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3619U -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3619U
CN209633619U CN201822252378.7U CN201822252378U CN209633619U CN 209633619 U CN209633619 U CN 209633619U CN 201822252378 U CN201822252378 U CN 201822252378U CN 209633619 U CN209633619 U CN 209633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house
driving motor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surge bunker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23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tai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tai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tai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tai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23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3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3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3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仓,所述底座远离第一调节仓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仓,所述第一调节仓靠近安装仓的一侧安装有操作仓,所述操作仓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槽,所述第一调节仓内部远离操作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调节头、V字型滑槽、第二滑块、U字型连接头、第一滑块和滑竿的相互配合,对母模具板进行往复式推送,推送位置统一,使得产品更加的符合标准,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加热仓,通过内部的电磁加热线圈,对连接处的物料进行二次加热,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现有注塑装置中合模的推送结构较为单一,通过气缸对模具板进行往复推送时,位置难以把握,产品质量无法统一,且物料通过螺旋推送杆推送至与模具板时,连接管中的物料会冷却,对后续操作造成极大影响,且现有加热方式,耗能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仓,所述底座远离第一调节仓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仓,所述第一调节仓靠近安装仓的一侧安装有操作仓,所述操作仓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槽,且下料槽贯穿底座,所述第一调节仓内部远离操作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调节仓内部远离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模板推送调节仓,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模板推送调节仓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的外侧设置有连续的V字型滑槽,所述V字型滑槽内部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共同安装有U字型连接头,所述U字型连接头远离调节头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延伸至操作仓的内部,所述连接杆远离U字型连接头的一侧安装有母模具板,所述操作仓内部两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安装有滑竿,所述滑竿的外侧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母模具板的一端皆安装有T字型滑槽,所述T字型滑槽的内部设置有T字型滑块,所述T字型滑槽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T字型滑槽通过固定螺栓与T字型滑块相互连接,所述母模具板的顶部和底部皆与T字型滑块相互固定,所述操作仓内部远离母模具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母模具板的一侧设置有子模具板,所述安装仓与操作仓之间安装有送料加热仓,所述送料加热仓的一侧与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送料加热仓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加热仓,所述第一电磁加热仓和第二电磁加热仓的内部皆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送料加热仓内部远离操作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旋推送杆,所述安装仓靠近送料加热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仓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皮带,所述安装仓的顶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延伸至送料加热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侧与螺旋推送杆的一侧相互固定,所述转轴外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相互连接,所述送料加热仓顶部远离第一电磁加热仓的一侧安装有进料仓,且进料仓与第一电磁加热仓相互连通,所述进料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进料管,所述第一调节仓一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电磁加热线圈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处皆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加热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外侧皆设置有电机仓,且电机仓内部四角处设置有减震消音棉。
优选的,所述操作仓靠近第一电磁加热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调节头、V字型滑槽、第二滑块、U字型连接头,第一滑块和滑竿的相互配合,对母模具板进行往复式推送,推送位置统一,使得产品更加的符合标准,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加热仓,通过内部的电磁加热线圈,对连接处的物料进行二次加热,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热散失,使得装置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的稳定,且第一电磁加热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降低热量流失,且装置设置有防护网,避免操作人员误碰第一电磁加热仓,出现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调节仓;3、下料槽;4、操作仓;5、送料加热仓; 