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1889U - 支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1889U
CN209661889U CN201822256658.5U CN201822256658U CN209661889U CN 209661889 U CN209661889 U CN 209661889U CN 201822256658 U CN201822256658 U CN 201822256658U CN 209661889 U CN209661889 U CN 209661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layer
bracket
expansion pipe
layer
connecting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66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旭闻
桂宝珠
梅杰
陈国明
李�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Xi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Xi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Xi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Xi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66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1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1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1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鞘管和内导管,所述鞘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外,所述内导管具第一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支架压握在所述鞘管内,所述内导管呈球囊状,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贴合压握状态下的所述支架的内壁,且所述内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提通过内导管扩张支架,进而调整压握在鞘管内的支架的形态,从而可减小压握在鞘管内的支架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可改善支架的装载均匀性,进而减少支架由于出现上述现象而导致在释放过程中出现的扭曲、内陷,从而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影响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系统,影响回撤功能的风险,即可改善支架释放成功率。

Description

支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目前,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大、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手术的机会。经导管心脏瓣膜的置换术具有无需开胸、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就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支架装载进较小内径的鞘管时会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具有很强的径向支撑力的自膨式支架而言,装载进较小内径的鞘管时会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更为严重,导致支架在鞘管的管腔内周向均匀性变差,甚至会出现支架向内凹陷的现象,使支架装载均匀性降低。这一问题很难避免,在不透明的鞘管中更不易被发现,致使支架实际释放过程中会出现扭曲、内陷,严重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易使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装置、影响输送系统回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以解决支架装载到现有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后装载均匀性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鞘管和内导管,所述鞘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外,所述内导管具第一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支架压握在所述鞘管内,所述内导管呈球囊状,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贴合压握状态下的所述支架的内壁,且所述内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包括外层扩张管和外层连接导管,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外层扩张管连接,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具有第二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鞘管外且处于扩张状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具有一初始状态,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初始状态下的外径小于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包括内层扩张管、内层连接导管、连接头和固定件,所述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外层扩张管套设在所述内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外层连接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内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的远端和所述内层扩张管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近端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或外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沿着所述内导管的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外层连接导管与所述内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围成第一外层管腔,所述内导管还包括第一外层阀门和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外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经过所述第一外层阀门向所述第一外层管腔中注入介质。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包括外层扩张管、外层连接导管、中层扩张管和中层连接导管,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外层扩张管连接,所述中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中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和外层连接导管分别套设在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中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外层扩张管呈折叠状。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具有第二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鞘管外且处于扩张状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外层扩张管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具有一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扩张管呈折叠状,所述中层扩张管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层扩张管在所述初始状态下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内导管还包括内层扩张管、内层连接导管、连接头、固定件和手柄,所述中层扩张管套设在所述内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内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扩张管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连接导管、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或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沿着所述内导管的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外层连接导管与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围成第二