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4954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4954U
CN209624954U CN201920648972.XU CN201920648972U CN209624954U CN 209624954 U CN209624954 U CN 209624954U CN 201920648972 U CN201920648972 U CN 201920648972U CN 209624954 U CN209624954 U CN 209624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substrat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89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圆
王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89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4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4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两端向外凸设有安装部;灯条,包括长条状的基板和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背光源,所述基板对应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卡接。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能够提高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的出光品质,简化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和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液晶显示模组由于低功耗、质量轻、体积小及厚度薄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个人电脑、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监视器等。液晶显示模组通常包括背光模组、中框、外框和显示屏,其中,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屏提供背光源,使显示屏实现均匀出光。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底板上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背板侧板上且位于导光板一侧的灯条,灯条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阻挡定位元件,阻挡定位元件包括阻挡定位本体、设置在阻挡定位本体上的导光板卡槽和阻挡件、以及设置在阻挡定位件上的灯条卡槽,导光板抵靠在导光板卡槽的槽底并装配于导光板卡槽中,灯条抵靠在灯条卡槽的槽底面并装配与灯条卡槽中,且灯条远离导光板的一面连接在背板上。
现有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其采用阻挡定位元件实现导光板与灯条的同轴对正安装,以提高导光板对灯条出光的导光和散光作用,但由于阻挡定位元件设置在灯条和导光板之间,造成了背光模组沿垂直于灯条方向的尺寸的增大,不利于背光模组的小型化设计;且额外设置的阻挡定位元件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结构复杂性,不利于背光模组的加工和组装;再者,导光板抵靠在阻挡定位元件的导光板卡槽槽底,导光板与阻挡定位元件之间缺乏导光板热胀冷缩所需的空间,当导光板受热膨胀后,阻挡定位元件会对导光板造成挤压,使导光板产生褶皱变形,影响导光板的导光效果,从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在保证导光板与灯条同轴对正的同时,简化背板模组的生产和组装,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出光品质,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和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两端向外凸设有安装部;
灯条,包括长条状的基板和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背光源,所述基板对应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背光源凸出所述基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的大端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安装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台结构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圆台结构的最大直径;或
所述安装部为楔形结构,且所述楔形结构的大端与所述导光板连接,且所述楔形结构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至少相对两面为与所述入光面倾斜成钝角的斜面,所述安装孔为矩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板和垂直围设在所述背板底板上的背板侧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底板上,所述灯条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背板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与所述背板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胶条,所述第一胶条的一面与所述基板粘接,另一面与所述背板侧板抵接,所述第一胶条对应所述安装孔处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安装部能够穿入所述第一避让孔中,所述第一胶条为弹性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端面与所述背板侧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与所述入光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与所述基板和/或所述导光板粘接,所述第二胶条上开设有供所述安装部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胶条的厚度大于所述背光源凸出所述基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另一个所述安装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连接,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安装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部相匹配,所述第二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的尺寸,且所述第二部沿垂直于所述灯条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光源凸出所述基板的高度。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入光面的两端设置安装部,在灯条上设置安装孔,使安装部卡接在安装孔内,能够实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同轴对准安装,防止导光板与灯条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使导光板上的导光微结构与对应的背光源错位,从而能够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通过导光板导光和发散时,不会产生偏位损失,提高导光板的导光效果,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且由于导光板与灯条之间的组装对位不依托于额外的结构,能够简化背光模组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且有利于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通过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能够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品质,简化液晶显示模组的加工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背板;11-背板底板;12-背板侧板;
2-导光板;21-安装部;211-第一部;212-第二部;22-入光面;
3-灯条;31-基板;311-安装孔;32-背光源;
4-反射片;5-光学膜片组;6-第一胶条;61-第一避让孔;7-第二胶条;8-第三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外框(未示出)、背光模组、中框和显示屏(未示出)。其中,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源并对显示屏进行均匀点亮,中框2用于连接固定背光模组;显示屏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用于显示画面;外框用于对背光模组及显示屏进行固定,以实现对整体液晶显示装置的固定。
