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1607U -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1607U
CN209681607U CN201920515419.9U CN201920515419U CN209681607U CN 209681607 U CN209681607 U CN 209681607U CN 201920515419 U CN201920515419 U CN 201920515419U CN 209681607 U CN209681607 U CN 209681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lock
shackle member
cylinder
upper drum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54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举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154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1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1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1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线缆盘的筒体待组装下线盘或上线盘的端部,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筒体该端部内侧壁,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第二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待组装的下线盘或上线盘上;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组装时,第一卡接件从相邻两第二卡接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旋转使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相对旋转,第一卡接件贴着第二卡接件的表面滑入第二卡接件内,通过第二卡接件轴向限位,且第一卡接件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合连接,以便径向限位。本实用新型组装快捷高效,可极大地降低线缆盘组装成本,节省物流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领域,特别指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线缆盘的盘面和筒体组装有三种方式:螺杆、胶粘、熔接。这三种方式都需要单独的工序来完成。而且组装完成的缆盘均以完成品方式运输出货,占空间大,浪费大量物流成本,远程的客户出货,物流本成甚至超过产品成本,使得交易难以进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新型组装工艺的线缆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采用零配件方式储存运输出货、组装快捷高效,可极大地降低线缆盘组装成本,节省物流运输成本的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其中,上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线缆盘的筒体待组装下线盘或上线盘的端部,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筒体该端部内侧壁,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上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待组装的下线盘或上线盘上,且下线盘或上线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数量与筒体一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接件的数量相同;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组装时,第一卡接件从相邻两第二卡接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旋转使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相对旋转,第一卡接件贴着第二卡接件的表面滑入第二卡接件内,以便通过第二卡接件轴向限位,且第一卡接件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合连接,以便径向限位,实现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卡接件为第一卡块,第一卡块连接于筒体的内侧壁上,并水平延伸至筒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卡块沿轴向方向朝向筒体内部一侧的表面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第一卡块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垂直第一卡块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下线盘或上线盘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或上线盘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及第二卡块,其中,限位块及第二卡块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及第二卡块之间形成卡入槽,卡入槽在筒体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滑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卡块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卡接时,第一卡块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经限位块轴向限位,第一卡块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的开放端从卡入槽朝第二卡块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重合,且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已重合部分的倒扣齿条相互扣合,从与第一卡块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限位第一卡块,直至第一卡块另一端的限位挡板贴紧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完成不可逆的卡接,使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卡块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的一侧设有卡块槽,卡块槽设置于下线盘或上线盘的端壁上,并沿轴向方向对应第二卡块设置,第一卡块沿第二卡块转动时,逐步嵌入卡块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卡块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垂直第一卡块设置;第一卡块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的下线盘或上线盘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或上线盘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及第二卡块,其中,限位块及第二卡块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及第二卡块之间形成卡入槽,卡入槽在筒体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滑入;第二卡块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卡接时,第一卡块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经限位块轴向限位,第一卡块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的开放端从卡入槽朝第二卡块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重合,且直至第一卡块另一端的限位挡板贴紧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的限位孔对齐,通过在限位孔内插入插销,使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连接固定;线缆盘组合时通过插销定位,拔出插销即可进行线缆盘拆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可采用零配件方式储存运输出货、组装快捷高效,可极大地降低线缆盘组装成本,节省物流运输成本的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全新的线缆盘组装工艺,完全不同于传统线缆盘的螺杆组装、胶粘或熔接组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的端部内侧壁上水平设置多块第一卡块,同时在第一卡块朝向筒体一侧的表面均匀间隔地设置多条倒扣齿,倒扣齿条为锯齿状结构,类似于扎带的齿状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下线盘或上线盘上均匀间隔地设置第二卡接件,第二卡接件由限位块及第二卡块组成,限位块及第二卡块在轴向及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卡入槽,第二卡块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的表面上也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倒扣齿条;卡接时,先使第一卡块沿轴向方向运动,使第一卡块抵住限位块后,旋转第一卡块,使第一卡块经卡入槽朝第二卡块方向转动,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不断重合的过程中,两者的倒扣齿条不断地咬合固定,使得第一卡块的转动为不可逆,即只能保持原方向转动,直至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端部设置的限位挡板靠近后,无法转动,完成卡接过程;通过该种轴向抵住,径向旋转动作即可完成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的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专用的组装工具,且无需经过专业组装训练,消费者自身即可快捷方便地完成线缆盘的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盘零配件可为一个筒体、一个下线盘及一个上线盘。使用这种结构组合的缆盘,组合简易,只需将缆盘盖和筒身的卡板对准对应的空位伸入,再旋转,使得卡板的锯齿结构互相啮合,即组装完成,方便快速。使用这种结构的缆盘,出货可以以配件分体打包运输,客户上线使用时再组合即可;这样物流成本可大量节约。