外层管腔,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与所述内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围成中层管腔,所述内导管还包括第二外层阀门、中层阀门和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外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中层阀门设置在所述中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经过所述中层阀门向所述中层管腔中注入介质,以及经过第二外层阀门向所述第二外层管腔中注入介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将套设在内导管的外表面上的支架压握在鞘管的管腔内,并且在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内导管呈球囊状,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贴合压握状态下的所述支架的内壁,且所述内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因此,可通过内导管扩张支架,进而调整压握在鞘管内的支架的形态,从而可减小压握在鞘管内的支架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改善支架的周向均匀性,减小支架向内凹陷的现象,即可改善支架的装载均匀性,进而减少支架由于出现上述现象而导致在释放过程中出现的扭曲、内陷,从而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影响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系统,影响回撤功能的风险,即可改善支架释放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的内导管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内导管在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内导管中的第一中层扩张管在扩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有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有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从鞘管中释放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在心脏中从鞘管中释放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从鞘管中释放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在心脏中从鞘管中释放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110-固定耳;120-流入道结构;130-流出道结构;
实施例一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200-外管组件;210-鞘管;220-外管;
300-内导管;310-连接头;
320-支撑导管;321-第一外层扩张管;322-第一中层扩张管;323-第一内层扩张管;
330-连接导管;331-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2-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3-第一内层连接导管;
340-第一外层管腔;350-中层管腔;360-内层管腔;
370-固定件;
400-手柄;
510-第一外层阀门;
520-中层阀门;
实施例二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600-外管组件;610-鞘管;620-外管;
700-内导管;
710-支撑导管;711-第二外层扩张管;712-第二内层扩张管;
720-连接导管;721-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2-第二内层连接导管;
730-连接头;740-固定件;750-第二外层管腔;760-第二内层管腔;
800-手柄;810-第二外层阀门;820-第二内层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100包括两个固定耳110以及呈网管状的流入道结构120和流出道结构130,所述流入道结构120和流出道结构130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耳110与所述流出道结构130连接。
支架100通常需要先装载到支架输送装置中,然后经由支架输送装置输送到病灶处,之后由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100释放到相应的位置,从而将支架100植入到相应位置,以对病灶进行治疗。在支架100释放到相应的位置后,有可能还需要再采用支架输送装置或者其他的医疗器械调整支架100的位置和形态,以便于充分发挥支架100的治疗效果。
支架100装载到支架输送装置中后,通常由支架输送装置中的鞘管压握在内导管上。其中,所述鞘管套设在所述支架100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架100中的流入道结构120和流出道结构130套设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架100的固定耳110固定在所述鞘管中。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支架100处于压缩状态,由于鞘管的内径较小,支架100容易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具有很强的径向支撑力的自膨式支架100,支架100出现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更为常见,容易使支架100在鞘管的管腔内周向均匀性变差,甚至会出现支架100向内凹陷的现象,使支架100的装载均匀性降低。
为了改善支架的装载均匀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内导管和鞘管。所述鞘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导管用于扩张压握在所述鞘管的管腔内的支架。由于鞘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并且内导管用于扩张压握在鞘管的管腔内的支架,因此,当鞘管将支架压握在内导管上后,可通过内导管扩张支架,从而可减小压握在所述鞘管的管腔内的支架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改善支架的周向均匀性,减小支架向内凹陷的现象,即可改善支架装载均匀性,进而减小支架由于出现上述现象导致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出现扭曲、内陷,从而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影响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系统,影响回撤功能的风险,即可改善支架释放成功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架输送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的内导管300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内导管在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内导管中的第一中层扩张管在扩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2至图6,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外管组件200、内导管300、手柄400、介质输送装置、第一外层阀门510、中层阀门520和第一内层阀门。其中,所述内导管300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连接头310、支撑导管320、连接导管330和固定件370。
参考4至图6,所述外管组件200套设在所述内导管300的外表面上。具体的,所述外管组件20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管320和/或所述连接导管330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手柄400用于驱动所述外管组件200在所述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外表面上沿着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轴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外管组件200包括鞘管210和外管220,所述鞘管210与所述外管220固定连接,所述外管220与手柄400连接。所述鞘管210用于压握并容置支架100。所述外管220具体可与手柄400中的活动部件连接,从而可通过驱动手柄400中的活动部件移动,进而可通过手柄400中的活动部件驱动外管220和所述鞘管210在所述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外表面上沿着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外管组件200可以被手柄400驱动沿着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轴向移动,但不能绕着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轴向旋转,以降低因外管组件200旋转使压握在外管组件200中的支架100变形导致支架100释放成功率降低的风险。
