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4127U - 一种拉杆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杆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4127U
CN209644127U CN201920331799.0U CN201920331799U CN209644127U CN 209644127 U CN209644127 U CN 209644127U CN 201920331799 U CN201920331799 U CN 201920331799U CN 209644127 U CN209644127 U CN 209644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covering
lateral margin
sheet body
trolle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17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bulaim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Long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Long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Long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17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4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4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4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拉杆箱,包括箱体和滚轮,箱体包括第一构件、拉链和连结元件,第一构件包括第一片体,第一片体具有第一侧缘;拉链包括拉链头及第二片体,第二片体具有第二侧缘;第一片体的第一侧缘、第二片体的第二侧缘和连结元件连接;滚轮设置于箱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轮体、盖体和结合单元,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卡孔和卡扣单元,所述轮体和盖体通过所述卡孔和卡扣单元连接,所述卡扣单元包括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臂部及设于第一臂部上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臂部及设于第二臂部上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均与卡孔配合且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勾与第二卡扣件的第二卡勾相对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拉杆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杆箱。
背景技术
拉杆箱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而广泛使用。同时,拉杆箱也因箱子置一拉杆,有单管拉杆及双管拉杆之分,拉杆的管亦有方管和圆管之分,以方便行走时拖着,大大减轻负担。
现有技术中的拉杆箱的滚轮,包括轮体和盖体,盖体罩设于轮体的外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盖体和轮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碰撞时盖体容易脱离。
现有技术中的拉杆箱的箱体由两个构件组成,这两个构件通过拉链连接并实现开合。这种箱包具有以下缺点:拉链的拉链带与构件通过车缝线连接,车缝线不管是露于箱体外部的部分还是位于箱体内部的部分,都是裸露的,使用时,容易磨损,存在断线的风险,另外,裸露的车缝线影响箱体整体的美观度;拉链在拉直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操作,但是如果箱体的构件是较软的材质,比如布,则拉拉链过程中,构件容易变形,造成拉链弯曲变形,使得拉链比较难拉,特别是箱子的拐角处等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箱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杆箱,包括箱体和滚轮,所述箱体包括第一构件、拉链和连结元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片体,所述第一片体具有第一侧缘;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及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具有第二侧缘;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一侧缘、第二片体的第二侧缘和连结元件连接;所述滚轮设置于箱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轮体、盖体和结合单元,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卡孔和卡扣单元,所述轮体和盖体通过所述卡孔和卡扣单元连接,所述卡扣单元包括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臂部及设于所述第一臂部上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臂部及设于所述第二臂部上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均与卡孔配合且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二卡勾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单元设置有多组,且沿盖体的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单元的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之间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单元的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4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结元件具有一体构成的连接部、第一覆盖件及第二覆盖件,所述连接部、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重叠设置并通过车缝线使所述连接部、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实现连接并形成一主体,所述第一覆盖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二覆盖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壁及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一片体的所述第一侧缘设置于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壁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所述第二片体的所述第二侧缘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片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片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片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片体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覆盖件的截面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覆盖件的截面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覆盖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覆盖件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覆盖件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一卡扣单元的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勾与第二卡扣件的第二卡勾对勾,以使得连接完成后,结构更加牢固;通过第一覆盖件及第二覆盖件,可对车缝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使用时,受内部或外部物体摩擦二损坏车缝线;另外,连接部、第一覆盖件及第二覆盖件的设置,增加了箱体在设置拉链处附近的结构强度,在拉拉链过程中,箱体的不会因拉拉链的外力而产生大的变形,使得拉链的第二片体保持拉直的状态,避免拉链因弯曲变形而导致难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设置,便于缝纫机的压脚进入,以便于进行缝制;第二片体一部分被第二覆盖件覆盖并限制,由于第二覆盖件的截面长度短于第一覆盖件的截面长度,第二片体受限制的尺寸相对较小,而第二片体不受第二覆盖件限制的尺寸相对较大,因而使得拉拉链过程中,第二片体提供更多的可晃动幅度,因此不容易碰到箱体而造成难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拉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拉杆箱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滚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拉杆箱包括箱体10和滚轮40。