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1658U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91658U CN209591658U CN201920759852.7U CN201920759852U CN209591658U CN 209591658 U CN209591658 U CN 209591658U CN 201920759852 U CN201920759852 U CN 201920759852U CN 209591658 U CN209591658 U CN 209591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axis
- drive sleeve
- output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解决了不能克服导轮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壳体、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套和输出套,输出套转动连接有导轮,输出套固定设有绞弓连接端,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连接轴和输出轴,传动轴位于传动套内,连接轴位于输出套内,输出轴一端位于输出套内,连接轴一端通过第一传动件与传动轴连接,连接轴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件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设有放线装置连接端。达到了克服导轮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背景技术
双绞机是一种用于绞合缆线的设备,包括机架、主动轴、放线装置、导轮和绞弓,绞弓与主动轴固定,绞弓可在机架上转动,绞弓在转动的过程中环绕放线装置,导轮相切于主动轴的轴心线,主动轴设内设有过线孔。放线装置内有至少2条缆线,缆线穿过过线孔并绕设在导轮上,通过导轮调整缆线的角度使缆线穿设于绞弓,绞弓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缆线转动,从而使得缆线相互环绕绞合,实现绞合缆线的功能。
放线装置和绞弓需要不同的动力进行驱动,而由于绞弓在工作过程中环绕放线装置,使得用于驱动放线装置和绞弓的输入轴必须同轴设置,若放线装置和绞弓的输入轴不同轴,则绞弓在转动过程中会与放线装置的输入轴发生碰撞。因此,现有技术中将用于驱动绞弓或用于驱动放线装置的驱动件安装在了绞合工作区,绞合工作区为双绞机中绞合缆线的区位。但驱动件安装在绞合工作区内会造成占用操作空间、缆线容易与驱动件缠绕导致故障等问题。
在市场上现有的双绞机中,还未出现克服导轮的占位,将外部区域两个不同的驱动件的动力传输至输入轴同轴的放线装置和绞弓上,故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不能克服导轮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具有能够克服导轮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包括壳体、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套和输出套,所述传动套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传动套与输出套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所述壳体套设于传动套外部且与传动套转动连接,所述输出套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与输出套垂直,所述输出套固定设有绞弓连接端,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连接轴和输出轴,所述传动轴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所述传动轴位于传动套内且与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位于输出套内且与输出套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一端位于输出套内且与输出套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和输出轴均与传动套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与传动轴平行,所述连接轴一端通过第一传动件与传动轴连接,所述连接轴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设有放线装置连接端,所述输出轴设有贯通的过线孔,输出套设有两端分别贯通至过线孔和导轮处的过线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有法兰环,所述壳体安装有位于法兰环靠近输出套的一侧且与传动套抵接的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有连通至壳体与传动套之间连接处的润滑剂孔,所述润滑剂孔一端连通至壳体外表面,所述壳体设有堵住润滑剂孔的封堵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件为与壳体螺纹连接的螺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为第一动力输入带轮,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为第二动力输入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圆弧齿同步带,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圆弧齿同步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线装置连接端为固定安装于输出轴的同步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套与壳体之间、传动轴与传动套之间、连接轴与输出套之间、输出轴与输出套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双绞机上放线装置的缆线穿过过线孔和过线口,并绕设于导轮,通过导轮改变缆线的角度,使缆线连接至绞弓。输出套带动绞弓转动,使绞弓带动缆线旋转,从而实现绞合缆线的功能。
将壳体固定安装在双绞机上,使绞弓连接端和放线装置连接端位于绞合工作区内,并使得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动力输入端位于绞合工作区外,从而实现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绞合工作区外部的效果,防止电机占用绞合工作区的空间并防止缆线缠绕电机造成故障。