参考图4至图6,鞘管210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外管220的内径和外径,以降低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100输送到病灶处的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所述外管组件200可采用金属材料、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造。
参考图3至图6,所述支撑导管320和所述连接导管330可容置在所述外管组件200的管腔内。所述支撑导管320的远端与连接头310连接,所述支撑导管320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远端连接,所述支撑导管320用于扩张压握在所述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近端与所述手柄400固定连接。
参考图4至图6,所述支撑导管320包括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内层扩张管323。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套设在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导管330的远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分别具有折叠状态和扩张状态。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折叠状态下折叠,在扩张状态下膨胀呈球囊状。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折叠状态下折叠,在扩张状态下膨胀呈球囊状。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外径和结构不会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210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小于鞘管210的内径。
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的取值范围在16mm到40mm之间,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的取值范围在4mm到13mm之间。
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材料可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材料可为高分子材料。
所述连接头310和支撑导管320从远端到近端顺次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头310为锥形头,锥形头的大端与支撑导管320连接,锥形头的小端为自由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310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可为从连接头310的远端到近端外径逐渐变大的渐变柱状结构。
所述连接头310优选采用流线型设计,以减小连接头310的移动阻力。所述连接头310优选采用高分子材料。
参考图4至图6,所述连接导管330包括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
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套设在所述中连接导管33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连接,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的远端与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连接,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连接。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的近端与所述手柄4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和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与所述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围成第一外层管腔340;所述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与所述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与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围成中层管腔350;所述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和所述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内腔为内层管腔360。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的外径和结构不会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
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的材料可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具体的,所述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和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与所述手柄400中的固定部件连接,以限制支撑导管320和连接导管330的六个自由度,使得所述支撑导管320和连接导管330相对所述手柄400固定,从而降低装载到输送装置上的支架100移位的风险。
第一内层扩张管323与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可以采用一根材质均匀分布的管材织造而成,也可以采用两根管材分开制造后固定连接而成,其中,两根管材的直径可相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与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由不同的材料制备,然后固定连接而成。第一外层扩张管321与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由不同的材料制备,然后固定连接而成。使用不同的材料的目的在于,使得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在折叠状态下可以被折叠,在扩张状态下可以膨胀呈球囊状;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第一中层连接导管332、第一内层连接导管333和第一内层扩张管323的外表面的外径和结构是固定的,不会发生改变。
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外层管腔340、中层管腔350和内层管腔360中注入液体,以及分别抽出所述第一外层管腔340、中层管腔350和内层管腔360中的液体。所述内层管腔360中可设置导丝。
所述第一外层阀门510、中层阀门520和第一内层阀门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层管腔340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中层管腔350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和内层管腔360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
所述固定件370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导管330中的第一外层连接导管331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370用于固定支架100中的固定耳110。通常先将支架100中的固定耳110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70上,然后使鞘管210逐渐向远端移动,从而通过鞘管210逐渐将支架100压握在支撑导管320中的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70还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导管320中的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370包括多个凹槽,支架100中的固定耳110可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固定件370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的一种。
所述手柄400可以采用手动手柄400、电动手柄400或者电动手动混合驱动手柄400中的任一种。
以下说明将支架100装载到支架输送装置以及通过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100植入到病灶处的过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有支架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100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有支架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100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参考图7至图10,将支架100装载到支架输送装置的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驱动手柄400使得外管组件200整体向近端移动至露出固定件370的凹槽。
