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6705U - 泵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6705U
CN209586705U CN201920245753.7U CN201920245753U CN209586705U CN 209586705 U CN209586705 U CN 209586705U CN 201920245753 U CN201920245753 U CN 201920245753U CN 209586705 U CN209586705 U CN 209586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ump
motor part
rotor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57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坪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Fusetsu Co Ltd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Fuset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Fuset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Fusets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6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6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提高泵的强度,抑制泵的变形。泵(1)具备:壳体(3),所述壳体(3)上设有供水口(8)和排出口(9);电动机部(7),所述电动机部(7)具有转子(13)和具有定子铁心(22)的定子(14),通过使转子(13)相对于定子(14)旋转,在壳体(3)内形成从供水口(8)朝向排出口(9)的流动;电动机部壳体(6),所述电动机部壳体(6)收容电动机部(7),壳体(3)和电动机部壳体(6)由螺丝(16)和螺母(17)固定,电动机部壳体(6)具有从底面(6a)侧配置螺丝头(16a)或螺母(17)的配置面(34),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34)的位置是比定子铁心(22)的形成位置靠底面(6a)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各种泵。这种泵中,有具备壳体和电动机部壳体的泵,壳体上设有供水口和排出口,电动机部壳体收容形成从供水口朝向排出口的流动的电动机部。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泵,其具备设有吸液部(供水口)和废液部(排出口)的第二壳体、收容形成从吸液部朝向废液部的流动的电动机部的第一壳体(电动机部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788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具备设有供水口进而排出口的壳体、收容形成从供水口朝向排出口的流动的电动机部的电动机部壳体的泵中,多数情况是通过由螺丝和螺母构成的固定部固定该壳体和电动机部壳体。例如,与作为固定部使用自攻螺丝等相比,可以牢固地固定而不易松弛。但是,该泵的强度有时因固定部的配置(螺丝的螺丝头或螺母的配置)而降低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可抑制泵的变形。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水口和排出口;电动机部,所述电动机部具有安装具有叶片部的旋转体的转子和具有定子铁心的定子,通过使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供水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动;电动机部壳体,所述电动机部壳体收容所述电动机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动机部壳体通过由螺丝和螺母构成的固定部固定,所述电动机部壳体在与所述壳体所在的壳体侧相反一侧具有底面,且具有从底面侧配置所述螺丝的螺丝头或所述螺母的配置面,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电动机部壳体具有从底面侧配置螺丝头或螺母的配置面,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的位置是比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底面侧的位置。通过将配置面设为比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底面侧的位置,可以抑制配置于配置面上的螺丝头或螺母的位置和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重叠。当配置于配置面的螺丝头或螺母的位置和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重叠时,该重叠的部分的电动机部壳体的壁厚变薄,强度有可能降低,但根据本方面,能够抑制电动机部壳体的壁厚变薄。因此,能够提高泵的强度,抑制泵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配置于所述配置面上的所述螺丝头或所述螺母未从所述底面露出的位置,且是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电动机部壳体具有从底面侧配置螺丝头或螺母的配置面,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的位置是配置于配置面上的螺丝头或螺母未从底面露出(突出)的位置。因此,螺丝头或螺母未从底面露出,从而能够抑制泵的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具备线圈的绝缘体,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比所述绝缘体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的位置是比绝缘体的形成位置靠底面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配置于配置面上的螺丝头或螺母的位置和绝缘体的形成位置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重叠。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电动机部壳体的壁厚变薄。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电动机部壳体内且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底面和所述配置面之间的位置,具备控制所述电动机部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避开由所述底面和所述配置面构成的台阶部分的避开部。
