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7410U - 选矿螺旋溜槽 - Google Patents

选矿螺旋溜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7410U
CN209597410U CN201920039962.6U CN201920039962U CN209597410U CN 209597410 U CN209597410 U CN 209597410U CN 201920039962 U CN201920039962 U CN 201920039962U CN 209597410 U CN209597410 U CN 20959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dy
curved section
groove
curve
ore 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99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399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74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矿螺旋溜槽,包括受支撑竖立的呈螺旋状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逐渐升高,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复合曲线,所述复合曲线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曲线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选矿螺旋溜槽,不但能把“砂丘高墙”向外展开拉薄,改善矿物颗粒松散性,而且能增加小时处理量,使选矿效率和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选矿螺旋溜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选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选矿螺旋溜槽。
背景技术
选矿螺旋溜槽是一种基于矿物颗粒密度比重差异及矿物颗粒膜流松散度,使矿物在离心力和重力复合力场作用下物理分选的选矿设备。选矿螺旋溜槽的槽体形状直接决定了选矿效果。传统的选矿螺旋溜槽在进行矿物选别的过程中,当矿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槽体的径向中部位置往往会发生较粗矿物颗粒堆积成一堵“砂丘高墙”沿螺旋切线方向运动的现象。这样会导致矿物颗粒间松散性状态不佳,阻隔槽体外侧的重矿颗粒向槽体内侧运动,从而限制给矿体积和小时处理量的最大值。有人实用新型了外加机械力的旋转螺旋溜槽或振摆螺旋溜槽,希望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改善效果。但是运用外加机械力使螺旋溜槽增加离心力,把“砂丘高墙”甩到槽体外侧以改善矿物颗粒松散性,却同时也使槽体内侧的重矿颗粒受到相同的离心力往槽体外侧偏移,造成重矿富集矿带与轻矿尾矿带之间的中间混杂矿带(即中矿)里的重矿比例增加,从而增加了中矿复选次数,提高了能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选矿螺旋溜槽,不但能把“砂丘高墙”向外展开拉薄,改善矿物颗粒松散性,而且能增加小时处理量,使选矿效率和效果更好。
一种选矿螺旋溜槽,包括受支撑竖立的呈螺旋状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逐渐升高,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复合曲线,所述复合曲线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曲线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上述选矿螺旋溜槽,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逐渐升高的复合曲线,复合曲线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且第一曲线段的尾端与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将该第一连接点设置在槽体适中部位,由于第二曲线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一曲线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第二曲线段首端相对第一曲线段尾端在第一连接点处有角度拐折,使第二曲线段首端更平缓,减少了对矿浆运动离心力的阻力,如此有助于矿浆向槽体外侧运动,摊薄矿浆的堆积厚度,增加流膜颗粒松散性,矿物分选效果更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线段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起始段及第一曲线段尾段,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时将该第二连接点设置在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分带的位置处,第一曲线段起始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有利于提高槽体内侧矿浆的离心力,第一曲线段尾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对重矿颗粒有足够的阻力,使离心力强度不至于让重矿颗粒轻易翻越与第一曲线段尾段对应的槽面区域,却又可以使轻矿颗粒轻易翻越与第一曲线段尾段对应的槽面区域进入与第二曲线段对应的槽面区域,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分带更清晰,有助于提高分选效率,实现矿物的有效分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曲线由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及所述第二曲线段构成,且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及所述第二曲线段均为立方抛物线。第一曲线段起始段、第一曲线段尾段的斜率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平稳递增,而第二曲线段的斜率从小于第一曲线段尾段的斜率到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再次平稳递增,便于矿物的分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槽面上设有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所述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对应的槽面区域。利用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进一步减少向槽体外侧运动的重矿颗粒,实现分选效率的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槽面上设有用于促使重矿颗粒趋向槽体内侧运动的分选结构,所述分选结构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曲线段对应的槽面区域。