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8298U -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8298U
CN209668298U CN201822188138.5U CN201822188138U CN209668298U CN 209668298 U CN209668298 U CN 209668298U CN 201822188138 U CN201822188138 U CN 201822188138U CN 209668298 U CN209668298 U CN 209668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moving mechanism
trolley
automatic stacking
stac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81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业胜
姜承法
韩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Wanxiang Xinyuan Technology Co ltd
Wanxiang Xin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Univers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Univers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Univers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81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8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8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8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工作时,两辆料车分别进入工位后,料车导向装置上的光电接收到信号,开始进行下个动作,料斗从接料位置接料完成后,通过一层小车移动机构、二层小车移动机构和升降装置的相互配合使料斗按要求到达料车指定位置进行投料,投料完成卸料门关闭后,料斗返回到接料位置再接料,然后继续下一次投料。该设备可以实现料斗在X、Y、Z三个方向的稳定自由移动,既能准确无误进行码垛,又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装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炼胶车间的小药配料是轮胎生产工艺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对于自动配料系统配好的小药通常采用人工码垛装车。
然而,小药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使用人工码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造成产能不稳定。
因此,就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以减少人工的使用并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人工码垛耗费人力和物力、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平稳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实现了机械替代人,为无人化工厂提供了基础性生产装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包括:料车导向装置、设备支架、水平移动小车装置、升降装置和卸料装置;
所述料车导向装置与所述设备支架的支腿相连,所述料车导向装置设有多个工位,所述料车导向装置能够对进入工位的料车起导向作用;
所述卸料装置通过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可移动安装于所述设备支架。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包括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和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
所述设备支架的横梁上设有X方向导轨,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可移动装配于所述X方向导轨;
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上设有Y方向导轨,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可移动装配于所述Y方向导轨;
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
优选的,所述料车导向装置的不同工位沿所述X方向导轨的导向排布。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
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和第二张紧同步带装置;
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与所述二层小车移动机构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和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水平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和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驱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设有用于检测竖直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的料斗包括多个卸料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运行平稳,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料车导向装置,2-设备支架,3-水平移动小车装置,4-升降装置,5-卸料装置,6-料车,10-X方向导轨,11-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2-第一驱动机构,13-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4-第一同步带,15-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16-Y方向导轨,17-二层小车移动机构,18-第二张紧同步带轮装置,19- 第二同步带,20-第二驱动机构,21-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
30为料斗,40为卸料门,50为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包括:料车导向装置 1、设备支架2、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升降装置4和卸料装置5,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图2所示;
其中,料车导向装置1与设备支架2的支腿相连,料车导向装置1设有多个工位,料车导向装置1能够对进入工位的料车6起导向作用;
卸料装置5通过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和升降装置4可移动(水平移动和升降移动)安装于设备支架2;卸料装置5用于接料和投料。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实现了机械替代人工码垛装车,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运行平稳安全,为无人化工厂提供了基础性生产装备;
且水平和升降结合的移动装置提高了码垛的精准性,多工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小药配料。
作为优选,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包括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其结构可以参照图3所示;
其中,设备支架2的横梁上设有X方向导轨10,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 可移动装配于X方向导轨10;
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上设有Y方向导轨16,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 可移动装配于Y方向导轨16;