使用这种结构的缆盘,因为省去了目前缆盘组装生产这一工序,节省了螺杆、胶水、熔接设备模具等物料成本和该工序的人工成本;而且少了这一工序,产品生产耗损降低,品质也更可控更有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7中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组装线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组装线缆盘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其中,上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线缆盘的筒体2待组装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端部,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筒体2该端部内侧壁,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上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待组装的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且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数量与筒体2一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接件的数量相同;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组装时,第一卡接件从相邻两第二卡接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旋转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相对旋转,第一卡接件贴着第二卡接件的表面滑入第二卡接件内,以便通过第二卡接件轴向限位,且第一卡接件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合连接,以便径向限位,实现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连接固定。
第一卡接件为第一卡块4,第一卡块4连接于筒体2的内侧壁上,并水平延伸至筒体2内部。
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朝向筒体2内部一侧的表面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9;第一卡块4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5,限位挡板5垂直第一卡块4设置。
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其中,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之间形成卡入槽8,卡入槽8在筒体2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4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4滑入。
第二卡块7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2的表面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9;卡接时,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6,经限位块6轴向限位,第一卡块4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4的开放端从卡入槽8朝第二卡块7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7重合,且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已重合部分的倒扣齿条9相互扣合,从与第一卡块4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限位第一卡块4,直至第一卡块4另一端的限位挡板5贴紧第二卡块7,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完成不可逆的卡接,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连接固定。
第二卡块7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2的一侧设有卡块槽10,卡块槽10设置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端壁上,并沿轴向方向对应第二卡块7设置,第一卡块4沿第二卡块7转动时,逐步嵌入卡块槽10内。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采用零配件方式储存运输出货、组装快捷高效,可极大地降低线缆盘组装成本,节省物流运输成本的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全新的线缆盘组装工艺,完全不同于传统线缆盘的螺杆组装、胶粘或熔接组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的端部内侧壁上水平设置多块第一卡块,同时在第一卡块朝向筒体一侧的表面均匀间隔地设置多条倒扣齿,倒扣齿条为锯齿状结构,类似于扎带的齿状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下线盘或上线盘上均匀间隔地设置第二卡接件,第二卡接件由限位块及第二卡块组成,限位块及第二卡块在轴向及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卡入槽,第二卡块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的表面上也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倒扣齿条;卡接时,先使第一卡块沿轴向方向运动,使第一卡块抵住限位块后,旋转第一卡块,使第一卡块经卡入槽朝第二卡块方向转动,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不断重合的过程中,两者的倒扣齿条不断地咬合固定,使得第一卡块的转动为不可逆,即只能保持原方向转动,直至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端部设置的限位挡板靠近后,无法转动,完成卡接过程;通过该种轴向抵住,径向旋转动作即可完成筒体与下线盘或上线盘的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专用的组装工具,且无需经过专业组装训练,消费者自身即可快捷方便地完成线缆盘的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盘零配件可为一个筒体、一个下线盘及一个上线盘。使用这种结构组合的缆盘,组合简易,只需将缆盘盖和筒身的卡板对准对应的空位伸入,再旋转,使得卡板的锯齿结构互相啮合,即组装完成,方便快速。使用这种结构的缆盘,出货可以以配件分体打包运输,客户上线使用时再组合即可;这样物流成本可大量节约。使用这种结构的缆盘,因为省去了目前缆盘组装生产这一工序,节省了螺杆、胶水、熔接设备模具等物料成本和该工序的人工成本;而且少了这一工序,产品生产耗损降低,品质也更可控更有保障。
实施例2:如图5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在于线缆盘的筒体、下线盘和上线盘为独立配件,并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筒体与下线盘及上线盘的组装对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卡块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扣接件的设置方式和结构略有不同,本实施例的第二卡块端部也设有限位挡板,第一卡块转动时,可经第二卡块端部的限位挡板阻挡限位;且本实施例的下线盘及上线盘的端壁上设有卡块槽,即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卡接的一侧为开放面,以便第一卡块旋入;另外,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筒体侧壁设有分隔盘。
实施例3:如图10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与实施例2相同;但是,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将筒体与下线盘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即无需筒体下端与下线盘无需通过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卡接连接,只需将筒体上端与上线盘卡接连接,该种情况,是实际生产中一种可选的组装方式;采用该种组装方式零部件运输成本相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较高,实际组装较实施例1、2稍快。
实施例4:如图14至图17所示,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其中,上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线缆盘的筒体2待组装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端部,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筒体2该端部内侧壁,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上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待组装的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且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数量与筒体2一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接件的数量相同;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组装时,第一卡接件从相邻两第二卡接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旋转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相对旋转,第一卡接件贴着第二卡接件的表面滑入第二卡接件内,以便通过第二卡接件轴向限位,且第一卡接件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合连接,以便径向限位,实现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连接固定。
第一卡接件为第一卡块4,第一卡块4连接于筒体2的内侧壁上,并水平延伸至筒体2内部。
第一卡块4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5,限位挡板5垂直第一卡块4设置;第一卡块4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1。