利用分选结构进一步分离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实现分选质量的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选结构包括围绕槽体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凸起阻拦坝和围绕槽体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凹槽,多个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与多个所述弧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远离槽体的中心的一侧,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的迎水面与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紧邻设置,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与槽体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减小,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的高度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降低,直至与槽体的槽面相平齐,所述弧形凹槽与槽体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减小。对于重矿颗粒而言,弧形凸起阻拦坝和弧形凹槽共同作用促使重矿颗粒趋向槽体内侧运动。对于轻矿颗粒而言,弧形凸起阻拦坝和弧形凹槽对其作用力很小,轻矿颗粒的运动基本不受影响,由此能够顺利趋向槽体外侧运动。而且矿浆每遇到一个弧形凸起阻拦坝就会跳动一次,贴着槽面运动的重矿颗粒每次碰撞到弧形凸起阻拦坝时会多次溅射向槽体内侧移动小段距离,矿浆依次经过多个弧形凸起阻拦坝就等同于经过多次频率振动向槽体内侧移动,矿物分选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矿螺旋溜槽还包括中心立柱,所述槽体安装在所述中心立柱上,实现槽体的可靠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矿螺旋溜槽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槽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实现槽体的可靠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曲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的原理图;
图6为图2中的B向视图;
图7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的具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槽体,100、复合曲线,110、第一曲线段,111、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2、第一曲线段尾段,113、第二连接点,120、第二曲线段,130、第一连接点,20、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0、螺旋形阶梯台级,30、分选结构,300、弧形凸起阻拦坝,310、弧形凹槽,40、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0、弧形脱泥减速坎条,50、中心立柱,60、卸矿斗,70、给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选矿螺旋溜槽,包括受支撑竖立的呈螺旋状的槽体10,所述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逐渐升高,所述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复合曲线100,所述复合曲线100包括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110及第二曲线段120,所述第一曲线段110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120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30,所述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110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结合图5所示,曲线E为传统的选矿螺旋溜槽的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立方抛物线),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逐渐变陡,曲线F为本实施例的选矿螺旋溜槽的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复合曲线100)。上述选矿螺旋溜槽,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逐渐升高的复合曲线100,复合曲线100包括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110及第二曲线段120,且第一曲线段110的尾端与第二曲线段120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30。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将该第一连接点130设置在槽体10适中部位,由于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一曲线段110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相对第一曲线段110尾端在第一连接点130处有角度拐折,使第二曲线段120首端更平缓,减少了对矿浆运动离心力的阻力,如此有助于矿浆向槽体10外侧运动,摊薄矿浆的堆积厚度,增加流膜颗粒松散性,矿物分选效果更佳。
结合图5所示,由于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相对第一曲线段110尾端在第一连接点130处有角度拐折,矿浆在与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受到的离心力足以使固液分界线的极限位置由位置I向槽体10外侧延展移动至位置J。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点130设置在槽体10距离槽体10外沿60%-70%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曲线段120在第一连接点130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选取是与槽体10的直径和螺距相关联的,要以与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内矿浆流膜颗粒族群运动明显的固液分界线向槽体10外侧延展的极限位置J为标准选取。