具体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和光学组件,背板1包括矩形的背板底板11和垂直围设在背板底板11四边的四个背板侧板12。光学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在背板底板11上的反射片4、导光板2和光学膜片组5,且其中一个背板侧板12上设置有灯条3,灯条3位于导光板2的一侧。
灯条3包括长条状的基板31和沿基板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背光源32,且基板31沿背板侧板12的长度方向设置,背光源32设置在基板31朝向导光板2的一侧,基板31远离导光板2的一侧与背板侧板12连接。
导光板2的入光面22对应于每一个背光源32设置有导光微结构,为保证背光模组装配后,导光微结构与背光源32一一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的入光面22的两端设置向外垂直凸设有安装部21,灯条3对应安装部21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311,安装部21卡入安装孔311内,且导光板2的入光面22与基板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大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2入光面22的两端设置安装部21,在灯条3上设置安装孔311,使安装部21卡接在安装孔311内,能够实现灯条3与导光板2之间的同轴对准安装,防止导光板2与灯条3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使导光板2上的导光微结构与对应的背光源32错位,从而能够使背光源32发出的光线在通过导光板2导光和发散时,不会产生偏位损失,提高导光板2的导光效果,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且由于导光板2与灯条3之间的组装对位不依托于额外的结构,能够简化背光模组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且有利于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的小型化设计;通过在导光板2的入光面22与基板31之间设置第一间隙,且第一间隙大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能够使导光板2与灯条3组装之后,灯条3与导光板2之间预留有导光板2热胀冷缩变形的间隙,防止导光板2与背光源32产生挤压而导致导光板2变形或背光源32出光异常,从而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的出光品质。
更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之间的差值为0.3mm~0.6mm,以在保证导光板2热胀冷缩间隙的同时,提高导光板2对背光源32的导光效果以及减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的尺寸。
更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的端面与背板侧板1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用于为安装部21的热胀冷缩提供空间,防止导光板2受热膨胀时,安装部21抵靠在背板侧板12上,使安装部21产生变形,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的出光品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21也可以抵靠在背板侧板12上,此时,由于安装部21凸出导光板2外侧,安装部21吸收背板侧板12对安装部21的挤压作用力而产生变形,导光板2变形较小,且由于安装部21设置在导光板2的两端,背光源32设置在两个安装部21之间,导光板2两端边缘处的变形对导光板2整体导光效果影响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部21为圆台结构,安装孔311为圆孔结构,且圆台结构的横截面面积沿朝向灯条3的方向逐渐增大。当安装孔311与安装部21卡接时,能够使安装部21与安装孔311卡紧,提高导光板2与灯条3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21也可以为楔形块结构,楔形块的大端与入光面22连接,其朝向背板底板11和远离背板底板11的一面均为相对背板底板11倾斜的斜面,和/或,其沿灯条3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面为斜面,即,楔形块结构与入光面22连接的至少相对两侧面为与入光面22倾斜成钝角的斜面,且两个斜面沿朝向背光源32的方向逐渐靠近,其他各面均为与对应背板侧板12平行的平面。此时,安装孔311对应设置为矩形孔。
进一步地,基板31远离背光源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胶条6,第一胶条6一面与基板31粘接,另一面与背板侧板12抵接。且第一胶条6对应安装孔3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孔61,第一避让孔61贯穿胶条两侧表面,安装部21的一端伸入第一避让孔61中。当灯条3与背板侧板12连接时,第一胶条6受压并向基板31施加反作用力,使基板31具有朝向导光板2运动的趋势,以使基板31进一步压紧安装部21,从而进一步提高基板31与导光板2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条6可以仅对应安装部21的位置设置两个,且第一胶条6优选采用硅胶等具有弹性的胶条。为实现灯条3与背板侧板12的连接,基板31朝向背板侧板12的一面还设置有双面备胶的第三胶条8,第三胶条8设置在两个第一胶条6之间,且一面与基板31粘接,另一面与背板侧板12粘接。该种设置方式,能够利用硅胶的弹性实现基板31对安装部21的挤压作用,又能防止在灯条3上大量设置硅胶造成的漏油现象。在其他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胶条6可以沿灯条3的长度方向设置为整条,此时,第一胶条6可以为双面备胶的硅胶,也可以为普通双面胶。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31为柔性电路板,且优选地,基板31采用铝制基板31。背光源32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以保证导光板2在各处的出光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背光源32为LED颗粒,安装简单,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源32也可以为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LED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更为优选地,可以在灯条3与背板侧板12之间设置散热板,以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保证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外框以及显示屏的设置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中框、外框以及显示屏相对背光模组的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基本结构相同,仅导光板2的安装部21的结构形式不同,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部21可以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第二部212的一端与第一部211连接,第二部212的另一端与导光板2出光面连接,安装孔311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一部211相匹配,第二部212的尺寸大于第一部211,且第二部2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第一部211与第二部2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使第一部211能够卡入安装孔311,且第二部212不能伸入安装孔311中,从而使限位台阶与基板31抵接时,导光板2与背光源32之间不会产生挤压,防止导光板2与背光源32产生挤压造成的导光板2变形或背光源32出光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均采用圆柱形,且第二柱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柱部的直径,安装孔311的直径与第一柱部的直径相适配。在其他实施中,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等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模组中的其他结构设置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大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导光板2与灯条3的连接设置不同。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具体地,如图4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入光面22的两端设置向外凸设有安装部21,灯条3的基板31上对应安装部21开设有安装孔311,安装部21卡入安装孔311内。且至少在设置有安装部21的位置处,导光板2和基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胶条7,且第二胶条7与基板31和/或导光板2粘接,且第二胶条7的厚度大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第二胶条7对应安装部21开设有供安装部21穿过的第二避让孔,安装部21穿过第二避让孔伸入安装孔311中。