根据本方面,因为在底面和配置面之间的位置具备电路基板,所以能够将电路基板高效地配置在电动机部壳体内。另外,因为在该电路基板上形成有避开台阶部分的避开部,所以能够抑制为了避开电路基板和台阶部分干扰而将电动机部壳体的壁厚减薄。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
根据本方面,螺母被配置在配置面上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螺母与配置于电动机部壳体的底面侧的部件(例如连接软管等)发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具有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位置是与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的所述螺丝的螺杆轴的位置对置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定子铁心具有朝向转子的旋转轴凹陷的凹部,凹部的位置是与从转子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的螺杆轴的位置对置的位置。因为将该凹部配置于与螺杆轴的位置对置的位置,所以能够利用该凹部有效地抑制螺杆轴和定子铁心的干扰,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动机部壳体的壁厚变薄。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泵在所述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从与安装所述电动机部的电动机部安装方向侧相反一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部还用作将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
根据本方面,因为具备相对于壳体安装的加强板,所以也能够抑制壳体的变形。另外,因为固定部还用作将加强板固定于壳体的固定部,所以无需单独形成将加强板固定于壳体的固定部,导致泵的大型化的情况被抑制。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泵能够提高强度,能够抑制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泵拆下了加强板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泵拆下了壳体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泵拆下了隔壁部件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泵拆下了旋转体及电动机部壳体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概略侧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壳体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概略底面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的概略底面透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泵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参考例的泵的概略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参考例的泵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2…加强板、2a…侧面对置部、3…壳体、4…隔壁部件、4a…上表面部、4b…凹部、5…旋转体、5a…叶片部、5b…圆筒形状部、6…电动机部壳体、6a…底面、7…电动机部、8…供水口、8a…孔部、9…排出口、9a…孔部、10…排水塞部、10a…孔部、10b…排水路径、11…塞、12…密封部件、13…转子、14…定子、15…电路基板、15a…避开部、16…螺丝(固定部)、16a…螺丝头、16b…螺杆轴、17…螺母(固定部)、18…驱动用磁铁、19…套筒、20…旋转轴、21…驱动用线圈、22…定子铁心、22a…凹部、23…绝缘体、24…端子销、25…肋、26…壳体3的壁厚部、27…隔壁部件4的壁厚部、28…壳体3的侧面、28a…侧面28的上侧部分、30…供水口形成面、31…安装孔、32…孔部、33…泵室、34…配置面、35…台阶部分、101…泵、106…电动机部壳体、116…螺丝、116a…螺丝头、117…螺母、122…定子铁心、201…泵、206…电动机部壳体、206a…底面、R1…螺丝头或螺母的位置和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重叠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泵1进行说明。
在此,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泵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泵1拆下了加强板2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从图2所示的泵1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泵1拆下了隔壁部件4及电动机部壳体6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5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泵1拆下了旋转体5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泵1的概略侧面剖视图。