其次,将支架100的两个固定耳110卡在固定件370的凹槽内,借助辅助装载工具稳定支架100,驱动鞘管210向远端移动,先使支架100的流出道被鞘管210压握,随着鞘管210不断移动,支架100的流入道被鞘管210压握,直至鞘管210完全包裹住支架100,同时使支架100的远端抵住连接头310的端面(锥形头的大端的端面),至此,支架100被鞘管210压握在支撑导管320中的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上,这种情况下,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均处于折叠状态。支架100被鞘管210压握在支撑导管320中的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上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和图8。
然后,向内导管3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300膨胀至扩张状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形态。具体的,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中层阀门520向中层管腔350中注入介质(液体或者气体),并使介质的压力维持在第一压力状态,以使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在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至扩张状态,从而通过第一中层扩张管322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膨胀,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贴合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内壁,进而使支架100在鞘管210的管腔内均匀分布。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膨胀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9和图10。在第一中层扩张管322膨胀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210外径,并且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小于鞘管210的内径,此外,支架100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因此可仅使得第一中层扩张管322膨胀至扩张状态,而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处于折叠状态。
之后,可回抽中层管腔350中的液体,从而使中层管腔350以及第一外层管腔340的管壁恢复至初始状态,即使第一中层扩张管322恢复到折叠状态。
以下说明通过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100植入到病灶处的过程。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100在心脏中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100在心脏中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至图14,通过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100植入到病灶处的过程包括:
首先,支架输送装置的远端(连接头310和鞘管210的远端等)从穿刺口进入人体,顺着股静脉或者动脉(主动脉瓣置换走股动脉通路,二尖瓣、三尖瓣置换走股静脉通路)的血管通路,将支架输送装置的远端输送至病变的瓣环处,这种情况下,支架100被压握在鞘管210中,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均处于折叠状态。
其次,支架输送装置的远端到达指定的病变的瓣环处,调整支架输送装置的远端的位置和角度后,通过驱动手柄400使外管组件200整体向近端移动,开始释放支架100直至支架100完全释放到指定位置并脱离支架输送装置。具体地,鞘管210在向靠近鞘管210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支架100的流入道先被释放,随着鞘管210的不断移动,支架100的流出道慢慢被释放,直至鞘管210的远端移动至固定件370处露出固定件370的凹槽,以使支架100被完全从鞘管210中释放。这种情况下,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且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和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均处于折叠状态。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1和图12。
然后,向内导管30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膨胀至扩张状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100(所述支架处于扩张状态)的形态。具体的,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第一外层阀门510向第一外层管腔340中注入介质(液体或者气体,所述液体可为具有显影功能的液体),并使介质的压力维持在第二压力状态,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在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至扩张状态,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贴合释放后的支架100的内壁,通过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给支架100提供径向支撑力,辅助支架100恢复形态(当支架100为记忆合金支架100可使支架100恢复记忆形态),从而使支架100释放后周向能更均匀地分布,更好得发挥支架100的功能。这种情况下,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且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处于扩张状态。第一外层扩张管321扩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3和图14。
之后,可回抽第一外层管腔340中的液体,从而使第一外层管腔340的管壁恢复至初始状态,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恢复到折叠状态。
最后,撤出支架输送装置。具体的,先驱动鞘管210向远端移动,使得连接头310和鞘管210平滑地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手柄400使得外管组件200、支撑导管320和连接导管330等退出人体。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装载支架100和释放支架100的过程中,还可以既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第一外层阀门510向第一外层管腔340中注入介质,又可以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中层阀门520向中层管腔35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一外层管腔340和中层管腔350膨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支架100的支架装载方法。所述支架装载方法包括:
首先,将支架100通过鞘管210压握在内导管300的外表面上。
其次,向内导管3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300膨胀至扩张状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形态。
向内导管3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300膨胀至扩张状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形态具体是: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中层阀门520向中层管腔35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在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至扩张状态,从而通过第一中层扩张管322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膨胀,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贴合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内壁,并在注入的介质的作用下调整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形态。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鞘管21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管320的外表面上,并且支撑导管320用于膨胀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并且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小于鞘管210的内径。