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6267U - 顶盖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6267U
CN209626267U CN201920761980.5U CN201920761980U CN209626267U CN 209626267 U CN209626267 U CN 209626267U CN 201920761980 U CN201920761980 U CN 201920761980U CN 209626267 U CN209626267 U CN 209626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miting slot
conducting block
plastic pad
lamina tec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19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顺航
渠雁晓
于贺
王志宇
娄佳训
史百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19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6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6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6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通过顶盖板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一导电块的第一限位块配合,以及顶盖板的第二限位槽和第二导电块的第二限位块配合,以防止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的部分陷入顶盖板中,使得盖板组件的高度减小,在电池整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为电芯的高度提供了增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容量。此外,还减少了陶瓷定位柱的安装工序,并节约了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提供动力的电池称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主要由顶盖组件、电芯及壳体组成。壳体中固定安装有用于储能的电芯,电芯通过连接片分别与顶盖组件中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电连接,且顶盖组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以形成电池整体。
目前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正极极柱、负极极柱、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等部件,正极极柱穿过顶盖板与第一导电块连接,负极极柱穿过顶盖板与第二导电块连接。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是动力电池的电能引出端,当动力电池在装配使用时,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会受到一定的扭转力,为了防止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相对于顶盖板发生转动而损坏动力电池,通常在第一导电块和顶盖板之间连接有两个陶瓷定位柱,在第二导电块和顶盖板之间也连接有两个陶瓷定位柱,以防止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相对于顶盖板发生转动。
顶盖组件中通过陶瓷定位柱来防止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相对于顶盖板转动时,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的上表面至顶盖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在动力电池整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电芯的高度受限,从而限制了电芯容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安装陶瓷定位柱的工序增加了顶盖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复杂程度,使用的陶瓷定位柱也增加了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正极极柱、负极极柱、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所述顶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正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所述负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适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以防止第一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适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以防止第二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杆,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相配适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相配适的第二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定位孔,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相配适的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孔,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定位孔相配适的第四定位杆,所述第四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块均呈矩形,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呈矩形;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块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为呈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还包括第一塑胶垫和第二塑胶垫;所述第一塑胶垫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塑胶垫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塑胶垫为导电塑胶垫,所述第二塑胶垫为绝缘塑胶垫,且所述顶盖板为导电顶盖板,所述顶盖板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一塑胶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一塑胶垫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限位块,所述第一塑胶垫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适;所述第一塑胶垫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限位槽,所述第一塑胶垫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适;所述第二塑胶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塑胶垫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限位块,所述第二塑胶垫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适;所述第二塑胶垫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限位槽,所述第二塑胶垫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适;所述正极极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所述负极极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还包括第三塑胶垫和第四塑胶垫;所述第三塑胶垫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塑胶垫上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正极极柱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端形成正极极柱底板;所述负极极柱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端形成负极极柱底板;所述正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且所述正极极柱底板将所述第三塑胶垫压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负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六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且所述负极极柱底板将所述第四塑胶垫压在所述顶盖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还包括排气板、防爆阀和保护贴片;所述排气板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板与所述第三塑胶垫和所述第四塑胶垫的相对端连接;所述防爆阀连接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保护贴片粘贴在所述防爆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正极极柱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三塑胶垫和所述正极极柱底板之间;所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负极极柱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四塑胶垫和所述负极极柱底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焊接或铆接;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焊接或铆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及如上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芯通过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所述电芯通过第二导电片与所述负极极柱电连接,且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通过顶盖板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一导电块的第一限位块配合,以及顶盖板的第二限位槽和第二导电块的第二限位块配合,以防止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的部分陷入顶盖板中,使得盖板组件的高度减小,在电池整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为电芯的高度提供了增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容量。此外,还减少了陶瓷定位柱的安装工序,并节约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中图2的B-B位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中图5的B-B位置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盖组件中图8的B-B位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盖板;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第一定位杆;104-第二定位杆;105-第三定位孔;106-第四定位孔;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21-正极极柱;201-正极极柱底板;22-负极极柱;202-负极极柱底板;31-第一导电块;311-第一限位块;32-第二导电块;321-第二限位块;41-第一塑胶垫;401-第三通孔;411-第一塑胶垫限位槽;42-第二塑胶垫;402-第四通孔;421-第二塑胶垫限位槽;51-第三塑胶垫;501-第五通孔;52-第四塑胶垫;502-第六通孔;6-排气板;7-防爆阀;8-保护贴片;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应当对“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盖组件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下面从材料的选择、形状、结构、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配合关系等方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及电池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完整的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实施。