生。
而上述的座椅2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其由一断面呈U形并具有导流功能的导流槽2a、及两片对称设置并连接在上述导流槽2a左右两侧以供使用者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
其中,所述蝶翼2b为一长条形式、且尾端呈现圆弧角,且该蝶翼2b表面各设有一适合臀部坐骨形状的长条适形凹槽2c,且其长条适形凹槽2c的槽底部设有一长条状气孔23,该适形凹槽2c及气孔23可依用户的需求或者是制造者的需求做出的变化。
又,如图4所示,由俯视观察,所述左右两蝶翼2b的正前端朝下拗折后形成具有倾角的前折翼24、且该前折翼24向外继续沿着蝶翼2b边缘逐渐缩短宽度以形成一环沟25,该环沟25呈圆弧曲线设计;上述导流槽2a的破孔211由俯视图观察,其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之间的直线长度L1向中心垂直线20呈一弧度递减,上述设计,都方便了模具的设计及脱模的完整度的提升,充分的满足产业利用性;
又所述的前折翼24还有一保护大腿底面的功能,当用户在长时间的骑乘下,大腿底部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摩擦后会使使用者的皮肤发生红肿等不适现象,前折翼24的设计减少摩擦接触面积,相对来说单位受力面积就会变小,减轻使用者不适的程度。
如图5为本发明的右侧视图所示所述水平直杆12延伸与第一斜杆14延伸的交点形成一夹角D,该夹角D介于45度至75度之间,其原因在于当低于45度时中心力量将前倾于大腿的上,腿部力量虽然可增强但对于大腿及腰部负担大,是属于竞赛时常用的姿势,当在45度角时腿部及腰部力量是处于平均分担状态,虽然风阻会较倾角小于45度来的大,但根据研究,当骑乘者时速高达40公里以上时风阻才会有显著的影响。
如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仰视图,其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底下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夹环21、可与座弓1的弹性支撑部1b做结合及分离,所述座椅2表面设有与座椅2底下的夹环21位置相对应的锁槽22,通过夹环结构首先扣住座弓1的弹性支撑部1b完成初步组合、之后在可配合螺丝将垫体5、座椅2及座弓1全部组合并固定为一体,有如图11所示;而图7、图8更揭示出本发明结合椅座支架3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上的状态。
另有一种本发明形式,如图9所示,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座弓1与上述实施型态的座弓1相同,不同处仅在于座椅2。
所述座椅2为两左右对称的板体,其由两片对称设置供人类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并尾端呈现圆弧角、且内侧连接一垂直档体2d,垂直档体2d上亦可设置通风用的破孔211。
该发明的模具设计上有更简化、更小、模具数量少的优点,且垂直档体2d的设计可有效增加空气导流功能,能够有效散发会阴部部位的温度及通风效果,让使用者会阴部位不会有炙热难耐的感觉。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所述座椅(2)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其由一断面呈U形并具有导流功能的导流槽(2a)、及两片对称设置并连接在上述导流槽(2a)左右两侧以供人体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且尾端呈现圆弧角;
所述固定部(1a)是由一呈水平的第一半圆弧杆(11)、一结合于第一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所组成;
所述弹性支撑部(1b)是由两结合在水平直杆(12)前的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底下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夹环(21)、可与座弓(1)的弹性支撑部(1b)做结合及分离,所述座椅(2)表面设有与上述夹环(21)位置相对应并能供螺丝螺入固定的锁槽(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表面各设有一适合臀部坐骨形状的长条适形凹槽(2c),且其长条适形凹槽(2c)的槽底部设有一长条状气孔(23),所述气孔(23)为下列形状之一:长条形、圆形、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圆弧杆(13)为卷绕成型的扭形簧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蝶翼(2b)的正前端朝下拗折后形成具有倾角的前折翼(24)、且该前折翼(24)向外继续沿着蝶翼(2b)边缘逐渐缩短形成一环沟(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直杆(12)延伸与第一斜杆(14)延伸的交点形成一夹角(D),该夹角(D)介于45度至75度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a)具有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该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之间的直线长度(L1)向中心垂直线呈一弧度递减。
8.一种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所述座椅(2)为两左右对称的板体,其由两片对称设置供人类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并尾端呈现圆弧角、且内侧连接一垂直挡体(2d);
所述固定部(1a)是由一呈水平的第一半圆弧杆(11)、一结合于第一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所组成;
所述弹性支撑部(1b)是由两结合在水平直杆(12)前的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所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挡体(2d)表面设置通风用的破孔(211)。