结合图4、5所示,所述第一曲线段110包括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及第一曲线段尾段112,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的首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113,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120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130,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时将该第二连接点113设置在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分带的位置处,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有利于提高槽体10内侧矿浆的离心力,第一曲线段尾段112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对重矿颗粒有足够的阻力,使离心力强度不至于让重矿颗粒轻易翻越与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对应的槽面区域,却又可以使轻矿颗粒轻易翻越与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对应的槽面区域进入与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分带更清晰,有助于提高分选效率,实现矿物的有效分选。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点113设置在槽体10距离槽体10外侧70%-80%的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与水平面的夹角G保持在0°-6°,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与水平面的夹角H保持在3°-9°。
结合图4、5所示,所述复合曲线100由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及所述第二曲线段120构成,且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及所述第二曲线段120均为立方抛物线。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第一曲线段尾段112的斜率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平稳递增,而第二曲线段120的斜率从小于第一曲线段尾段112的斜率到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再次平稳递增,便于矿物的分选。
结合图2所示,所述槽体10的槽面上设有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所述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对应的槽面区域。利用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进一步减少向槽体10外侧运动的重矿颗粒,实现分选效率的提高。
结合图6、7所示,所述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包括围绕槽体10的中心设置的螺旋形阶梯台级200,所述螺旋形阶梯台级200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逐渐升高。螺旋形阶梯台级200的梯级与梯级之间具有高度差立面,重矿颗粒从槽体10外侧向槽体10内侧移动时几乎没有阻力,重矿从槽体10内侧向槽体10外侧移动时将会受到多重阶梯立面的阻挡,实现分选效率的提高。
本实施例的选矿螺旋溜槽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的第二曲线段120与水平面的夹角相比于传统的选矿螺旋溜槽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的相应位置与水平面的夹角更小,减少了对矿浆运动离心力的阻力,如此有助于矿浆向槽体10外侧运动。如果与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是光滑的,则在同一离心力作用下,重矿颗粒与轻矿颗粒将会一起向槽体10外侧移动,为了防止此问题,作了如下改进。
结合图2所示,所述槽体10的槽面上设有用于促使重矿颗粒趋向槽体10内侧运动的分选结构30,所述分选结构3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利用分选结构30进一步分离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实现分选质量的提高。
结合图6、8所示,所述分选结构30包括围绕槽体10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凸起阻拦坝300和围绕槽体10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凹槽310,多个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与多个所述弧形凹槽310一一对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310远离槽体10的中心的一侧,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的迎水面与所述弧形凹槽310的侧壁紧邻设置,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与槽体10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逐渐减小,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的高度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逐渐降低,直至与槽体10的槽面相平齐,所述弧形凹槽310与槽体10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逐渐减小。对于重矿颗粒而言,弧形凸起阻拦坝300和弧形凹槽310共同作用促使重矿颗粒趋向槽体10内侧运动。对于轻矿颗粒而言,弧形凸起阻拦坝300和弧形凹槽310对其作用力很小,轻矿颗粒的运动基本不受影响,由此能够顺利趋向槽体10外侧运动。而且矿浆每遇到一个弧形凸起阻拦坝300就会跳动一次,贴着槽面运动的重矿颗粒每次碰撞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时会多次溅射向槽体10内侧移动小段距离,矿浆依次经过多个弧形凸起阻拦坝300就等同于经过多次频率振动向槽体10内侧移动,矿物分选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310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从与所述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连接点130对应的槽面区域,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从与所述弧形凹槽310相同紧邻的位置延伸,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的长度为所述弧形凹槽310的长度的70%-80%,即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300未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连接点130对应的槽面区域已与槽体10的槽面相平齐,从齐平处到第一连接点130对应的槽面区域已经没有弧形凸起拦阻坝300,但还有弧形凹槽310一直延伸到第一连接点130对应的槽面区域,这段区间的矿浆膜流速度已经下降平缓,重矿颗粒可以藏在弧形凹槽310底部向槽体10内侧运动被稳定送到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对应的槽面区域及进一步进入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对应的槽面区域。如此设计有助于重矿颗粒和轻矿颗粒更好地分离。可选地,所述弧形凹槽310的深度1mm-3mm,可以将槽体10外侧捕获的重矿颗粒很好地潜移护送到槽体10内侧。