由于输出轴均与传动套同轴设置,传动套与输出套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从而使得输出轴与输出套同轴。通过在传动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连接轴,使连接轴与传动轴错开,连接轴于传动轴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保持平行,从而使得传动轴与输出轴之间能够具有容纳导轮的空间,也使得连接轴避开导轮,从而克服了导轮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达到了克服导轮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效果,填补了技术上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壳体;12、导轮;13、法兰环;14、密封圈;15、润滑剂孔;16、封堵件;21、传动套;22、第一动力输入端;23、输出套;24、绞弓连接端;25、过线口;31、传动轴;32、第二动力输入端;33、连接轴;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输出轴;37、放线装置连接端;38、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1、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套21和输出套23,传动套21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22,传动套21与输出套23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壳体11套设于传动套21外部且与传动套21转动连接,输出套23转动连接有导轮12,导轮12与输出套23垂直,输出套23固定设有绞弓连接端24;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31、连接轴33和输出轴36,传动轴31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32,传动轴31位于传动套21内且与传动轴31转动连接,连接轴33位于输出套23内且与输出套23转动连接,输出轴36一端位于输出套23内且与输出套23转动连接,传动轴31和输出轴36均与传动套21同轴设置,连接轴33与传动轴31平行,连接轴33一端通过第一传动件34与传动轴31连接,连接轴33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件35与输出轴36连接,输出轴36设有放线装置连接端37,输出轴36设有贯通的过线孔38,输出套23设有两端分别贯通至过线孔38和导轮12处的过线口25。
壳体11固定连接有法兰环13,壳体11安装有位于法兰环13靠近输出套23的一侧且与传动套21抵接的密封圈14。
壳体11设有连通至壳体11与传动套21之间连接处的润滑剂孔15,润滑剂孔15一端连通至壳体11外表面,壳体11设有堵住润滑剂孔15的封堵件16。
封堵件16为与壳体11螺纹连接的螺塞。
在壳体11上旋出螺塞,可将螺塞拆下,从而打开润滑剂孔15。在壳体11上扭紧螺塞,可使螺塞封闭润滑剂孔15。
第一动力输入端22为固定安装在传动套21上的第一动力输入带轮,第二动力输入端32为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1上的第二动力输入带轮。
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可分别通过皮带与第一动力输入带轮和第二动力输入带轮连接,从而驱动第一动力输入带轮和第二动力输入带轮转动,实现驱动传动套21和传动轴31转动的功能。
第一传动件34为第一圆弧齿同步带,第二传动件35为第二圆弧齿同步带。
通过第一圆弧齿同步带,实现传动轴31和连接轴33同步转动的功能。通过第二圆弧齿同步带,实现连接轴33与输出轴36同步转动的功能。
放线装置连接端37为固定安装于输出轴36的同步带轮。
通过同步带轮与放线装置连接,输出轴36带动同步带轮转动时,同步带轮驱动双绞机上的放线装置运转并释放缆线。
传动套21与壳体11之间、传动轴31与传动套21之间、连接轴33与输出套23之间、输出轴36与输出套23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通过轴承实现传动套21与壳体11之间、传动轴31与传动套21之间、连接轴33与输出套23之间、输出轴36与输出套23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动力输入端22用于连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动力输入端22带动传动套21转动,传动套21在壳体11内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输出套23转动,从而带动与输出套23固定连接的绞弓连接端24转动。绞弓连接端24用于连接绞弓,当输出套23转动时,通过绞弓连接端24带动绞弓转动,实现驱动绞弓转动的功能。
第二动力输入端32用于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动力输入端32带动传动轴31转动,传动轴31在传动套21内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传动件34带动连接轴33转动,连接轴33在输出套23内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传动件35带动输出轴36转动。放线装置连接端37用于与放线装置连接,输出轴36转动时通过放线装置连接端37驱动放线装置工作,从而实现驱动放线装置的功能。
将双绞机上放线装置的缆线穿过过线孔38和过线口25,并绕设于导轮12,通过导轮12改变缆线的角度,使缆线连接至绞弓。输出套23带动绞弓转动,使绞弓带动缆线旋转,从而实现绞合缆线的功能。
将壳体11固定安装在双绞机上,使绞弓连接端24和放线装置连接端37位于绞合工作区内,并使得第一动力输入端22和第二动力输入端32位于绞合工作区外,从而实现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绞合工作区外部的效果,防止电机占用绞合工作区的空间并防止缆线缠绕电机造成故障。
由于输出轴36均与传动套21同轴设置,传动套21与输出套23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从而使得输出轴36与输出套23同轴。通过在传动轴31与输出轴36之间设置连接轴33,使连接轴33与传动轴31错开,连接轴33于传动轴31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保持平行,从而使得传动轴31与输出轴36之间能够具有容纳导轮12的空间,也使得连接轴33避开导轮12,从而克服了导轮12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达到了克服导轮12的占位将两个不同驱动件动力传输至同轴的两个输入轴上的效果。
输出套23带动绞弓连接端24转动的过程中也能带动导轮12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使导轮12与绞弓连接端24同步改变角度,使导轮12能稳定的将缆线引导至绞弓上。
通过法兰环13可方便的将壳体11固定安装在双绞机上,起到方便安装的效果。通过密封圈14堵住传动套21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防止绞合工作区内的碎屑等异物进入壳体11和传动套21之间。
向润滑剂孔15加入润滑剂,润滑剂能通过润滑剂孔15流动到壳体11与传动套21之间的连接处,从而起到方便润滑的作用。润滑剂添加完成后,通过封堵件16将润滑剂孔15堵住,防止润滑剂泄漏到壳体11外部。