在此,图中的X方向是水平方向,Y方向是水平方向,并且是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是铅垂方向。另外,以下,将箭头方向设为+方向,将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方向。例如,铅垂上方为+Z方向,铅垂下方为-Z方向。
(泵1的概要)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泵1的概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泵1具备金属制的加强板2、树脂制的壳体3、树脂制的隔壁部件4、使树脂制的旋转体5(参照图4)旋转的电动机部7。在壳体3上设有供水口8、排出口9、排水塞部10。而且,流通水等流体的管等与供水口8及排出口9相连,通过在将塞11插入排水塞部10的状态下使电动机部7进行驱动(使旋转体5旋转),能够将流体从供水口8供给到由壳体3和隔壁部件4包围的泵室33(参照图6),并且从该泵室33经由排出口9排出。在此,如图6所示,泵室33是由图9~图11所示的壳体3的内部和隔壁部件4上的圆柱状的凹部4b(参照图6)的内侧部分构成的区域。此外,本实施例的泵1的具体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相对于上位装置(本实施例的泵1的安装位置)以排出口9成为上侧、排水塞部10成为下侧的方式配置。
此外,如图4及图6所示,旋转体5具有叶片部5a和形成于该叶片部5a的下侧(-Z方向侧)的圆筒形状部5b,被配置为将圆筒形状部5b纳入隔壁部件4的内部(隔壁部件4上的圆柱状的凹部4b)。而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3和隔壁部件4的上表面部4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2,用于抑制流体从其间漏出或异物从外部侵入。
另外,本实施例的泵1在不使用该泵1时等,通过从排水塞部10拆下塞11,能够将处于泵室33的流体经由该排水塞部10排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也可以为具备不具有排水塞部10的壳体3的结构。
在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泵1中,加强板2为金属制,壳体3和隔壁部件4等为树脂制。通过将加强板2设为金属制,能够提高加强效果,通过将壳体3及隔壁部件4设为树脂制,能够容易地制造壳体3及隔壁部件4,但加强板2、壳体3及隔壁部件4等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定。
(电动机部7)
接着,对电动机部7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电动机部7具备转子13、定子14、用于控制电动机部7的电路基板15。在此,旋转体5、转子13、定子14及电路基板15配置于构成电动机部7的一部分的电动机部壳体6的内部。如图1所示,加强板2、壳体3、隔壁部件4及电动机部壳体6通过作为固定部的螺丝16及螺母17相互固定。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泵1中,电动机部壳体6的结构具有特征。后述电动机部壳体6的详细情况。
如图5及图6所示,转子13具备驱动用磁铁18和圆筒状的套筒19,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具备保持驱动用磁铁18及套筒19的圆筒形状部5b(旋转体5)。圆筒形状部5b形成为带突缘的大致圆筒状。如图6所示,驱动用磁铁18固定于圆筒形状部5b的外周侧,套筒19固定于圆筒形状部5b的内周侧。此外,在圆筒形状部5b的上侧(+Z方向侧)形成有叶片部5a。即,旋转体5安装于转子13上。旋转体5及转子13配置于泵室33(确切地说,配置于隔壁部件4的圆柱状的凹部4b的内侧)。
如图6所示,转子13可旋转地支承于沿着Z方向的旋转轴20。即,转子13的轴向为上下方向。此外,旋转轴20插通于套筒19的内周侧。
定子14具备驱动用线圈21、定子铁心22、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23,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定子14隔着隔壁部件4的圆柱状的凹部4b配置于转子13的外周侧。即,在转子13和定子14之间配置有隔壁部件4的圆柱状的凹部4b。另外,定子14配置为定子14的轴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一致。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定子14具备缠绕并电连接有驱动用线圈21的端部的多个端子销24。端子销24配置为端子销24的长边方向和上下方向一致。即,端子销24被配置为与上下方向(转子13的轴方向)平行。
(壳体3)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泵1的壳体3进行说明。
在此,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泵1的壳体3的概略侧视图。另外,图8~图11均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泵1的壳体3的概略立体图,分别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上,如图8所示,在设有供水口8的供水口形成面30上形成有向上侧(+Z方向)突出的多个肋25。本实施例的泵1通过这种结构,不仅利用详情将在后问描述的加强板2,而且还能够利用多个肋25有效地抑制壳体3的变形。
优选形成有多个肋25,但肋25的数量和配置等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不具备肋25的结构。但是,特别优选采用在成型壳体3时的材料投入口(浇口)或与从材料投入口导入的材料彼此相交的部分(焊接线)对应的部分的附近设置肋25的结构。
另外,如图2及图8等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3具有设有供水口8的供水口形成面30。另外,如图1、图2、图7~图11所示,在相对于供水口形成面30的侧面28具有排出口9和排水塞部10。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是从与供水口形成面30相反侧的电动机部安装方向侧(-Z方向侧)安装电动机部7的结构。而且,如图2及图8所示,肋25以向与电动机部安装方向侧相反侧的肋形成方向侧(+Z方向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供水口形成面30。