本实施例中的滚轮40设置于箱体10上,具体箱体10与滚轮40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滚轮40包括轮体41、盖体42和结合单元43,所述结合单元43包括卡孔431和卡扣单元432,所述轮体41和盖体42通过所述结合单元43而连接,具体的,所述轮体41和盖体42通过所述卡孔431和卡扣单元432的配合而连接,所述卡扣单元432包括第一卡扣件433及第二卡扣件434,所述第一卡扣件433包括第一臂部4331及设于所述第一臂部4331上的第一卡勾4332,所述第二卡扣件434包括第二臂部4341及设于所述第二臂部4341上的第二卡勾4342,所述第一卡扣件433及第二卡扣件434均与卡孔431配合且所述第一卡扣件433的第一卡勾4332与所述第二卡扣件434的第二卡勾434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同一卡扣单元432的第一卡扣件433的第一卡勾4332与第二卡扣件434的第二卡勾4342对勾,以使得连接完成后,结构更加牢固,防止盖体42因碰撞而脱落。
本实施例中的卡孔431设置于轮体41上,而卡扣单元43设置于盖体42上。其他实施例中,卡孔431可设置于盖体42上,而卡扣单元43设置于轮体41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臂部4331和第二臂部4341均为弹性件,具有可形变空间,以使得第一卡勾4332与第二卡勾4342可顺利卡入相应的卡孔431中。
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卡扣件433与一个卡孔431配合,而一个第二卡扣件434与一个卡孔431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卡扣单元432设置有多组,且沿盖体42的周向分布。优选的,卡扣单元432设置有4组,且在盖体42的周向上均匀或大致均匀的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卡扣单元432的第一卡扣件433和第二卡扣件434之间呈锐角(此处的第一卡扣件433与第二卡扣件434为同一卡扣单元432的部件)。以使得结合结构43碰撞时,同一卡扣单元432的第一卡扣件433和第二卡扣件434之间相互受力,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扣单元432的第一卡扣件433和第二卡扣件434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20°~40°之间。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扣单元432的第一卡扣件433和第二卡扣件434之间的夹角a为30°。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0的包括第一构件1、拉链2和连结元件3。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1包括第一片体11,所述第一片体11具有第一侧缘111。
本实施例中的拉链2,其包括拉链头21及第二片体22,所述第二片体22具有第二侧缘221,本实施例中,第二片体22具有两组,拉链头21使两组第二片体22连接或分开。拉链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对箱体10来说,箱体10可包括两组第一构件1,两组第一构件1通过拉链2结合,而形成内部空间。拉链2的两组第二片体22分别与箱体10的两组第一构件1对应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片体11的第一侧缘111、第二片体22的第二侧缘221和连结元件3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结元件3,其具有一体构成的连接部31、第一覆盖件32及第二覆盖件33,也就是说连接部31、第一覆盖件32及第二覆盖件3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31、第一侧缘111及第二侧缘221重叠设置并通过车缝线(图未示)使所述连接部31、第一侧缘111及第二侧缘221实现连接并形成一主体,所述第一覆盖件32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二覆盖件33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一覆盖件32与所述连接部31之间形成第一开口部34,所述第二覆盖件33与所述连接部31之间形成第二开口部35。通过第一覆盖件32及第二覆盖件33,可对车缝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使用时,受内部或外部物体摩擦二损坏车缝线,另外,连接部31、第一覆盖件32及第二覆盖件33的设置,增加了箱体10在设置拉链2处附近的结构强度,在拉拉链过程中,箱体10的不会因拉拉链的外力而产生大的变形,使得拉链2的第二片体22保持拉直的状态,避免拉链2因弯曲变形而导致难拉。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部34和第二开口部35的设置,便于缝纫机的压脚进入,以便于进行缝制。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31具有第一壁311及第二壁312,所述第一壁311及所述第二壁312之间形成卡槽313,所述第一片体11的所述第一侧缘111设置于卡槽313内,从而初步将第一片体11的第一侧缘111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壁311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对应于箱体10的外侧),所述第二片体22的所述第二侧缘221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对应于箱体10的内侧)。而拉链头21位于箱体10外侧,也就是说,拉链头21操作,对拉链头21施力时,第一壁311、第二壁312及第一片体11均构成对第二片体22受力变形的阻碍,从而尽力确保第二片体22呈拉直状,以保证正常操作拉链头21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片体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片体22的厚度。以使得第一片体11对第二片体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片体11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片体22的硬度。以使得第一片体11对第二片体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片体22一部分被第二覆盖件33覆盖并限制,由于第二覆盖件33的截面长度短于第一覆盖件32的截面长度,第二片体22受限制的尺寸相对较小,而第二片体22不受第二覆盖件33限制的尺寸相对较大,因而使得拉拉链2过程中,第二片体22提供更多的可晃动幅度,因此不容易碰到箱体10而难拉。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部35大致是朝向拉链2的方向设置的,第二覆盖件33的端部形成对第二片体22的限制,从附图2来看,拉链2向下方向晃动时,第二片体22受第二覆盖件33的端部的限制时,由于第二覆盖件33尺寸相对较小,因此第二覆盖件33的端部限制第二片体22的位置相对靠外,第二片体22具有更多可用于活动的尺寸,来提供足够的晃动幅度。优选的,第二覆盖件33的端部的位置在上下投影方向上不超出第二壁312所限定的范围,也就是说,第二覆盖件33在附图中的横向方向的长度不长于第二壁31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覆盖件32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36,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6内,所述第一开口部34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6。以便于压脚进入第一容置空间36进行缝制。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间36的大小可变,具体的,第一覆盖件32为弹性材质构成,通过第一覆盖件32的弹性变形,使得第一容置空间36的大小可变,以适应缝纫机的压脚。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覆盖件33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37,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7内,所述第二开口部35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7。