结合图2、5、8所示,所述槽体10的槽面上设有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所述分选结构30、所述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曲线段120对应的槽面区域。利用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能够使得经过的矿浆受到激烈擦洗并被减速,其中被泥土裹挟的重矿颗粒也发生激荡刷洗而被振开释放,被分选结构30捕获送往槽体10内侧,被降速的矿浆液体也因为减速而向槽体10内侧回润位于槽体10外侧的聚集在极限位置J的矿物颗粒,增加颗粒群的松散性,实现矿物回收率的提高。
结合图8所示,所述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包括围绕槽体10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脱泥减速坎条400,所述弧形脱泥减速坎条400与槽体10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10外侧至槽体10内侧逐渐减小。泥土在弧形脱泥减速坎条400的震荡作用下与矿物可靠分离。优选地,多个弧形脱泥减速坎条400与矿浆流方向成一夹角连续等距离地设置。
上述选矿螺旋溜槽利用径向横截剖面曲线在第一连接点130的拐角特征复合曲线形成的槽体10与弧形凹槽310、弧形凸起阻拦坝300配合,无需提供额外的机械动力就可以等效于外加机械动力才能起到的加强分选效果作用,更为先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槽体10内侧指的是槽体10靠近其螺旋中心轴线的内部,所述槽体10外侧指的是槽体10远离其螺旋中心轴线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槽体10的槽面上设有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20、分选结构30及矿浆脱泥减速结构40,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在局部会有轻微的起伏,而所述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逐渐升高,指的是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整体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只要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10内侧至槽体10外侧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相对第一曲线段110尾端在第一连接点130处有角度拐折,都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选矿螺旋溜槽还包括中心立柱50,所述槽体10安装在所述中心立柱50上,实现槽体10的可靠安装。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选矿螺旋溜槽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槽体1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也是可行的方案。
可选地,所述槽体10由热塑性高分子塑料材料或玻璃钢材料制成。
此外,所述选矿螺旋溜槽还包括位于槽体10底部的卸矿斗60和位于槽体10顶部的给矿盒70。
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槽体10的直径为665mm、螺距为420mm,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2°,第一曲线段起始段111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第二连接点113设置在槽体10距离槽体10外沿79%的位置处,第一曲线段尾段112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度,第一曲线段尾段112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7度,第一连接点130设置在槽体10距离槽体外沿62%的位置处,第二曲线段120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4度。其选矿试验数据如下:
A、(8圈)试验矿物是福建某钨矿公司的黑钨矿,原矿钨品位0.087%,给矿浓度36%ww,固体处理量:2.8tph/头,粒度+0.3mm~-0.7mm,单次分选结果:粗精矿产率8%,粗精矿钨品位0.9%,粗精矿回收率82%,富集比10倍,粗中矿产率40%,粗中矿钨品位0.018%,粗尾矿产率52%,粗尾矿钨品位0.016%。
B、(13圈)试验矿物是广西河池某锡矿公司经过浮选出来的锡精矿,锡品位4.97%,给矿浓度24%ww,固体处理量:0.6tph/头,单次分选结果:锡精矿产率5.92%,锡精矿锡品位57.67%,锡精矿回收率68.68%,富集比11.6倍,锡精矿粒度分布:+75um=5.21%,-75um+40um=45.32%,-40um+20um=41.65%,-20um+10um=5.81%,-10um=2.01%;
锡中矿产率5.71%,锡中矿锡品位6.84%,锡中矿粒度分布:+75um=4.63%,-75um+40um=13.7%,-40um+20um=49.88%,-20um+10um=14.81%,-10um=16.98%;
锡尾矿产率88.37%,锡尾矿锡品位1.32%,锡尾矿粒度分布:+75um=1.32%,-75um+40um=11.22%,-40um+20um=17.88%,-20um+10um=23.19%,-10um=46.39%。
上述试验数据证明该螺旋选矿溜槽的选矿效果已经超越了重选领域国际上的同类先进设备,甚至可以媲美细泥级的选矿摇床,有可能替代跳汰选矿机甚至离心选矿机,有可能很大程度地简化和改造现有选矿技术工艺流程,具备广泛的市场潜力和新老装备替代价值。
综上,该选矿螺旋溜槽客观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直径的螺旋槽体里套着一个相同螺距小直径的螺旋槽体,两个螺旋槽体的连接处是在槽体10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的第一连接点130处,而且径向横截剖面曲线在第一连接点130处有角度拐折,并且各自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选矿功能构造,矿浆流经这两个螺旋槽体的效果显然不一样,外侧大直径的螺旋槽体对矿浆实现了粗选和扫选功能,而内侧的小直径螺旋槽体对从外侧进入的重矿颗粒实现了精选功能。