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皮带轮;8、皮带;9、安装仓;10、转轴;11、轴承;12、第二皮带轮;13、进料仓;14、进料管;15、第一电磁加热仓;16、螺旋推送杆;17、电磁加热线圈;18、连接管;19、第二电磁加热仓;20、滑竿;21、第一滑块;22、子模具板;23、母模具板;24、连接杆;25、U字型连接头;26、第二滑块;27、V字型滑槽;28、调节头;29、第二驱动电机;30、模板推送调节仓;31、固定螺栓;32、T字型滑块;33、T字型滑槽;3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仓2,底座1远离第一调节仓2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仓9,第一调节仓2靠近安装仓9的一侧安装有操作仓4,操作仓4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槽3,且下料槽3贯穿底座1,第一调节仓2内部远离操作仓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9,该电机的使用型号为 Y90S-2,第一调节仓2内部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模板推送调节仓30,第二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延伸至模板推送调节仓30的内部,第二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安装有调节头28,调节头28的外侧设置有连续的V 字型滑槽27,V字型滑槽27内部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26,两组第二滑块 26的外侧共同安装有U字型连接头25,U字型连接头25远离调节头28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杆24,且连接杆24延伸至操作仓4的内部,连接杆24 远离U字型连接头25的一侧安装有母模具板23,操作仓4内部两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安装有滑竿20,滑竿20的外侧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21,第一滑块21靠近母模具板23的一端皆安装有T字型滑槽33,T字型滑槽33的内部设置有T字型滑块32,T字型滑槽33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固定螺栓31,T字型滑槽33通过固定螺栓31与T字型滑块32相互连接,母模具板23的顶部和底部皆与T字型滑块32相互固定,操作仓4内部远离母模具板2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靠近母模具板23的一侧设置有子模具板22,安装仓9与操作仓4之间安装有送料加热仓5,送料加热仓5的一侧与连接管18 相互连通,送料加热仓5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加热仓15,第一电磁加热仓15和第二电磁加热仓19的内部皆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17,该电磁加热线圈的使用型号为0Cr21Al6Nb,送料加热仓5内部远离操作仓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旋推送杆16,安装仓9靠近送料加热仓5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该电机的使用型号为Y90S-2,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仓9 的内部,第一驱动电机6输出端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皮带轮7,第一皮带轮7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皮带8,安装仓9的顶部安装有轴承11,轴承11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转轴10,转轴10的一侧延伸至送料加热仓5的内部,转轴10的一侧与螺旋推送杆16的一侧相互固定,转轴10外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2,且第二皮带轮12通过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7相互连接,送料加热仓5顶部远离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一侧安装有进料仓13,且进料仓13与第一电磁加热仓15相互连通,进料仓1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进料管14,第一调节仓2一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34,控制面板3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驱动电机29、第一驱动电机6和电磁加热线圈17电连接。装置中的控制面板34、第二驱动电机29、第一驱动电机6和电磁加热线圈17为现有技术,其组成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现有装置完全相同。
在本实施中,底座1底部四角处皆安装有支撑腿,对装置进行支撑,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防滑,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降低热散失,进料管14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 29的外侧皆设置有电机仓,对电机进行防护,且电机仓内部四角处设置有减震消音棉,减震消音的效果,操作仓4靠近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网,避免操作人员误碰第一电磁加热仓15,出现烫伤。
工作原理:该装置用电部件皆由外接电源进行供电,使用时,接通电源,打开控制面板34,通过控制面板34打开第一驱动电机6,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 带动第一皮带轮7和皮带8进行转动,通过皮带8的传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2及转轴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推送杆16进行转动,对物料进行推送,推送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34打开第一电磁加热仓15中的电磁加热线圈17对内部推送物料进行加热,物料通过螺旋推送杆16推送至连接管18时,通过第二电磁加热仓19中的电磁加热线圈17可对连接管18中的物料进行二次加热,在物料推送加热的同时,通过控制面板34打开第二驱动电机29,通过第二驱动电机 29带动调节头28进行转动,由于调节头28外侧为多组连续的V字型滑槽27构成,当第二滑块26于V字型滑槽27的内部滑动至指定位置处时,带动U字型连接头25及连接杆24进行推送操作,通过滑竿20和第一滑块21的相互滑动,将母模具板23移动至指定位置处,使得母模具板23与子模具板22相互接触,形成空腔,连接管18内部加热的物料注入空腔的内部进行注塑操作,当空腔中,物料冷却后,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9带动调节头28转动,使得第二滑块26移动至指定位置处,母模具板23与子模具板22分离,成型后的物料,落入下料槽3 