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1、正极极柱21、负极极柱22、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顶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正极极柱2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01与第一导电块31连接,负极极柱22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02与第二导电块32连接;顶盖板1朝向第一导电块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第一导电块31朝向顶盖板1的一端形成与第一限位槽11相配适的第一限位块311,第一通孔101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的底壁上;第一限位块311与第一限位槽11配合以防止第一导电块31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顶盖板1朝向第二导电块3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2,第二导电块32朝向顶盖板1的一端形成与第二限位槽12相配适的第二限位块321,第二通孔102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2的底壁上;第二限位块321与第二限位槽12配合以防止第二导电块32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
示例性的,为了在实现防止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减小顶盖组件的高度,本实施例通过顶盖板1的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导电块31的第一限位块311配合,以及顶盖板1的第二限位槽12和第二导电块32的第二限位块321配合,实现了防止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的功能。
其中,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可以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等各种使得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发生相对转动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的棱和角使得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不能相对转动。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的形状和大小应当均是配适的。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顶盖板1可以选择铝、铁、钢、铝合金等金属或金属合金,也可以为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的主体由铝等导电材料制成,但是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的外表面或者与顶盖板1的接触面可以使用绝缘材料,以防止当顶盖板1为导电材料时使得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之间形成短路。
并且,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的部分陷入顶盖板1中,使得盖板组件的高度减小,在电池整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为电芯的高度提供了增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容量。
此外,还减少了陶瓷定位柱的安装工序,并节约了材料成本。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的保证防止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一限位槽11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杆103,两个第一定位杆103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0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定位杆103的自由端朝向第一导电块31;第一导电块31朝向第一限位槽1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杆103相配适的第一定位孔;第二限位槽12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104,两个第二定位杆104分别位于第二通孔102的相对两侧,且第二定位杆104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导电块32;第二导电块32朝向第二限位槽1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杆104相配适的第二定位孔。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一限位槽11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定位孔105,两个第三定位孔105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01的相对两侧;第一导电块31朝向第一限位槽1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定位孔105相配适的第三定位杆,第三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孔106,两个第四定位孔106分别位于第二通孔102的相对两侧;第二导电块32朝向第二限位槽1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四定位孔106相配适的第四定位杆,第四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第二限位槽12。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均呈矩形,第二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块321均呈矩形;或者,第一限位槽11和第一限位块311均呈半圆形,第二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块321均为呈圆形。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第一塑胶垫41和第二塑胶垫42;第一塑胶垫4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401,第二塑胶垫42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02;第一塑胶垫41为导电塑胶垫,第二塑胶垫42为绝缘塑胶垫,且顶盖板1为导电顶盖板1,顶盖板1与正极极柱21电连接;第一塑胶垫41位于第一导电块31和顶盖板1之间,第一塑胶垫41朝向顶盖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41限位块,第一塑胶垫41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11相配适;第一塑胶垫41朝向第一导电块31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限位槽411,第一塑胶垫限位槽411与第一限位块311相配适;第二塑胶垫42位于第二导电块32和顶盖板1之间,第二塑胶垫42朝向顶盖板1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42限位块,第二塑胶垫42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12相配适;第二塑胶垫42朝向第二导电块32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限位槽421,第二塑胶垫限位槽421与第二限位块321相配适;正极极柱21穿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三通孔401与第一导电块31连接;负极极柱22穿过第二通孔102和第四通孔402与第二导电块32连接。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第一导电块31和顶盖板1之间增加了第一塑胶垫41,在第二导电块32和顶盖板1之间增加了第二塑胶垫42,第一塑胶垫41为导电塑胶垫,第二塑胶垫42为绝缘塑胶垫,且顶盖板1为导电顶盖板1,顶盖板1与正极极柱21电连接,在动力电池中,与顶盖板1连接的外壳也是导电金属材料。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均为铝块,通过将电池的第一导电块31为顶盖板1和电池的壳体提供保护电流,从而达到牺牲阳极来保护顶盖板1与电池的壳体的目的。该措施利用电化学防腐蚀原理,使顶盖板1和电池的壳体成为腐蚀电池中的阴极,从而防止或减轻顶盖板1和电池的壳体腐蚀的方法。
第二塑胶垫42为绝缘塑胶垫是为了第一导电块31、第二导电块32和顶盖板1之间形成短路。
可以理解的是,按照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止第一导电块31和第二导电块32相对于顶盖板1转动的结构,第一塑胶垫41和第二塑胶垫42设置了相应的限位槽和限位块。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第三塑胶垫51和第四塑胶垫52;第三塑胶垫51上设置有第五通孔501,第四塑胶垫52上设置有第六通孔502;正极极柱21背离第一导电块31的一端形成正极极柱底板201;负极极柱22背离第二导电块32的一端形成负极极柱底板202;正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第五通孔501、第一通孔101和第三通孔401与第一导电块31连接,且正极极柱底板201将第三塑胶垫51压在顶盖板1上;负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第六通孔502、第二通孔102和第四通孔402与第二导电块32连接,且负极极柱底板202将第四塑胶垫52压在顶盖板1上。
示例性的,当顶盖组件与电池的壳体连接时,主要是顶盖板1和电池的壳体的连接,为了防止顶盖板1和电芯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电池整体安装不牢固,在顶盖板1的下部还设置第三塑胶垫51和第四塑胶垫52,第三塑胶垫51和第四塑胶垫52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可以防止电芯在壳体和顶盖板1之间晃动。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排气板6、防爆阀7和保护贴片8;排气板6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排气板6与第三塑胶垫51和第四塑胶垫52的相对端连接;防爆阀7连接在顶盖板1上;保护贴片8粘贴在防爆阀7上。
示例性的,保护贴片8贴在防爆阀7上,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或者其他杂质影响防爆阀7的正常功能。防爆阀7是常闭件,即一般状态下是关闭的,不与外界连通,当电池内部的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的空气压力会升高,当升高到防爆阀7的预设压力值时,防爆阀7会打开,使得电池内部与外界连通,来降低电池内部的气压值。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91和第二密封圈92;所第一密封圈91套设在正极极柱21上,且第一密封圈91位于第三塑胶垫51和正极极柱底板201之间;所第二密封圈92套设在负极极柱22上,且第二密封圈92位于第四塑胶垫52和负极极柱底板202之间。
示例性的,第一密封圈91朝向正极极柱底板201的一端可以形成外凸缘,第一密封圈91的另一端可以伸入第五通孔501内,从而使第三塑胶垫51和正极极柱21之间实现密封。