升降装置4安装于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通过一层小车移动机构 11、二层小车移动机构17和升降装置4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卸料装置5在 X、Y、Z三个方向的稳定自由移动,按要求到达料车6指定位置进行投料,码垛精准,效率提高,结构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料车导向装置1的不同工位沿X方向导轨的导向排布,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图3所示。这样一来,在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移动到需要投料的料车6工位后,即可无需再移动,由其上的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和升降装置4配合即可实现接料和投料,精简了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的动作,效率更高,结构也更简单可靠。在此是两个工位,即为一种双工位小药自动码垛系统。
具体的,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安装于横梁的第一驱动机构12、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第一同步带14和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15,其结构可以参照图3所示;
其中,两个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第一驱动机构 12的两侧,两个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与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同步带14。通过两侧的同步带传动,提高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2为伺服电机,能够对X方向的移动距离实现精准控制,保证能准确无误进行码垛。
作为优选,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安装于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 的第二驱动机构20、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第二同步带19和第二张紧同步带装置18,其结构可以参照图3所示;
其中,两个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第二驱动机构 20的两侧,两个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与二层小车移动机构17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同步带19。通过两侧的同步带传动,提高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用于检测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水平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的驱动机构,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该位置检测单元主要为确定水平移动的起始位置和极限位置,过程位置通过驱动机构(如伺服电机)控制。
作为优选,升降装置4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驱动,能够对升降移动距离实现精准控制,和提高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升降装置4设有用于检测竖直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升降装置4的驱动机构。该位置检测单元主要为确定垂直移动的起始位置和极限位置,过程位置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实现Z方向多层码垛。
具体的,卸料装置5的料斗包括卸料门。其结构可以参照图4所示,料斗30设有左、右卸料门40,均通过升降气缸50控制;左、右卸料门主要为了保证将料包准确放置与于料车的两侧,实现同一料车内两列料包多排多层的码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位小药自动码垛系统包括:料车导向装置、水平移动小车装置、升降装置、卸料装置及设备支架;
具体的,料车导向装置设有双工位,可同时完成两辆料车的码垛;
具体的,料车导向装置与设备支架的支腿相连,目的是对进入工位的料车起导向作用,并准确快速停位;
具体的,水平移动小车装置主要包括一层小车移动机构、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和位置检测单元;
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和二层小车移动机构是为了分别实现系统X方向、Y 方向的码垛动作;其中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和二层小车移动机构均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驱动的,位置检测单元主要为确定水平移动的起始位置和极限位置,过程位置通过伺服电机控制;
进一步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的导轨与设备支架横梁相连,一层小车移动机构通过车轮与导轨接触,整体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X方向移动;车轮与导轨设有料车导向装置;
进一步地,二层小车移动机构的导轨与一层小车移动机构相连,具体实施方式与一层小车移动机构相同;
具体的,升降装置与二层小车移动机构的设备支架相连,目的是实现Z 方向的码垛动作;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驱动的;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设有料车导向装置;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设有位置检测单元,主要为确定垂直移动的起始位置和极限位置,过程位置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实现Z方向多层码垛;
具体的,卸料装置主要包括料斗和设备支架;卸料装置通过设备支架与升降装置相连,料斗安装于设备支架上;
进一步地,料斗设有左、右卸料门,均通过气缸控制;左、右卸料门主要为了保证将料包准确放置与于料车的两侧,实现同一料车内两列料包多排多层的码垛;
具体的,设备支架主要包括支腿、横梁及其他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运行平稳,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小药自动码垛系统,包括:料车导向装置1,设备支架2,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升降装置4,卸料装置5,料车6,X方向导轨10,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第一同步带14,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15,Y方向导轨16,二层小车移动机构17,第二张紧同步带轮装置18,第二同步带19,第二驱动电机20,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小药自动码垛系统包括一个支撑整个设备的设备支架,且该系统满足双工位的码垛需求。在设备支架的横梁上安装有一对X方向导轨,在X方向导轨上安装有一层小车移动机构,在设备支架的两横梁上靠近第一驱动电机一侧分别相互对应安装有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在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与对应的一层小车机架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同步带,在远离第一驱动电机一侧安装有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在一层小车机架上安装有一对Y方向导轨,在Y方向导轨上安装有二层小车移动机构,在一层小车机架上靠近第二驱动电机一侧分别相互对应安装有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在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与对应的二层小车机架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同步带,在远离第二驱动电机一侧安装有第二张紧同步带装置;在二层小车机架上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顶部安装有一台驱动卸料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卸料装置通过同步带与升降装置相连,卸料装置包括两个气缸、料斗和卸料门,两个气缸分别控制左右两侧卸料门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小药自动码垛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两辆料车分别进入工位后,料车导向装置上的光电接收到信号,开始进行下个动作,料斗从接料位置接料完成后,通过一层小车移动机构、二层小车移动机构和升降装置的相互配合使料斗按要求到达料车指定位置进行投料,投料完成卸料门关闭后,料斗返回到接料位置再接料,然后继续下一次投料。该设备可以实现料斗在X、Y、Z三个方向的稳定自由移动,既能准确无误进行码垛,又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车导向装置(1)、设备支架(2)、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升降装置(4)和卸料装置(5);
