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1695U - 侧插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侧插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61695U CN209561695U CN201822253926.8U CN201822253926U CN209561695U CN 209561695 U CN209561695 U CN 209561695U CN 201822253926 U CN201822253926 U CN 201822253926U CN 209561695 U CN209561695 U CN 2095616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shielding shell
- plug
- bending par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插式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外壳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屏蔽外壳上设有用于将绝缘本体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后卡住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为一对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握爪。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弯折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屏蔽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绝缘本体的卡点;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卡点插入的卡口。采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侧插式连接器,通过在屏蔽外壳设置有折弯部,使得绝缘本体组装至屏蔽外壳内之后,再将该折弯部通过治具折弯,进而将绝缘本体卡住,有效地起到止住绝缘本体后退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插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电子器件,运用也极其广泛。现有的连接器主要分为平躺式连接器和侧插式连接器。其中,由于平躺式连接器的舌板大致与其连接的电路板平行,因此会占用较多的电路板面积,但是侧插式连接器的舌板大致与连接的电路板垂直,因此其可减少电路板的使用面积,因此其在精密型电子器件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市面上有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侧插式连接器,其专利名称为“侧插式USB Type-C连接器”,专利号为ZL201621037986.0,如图1所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0、上排端子20、下排段子30和屏蔽外壳40,该上排端子20和下排端子30均设置于绝缘体10上,上排端子20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21和多个第一茬接脚22,下排端子30具有多个第二接触部31和多个第二插接脚32;该多个第一接触部21和多个第二接触部31分别露出绝缘本体10之前端的上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该多个第一插接脚22和多个第二插接脚32均侧向伸出绝缘本体10之后端的同一侧面。从而使得产品整体长度缩短,节省了设备安装空间,组装起来也更方便。
但是,以上产品在具体的制作和组装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屏蔽外壳40上设置的凹陷部A,为了止住绝缘本体10不往后退。但是该凹陷部A是直接在屏蔽外壳的五金件上直接冲压出的凹点,进而在将绝缘本体10组装至屏蔽外壳40中的过程中,会将绝缘部的A’处破坏,最终起不到止住绝缘本体10后退的作用;
2、所述屏蔽外壳40设置的后盖部42,是通过冲压的工艺进行组装,该过程复杂,造成组装麻烦,成本增加;
3、第一插接脚22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插接脚32之间的间距仅为0.90mm,间距太小,导致制作PCB板时难度较大;第一插接脚22与第二插接脚32之间的间距仅为0.54mm,间距太小,导致制作PCB板时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绝缘本体后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插式连接器,通过在屏蔽外壳设置有折弯部,使得绝缘本体组装至屏蔽外壳内之后,再将该折弯部通过治具折弯,进而将绝缘本体卡住,有效地起到止住绝缘本体后退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外壳、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屏蔽外壳上设有用于将绝缘本体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后卡住的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为一对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握爪。
进一步地,所述握爪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角度为2-5度。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弯折部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绝缘本体的卡点;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卡点插入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点位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后端部;所述卡口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屏蔽外壳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的间距为1.4mm。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为1.1mm。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为1.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通过在屏蔽外壳上设置弯折部,该弯折部是在绝缘本体组装至其内之后,通过治具将其压弯,才能将绝缘本体卡住。该设计结构在起到卡住绝缘本体不从屏蔽外壳中退出的作用,并且还不会损坏绝缘本体。同时,该结构简单,从而也不会造做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的侧插式USB Type-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中的屏蔽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中的屏蔽外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屏蔽外壳 2:绝缘本体 3:连接端子
4:弯折部 5、握爪 6、凹槽 7、卡点 8、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1、绝缘本体1和连接端子3;所述屏蔽外壳1包裹在所述绝缘本体2的外面,所述连接端子3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其中,所述屏蔽外壳1山设有弯折部4,用于将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1后的绝缘本体2卡住,从而使得其不会从屏蔽外壳1内退出。
具体地,所述弯折部4为一对稍微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1所在面的握爪5。也就是说,所述握爪5在绝缘本体2没有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1内之前,是稍微翘起的,目的就在于不会损坏所述绝缘本体2。当所述绝缘本体2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1之后,采用治具将其压弯即可,该结构极其简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是与所述屏蔽外壳1一体成型,因此也不会增加制作工艺,最终也不会增加相应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握爪5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角度为2-5度,优选3度。
对应地,为了使得所述弯折部更好的卡住所述绝缘本体2,所述绝缘本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弯折部4相适配的凹槽6。相应的,所述弯折部6的数目如果为两个,则所述凹槽6对应为两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屏蔽外壳时,需要将后盖部冲压至其上,该工艺较为复杂,导致组装麻烦,成本的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则将该后盖部去掉,同时为了保证绝缘本体2在屏蔽外壳内的准确位置,则在所述屏蔽外壳1上设置有卡点7,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用于所述卡点7插入的卡口8。其中,所述卡点7位于所述屏蔽外壳1的后端部;所述卡口8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后端部。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上排端子9和下排端子9。为了解决加工PCB板的难度,所述上排端子9与下排端子9之间的间距增加0.86mm,直至为1.4mm。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增加0.2mm,直至为1.1mm。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增加0.2mm,为1.1mm。由于间距都有所增加,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其难度得到大幅度降低,并且也不容易出现残次品。
如图5所示,所述屏蔽外壳1的侧壁设有一凸起部,其尺寸H在0-2.6mm之间,则更为适合匹配各种A型母座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侧插式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外壳、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外壳上设有用于将绝缘本体组装至所述屏蔽外壳后卡住的弯折部;
所述弯折部为一对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握爪;
所述屏蔽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绝缘本体的卡点;
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于所述卡点插入的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爪翘起于所述屏蔽外壳所在面的角度为2-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弯折部相适配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点位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后端部;
所述卡口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屏蔽外壳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
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的间距为1.4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为1.1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插接脚之间的间距为1.1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3926.8U CN20956169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侧插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3926.8U CN20956169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侧插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61695U true CN209561695U (zh) | 2019-10-29 |
Family
ID=6830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53926.8U Active CN20956169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侧插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61695U (zh)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53926.8U patent/CN2095616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61681U (zh)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2723641B (zh) | 防呆型电连接器 | |
CN20332627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76788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2856076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4167558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186865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561695U (zh) | 侧插式连接器 | |
CN205882239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CN20138356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412271U (zh) |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 |
CN10532233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8690555U (zh) | 高频连接器 | |
CN219801316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公头 | |
CN217182439U (zh) | 高频性能优异的连接器 | |
CN206992421U (zh) | Type‑C 插座连接器 | |
CN216958743U (zh) | 可缩短信号传输距离提高高频性能的连接器 | |
CN20461500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472337U (zh) | 高频性能较优的连接器 | |
CN2052120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801314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及连接器组合 | |
CN20446463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239815U (zh) | 一体式注塑提高高频性能的连接器 | |
CN204464605U (zh) | 电连接器插接件 | |
CN106159591B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