在此,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3在壳体内(泵室33)具备与供水口8相连的孔部8a、与排出口9相连的孔部9a、与排水塞部10相连的孔部10a。而且,由供水口8至孔部8a构成流体的供水路径,由孔部9a到排出口9构成流体的排出路径,由孔部10a到排水塞部10构成流体的排水路径10b(参照图2及图8)。
另外,如图1、图2、图7~图11所示,在壳体3的侧面28形成有壁厚部26。这样,通过在壳体3的侧面28形成有壁厚部26,由该壁厚部26有效地抑制壳体3的变形。
在此,本实施例的壳体3是在壳体3的外侧的侧面28形成有壁厚部26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壳体3的内侧的侧面形成有壁厚部的结构。进而,也可以是在壳体3的外侧的侧面28和壳体3的内侧的侧面双方形成有壁厚部的结构。
此外,排水路径10b构成为未到达壳体3的侧面28的上侧部分28a,同样,壁厚部26也以未到达壳体3的侧面28的上侧部分28a的方式构成。这是因为,详情后述的加强板2的折弯部(侧面对置部2a)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以宽的接触面与侧面28(具体而言,上侧部分28a)接触(即,能够有效地加强壳体3)。
另外,如图7~图11所示,在壳体3上,在供水口形成面30的端部附近具备供上述螺丝16穿过的孔部32和以能够在期望的部位安装本实施例的泵1的方式设置的安装孔31(可以穿过螺丝等的孔)。
(隔壁部件4)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泵1的隔壁部件4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隔壁部件4具有上表面部4a和未图示的圆柱状的凹部4b。如图1~图3所示,在上表面部4a的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的端部,与壳体3的壁厚部26相对应地形成有在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上为厚壁的壁厚部27。本实施例的泵1因为由在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上为厚壁的壳体3的壁厚部26和隔壁部件4的壁厚部27夹持密封部件12,所以能够可靠地夹持环状的密封部件12。因此,本实施例的泵1不仅能够抑制泵1的变形,而且还能够抑制密封部件12错位而导致流体漏出。
(加强板2)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泵1的加强板2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泵1上设有金属制的加强板2。
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泵1在上侧(+Z方向侧:供水口形成面30的肋形成方向侧)配置有金属制的加强板2。因此,本实施例的泵1通过该加强板2提高壳体3的强度。
另外,就本实施例的加强板2而言,将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的端部折弯,形成侧面对置部2a(折弯部)。因此,本实施例的泵1通过该侧面对置部2a提高加强板2本身的强度。另外,侧面对置部2a与壳体3的侧面28抵接。因此,本实施例的泵1能够利用这种结构的具有侧面对置部2a的加强板2从侧面28侧加强壳体3,能够增加加强板2和壳体3的接触面积,通过以宽的范围加强壳体3,特别地提高了壳体3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泵1中,在壳体3的供水口形成面30上形成的肋25构成为与加强板2接触。即,通过使肋25与加强板2接触,由该加强板2特别地提高了壳体3的强度。
(电动机部壳体6)
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泵1的主要部分即电动机部壳体6。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部壳体6由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塑料):用混合机将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碳酸钙等充填材料和玻璃纤维等混合制成块状的成形材料)构成,但原料没有特别限定。
在此,图12是从下侧(-Z方向侧)观察本实施例(实施例1)的泵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实施例1)的泵1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14及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实施例1)的泵1的概略底面透视图,分别表示不同的构成部件。
另外,图16是表示实施例2的泵201的概略立体图,是与表示实施例1的泵1的图12对应的图。
此外,图16所示的泵201除固定部的形状(螺杆轴的长度)及电动机部壳体上的螺母的配置面的位置以外,与实施例1的泵1相同。
另外,图17是表示参考例的泵101的概略立体图,是与表示实施例1的泵1的图12对应的图。另外,图18是表示参考例的泵101的概略剖视图,是与表示实施例1的泵1的图13对应的图。
此外,图17及图18所示的泵101除固定部的形状(螺杆轴的长度)及电动机部壳体上的螺母的配置面的位置以外,也与实施例1的泵1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实施例1的泵1具备设有供水口8和排出口9的壳体3。另外,具备电动机部7,该电动机部7具有安装具有叶片部5a的旋转体5的转子13和具有定子铁心22的定子14,通过使转子13相对于定子14旋转,在壳体3内形成从供水口8朝向排出口9的流动。而且,具备电动机部壳体6,该电动机部壳体6是实施例1的泵1的主要部分,收容电动机部7。
在此,如图1、图12及图13所示,壳体3和电动机部壳体6通过由螺丝16和螺母17构成的固定部固定。由螺丝16和螺母17构成的固定部与例如自攻螺丝等相比不易松弛,能够牢固地固定。而且,如图12~图15所示,电动机部壳体6在与壳体3所在的壳体3侧(+Z方向侧)相反侧(-Z方向侧)具有底面6a,并且具有从底面6a侧(-Z方向侧)配置螺母17的配置面34。另外,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的配置面34的位置是如图12及图13所示配置于配置面34的螺母17未从底面6a向-Z方向侧露出(突出)的位置,即,如图13所示,是比定子铁心22的形成位置靠底面6a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的泵1中,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34的位置是配置于配置面34的螺母17未从底面6a向-Z方向侧露出(突出)的位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种结构。在将泵配置于期望的位置时,只要能够充分确保空间,则也可以像图16所示的实施例2的泵201那样,螺母217从电动机部壳体206的底面206a向-Z方向侧露出。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的实施例1的泵1的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2的泵201。