通过不同长度的皮带可方便的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避免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互相占位而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套(21)和输出套(23),所述传动套(21)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22),所述传动套(21)与输出套(23)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所述壳体(11)套设于传动套(21)外部且与传动套(21)转动连接,所述输出套(23)转动连接有导轮(12),所述导轮(12)与输出套(23)垂直,所述输出套(23)固定设有绞弓连接端(24),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31)、连接轴(33)和输出轴(36),所述传动轴(31)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32),所述传动轴(31)位于传动套(21)内且与传动轴(3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3)位于输出套(23)内且与输出套(23)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36)一端位于输出套(23)内且与输出套(23)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31)和输出轴(36)均与传动套(21)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33)与传动轴(31)平行,所述连接轴(33)一端通过第一传动件(34)与传动轴(31)连接,所述连接轴(33)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件(35)与输出轴(36)连接,所述输出轴(36)设有放线装置连接端(37),所述输出轴(36)设有贯通的过线孔(38),输出套(23)设有两端分别贯通至过线孔(38)和导轮(12)处的过线口(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有法兰环(13),所述壳体(11)安装有位于法兰环(13)靠近输出套(23)的一侧且与传动套(21)抵接的密封圈(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设有连通至壳体(11)与传动套(21)之间连接处的润滑剂孔(15),所述润滑剂孔(15)一端连通至壳体(11)外表面,所述壳体(11)设有堵住润滑剂孔(15)的封堵件(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6)为与壳体(11)螺纹连接的螺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22)为第一动力输入带轮,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32)为第二动力输入带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34)为第一圆弧齿同步带,所述第二传动件(35)为第二圆弧齿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连接端(37)为固定安装于输出轴(36)的同步带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21)与壳体(11)之间、传动轴(31)与传动套(21)之间、连接轴(33)与输出套(23)之间、输出轴(36)与输出套(23)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59852.7U CN209591658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59852.7U CN209591658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91658U true CN209591658U (zh) | 2019-11-05 |
Family
ID=6834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59852.7U Active CN209591658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916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4626A (zh) * | 2019-05-24 | 2019-08-23 | 广州市鸿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20759852.7U patent/CN2095916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4626A (zh) * | 2019-05-24 | 2019-08-23 | 广州市鸿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CN110164626B (zh) * | 2019-05-24 | 2024-04-09 | 广州市鸿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91658U (zh)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
CN110164626A (zh) | 一种双绞机的轴中轴装置 | |
CN111520457A (zh) | 一种成缆绞体用组合式减速系统 | |
CN111276912B (zh) | 一种小型电力工程施工用电缆接头的快速扭拧装置 | |
CN205863808U (zh) | 线缆固定装置 | |
CN112361931A (zh) | 一种绞线加工质量检测装置及检测工艺 | |
CN205154984U (zh) |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器动力总成机构 | |
CN204270739U (zh) | 双盘双绞机 | |
CN207534847U (zh) | 一体化关节内走线张紧机构 | |
CN110432740A (zh) | 一种自动窗帘控制器 | |
CN202038784U (zh) | 一种钢丝绳绕线装置 | |
EP0666365B1 (en) | Twisting machine | |
CN207750485U (zh) | 一种减速电机的润滑结构 | |
CN211828296U (zh) | 一种钢丝铠装绕包设备 | |
CN207005209U (zh) | 行星齿轮减速机行星轮安装结构 | |
CN113005799B (zh) | 一种摇篮式捻股机 | |
CN216066394U (zh) | 一种12速档的车床主轴箱总成 | |
CN112324878B (zh) | 一种机械连接用多阻断式减速调节机构 | |
CN212509373U (zh) | 行星齿轮减速箱 | |
CN208930254U (zh) | 一种紧凑型机器人关节和机器人 | |
CN107008930A (zh) | 数控车床伺服刀塔 | |
CN206767506U (zh) | 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双轴绕线系统 | |
CN209374171U (zh) | 一种框绞机的线盘夹紧机构 | |
CN207723203U (zh) | 用于水箱拉丝装置的驱动轴安装结构 | |
CN205151623U (zh) | 全包围导轮型导绳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