本螺旋选矿溜槽的选矿效率方面突破了传统选矿螺旋溜槽至今仍然存在的各种局限,改善并简化了矿物选别工艺流程,在+0.02mm粒级段的低品位矿物选别效果先进,大幅度减少使用选矿摇床,节省大面积厂房建设投资,在浮选前预选,也可节省大量浮选药剂,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个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支撑竖立的呈螺旋状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逐渐升高,所述槽体的径向横截剖面曲线为复合曲线,所述复合曲线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曲线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包括由槽体内侧至槽体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曲线段起始段及第一曲线段尾段,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的首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尾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首端的曲线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曲线由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及所述第二曲线段构成,且所述第一曲线段起始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及所述第二曲线段均为立方抛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槽面上设有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所述防重矿颗粒外流结构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曲线段尾段对应的槽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槽面上设有用于促使重矿颗粒趋向槽体内侧运动的分选结构,所述分选结构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曲线段对应的槽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结构包括围绕槽体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凸起阻拦坝和围绕槽体的中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凹槽,多个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与多个所述弧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远离槽体的中心的一侧,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的迎水面与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紧邻设置,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与槽体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减小,且所述弧形凸起阻拦坝的高度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降低,直至与槽体的槽面相平齐,所述弧形凹槽与槽体的螺旋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槽体外侧至槽体内侧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立柱,所述槽体安装在所述中心立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选矿螺旋溜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槽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CN201920039962.6U 2019-01-10 2019-01-10 选矿螺旋溜槽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9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9962.6U CN209597410U (zh) 2019-01-10 2019-01-10 选矿螺旋溜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9962.6U CN209597410U (zh) 2019-01-10 2019-01-10 选矿螺旋溜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7410U true CN209597410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39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996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97410U (zh) 2019-01-10 2019-01-10 选矿螺旋溜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74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1672A (zh) * 2019-01-10 2019-05-10 李春鸥 选矿螺旋溜槽
CN113569503A (zh) * 2021-08-08 2021-10-29 东北大学 一种螺旋溜槽断面几何分段优化与组合设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1672A (zh) * 2019-01-10 2019-05-10 李春鸥 选矿螺旋溜槽
CN109731672B (zh) * 2019-01-10 2023-11-21 李春鸥 选矿螺旋溜槽
CN113569503A (zh) * 2021-08-08 2021-10-29 东北大学 一种螺旋溜槽断面几何分段优化与组合设计方法
CN113569503B (zh) * 2021-08-08 2022-10-14 东北大学 一种螺旋溜槽断面几何分段优化与组合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1672A (zh) 选矿螺旋溜槽
CN209597410U (zh) 选矿螺旋溜槽
CN102389852A (zh) 多次分选式高效水泥立磨
CN103028497B (zh) 一种离心分级机
CN206121909U (zh) 一种摇床选矿系统及其分矿装置
CN106111544A (zh) 球磨机研磨体分选装置
CN208960387U (zh) 一种粉末涂料的筛分装置
CN202356149U (zh) 多次分选式高效水泥立磨
CN104084376A (zh) 粮食风力净化装置
CN103599842A (zh) 一种大型塔式螺旋选矿机
CN207103097U (zh) 一种茶鲜叶分级机
CN205762318U (zh) 废瓶自动筛选分离装置
CN206404901U (zh) 硅砂稳流分级机
CN206215502U (zh) 一种粗细分类筛选装置
CN201906661U (zh) 新型水力旋流器
CN203610203U (zh) 一种大型塔式螺旋选矿机
CN102250961B (zh) 一种制备浆料的系统
CN201361620Y (zh) 一种高精度分级叶轮
CN211964553U (zh) 一种复合力选矿设备
CN209631625U (zh) 一种酵素原料水果分拣装置
CN104623934B (zh) 一种预分级浓缩机
CN201862461U (zh) 一种水力分级器结构
CN110013910B (zh) 一种分选密度在线调节的水介质分选旋流器
CN208482771U (zh) 一种茶叶专用筛选装置
CN206444565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用造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