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其中,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之间形成卡入槽8,卡入槽8在筒体2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4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4滑入;第二卡块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1;卡接时,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6,经限位块6轴向限位,第一卡块4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4的开放端从卡入槽8朝第二卡块7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7重合,且直至第一卡块4另一端的限位挡板5贴紧第二卡块7,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的限位孔11对齐,通过在限位孔11内插入插销,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连接固定;线缆盘组合时通过插销定位,拔出插销即可进行线缆盘拆分。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3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倒扣齿条结构设计,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的表面均为平滑面,但是在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限位孔,当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重叠到位后,两者的限位孔对齐,通过在限位孔内插入插销,也实现了对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其中,上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线缆盘的筒体(2)待组装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端部,第一卡接件设置于筒体(2)该端部内侧壁,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上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待组装的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且下线盘(1)或上线盘(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数量与筒体(2)一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接件的数量相同;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组装时,第一卡接件从相邻两第二卡接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旋转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相对旋转,第一卡接件贴着第二卡接件的表面滑入第二卡接件内,以便通过第二卡接件轴向限位,且第一卡接件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合连接,以便径向限位,实现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接件为第一卡块(4),第一卡块(4)连接于筒体(2)的内侧壁上,并水平延伸至筒体(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朝向筒体(2)内部一侧的表面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9);第一卡块(4)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5),限位挡板(5)垂直第一卡块(4)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其中,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之间形成卡入槽(8),卡入槽(8)在筒体(2)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4)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4)滑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块(7)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2)的表面设有至少二条倒扣齿条(9);卡接时,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6),经限位块(6)轴向限位,第一卡块(4)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4)的开放端从卡入槽(8)朝第二卡块(7)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7)重合,且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已重合部分的倒扣齿条(9)相互扣合,从与第一卡块(4)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限位第一卡块(4),直至第一卡块(4)另一端的限位挡板(5)贴紧第二卡块(7),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完成不可逆的卡接,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块(7)沿轴向方向远离筒体(2)的一侧设有卡块槽(10),卡块槽(10)设置于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端壁上,并沿轴向方向对应第二卡块(7)设置,第一卡块(4)沿第二卡块(7)转动时,逐步嵌入卡块槽(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块(4)的一端为开放,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5),限位挡板(5)垂直第一卡块(4)设置;第一卡块(4)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线盘(1)或上线盘(3)的中部设有内圈,该内圈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之间形成圆环状空间;上述第二卡接件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圆环状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接件包括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其中,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筒体(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块(6)及第二卡块(7)之间形成卡入槽(8),卡入槽(8)在筒体(2)轴向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卡块(4)的厚度,以便第一卡块(4)滑入;第二卡块(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1);卡接时,第一卡块(4)沿轴向方向运动抵住限位块(6),经限位块(6)轴向限位,第一卡块(4)沿径向方向转动,第一卡块(4)的开放端从卡入槽(8)朝第二卡块(7)方向转动,不断地与第二卡块(7)重合,且直至第一卡块(4)另一端的限位挡板(5)贴紧第二卡块(7),第一卡块(4)及第二卡块(7)的限位孔(11)对齐,通过在限位孔(11)内插入插销,使筒体(2)与下线盘(1)或上线盘(3)连接固定;线缆盘组合时通过插销定位,拔出插销即可进行线缆盘拆分。
CN201920515419.9U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Active CN209681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419.9U CN209681607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419.9U CN209681607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1607U true CN209681607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5419.9U Active CN209681607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16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0483A (zh) * 2021-04-16 2021-06-15 孙通 手提式自动捆扎机分体式配件线盘
CN113911847A (zh) * 2021-08-31 2022-01-11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共享线缆缠绕盘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0483A (zh) * 2021-04-16 2021-06-15 孙通 手提式自动捆扎机分体式配件线盘
CN113911847A (zh) * 2021-08-31 2022-01-11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共享线缆缠绕盘具
CN113911847B (zh) * 2021-08-31 2024-03-22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共享线缆缠绕盘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1607U (zh) 一种新型线缆盘组装结构
CN107834740A (zh) 一种电机端盖、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06640995A (zh) 夹紧机构及具有该夹紧机构的设备
CN205888121U (zh) 一种车床用外涨芯轴
CN205837172U (zh) 无人机用折叠机构以及具有折叠机构的无人机
CN104061538B (zh) 防爆平台灯
CN209111105U (zh) 一种基于中间件螺纹连接式的机器人关节连接组件
CN203318923U (zh) 液体灌装机和打塞机
CN105172963B (zh) 组合式调速转把
CN202162766U (zh) 起竖油缸机械锁紧装置装配工装
CN206008162U (zh) 全塑料折叠式滤芯过滤器
CN206088977U (zh) 适用于多类型瓶盖的旋盖机旋盖机构
CN205552072U (zh) 一种圆形工件快速装夹的治具
CN209228822U (zh) 防脱落的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
CN106931201A (zh) 安全阀及具有其的烹饪厨具
CN209340298U (zh) 一种紧固件
CN203189476U (zh) 一种卡扣式螺母组件
CN205973711U (zh) 旋盖机的快接组件
CN208702851U (zh) 一种两杆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2508436U (zh) 复合内衬结构的瓶盖
CN205835406U (zh) 一种机器人用快插关节
CN206590106U (zh) 无人机的起落架机构及无人机
CN215492258U (zh) 一种应用于水浴检漏机中的夹持机构
CN209294213U (zh) 一种可防止螺钉掉落的结构
CN207719033U (zh) 用于变压器套管的均压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