上述设置方式,通过在导光板2和基板31之间设置第二胶条7,且使第二胶条7的厚度大于背光源32凸出基板31的高度,从而能够避免导光板2与背光源32接触,对背光源32和导光板2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条7可以一侧备胶,且具备有胶的一面与基板31或导光板2粘接,此时,第二胶条7可以与未粘接连接的基板31或导光板2之间存在间隙,以为导光板2的热胀冷缩提供空间。此时,第二胶条7的可以为任意形式的胶条。第二胶条7还可以具备两面备胶,且其一面与基板31粘接,另一面与导光板2粘接,此时,第二胶条7优选为硅胶等具有较好弹性的胶条,当导光板2热胀冷缩时,通过第二胶条7的弹性为导光板2的变形提供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优选为柱状结构,以方便安装部21的加工。优选地,其中一个安装部21与安装孔311过盈配合,另一个安装部21与安装孔311间隙配合,以在提高导光板2与灯条3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方便导光板2与灯条3之间的组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模组中的其他结构设置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2)的两端向外凸设有安装部(21);
灯条(3),包括长条状的基板(31)和沿所述基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背光源(32),所述基板(31)对应所述安装部(21)开设有安装孔(311),所述安装部(21)与所述安装孔(31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22)与所述基板(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背光源(32)凸出所述基板(31)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为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的大端与所述导光板(2)连接,所述安装孔(311)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台结构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圆台结构的最大直径;或
所述安装部(21)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大端与所述导光板(2)连接,所述楔形结构与所述入光面(22)连接的至少相对两面为与所述入光面(22)倾斜成钝角的斜面,所述安装孔(311)为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包括背板底板(11)和垂直围设在所述背板底板(11)上的背板侧板(12),所述导光板(2)设置在所述背板底板(11)上,所述灯条(3)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背板侧板(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与所述背板侧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胶条(6),所述第一胶条(6)的一面与所述基板(31)粘接,另一面与所述背板侧板(12)抵接,所述第一胶条(6)对应所述安装孔(311)处开设有第一避让孔(61),所述安装部(21)能够穿入所述第一避让孔(61)中,所述第一胶条(6)为弹性胶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远离所述入光面(22)的端面与所述背板侧板(1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与所述入光面(22)之间设置有第二胶条(7),所述第二胶条(7)与所述基板(31)和/或所述导光板(2)粘接,所述第二胶条(7)上开设有供所述安装部(21)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胶条(7)的厚度大于所述背光源(32)凸出所述基板(31)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21)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311)过盈配合,另一个所述安装部(21)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311)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所述第二部(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211)连接,所述第二部(21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2)连接,所述安装孔(31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部(211)相匹配,所述第二部(21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211)的尺寸,且所述第二部(212)沿垂直于所述灯条(3)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光源(32)凸出所述基板(31)的高度。
10.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20648972.XU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Active CN209624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8972.XU CN209624954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8972.XU CN209624954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4954U true CN209624954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8972.XU Active CN209624954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49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2877A (zh) * 2020-07-27 2022-02-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65239A (zh) * 2021-12-28 2022-04-0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2877A (zh) * 2020-07-27 2022-02-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02877B (zh) * 2020-07-27 2023-08-0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65239A (zh) * 2021-12-28 2022-04-0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495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1016175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645583B (zh) 背光模组
WO2019029186A1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651558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9215812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WO2020258534A1 (zh) 液晶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8030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US2015033117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4859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CN206301059U (zh) 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283989B (zh) 压合装置及在显示面板上压合胶体的方法
CN207301560U (zh) 一种背光连接组件及背光模组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450511U (zh) 一种led液晶模组
CN208569257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
CN208041841U (zh) 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924324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2049306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固定结构
CN205539825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器
CN1101747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428029U (zh) 一种新型屏内打孔触控一体模组
CN212276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516007U (zh) 显示主体及包含其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