同理,第二密封圈92朝向负极极柱底板202的一端可以形成外凸缘,第二密封圈92的另一端可以伸入第六通孔502内,从而使第四塑胶垫52和负极极柱22之间实现密封。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正极极柱21与第一导电块31焊接或铆接;负极极柱22与第二导电块32焊接或铆接。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块3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正极极柱21穿过第一安装孔,且与第一导电块31铆接;第二导电块3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负极极柱22穿过第二安装孔,且与第二导电块32铆接。
正极极柱21与第一导电块31装配可以为铆接后激光焊接;负极极柱22与第二导电块32装配可以为铆接后激光焊接。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及如上所述的顶盖组件;电芯安装于壳体的内部,电芯通过第一导电片与正极极柱21电连接,电芯通过第二导电片与负极极柱22电连接,且顶盖板1与壳体固定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正极极柱、负极极柱、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所述顶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正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所述负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适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以防止第一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
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适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以防止第二导电块相对于所述顶盖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杆,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相配适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相配适的第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定位孔,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相配适的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孔,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导电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定位孔相配适的第四定位杆,所述第四定位杆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块均呈矩形,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呈矩形;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块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为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塑胶垫和第二塑胶垫;所述第一塑胶垫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塑胶垫上设置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塑胶垫为导电塑胶垫,所述第二塑胶垫为绝缘塑胶垫,且所述顶盖板为导电顶盖板,所述顶盖板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塑胶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一塑胶垫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限位块,所述第一塑胶垫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适;所述第一塑胶垫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形成第一塑胶垫限位槽,所述第一塑胶垫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适;
所述第二塑胶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塑胶垫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限位块,所述第二塑胶垫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适;所述第二塑胶垫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形成第二塑胶垫限位槽,所述第二塑胶垫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适;
所述正极极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所述负极极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塑胶垫和第四塑胶垫;所述第三塑胶垫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塑胶垫上设置有第六通孔;
所述正极极柱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端形成正极极柱底板;所述负极极柱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端形成负极极柱底板;
所述正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连接,且所述正极极柱底板将所述第三塑胶垫压在所述顶盖板上;
所述负极极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六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且所述负极极柱底板将所述第四塑胶垫压在所述顶盖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排气板、防爆阀和保护贴片;
所述排气板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板与所述第三塑胶垫和所述第四塑胶垫的相对端连接;
所述防爆阀连接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保护贴片粘贴在所述防爆阀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所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正极极柱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三塑胶垫和所述正极极柱底板之间;
所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负极极柱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四塑胶垫和所述负极极柱底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焊接或铆接;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焊接或铆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芯通过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所述电芯通过第二导电片与所述负极极柱电连接,且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CN201920761980.5U 2019-05-24 2019-05-24 顶盖组件及电池 Active CN209626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1980.5U CN209626267U (zh) 2019-05-24 2019-05-24 顶盖组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1980.5U CN209626267U (zh) 2019-05-24 2019-05-24 顶盖组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6267U true CN209626267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1980.5U Active CN209626267U (zh) 2019-05-24 2019-05-24 顶盖组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626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848A (zh) * 2019-11-21 2020-02-07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电芯
WO2021129360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CN113381104A (zh) * 2021-06-03 2021-09-10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盖板组件及电池装置
WO2024104442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848A (zh) * 2019-11-21 2020-02-07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电芯
WO2021129360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US11909065B2 (en) 2019-12-26 2024-02-2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Cover plat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N113381104A (zh) * 2021-06-03 2021-09-10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盖板组件及电池装置
WO2024104442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6267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07800665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08428921A (zh) 二次电池
CN206516715U (zh) 一种新型绕组电极的纽扣电池
CN111933831A (zh) 一种扣式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7818737U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JP2001035461A (ja) 長円筒形電池の組電池および配置方法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0258555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顶盖
CN106920703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110061178A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109841910A (zh) 一种液态金属电池
CN211350864U (zh) 锂离子电池
CN201017923Y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09675395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2231432B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舱
CN208580774U (zh) 二次电池顶盖
CN104078702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0696195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8298975U (zh) 低温锂电池
CN201146203Y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105932190A (zh) 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包
CN215869580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结构
CN209183580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
CN20730314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