CN201310184826.3A 2012-05-24 2013-05-17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9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587A TW201348047A (zh) 2012-05-24 2012-05-24 自行車的座椅改良結構
TW101118587 2012-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9862A CN103419862A (zh) 2013-12-04
CN103419862B true CN10341986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964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48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9862B (zh) 2012-05-24 2013-05-17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9862B (zh)
TW (1) TW20134804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1076A1 (es) * 2017-02-01 2018-08-09 Donoso Guerrero Claudio Tomas Asiento con amortiguador de bicicleta
CN110040197A (zh) * 2018-01-15 2019-07-23 孙双庆 环形座椅
CN111731419A (zh) * 2020-06-18 2020-10-02 王传贵 一种自行车省力减压骑行座椅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20969U1 (de) * 1995-03-22 1997-04-03 Urban Karl Joerg Fahrradsattel
CN2298997Y (zh) * 1997-03-19 1998-12-02 陈围朝 一种分离式座垫
CN1276765A (zh) * 1997-10-18 2000-12-13 专业自行车部件公司 带有切口的自行车座
WO2000078595A1 (en) * 1999-06-21 2000-12-28 Bombardier James H Bicycle saddle
TWM371098U (en) * 2009-07-01 2009-12-21 Su-Chin Hsu Structure of a seat cushion for bicycle
CN201721546U (zh) * 2009-12-29 2011-01-26 王智谋 脚踏车车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20969U1 (de) * 1995-03-22 1997-04-03 Urban Karl Joerg Fahrradsattel
CN2298997Y (zh) * 1997-03-19 1998-12-02 陈围朝 一种分离式座垫
CN1276765A (zh) * 1997-10-18 2000-12-13 专业自行车部件公司 带有切口的自行车座
WO2000078595A1 (en) * 1999-06-21 2000-12-28 Bombardier James H Bicycle saddle
TWM371098U (en) * 2009-07-01 2009-12-21 Su-Chin Hsu Structure of a seat cushion for bicycle
CN201721546U (zh) * 2009-12-29 2011-01-26 王智谋 脚踏车车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9862A (zh) 2013-12-04
TW201348047A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489B (zh) 骑行鞍座
CN102905963A (zh) 用于自行车和脚踏机的改进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鞍座结构
CN103419862B (zh) 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
US8944501B2 (en) Flying wing-shaped seat structure
CN205573693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腰垫
CN103373413B (zh) 自行车的座椅结构
CN202029719U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102133013B (zh) 一种多功能羽绒靠毯
CN205311750U (zh) 自行车鞍座
CN204978332U (zh) 一种前列腺保健汽车座椅
CN103373412B (zh) 自行车的座弓结构
CN203255296U (zh) 飞行翼型椅座结构
CN201996032U (zh) 一种多功能羽绒靠毯
CN201849361U (zh) 汽车后中间支杆
CN203780376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垫
CN201808482U (zh) 汽车座椅前排头枕杆
TWM451293U (zh) 自行車的座椅改良結構
CN102442370A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座垫
CN207128688U (zh) 一种汽车头枕
CN201951304U (zh) 汽车座椅支杆
CN201512048U (zh) 保键型车座
CN101559798A (zh) 自行车车座
CN202279013U (zh) 巴士座椅
CN202186449U (zh) 设有通风槽的自行车坐凳
CN201808486U (zh) 汽车座椅后支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