所述料车导向装置(1)与所述设备支架(2)的支腿相连,所述料车导向装置(1)设有多个工位,所述料车导向装置(1)能够对进入工位的料车(6)起导向作用;
所述卸料装置(5)通过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和所述升降装置(4)可移动安装于所述设备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包括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
所述设备支架(2)的横梁上设有X方向导轨(10),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可移动装配于所述X方向导轨(10);
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上设有Y方向导轨(16),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可移动装配于所述Y方向导轨(16);
所述升降装置(4)安装于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车导向装置(1)的不同工位沿所述X方向导轨的导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的第一驱动机构(12)、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第一同步带(14)和第一张紧同步带装置(15);
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端同步带轮(13)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同步带(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为伺服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的第二驱动机构(20)、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第二同步带(19)和第二张紧同步带装置(18);
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分别相互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0)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端同步带轮(21)与所述二层小车移动机构(17)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同步带(1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小车装置(3)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水平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所述一层小车移动机构(11)和所述二层水平移动小车机构(17)的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带方式实现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设有用于检测竖直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通讯连接于所述升降装置(4)的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5)的料斗(30)包括多个卸料门(40)。
CN201822188138.5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Active CN209668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8138.5U CN209668298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8138.5U CN209668298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8298U true CN209668298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8138.5U Active CN209668298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8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5933B (zh) 一种快递机器人用车载自动化立体仓储机构
CN201960197U (zh) 异形板材全自动剪切线
US9221607B2 (en) Store for tire casings
CN104420682B (zh) 载车台
CN204747827U (zh) 一种电梯轿底自动焊接生产线
CN104210842A (zh) 一种轮胎胎胚的取卸胎装置
CN209668298U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码垛系统
CN205708634U (zh) 一种用于推送在链条输送线上的蓄电池极群的装置
CN205151689U (zh) 滑板转角升降机
CN103615130A (zh) 动态旋转式智能搬运器
CN104420688A (zh) 载车台
CN218661761U (zh) 一种双仓换电站
CN208665028U (zh) 一种具有滚筒货架的agv小车
CN104670179B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箱更换装置
CN105217538A (zh) 滑板转角升降机
CN204688538U (zh) 篮具更换装置
CN211169730U (zh) 一种模块化堆垛机
CN210651969U (zh) 一种环氧玻璃钢管道的制造装备
CN210971707U (zh) 一种抓取机构及空调生产包装设备
CN110683486A (zh) 一种模块化堆垛机
CN105464429A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汽车存取设备
CN212295822U (zh) 一种回转机构下置车板及垂直式立体停车装置
CN217028305U (zh) 一种堆垛式停车组合货叉
CN115030582B (zh) 一种立体式地下停车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998354B (zh) 一种用于cigs薄膜电池产线的重载型高精度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44000 office building of Linchu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666, Science Park Road, caidu Industrial Park, Linchuan District,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xiang Xi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Office building of Linchu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666, Science Park Road, caidu Industrial Park, Linchuan District,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Wanxiang Xi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44000 office building of Linchu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666, Science Park Road, caidu Industrial Park, Linchuan District,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Wanxiang Xi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42 room 409, Xinzhou business building, 58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EW UNIVERS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