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空间37的大小可变,具体的,第二覆盖件33为弹性材质构成,通过第二覆盖件33的弹性变形,使得第二容置空间37的大小可变。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覆盖件32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壁311。已到达对连结单元3的遮盖,进一步提升美观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覆盖件33仅覆盖部分第二壁312,以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覆盖件32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因而,一方面其外形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其结构强度更高。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覆盖件33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因而,一方面其外形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其结构强度更高。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拉杆箱,包括箱体和滚轮,所述箱体包括第一构件、拉链和连结元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片体,所述第一片体具有第一侧缘;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及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具有第二侧缘;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一侧缘、第二片体的第二侧缘和连结元件连接;所述滚轮设置于箱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包括轮体、盖体和结合单元,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卡孔和卡扣单元,所述轮体和盖体通过所述卡孔和卡扣单元连接,所述卡扣单元包括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臂部及设于所述第一臂部上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臂部及设于所述第二臂部上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均与卡孔配合且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二卡勾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设置有多组,且沿盖体的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的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之间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的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元件具有一体构成的连接部、第一覆盖件及第二覆盖件,所述连接部、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重叠设置并通过车缝线使所述连接部、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实现连接并形成一主体,所述第一覆盖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二覆盖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车缝线,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壁及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一片体的所述第一侧缘设置于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所述第二片体的所述第二侧缘的外侧表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件的截面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覆盖件的截面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主体的内侧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车缝线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件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所述第二覆盖件为片状结构,且其截面形状呈弧形。
CN201920331799.0U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拉杆箱 Active CN209644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1799.0U CN209644127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拉杆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1799.0U CN209644127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拉杆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4127U true CN209644127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1799.0U Active CN209644127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拉杆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4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959318A (en) Separable fastener
US9578911B2 (en) Reversible locking garment closure
CN209644127U (zh) 一种拉杆箱
KR101199286B1 (ko) 의류의 지퍼물림 방지용 구조를 가진 지퍼
CN201045910Y (zh) 附有双面钮扣的拉链头结构
CN209788868U (zh) 一种箱体及拉杆箱
CN109744698A (zh) 一种箱体及拉杆箱
CN106723453A (zh) 可拆卸裤子
CN207236285U (zh) 军工专用拉头
KR200484741Y1 (ko) 버클을 사용하지 않는 벨트
CN208286409U (zh) 一种扣合稳固且便于穿解的裤子结构
CN207837297U (zh) 一种被子
CN210809662U (zh) 一种折叠缝接于箱包壳的拉链结构及箱包包边拉链、箱包
CN207940420U (zh) 拉链头
CN202312454U (zh) 一种可透视的蚕丝被芯
CN205757866U (zh) 箱包中拉杆组件
WO2003094648A1 (en) Hook and lopp fastener, a hook and loop connecting strip, and a dressing aid for, for example, compression stockings and compression pantyhose
CN205848920U (zh) 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及伞
US2389410A (en) Foundation garment
KR20090001105U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9480400A (zh) 一种服饰、拉链组件及其自锁式拉头
CN220571584U (zh) 后背拉链式连衣裙
CN209177188U (zh) 一种高强度编织袋
CN209527893U (zh) 一种可拆式多样文胸
CN211657677U (zh) 简易衣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000 Zhejiang city in Jiaxing Province, the road No. 134 Building 2 room 306

Patentee after: Jiaxing bulaim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000 Zhejiang city in Jiaxing Province, the road No. 134 Building 2 room 306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LONG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