因此,当鞘管210将支架100压握在支撑导管320上后,可通过支撑导管320扩张支架100,即通过使第一中层扩张管322膨胀至扩张状态以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膨胀,并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贴合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内壁,通过中层管腔350中的液体的挤压,可调整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的形态,从而可减小压握在所述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改善支架100的周向均匀性,减小支架100向内凹陷的现象,即可改善支架100装载均匀性,进而减小支架100由于出现上述现象导致支架100在释放过程中出现扭曲、内陷,从而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影响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系统,影响回撤功能的风险,即可改善支架100释放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鞘管21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管320的外表面上,支撑导管320用于扩张压握在鞘管210的管腔内的支架100,并且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鞘管210的外径。因此,当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后,可通过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膨胀至扩张状态,并使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管壁贴合从鞘管210中释放后的支架100的内壁,通过第一外层管腔340中的液体的挤压,可调整释放后的支架100的形态,从而使支架100释放后在周向能更均匀地分布,以改善支架100的释放质量,更好地发挥支架100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支架100从鞘管210中释放之后,可根据即刻的手术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支架100的形态,即是否需要膨胀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至扩张状态进而调整支架100的形态,若出现如严重的钙化难以靠支架100自膨撑开,或解剖结构复杂的条件下支架100未撑开到理想程度等情况,需要调整支架100的形态,则可直接通过膨胀第一外层扩张管321至扩张状态进而调整支架100的形态,无需将支架输送装置从人体中撤出,再将球囊套件输送至人体中以调整支架100的形态,可以节省操作时间且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时间过长、操作步骤繁琐使病人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以致发生意外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处于折叠状态时,均可以理解为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处于初始状态,即在该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和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均折叠,第一外层管腔340和中层管腔350中均未填充介质,或者部分填充有介质,但填充的介质不足以使得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与支架100的内壁相贴合,并且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321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在初始状态下的外径,所述第一中层扩张管322的外表面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在初始状态下的外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不同的支架输送装置。参考图15至图17,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与实施例一中支架输送装置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输送装置中的支撑导管710和连接导管720不同于实施例一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的支撑导管320和连接导管330。
参考图15至图17,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包括手柄800、外管组件600、内导管700、介质输送装置、第二外层阀门810和第二内层阀门820。其中,所述内导管700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连接头730、支撑导管710、连接导管720和固定件740。
所述外管组件600包括鞘管610和外管620,所述鞘管610与所述外管620固定连接,所述外管620与手柄800连接。所述鞘管610用于压握并容置支架100。所述外管620具体可与手柄800中的活动部件连接,从而可通过驱动手柄800中的活动部件移动,进而可通过手柄800中的活动部件驱动外管组件600在所述支撑导管710和所述连接导管720的外表面上沿着支撑导管710和所述连接导管720的轴向移动。
所述支撑导管710和所述连接导管720可容置在所述外管组件600的管腔内。所述支撑导管710的远端与连接头730连接,所述支撑导管710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导管720的远端连接,所述支撑导管710用于扩张压握在所述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所述连接导管720的近端与所述手柄800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导管710包括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和第二内层扩张管712。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和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7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和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导管720的远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具有收缩状态、第一扩张状态和第二扩张状态。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收缩状态下未完全张开或者折叠在一起,在第一扩张状态和第二扩张状态下膨胀呈球囊状。所述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外径和结构不会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二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610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小于鞘管610的内径。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的取值范围在4mm到13mm之间,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二扩张状态下的外径的取值范围在16mm到40mm之间。
所述连接导管720包括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和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
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套设所述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与所述第一外层扩张管连接,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与第一所述内层扩张管连接。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与所述手柄8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和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与所述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与所述第二内层扩张管712围成第二外层管腔750;所述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和所述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内腔为第二内层管腔760。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和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和第二内层扩张管712的外径和结构不会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
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和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的材料可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具体的,所述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和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与所述手柄800中的固定部件连接,以限制支撑导管710和连接导管720的六个自由度。即使所述支撑导管710和连接导管720相对所述手柄800固定,从而降低装载到输送装置上的支架移位的风险。
第二内层扩张管712与第二内层连接导管722可以采用一根材质均匀分布的管材织造而成,也可以采用两根管材分开制造后固定连接而成,其中,两根管材的直径可相同。第二外层扩张管711与第二外层连接导管721由不同的材料制备,然后固定连接而成。使用不同的材料的目的在于,使得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在收缩状态下可以被折叠或者处于未完全张开的状态,在第一扩张状态和第二扩张状态下可以膨胀呈球囊状。