此外,在实施例1的泵1中,为在配置面34配置有螺母17的结构,为能够抑制该螺母17与配置于电动机部壳体6的底面6a侧的部件(例如连接软管等)发生干扰的结构。
但是,螺丝16和螺母17的配置也可以颠倒。即,电动机部壳体6具有从底面6a侧配置螺母17或螺丝16的螺丝头16a的配置面34,且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34的位置是配置于配置面34的螺丝头16a或螺母17未从底面6a露出的位置、即比定子铁心22的形成位置靠底面6a侧的位置即可。
这样,由于螺丝头16a或螺母17不会从底面6a向-Z方向侧露出,从而能够抑制泵1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2的泵201中,螺母217从电动机部壳体206的底面206a向-Z方向侧露出,泵201相应地大型化,成为将该泵201配置于期望的位置时的障碍。但是,重复一遍,在将泵201配置于期望的位置时,螺母217也可以从电动机部壳体206的底面206a向-Z方向侧露出,只要能够充分确保空间即可。
另外,如图13所示,通过将配置面34设为比定子铁心22的形成位置靠底面6a侧的位置,能够抑制配置于配置面34的螺丝头16a或螺母17的位置和定子铁心22的形成位置在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重叠。另一方面,如图17及图18所示的参考例的泵101,当配置于配置面34的螺丝116的螺丝头116a或螺母117的位置和定子铁心122的形成位置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Z方向)上重叠时(参照图17),该重叠的部分R1的电动机部壳体106的壁厚较薄,强度有可能降低。
即,实施例1的泵1通过设为未设置重叠的部分R1的结构,抑制电动机部壳体6的壁厚变薄,提高了该泵1的强度而不会导致该泵1的大型化,抑制了该泵1的变形。
另外,如上所述,定子14具有具备线圈(驱动用线圈21)的绝缘体23(参照图4及图5),但如图13所示,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配置面34的位置是比绝缘体23的形成位置靠底面6a侧的位置。因此,实施例1的泵1是能够抑制配置于配置面34上的螺丝头16a或螺母17的位置和绝缘体23的形成位置在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重叠的结构。因此,实施例1的泵1有效地抑制了电动机部壳体6的壁厚变薄。
另外,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泵1具备控制电动机部7的电路基板15,但如图13所示,该电路基板15布置在电动机部壳体6内且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Z方向)上的底面6a和配置面34之间的位置。而且,如图14所示,该电路基板15形成在仰视时(从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大致矩形的四角为圆角状的形状(角部被切削的形状),若进行另一种表达,则是形成有避开由底面6a和配置面34构成的台阶部分35(参照图12)的避开部15a。
这样,实施例1的泵1在底面6a和配置面34之间的位置具备电路基板15,因此,可以在电动机部壳体6内高效地配置电路基板15。另外,在该电路基板15上形成有避开台阶部分35的避开部15a,所以抑制了为了避免电路基板15和台阶部分35发生干扰(例如电动机部壳体6上的台阶部分35的结构部分和电路基板15的接触)而减薄电动机部壳体6的壁厚的情况。此外,避开部15a是大致矩形的四角形成圆角状的形状,但避开部15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避开台阶部分35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泵1具备定子铁心22,但如图15所示,该定子铁心22具有朝向转子13的旋转轴20凹陷的凹部22a,凹部22a的位置是与从转子13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的螺丝16的螺杆轴16b的位置对置的位置。这样,实施例1的泵1因为将凹部22a配置于与螺杆轴16b的位置对置的位置,所以利用该凹部22a有效地抑制了螺杆轴16b和定子铁心22的干扰,有效地抑制了电动机部壳体6的壁厚变薄。
另外,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泵1具备从与安装电动机部7的电动机部安装方向侧相反侧(即+Z方向侧)安装于壳体3的加强板2,但如图1、图12及图13所示,固定壳体3和电动机部壳体6的固定部(螺丝16、螺母17)还用作将加强板2固定于壳体3上的固定部。因此,无需单独形成将加强板2固定于壳体3上的固定部,抑制了导致泵1的大型化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就与实用新型内容栏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进行更换、组合。
另外,如果其技术特征没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10)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水口和排出口;
电动机部,所述电动机部具有安装具有叶片部的旋转体的转子和具有定子铁心的定子,通过使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供水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动;
电动机部壳体,所述电动机部壳体收容所述电动机部,
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动机部壳体通过由螺丝和螺母构成的固定部固定,