中,统一进行收集,且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降低热量流失,且装置设置有防护网,避免操作人员误碰第一电磁加热仓15,出现烫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仓(2),所述底座(1)远离第一调节仓(2)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仓(9),所述第一调节仓(2)靠近安装仓(9)的一侧安装有操作仓(4),所述操作仓(4)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槽(3),且下料槽(3)贯穿底座(1),所述第一调节仓(2)内部远离操作仓(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9),所述第一调节仓(2)内部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模板推送调节仓(3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延伸至模板推送调节仓(30)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安装有调节头(28),所述调节头(28)的外侧设置有连续的V字型滑槽(27),所述V字型滑槽(27)内部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26),两组所述第二滑块(26)的外侧共同安装有U字型连接头(25),所述U字型连接头(25)远离调节头(28)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杆(24),且连接杆(24)延伸至操作仓(4)的内部,所述连接杆(24)远离U字型连接头(25)的一侧安装有母模具板(23),所述操作仓(4)内部两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安装有滑竿(20),所述滑竿(20)的外侧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靠近母模具板(23)的一端皆安装有T字型滑槽(33),所述T字型滑槽(33)的内部设置有T字型滑块(32),所述T字型滑槽(33)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固定螺栓(31),所述T字型滑槽(33)通过固定螺栓(31)与T字型滑块(32)相互连接,所述母模具板(23)的顶部和底部皆与T字型滑块(32)相互固定,所述操作仓(4)内部远离母模具板(2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靠近母模具板(23)的一侧设置有子模具板(22),所述安装仓(9)与操作仓(4)之间安装有送料加热仓(5),所述送料加热仓(5)的一侧与连接管(18)相互连通,所述送料加热仓(5)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加热仓(15),所述第一电磁加热仓(15)和第二电磁加热仓(19)的内部皆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17),所述送料加热仓(5)内部远离操作仓(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旋推送杆(16),所述安装仓(9)靠近送料加热仓(5)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仓(9)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输出端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皮带轮(7),所述第一皮带轮(7)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皮带(8),所述安装仓(9)的顶部安装有轴承(11),所述轴承(11)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一侧延伸至送料加热仓(5)的内部,所述转轴(10)的一侧与螺旋推送杆(16)的一侧相互固定,所述转轴(10)外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2),且第二皮带轮(12)通过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7)相互连接,所述送料加热仓(5)顶部远离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一侧安装有进料仓(13),且进料仓(13)与第一电磁加热仓(15)相互连通,所述进料仓(1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进料管(14),所述第一调节仓(2)一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34),所述控制面板(3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驱动电机(29)、第一驱动电机(6)和电磁加热线圈(17)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处皆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4)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29)的外侧皆设置有电机仓,且电机仓内部四角处设置有减震消音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仓(4)靠近第一电磁加热仓(15)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网。
CN201822252378.7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Active CN209633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2378.7U CN209633619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2378.7U CN209633619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3619U true CN209633619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6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2378.7U Active CN209633619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3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0024A (zh) * 2023-03-02 2023-05-12 宁波瑞莱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冶金生产用注塑装置及注塑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0024A (zh) * 2023-03-02 2023-05-12 宁波瑞莱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冶金生产用注塑装置及注塑工艺
CN116100024B (zh) * 2023-03-02 2023-08-04 宁波瑞莱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冶金生产用注塑装置及注塑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1904U (zh) 一种控温型电缆挤出装置
CN209633619U (zh) 一种3d相机镜头座注塑装置
CN209955145U (zh) 一种具有成品冷却功能的注塑机
CN202241787U (zh) 一种同轴双模双向高效注塑机
CN205735901U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塑料挤出机
CN205601074U (zh) 一种新型卧式注塑设备
CN108500134A (zh) 非晶合金的热压成型设备、方法及热压成型件
CN204076801U (zh) 吸塑成型机
CN206306376U (zh) 一种塑料加工的注塑机
CN209492127U (zh) 一种空调注塑件生产用取料装置
CN213733017U (zh) 一种用于加工塑胶储物盒的环保型注塑机
CN211251247U (zh) 一种注塑机用交互式加热冷却装置
CN103465420B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214562454U (zh) 一种新型高效注塑机
CN215849490U (zh) 一种注塑机中心合模机构
CN208697829U (zh) 一种便于固定不同规格注塑模具的小型注塑机
CN210190361U (zh) 一种立式注射成型圆盘机
CN211105512U (zh) 一种塑料挤出装置
CN214294225U (zh) 一种高效的电源充电器外壳注塑成型的模具
CN215903912U (zh) 一种汽车电池盖板模具
CN105196477A (zh) 双杠直压式注塑机的下料斗
CN213382833U (zh) 一种光纤头成型装置
CN207757988U (zh) 一种注塑机用分料装置
CN214605859U (zh) 自动吸塑机
CN208452109U (zh) 一种节能小型注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