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二外层管腔750和第二内层管腔760中注入液体,以及分别抽出所述第二外层管腔750和第二内层管腔760中的液体。所述第二内层管腔760中可设置导丝。
所述第二外层阀门810和第二内层阀门820分别设置在第二外层管腔750与介质输送装置和第二内层管腔760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为弹性体,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采用高弹性材料,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PE),使得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可以实现第一扩张状态和第二扩张状态。本实施例中将支架装载到支架输送装置的过程中,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700膨胀至第一扩张状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形态的步骤不同于实施例一。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700扩张至扩张状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形态具体包括:
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第一外层阀门向第二外层管腔750中注入介质(液体或者气体),并使介质的压力维持在第一压力状态,以使第二外层管腔750在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至第一扩张状态,从而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贴合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内壁,以调整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形态。在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小于鞘管610的内径,因此可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至第一扩张状态,而不至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架输送装置将支架植入到病灶处的过程中,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不同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第二外层阀门810向第二外层管腔750中注入介质(液体或者气体,所述液体可为具有显影功能的液体),并使介质的压力维持在第二压力状态,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在介质的作用下扩张至第二扩张状态,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贴合释放后的支架的内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其中,通过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给支架提供径向支撑力,辅助支架恢复形态(当支架为记忆合金支架可使支架恢复记忆形态),从而使支架释放后周向能更均匀地分布,更好得发挥支架的功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二中的支架输送装置中装载支架的支架装载方法。所述支架装载方法包括:
首先,将通过鞘管610压握在内导管700的外表面上的支架从鞘管610中释放出来。
其次,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700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
向内导管700中注入介质,以使内导管700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以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具体是:通过介质输送装置经由第二外层阀门810向第二外层管腔750中注入介质,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在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以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贴合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并在注入的介质的作用下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内腔形态。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鞘管61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管710的外表面上,并且支撑导管710用于膨胀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并且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一扩张状态的外径小于鞘管610的内径。因此,当鞘管610将支架压握在支撑导管710上后,可通过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并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贴合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内壁,以使内导管700处于第一扩张状态,在第二外层管腔750中的液体的挤压下,可调整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的形态,从而可减小压握在所述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应力不平均的现象,改善支架的周向均匀性,减小支架向内凹陷的现象,即可改善支架装载均匀性,进而减小支架由于出现上述现象导致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出现扭曲、内陷,从而影响释放质量,损伤周边组织,影响瓣膜疲劳,甚至损坏输送系统,影响回撤功能的风险,即可改善支架释放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鞘管61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管710的外表面上,支撑导管710用于扩张压握在鞘管610的管腔内的支架,并且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二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鞘管610的外径。因此,当支架从鞘管610中释放后,可通过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膨胀至第二扩张状态,并使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管壁贴合从鞘管610中释放后的支架的内壁,在第二外层管腔750中的液体的挤压下,可调整释放后的支架的形态,从而使支架释放后在周向能更均匀地分布,以改善支架的释放质量,更好地发挥支架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架输送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支架输送装置在支架从鞘管610中释放之后,可根据即刻的手术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支架的形态,即是否需要膨胀第一外层扩张管至扩张状态进而调整支架的形态,若出现如严重的钙化难以靠支架自膨撑开,或解剖结构复杂的条件下支架未撑开到理想程度等情况,需要调整支架的形态,则可直接通过膨胀第一外层扩张管至扩张状态进而调整支架的形态,无需将支架输送装置从人体中撤出,再将球囊套件输送至人体中以调整支架的形态,可以节省操作时间且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时间过长、操作步骤繁琐使病人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以致发生意外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中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处于收缩状态时,可以理解为第二外层扩张管711处于初始状态,即在该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折叠或者处于未张开的状态,第二外层管腔750均未填充介质,或者部分填充有介质,但填充的介质不足以使得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与支架的内壁相贴合,并且所述第第二外层扩张管711的外表面在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在初始状态下的外径。
上述实施例中的“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另外明确指出的除外。上述实施例中,“两端”是指近端和远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鞘管和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外,所述内导管具第一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支架压握在所述鞘管内,所述内导管呈球囊状,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贴合压握状态下的所述支架的内壁,且所述内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包括外层扩张管和外层连接导管,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外层扩张管连接,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具有第二扩张状态;