所述电动机部壳体在与所述壳体所在的壳体侧相反一侧具有底面,且具有从底面侧配置所述螺丝的螺丝头或所述螺母的配置面,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配置于所述配置面上的所述螺丝头或所述螺母未从所述底面露出的位置,且是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具备线圈的绝缘体,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比所述绝缘体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位置是与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的所述螺丝的螺杆轴的位置对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具备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从与安装所述电动机部的电动机部安装方向侧相反一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固定部还用作将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位置是与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的所述螺丝的螺杆轴的位置对置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配置面的位置是配置于所述配置面的所述螺丝头或所述螺母未从所述底面露出的位置,且是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形成位置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部壳体内且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底面和所述配置面之间的位置,具备控制所述电动机部的电路基板,
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避开由所述底面和所述配置面构成的台阶部分的避开部。
CN201920245753.7U 2018-03-09 2019-02-27 Active CN2095867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113 2018-03-09
JP2018043113A JP2019157700A (ja) 2018-03-09 2018-03-09 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6705U true CN209586705U (zh) 2019-11-05

Family

ID=6799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5753.7U Active CN209586705U (zh) 2018-03-09 2019-02-27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7700A (zh)
CN (1) CN20958670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9749B2 (ja) * 2020-03-30 2024-03-14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ケーシング組立体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6678A (ja) * 2005-05-11 2006-11-24 Nidec Shibaura Corp ポンプ
JP5030468B2 (ja) * 2006-04-28 2012-09-1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ポンプ
JP2011196341A (ja) * 2010-03-23 2011-10-06 Fujitsu General Ltd ポンプ装置
DE102012204211A1 (de) * 2012-03-16 2013-09-1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aukastensystem für eine Pumpe
JP6178309B2 (ja) * 2012-05-18 2017-08-0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電動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7700A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040B (zh) 电动机和具备它的电气设备
EP2439826B1 (en) Cable entry seal for motor-driven compressor
US20130064695A1 (en) Fluid pump hav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US10948373B2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pump
CN209586705U (zh)
EP3151391A1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N102369652B (zh) 电动机和具有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US20200052563A1 (en) Motor and pump apparatus
CN111490609A (zh) 定子、电动机及泵装置
CN209621643U (zh)
CN209638021U (zh) 泵装置
JP3123183B2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WO2016155271A1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209586706U (zh)
CN209586707U (zh)
US20190271307A1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pump
KR101800260B1 (ko) 팬모터 조립체
CN102062101B (zh) 一种排水泵及包括该排水泵的热交换装置
JP2011069269A (ja) ポンプ
CN104137402B (zh) 电动机
JP6744805B2 (ja) 水中モータ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CN206211716U (zh) 电机
CN212536244U (zh) 泵装置
EP4102688A1 (en) Electric machine and motor
CN220204205U (zh) 一种电子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