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鞘管外且处于扩张状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具有一初始状态,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初始状态下的外径小于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包括内层扩张管、内层连接导管、连接头和固定件,所述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外层扩张管套设在所述内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外层连接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内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的远端和所述内层扩张管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近端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或外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沿着所述内导管的轴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外层连接导管与所述内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围成第一外层管腔,所述内导管还包括第一外层阀门和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外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经过所述第一外层阀门向所述第一外层管腔中注入介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包括外层扩张管、外层连接导管、中层扩张管和中层连接导管,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外层扩张管连接,所述中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中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和外层连接导管分别套设在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所述中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外层扩张管呈折叠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具有第二扩张状态,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呈球囊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鞘管外且处于扩张状态,所述外层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外层扩张管在所述第二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鞘管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具有一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扩张管呈折叠状,所述中层扩张管在所述第一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层扩张管在所述初始状态下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还包括内层扩张管、内层连接导管、连接头、固定件和手柄,所述中层扩张管套设在所述内层扩张管的外表面上,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远端与所述内层扩张管连接,所述外层扩张管、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扩张管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连接导管、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或所述外层连接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在所述内导管的外表面上沿着所述内导管的轴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扩张管和所述外层连接导管与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围成第二外层管腔,所述中层扩张管和所述中层连接导管与所述内层扩张管和所述内层连接导管围成中层管腔,所述内导管还包括第二外层阀门、中层阀门和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外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中层阀门设置在所述中层管腔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用于经过所述中层阀门向所述中层管腔中注入介质,以及经过第二外层阀门向所述第二外层管腔中注入介质。
CN201822256658.5U 2018-12-29 2018-12-29 支架输送装置 Active CN209661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6658.5U CN209661889U (zh) 2018-12-29 2018-12-29 支架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6658.5U CN209661889U (zh) 2018-12-29 2018-12-29 支架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1889U true CN209661889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6658.5U Active CN209661889U (zh) 2018-12-29 2018-12-29 支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1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5229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装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5229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装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006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KR102659043B1 (ko) 능동 도입기 외장 시스템
US10258471B2 (en) Catheter
CN103037808B (zh) 经导管递送的带有可膨胀稳定管的假体心瓣递送系统
US6319275B1 (en) Endolumenal prosthesis delivery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JP7161799B2 (ja) 末梢静脈又は動脈カテーテルによる刺激支援を伴う心臓、大動脈、又は動脈のインプラントの配置の為の組立体
US9241792B2 (en) Two-step heart valve implantation
JP5095625B2 (ja) 経心尖部心臓弁送達システム
US6406493B1 (en) Expandable annuloplasty ring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4103907A1 (ja) カテーテル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用バルーンを作製する方法
US2007023927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ing a prosthesis onto a minimally invasive delivery system
US7942917B2 (en) Hollow helical stent system
KR20070094888A (ko) 심장판막 치료방법 및 치료장치
EP0820259A1 (en) Rolling membrane stent delivery device
CN105658180A (zh) 带有锚固支架和瓣膜部件的模块化瓣膜假体
WO2014103908A1 (ja) カテーテル用バルーン及びカテーテル
CN110897763B (zh) 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CN209661889U (zh) 支架输送装置
CN209661890U (zh) 支架输送导管和支架输送系统
US20230115137A1 (en) Expandabl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662654A (zh) 一种冠状动脉保护装置
CN111374813A (zh) 支架输送装置和支架装载方法
CN104771203B (zh) 一种血管清洁装置
CN215653321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216603193U (zh) 一种临时的瓣膜和主动脉滤器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